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善博物馆
阿拉善博物馆(阿拉善王府)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阿拉善左旗巴彦浩特镇老城王府街北侧,始建于清雍正十年(1732年),为阿拉善历代旗王的官署和居住地。王府经历代旗王修建,至第十任亲王达理扎雅时期,已修建成为规模宏大的建筑群落。每部分由若干个明清建筑风格的四合院组成。有“小北京”之称。
中文名称:阿拉善博物馆
别:名:阿拉善王府
开放时间:2010年9月
馆区占地:20000平方米,
地:址: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阿拉善左旗巴彦浩特镇老城王府街北侧
1、简介
阿拉善博物馆
阿拉善博物馆新馆是盟委、行署实施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的重要工程之一,被确定为阿拉善建盟30周年献礼项目。工程于2009年6月奠基、2009年7月开工建设。
在盟委、行署和自治区文物局的关怀下,在盟文广局的直接领导下,经过全体工程管理人员和各施工单位的共同努力,工程土建施工、内外装修设计、文物征集鉴定、多媒体展示系统设计制作、多个场景营造、文物展览陈列等工作于2010年9月全部完成,现已正式向广大群众免费开放。
2、地理优势
阿拉善博物馆
阿拉善,神奇的土地,生命的摇篮。从远古到现代,震撼与平和相随,精彩与奇迹相伴。海陆变幻、沧海桑田的地质记忆,今朝仍历历在目;种属繁多的各地质时期的古生物化石,讲述着生命的起源和进化的奇迹;丰富的矿产资源,是大自然对阿拉善人民的无私馈赠和蓬勃发展的源泉;特色鲜明的自然生态,造就了广袤的大漠和无垠的戈壁。雅丹地貌,沙海绿洲,峻岭峡谷,演绎着大自然的力量和神奇;珍稀的生物资源,与阿拉善人奏响了“人与自然和谐的交响曲”。
3、整体布局
阿拉善博物馆新馆坐落于巴彦浩特新城东区额鲁特东路,馆区占地2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3800平方米,文物库区面积750平方米,展厅面积4000平方米。主体为四层混凝土框架结构,其中零层为技术、设备用房,一二层为展览陈列区和公共服务区,三层为办公区。阿拉善博物馆建筑气势雄宏庄重,融民族传统、地方特色和时代精神于一体。
4、科室展厅
阿拉善博物馆
阿拉善博物馆设有办公室、技术部、研究部、考古部、文物征集部、文物保管部、文物修复部、安保部、财务部、信息中心等科室。阿拉善博物馆共设有历史展厅、自然展厅、民族民俗展厅、建盟30年成就展厅、石刻艺术展厅等,展览陈列文物、标本、图片、模型、照片万余件。
历史展厅
博物馆阿拉善历史展厅,建筑面积1500平米,展有石器时代及东汉、宋、元、明、清600多件历史文物。其中,元代纸币、居延汉简、西夏文书、定远营石刻、雕龙扎萨克王爷椅等文物属于国家一级文物。阿拉善博物馆珍藏有历史、民族、宗教、石刻、岩画等文物6000余件,包括青铜器、铁器、陶器、瓷器、玉器、石雕、石刻、古钱币、丝绣染织、书画、官服、少数民族工艺品及少数民族衣食住行、娱乐、医药等文物。阿拉善地区的考古发掘,上至旧石器时代,下迄近代和现代。重要的藏品有东汉石刻、明三钮梵纹铜镜、清錾花“公侯万代”铜盆、清錾花人物故事纹铜盒、清錾花双耳紫铜奶桶、清錾花紫铜托壶、元代至元通行宝钞、元代正版《文献通考》等等。这些大量精美的历史、民族文物,为国内外参观者揭开了阿拉善神秘的面纱。
民俗展厅
博物馆阿拉善民族民俗展厅,建筑面积1300平米,展有款式多样的阿拉善蒙古族服饰、代表礼仪至尊的阿拉善烤全羊、闻名遐迩的阿拉善蒙古族养驼驯驼技艺、工艺精湛的阿拉善仿古地毯、悠扬绵长的长调民歌、英武雄健的沙力搏尔式摔跤和神奇精湛的阿拉善蒙医蒙药等139件装饰实物和民间艺术品。
石刻展厅
博物馆石刻艺术展厅,建筑面积800平米,展有题材广泛、保存完好、最具代表性的曼德拉岩画和贺兰山岩画100多幅,再现了匈奴、鲜卑、突厥、回鹘、吐蕃、党项等北方游牧民族的生活场景和审美情趣。这些“无言的史书”,见证了阿拉善游牧民族的悲欢离合,揭示了他们悠远的梦想
自然展厅
博物馆自然展厅,建筑面积850平米,展有阿拉善大量珍贵的古生物化石、恐龙化石、动植物标本、大漠戈壁奇石等,并营造了多处形象逼真的生物场景,为人们充分展示了阿拉善境内的贺兰山、巴丹吉林沙漠、腾格里沙漠、额济纳河、胡杨林、怪树林等自然生态景观。
5、主要陈列
阿拉善博物馆
阿拉善盟博物馆主要陈列有阿拉善和硕特、土尔扈特部落历史陈列、阿拉善民族民俗陈列、阿拉善宗教用品陈列、阿拉善出土文物陈列、动植物标本陈列、阿拉善工农业展品陈列、阿拉善城市发展规划陈列、阿拉善国防发展陈列、阿拉善岩画陈列、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成果展陈列、临时陈列展。
阿拉善博物馆内较有价值的是3个历史文物陈列室,展有阿拉善地区石器时代及汉、宋、元、明、清历史文物600多件,其中关于额济纳的文物图片资料较多,国家一级文物元代纸币、居延汉简和西夏文书是额济纳文物的代表。此外,还有反映古代游牧生活的岩画史料照片100多幅。民族风俗文物陈列室展有和硕特部蒙古族衣、食、住、行装饰实物和民间艺术品139件。游人可在此一睹阿拉善王府的风貌,了解阿拉善的历史、文化、民族风情。
6、文物抢救
2003年7月16日下午,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雨,将贺兰山里南寺现存近300年、经历了“*”浩劫的双白塔之一的普提塔冲倒。坍塌的古塔现场出现了大量经卷和佛像,一时间六世达赖生前所用部分遗物是否保存在菩提塔中引起人们纷纷议论和猜测。当年9月中旬,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厅委托内蒙考古研究所领队,组织阿拉善博物馆对现场进行调查后,向阿左旗人民*提交了“菩提塔考古清理工作方桉”。得到批准后,考古人员进行了为期20天的抢救性发掘清理工作。清理出了大量泥制、木制佛像、佛塔、唐卡、经书等。不过大部分已遭损毁。另外,还有铜币二枚、木制佛头一个,绢画一幅,墨书藏文羊肩胛骨一块。最为引人注目的是出土六世达赖生前所用一顶蒙古包的屋顶、哈那、杆、门框残骸等,从其腐蚀程度足以证明其年代久远。
7、技术设施
新建的阿拉善博物馆采用先进的消防安保设施、电化教育设施、文物图书资料电脑管理系统和楼宇自动化控制系统,文物库房有自动化控制温湿度系统,展览陈列厅配有蒙、汉、英语音导览系统,观众可以根据文物编号,使用导览器选择基本陈列文物、模型、场景的讲解。
展览陈列厅还备有多个演示播放系统、多媒体查询系统,向观众提供更多的影像资料和专业知识。阿拉善博物馆。还建有一批研究工作专用室和用于学术报告和辅导活动专用的演讲厅,这些一流的设施,将为国内外参观者提供良好的参观环境,充分体现了阿拉善的文化品位。
8、意义
阿拉善博物馆作为本地区重要的公共文化设施,是阿拉善对外展示的“窗口”,担负着全方位展示、宣传阿拉善悠久历史、深厚文化、辉煌成就的重任。同时,也是向广大公众和青少年传播爱国主义精神、普及历史及科学知识的重要基地。阿拉善博物馆新馆仍实行免费开放,充分发挥文物藏品优势,坚持“有效保护、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原则,把收藏保管、科学研究和宣传教育功能有机相结合,举办各种形式的陈列展览,形成基本陈列、专题陈列和临时展览互为补充、交相辉映的陈列体系,从多角度、多侧面向广大观众揭示历史文物的丰富文化内涵,展现华夏民族博大精深的文明成就。同时,继续开展博物馆“进军营、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系列活动,让更多的人们零距离感受历史的真实,增强人们的文物保护意识。
阿拉善博物馆新馆从工程建设之初,得到了盟委、行署的高度重视、各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盟委、行署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以及各相关部门负责人,曾多次亲临工程施工现场进行指导、督查,帮助解决施工过程中遇到的具体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