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四川博物馆

科普小知识2022-12-29 08:59:09
...

四川博物馆始建于1941年,至今已有70余年历史。现有院藏文物26万余件,其中珍贵文物5万余件。2009年,四川博物院新馆落成。新馆占地88余亩,位于成都市浣花溪历史文化风景区,这是西南地区最大的综合性博物馆,在全国公共博物馆中占有重要地位。

名称:四川博物馆

始建时间:1941年

文物数量:26万余件

占地:88亩

展厅面积:12000平方米

类型:地区博物馆、景点

建议时间:4小时

1、简介

四川博物馆目前拥有14个展厅,总面积12000平方米,包含书画、陶瓷、青铜器、民族文物、工艺美术、藏传佛教、万佛寺石刻、张大千书画、汉代陶石艺术等10个常设展览,还有4个临时展厅,用于举办各类临时展览。新馆还建有可容纳200余人的学术报告厅,用于各种大型会议和学术讲座。

2、历史


四川博物馆

从1914年美国学者戴谦和教授创建的第一座学院博物馆—华西古物博物馆,到1933年的华西协合大学历史博物馆的建立(现川大博物馆)。再到1940年四川博物馆的筹建至诞生,馆址在郫县东岳庙。1945年迁至明远楼,1950年迁至于人民公园内“之佛学堂”和“国书馆”以及1965年迁至成都“苏联和平利用原子能展览馆”。四川的文博事业走过了漫长的岁月,从小到大,如今四川博物院已经历了七十年的历程。从建馆之初的几万件馆藏文物发展到今天的26万件套藏品,它凝聚了老一辈川博工作者的心血和汗水,在老一辈川博工作者严谨的工作作风带领下,一代年青的文物工作者,为川博的工作同样付出了心血。他们为四川博物院的发展建设所做的光辉业绩,将载入四川博物院的发展史。

3、历任馆长

1、冯汉骥(1940——1977年)任四川博物馆馆长。


博物馆展厅

2、徐中舒(1977年——1983年12月)任四川省博物馆名誉馆长。

3、范桂杰(1983年12月—1996年9月)任四川省博物馆馆长。

4、马家郁(1996年9月—1999年8月)任四川省博物馆馆长。

5、高大伦(1999年8月——2001年2月)任四川省博物馆代理馆长。

6、焦入川(2001年——2008年)任四川省博物馆馆长。

7、盛建武(2008年至今)任四川省博物馆馆长、四川博物院院长。

4、陈列展览

张大千书画馆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这是汉高祖刘邦的《大风歌》。著名画家张善子和张大千先生既取意《大风歌》,又撷名明末清初画家张大风之名,为他们的画堂命名为“大风堂”。张氏昆仲不虚此名,在二十世纪的画坛挥毫扬风,艺振寰宇。


四川博物馆

四川博物院对大千先生画作的收藏,也堪称富甲一方,尤其是临摹敦煌壁画。随着您眼波的流动,那一幅幅金碧巨制,一层层清逸笔墨,一枚枚玲珑玉印,一段段过往旧事将牵引您走进一个非凡的大千世界。

巴蜀青铜馆

红铜和锡或铅的合金称青铜。作为中国青铜文化重要组成部分,大约在公元前一千六百年左右,巴蜀青铜器在与夏商周青铜文化的交流中,逐渐形成自己独具特征的青铜文化。中国古典文献汗牛充栋,但有关巴蜀历史的记载却寥若晨星。因此,古巴蜀的历史扑朔迷离,众说纷纭。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以来,新繁水观音、巴县冬笋坝、昭化宝轮院、彭州竹瓦街、成都羊子山、成都百花潭、重庆涪陵小田溪、新都马家乡、广汉三星堆、成都金沙以及茂县、宣汉县等一系列重大考古发现出土了大量精美青铜器。此外,与四川相邻的陕西汉中、宝鸡以及湖北宜昌等相邻省区也都发现了具有巴蜀文化特征的青铜器,给巴蜀文化研究提供了极为珍贵的实物资料。证明在广袤的四川盆地,大约在三、四千年前,蜀人就创建了高度文明的古国,后来又和巴人一起创造了灿烂的巴蜀青铜文化,代表了巴蜀古代文明的最高成就。

万佛寺石刻馆

万佛寺遗址自清光绪八年(公元1882年)出土以来,先后四次出土了大批石刻造像,约二百余件。其中,有两次出土的造像大多为四川博物院收藏,内容有佛像、菩萨像、造像碑、造像龛、伎乐像及各种建筑构件。其出土的南朝梁(公元420年—589年)造像刻有明确的纪年,是研究早期佛教艺术的重要实物资料。万佛寺石刻造像在四川乃至全国石刻造像中占有重要地位,它题材丰富,布局复杂而完整,雕刻细腻而精美,其中的不少精品曾多次参加国内外展览,并被收入各种图录中。我们从馆藏万佛寺石刻中挑选出部分精品,同时也附带选出几件我省其它地区出土的石刻造像进行展出,以满足广大群众对佛教艺术的需求。这是成都万佛寺石刻出土一百余年第一次集中展示,它将让你领略到佛教艺术的魅力。

四川汉代陶石艺术馆

以画像石、画像砖以及陶塑艺术为代表的汉代陶石艺术,是当时“厚葬”风俗的产物,具有浓郁的民族色彩和时代特征。西汉中晚期,厚葬之风盛行,为画像石、画像砖的大量产生创造了条件。


博物馆内展示模型

四川盆地开发较早,秦统一巴蜀后,中原先进文化和生产技术得以迅速传播,四川汉代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水平都有极大的提高,文翁兴学又使蜀地文化得到迅速发展。安定富庶的四川自然成为陶石艺术流行的重要区域,从西汉中后期开始,盛行于东汉时期,最晚到蜀汉初期。不仅数量庞大、种类繁多,而且其画像风格极具地方特点。

工艺美术馆

在中国工艺品瑰丽宏伟、蔚为壮观的艺术宝库中,玉器、金银器、竹木牙角器、漆器、皮影、鼻烟壶、刺绣等门类是艺术瀚海中不可或缺的风景。本馆所展示的是我馆所珍藏工艺美术的精品。时间跨度早至商代,晚至清末民国初年。它们不仅是精美的工艺品,也是生活中的实用之物。其造型独特、色彩绚丽、雕饰华美,已成为艺术瑰宝,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5、临时展览

明月藏鹭——吕清平冯碧瑶伉俪金石书画展

展览地点:四川博物院一楼三展厅(成都市青羊区浣花南路251号)

本次展览共计展出吕清平和冯碧瑶书法、篆刻、绘画作品百余件,表现形式有中堂、单条、横披、斗方、手卷、印章、扇面等。其中,冯碧瑶临摹的近10米黄公望版《富春山居图》(书法部分由吕清平先生临摹),吕清平6.46米的《心经》草书手卷均首次亮相。展览以“明月藏鹭”为主题,展现艺术家的独特视觉、哲理思辨与个人情感,体现着这对伉俪艺术家卓越的精神追求和艺术风格。

该展览分“空山寻踪”、“水流花开”、“万古长空”三个板块,其立意取自禅宗三境界,不仅表达禅宗的深厚内涵,同时也展现艺术家在艺术探索、意识形态、精神高度从第一境走到第三境界的珍贵历程。著名书法家刘奇晋先生为本次展览撰联书贺曰:“林壑烟峦锦心墨妙,唐书汉印醇古天真”;著名楹联家张绍诚教授撰联贺云:“翰墨能传意趣,丹青善写精神”。


博物馆藏品

巴蜀书画精品展

展览地点:四川博物院二楼书画厅

天府之国四川,人杰地灵,天宝物华,四川各族人民在几千年文明发展进程中,谱写了许多壮丽的诗篇,三星堆、金沙青铜器的神奇,汉代陶石的醇厚都成为时代美术发展的风标。唐安史之乱后,众多名家避乱入蜀,五代后蜀创西蜀画院,四川因此成为全国绘画最兴盛之地。宋人李子纯言:“举天下言唐画者,莫如成都之多”,宋代苏东坡、文同倡导诗画结合,开文人画先河。千载之后的抗战八年四川再次成为文化中心,齐白石、黄宾虹、张大千诸巨匠在此点燃近现代艺术之火,现代四川画坛更是立足巴蜀,兼容南北。

此次画展是遴选我院所藏川籍书画家或长期寓蜀书画家的精品,让人们感受这片神奇土地所孕育出来的独特的艺术风貌。

6、参观须知

开放时间:

每周二至周日的9:00---17:00

馆区导览:

第一层:四川汉代陶石艺术展、多功能厅会议接待室

第二层:巴蜀青铜器展厅、陶瓷精品展厅、书画馆、张大千作品展

第三层:藏传佛教文物馆、万佛寺石刻馆、四川民族文物展、工艺美术馆、百年四川馆

7、特色


经典藏品

自新馆开馆以来,四川博物馆秉承“开门办馆、广泛交流、资源共享、深度合作”的办馆理念,全年免费向观众开放。2010年,四川博物院开创性的创建了国内首个“大篷车流动博物馆”,把展览送到“三区”,每年行程几万公里,为当地群众带去丰盛的文化大餐。开展的“小小讲解员”活动,为青少年们开辟“第二课堂”,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向青少年们传授历史、文化知识。如今“小小讲解员”已成为四川博物院社教工作的一大亮点,深获公众的喜爱。陈列展览工作是博物馆的核心任务之一。近三年来,已举办了60余场高水准展览。配合展览开展多次学术讲座与鉴宝活动,做到了“周周有活动、月月有展览”。目前,四川博物院拥有专职、兼职研究员30余人。与四川大学博物馆共同组建“科研规划与研发创新中心”(简称“科创中心”)。发挥各自在文物资源、智力资源等方面的优势,全面推进科研规划与研发创新。以科研课题培养人才,先后研究出版了《四川博物院藏〈格萨尔〉唐卡研究》、《四川出土南朝佛教造像研究》、《馆藏书画精品集》等高水平学术著作。为促进我院的学术科研发展,搭建与国内文博同行的交流平台,我院创办了《博物馆学刊》,赢得了业内的广泛赞誉。2011年,“四川博物院修复能力提升”项目,被国家文物局确立为全国两个试点项目之一。2013年3月,该项目顺利建设完成,并通过了国家文物局组织的专家组验收。该项目的建成不但可以满足四川博物院馆藏文物保护研究与修复的需要,而且还通过构建文物保护修复平台为省内外各文博单位的馆藏文物保护修复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和帮助。

上一篇:致命心魔

下一篇:新滩镇街道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