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沿河乡
麻沿河乡位于徽县西北70公里,是进出县境的北大门,北与天水市秦城区连界,西与西和县毗壤,西南连接成县,南与江洛镇襟连,东邻高桥乡,东南抵游龙川乡,全乡总面积302平方公里,辖18个村81个组10916人,有耕地面积2.7万亩。境内山大沟深,高寒阴湿,土地贫瘠,属扶贫开发的重点乡。
中文名称:麻沿河乡
行政代码:621227205
身份证前6位:621227
长途区号:0939
邮政编码:746000
隶属政区:徽县
行政级别:乡
车牌号码:甘K
辖区面积:302km2
1、地方简介
麻沿河乡
麻沿河乡位于徽县最北部,素有徽县北大门之称,与西和县、成县、天水秦城部分乡镇接壤,面积302平方公里。辖18个行政村、81个合作社、2300户、10916人,人口密度36人∕平方公里,年降水量约700毫米,平均气温11摄氏度左有,平均海拔高度1250米-1580米之间,属徽县山区,境内山大沟深,森林覆盖面积大,气候湿润,风景秀美,交通便利,"316"国道横穿本乡四村,乡村道路四通八达,主要河流有两条,麻沿河、苏城、马元河在本乡胡广村汇合流入成县。
2、历史沿革
1949年建麻沿乡,1958年改麻沿河公社,1983年改乡。1996年,面积302平方千米,人口1.1万人,辖麻沿、新店、四坪、杨坝、糜岭、牡丹、杜山、熊北、麻安、屈兰、新坪、郭川、胡广、党政、砖滩、三合、王集、河西18个行政村。
3、行政区划
麻沿河乡区划
621227205200220河西村
621227205201210麻沿河村
621227205202220糜岭村
621227205203220新店村
621227205204220杨坝村
621227205205220四坪村
麻沿河乡
621227205206220熊北村
621227205207220牡丹村
621227205208220麻安村
621227205209220新坪村
621227205211220屈兰村
621227205212220郭川村
621227205213220胡广村
621227205215220党政村
621227205217220王集村
4、社会保障
省政协委员义诊小分队到麻沿河乡开展义诊活动
8月15日至16日,由省政协副秘书长杜尊贤带领的省政协委员“助推双联行动”义诊小分队,在县委书记王强、县政协主席辛晓尧、县委副书记张承荣、县政协副主席赵志义的陪同下,到我县“7.25”暴洪灾害受灾最为严重的麻沿河乡开展义诊活动。“7.25”暴洪灾害中,省政协“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帮扶乡镇的麻沿河乡受灾最为严重,省政协领导多次深入麻沿乡检查指导抗洪救灾工作。在得知灾民转移安置点中的许多群众因为天气、环境等原因造成中暑、感冒等夏季多发病时,迅速组织由甘肃省中医学院附属医院的儿科、内科、外科、骨疗科、妇科、理疗科7名省内知名专家组成的义诊小分队赶赴麻沿乡,在屈兰村新坪转移安置点和郭川村老庄社安置点开展义诊活动。在义诊活动中,专家们为灾区群众量血压、做心电图,并对每位患者细心的讲解病因,分析病情,认真的开了处方,同时专家们结合自己长期从事中医学教学研究的成果和丰富的临床经验,运用朴实的语言、生动的事例,讲解了灾后防疫、饮食卫生、预防中暑、流感等常识,详细解答了现场听众的提问和咨询,受到当地群众的极大欢迎。据了解,此次义诊活动共检查和医治群众274人。
5、地方特产
徽县紫皮大蒜
徽县紫皮大蒜
徽县紫皮大蒜是甘肃省陇南市徽县的特产。“徽县紫皮大蒜”是芳香族调味蔬菜上品,营养极其丰富,不仅兼具医疗和保健功能,而且是风靡全球的兰州拉面的重要佐料。徽县紫皮大蒜为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由于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优越的农业环境条件,徽县“三蒜”产品享誉省内外,紫皮大蒜是徽县土特产品家族中栽培历史最悠久、种植面积最大、生产效益最好的经济作物。2003年取得无公害农产品认证、2005年取得A级绿色食品认证、2007年注册品牌商标4枚、2008年获得中国杨凌农高会“后稷奖”,2013年亩均产值达到6000元。徽县是全国秋播越冬大蒜最适宜的产区之一,“徽县紫皮大蒜”蒜头形状玲珑,鳞瓣饱满,瓣皮乌紫、肉质脆嫩、汁液粘重、芳香浓烈、辛辣适口、营养丰富,是食用和调味的佳品,亦可入药,为地地道道的特色产品。2014年,徽县紫皮大蒜种植协会申报的“徽县紫皮大蒜”通过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审查和组织专家评审,实施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徽县银杏
银杏又名白果,是我国特有的珍贵树种,其全身是宝,集食用、药用、材用、绿化和观赏等用途于一体,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和药用价值。地处陇南山区的徽县,由于气候、土壤等方面的原因,栽培银杏的历史十分悠久。在嘉陵镇田河村,至今就生长着153棵千年以上的银杏树,形成了一个全国都十分罕见的银杏树群落。然而,由于信息闭塞,加上一直不知道银杏树开发的巨大商业价值,田河村人守着这些祖先留下来的“宝树”却受了一辈子的穷。直到1994年,为了振兴当地的经济,县上组织有关人员到安徽、山东、湖北等地参观,发现这些地方的都把银杏作为振兴地方经济的支柱产业来抓,受到启发。后来,田河村人根据外地的经验,利用银杏这一资源优势,开发了“银杏人家”旅游项目,形成“吃银杏果、品银杏茶、赏银杏景”的一条龙旅游开发格局,效益不错。由此带动了全县银杏产业的发展。徽县县委、县0结合当地的自然条件,决定将银杏产业作为一项富县富民的产业来抓。经过8年多的不懈努力,尤其是在西部大开发退耕还林政策的推动下,徽县广泛发动群众,采用林粮间作、地埂栽植、早果丰产密植、荒山造林等多种栽植模式,大力栽植银杏树。截至2002年,该县银杏树已发展到13.6万亩,达700万株。
徽县红富士
徽县红富士产地在甘肃省徽县,该地生产供出口的苹果,该果果型硕大端庄,果色嫣红鲜亮,底座五角分明,味道清香甜美,松脆可口,品质极上,享誉海外。
6、附近景点
吴玠墓景区
吴玠墓景区
徽县城关东北隅横翠一山,古曰钟楼山,今呼吴山。山上翠柏遮天,自然环境幽静,自成人们游览之地。宋故将军吴阶之墓及“宋故开府吴忠烈墓志铭碑”就座落存这里。吴山原有墓葬封土壕两座。一座已没有了墓葬痕迹:另一座在碑之正东约九米处,状呈园形,高1.4米。底径9.3米,底部用石块筑起约40厘米。解放初,墓区建筑毁坏殆尽,仅存封土堆和墓碑,碑亦倾斜,无人管理。一九六三年二月十一日,巾省人民委员会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划定整个吴山及山上古柏皆在保护之列。一九七八年将墓碑复正,并建碑亭,加强了保护。1985年,由省文物局拔专款对碑亭进行了重修。
郇家庄白塔
徽县郇家庄白塔,是陇南唯一保存下来的佛寺古塔,虽经近千年的风蚀雨剥,地震坏损,但历代群众珍爱古代文化艺术,坚持边损边补修。道光庚寅(1830)之秋,当地群众商议,决定以石条补其根底,大修保其坚固。随即在全庄募化集捐,并用本寺两年的地产(当时白塔寺有地十多亩),于辛卯年(1831)动工修葺,到壬辰年(1832)中秋完竣。这次大修,不仅加固了塔基,补修了坏损破败之处,而且还在塔基处筑砌了洞门,镶嵌了补修碑记。白塔,亦称砖塔。高25米,共10层,是用多层叠涩檐承托平座的砖塔,通体砖筑,实心楼阁式建筑,平面呈八角形。底部为两层石条砌筑的台基,每台依次宽出塔身0.16米,塔体下阔上收,各层面宽与高度自下而上逐渐递减,整个塔体轮廓呈角锥形。
东关*
中国*古寺。位于甘肃省徽县东关回族聚居的东关村。据寺内现存明朝万历十四年丙戌(1586)所立《重修礼拜寺碑记》载,该寺始建于明成化年间(1465~1487),因“岁久易湮”,曾于嘉靖(1522~1566)年间修葺。后以“寺宇复圮”,于万历年间(1573~1620)“因废拓新”。后又经清朝道光四年(1852)和1913、1982年数次扩建和重修。现寺占地面积3500平方米,整体布局为中国传统殿宇式建筑风格。全寺3进5院,多采用砖木结构,遍施精巧雕作及艳丽彩饰。礼拜大殿名“崇一殿”,宽5间,深8间,面积520平方米,宏伟庄严,殿前设花坛。临街为“怀源阁”即唤拜楼,木质结构,高15米,主楼3檐3层歇山顶,上覆筒瓦和火珠脊兽等饰物,称“狮子海马倒栽鱼”,美观别致。另有水房、花园及住宅院等附属建筑。该寺几度毁损重修,始终保持中国传统建筑特色,为甘肃省*中历史悠久、规模较大、建筑技艺精湛的古寺之一。
上一篇:奉汉中王手札报韦侍御、萧尊师亡
下一篇:灵异妙探第一季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