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热带痉挛性轻截瘫

科普小知识2022-12-29 14:05:45
...

热带痉挛性轻截瘫(TSP)是流行于热带和亚热带国家的神经系统地方病。为人类T淋巴细胞病毒1型(HTLV-1)慢性感染所造成的脊髓炎症。本病隐匿起病,缓慢进展,临床上以痉挛性截瘫为主要表现。血和脑脊液中抗HTLV-1抗体阳性,糖皮质激素治疗有一定效果。热带痉挛性轻截瘫好发于成年人,35~45岁发病,高峰发病年龄在40岁左右,女性多见,男女之比为1:3~1:2.5。本病主要通过输注血制品、性接触、使用污染的注射器及哺乳等途径传播。目前尚无全面详细的发病率统计学资料。

1、概述

热带痉挛性轻截瘫(TSP)是流行于热带和亚热带国家的神经系统地方病。为人类T淋巴细胞病毒1型(HTLV-1)慢性感染所造成的脊髓炎症。本病隐匿起病,缓慢进展,临床上以痉挛性截瘫为主要表现。血和脑脊液中抗HTLV-1抗体阳性,糖皮质激素治疗有一定效果。

热带痉挛性轻截瘫好发于成年人,35~45岁发病,高峰发病年龄在40岁左右,女性多见,男女之比为1:3~1:2.5。本病主要通过输注血制品、性接触、使用污染的注射器及哺乳等途径传播。

目前尚无全面详细的发病率统计学资料。

2、病因

1.病原体

HTLV-1病毒是一种嗜神经的反转录病毒,由美国Gollo在1980年首次分离得出。病毒能从培养的周围血细胞和脑脊液单核细胞中分离出来,但尚不能从脑组织中分离出来。

2.发病机制

本病通过性接触、使用污染的注射器、哺乳及输注血制品等途径传播。免疫介导反应为本病主要发病机制。病变主要累及脊髓的皮质脊髓束和后索,为对称性的较严重的变性。部分病例尚可累及皮质小脑束和皮质丘脑束,Clarke柱和前角有神经元缺失,脊髓后根、视神经、听神经有脱髓鞘改变。在较为急性的病例中尚有炎细胞浸润。

3、临床表现

起病隐匿,首发症状往往是背部疼痛、行走不稳,主要表现为双下肢无力、僵直并逐渐加重,神经系统检查发现双下肢腱反射亢进,病理征阳性。部分患者早期出现括约肌功能障碍,如尿频、尿急和阳痿,可有不同程度感觉障碍,但通常仅累及双下肢,表现为感觉异常,位置觉、振动觉减退,少部分患者尚可伴发多发性周围神经病,小脑性共济失调,视神经损害,双下肢下运动神经元损害,及多肌炎上肢(除腱反射活跃外)、大脑和脑干一般不受累。临床表现颇似原发进展型多发性硬化。

4、检查

1.实验室检查

脑脊液细胞数轻度增高为(10~50)×109/L,主要为淋巴细胞,蛋白质可正常,亦可轻度升高。80%以上患者抗HTLV-1抗体阳性,脑脊液免疫球蛋白G(IgG)指数升高,出现针对HTLV-1的寡克隆带,CSF-MNC(脑脊液-单核细胞)可增多。

周围血可检出T淋巴细胞白血病样细胞。血清抗HTLV-1抗体阳性。部分患者血清梅毒试验阳性。

2.其他辅助检查

MRI检查示颅脑正常脊髓可有萎缩。VEP(视觉诱发电位)潜伏期延长或波幅降低;EMG(肌电图)和NCV(神经传导速度)轻度神经源性损害或正常。

5、诊断

成年人出现以双下肢锥体束受损为主的脊髓慢性损害时,尤其在流行区应警惕本病。脑脊液抗HTLV-1抗体阳性、出现对HTLV-1有特异性的寡克隆带对诊断本病有帮助。1988年鹿儿岛WHO会议修订诊断标准:中年隐匿起病,①脊髓受累,包括锥体束受损所致下肢瘫痪,有些病例伴有轻度感觉丧失或括约肌失控;②病情逐渐加重;③影像学检查脊髓无受压;④无全身症状。检查包括:血清和脑脊液抗体阳性,脑脊液中淋巴细胞轻度增高,血或脑脊液中分叶核淋巴细胞轻度增高,脑脊液中蛋白量轻至中度升高。

6、鉴别诊断

需要鉴别的疾病有脊髓压迫症、慢性进展性多发性硬化、原发性侧索硬化、遗传性痉挛性截瘫等。

1.脊髓压迫症

行脊髓MRI检查两者易区别。

2.慢性进展性多发性硬化(CPMS)

热带痉挛性轻截瘫与脊髓型的CPMS有时较难鉴别,但以下情况很少见于多发性硬化。

(1)周围神经及肌肉受累。

(2)血清寡克隆带。

(3)血或脑脊液中出现多叶淋巴细胞(成熟的T淋巴细胞、白血病样细胞)。

(4)血清梅毒抗体阳性。

3.原发性侧索硬化

一般无感觉受累,免疫学检查阴性。

4.遗传性痉挛性截瘫

常起病年龄较早,免疫学检查亦多阴性。

7、并发症

共济失调、视神经损害、外伤感染等。

8、治疗

治疗较为困难,尚无有效方法。皮质类固醇治疗可部分缓解症状,尤其在疾病早期及病情进展迅速时,激素治疗最为有效。血浆置换及IVIG(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报道有效,但目前尚不清楚该治疗是否能获得持续的临床效果。另有报道达珠单抗和干扰素可以试用。抗病毒治疗亦可以选用。

9、预后

预后不良,症状逐渐加重,尚无有效治疗方法,严重影响生活自理。

10、预防

由于该病主要通过输注血制品、性接触、使用污染的注射器及哺乳等途径传播,一旦神经系统损害出现,治疗较为困难,因而预防更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