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灵境胡同

科普小知识2021-06-27 17:35:17
...

位于西城区东南部的灵境胡同是北京最宽的胡同,属于西长安街街道办事处。自东向西分别和府右街、西皇城根大街、西单大街三条南北向街道相交,其中东端和府右街相交为丁字路口,西端和同为东西向的辟才胡同相通,与西单大街相交叉。

中文名:灵境胡同

位置:北京西城区西单附近

名人:陈宝琛住址

名称来源:《帝京景物略》

地理位置:位于西城区东南部

长度:664米

所属国家:中国

所属城市:北京市

著名景点:石板房

1、历史沿革

名称来源


灵境胡同

据《帝京景物略》去,明永乐十五年(1417),皇帝朱棣患病,夜间入睡,做梦,梦见两位道士前来授药,不日其病即愈。皇帝甚为感激,于是下令为其建宫祀,封其为玉阙真人、金阙真人,赐名为灵济宫。相传,这两位真人一叫徐知证,一叫徐知谔。既然是皇家勅建的寺庙,其占地之广,规模之大,可想而知。每逢初一、十五、立冬、夏至等节令,皇家总要派大臣前往烧香祷告,祭祀真人。有时,大臣患病,也要想办法到此祭祀,以求真人保佑,早日康复。明代凡有重大朝会,文武百官也要先到此聚集,习仪演练。许多明代文人,在此留下了歌颂灵济宫的诗文。有首诗写道:“晚来骑马过仙坛,宝芨灵文试一看。月度三花瑶殿静,风吹独鹤玉阶寒。”又有诗云:“地可招松鹤,仙源此处通。”灵济宫的道士经常还举办讲学活动,主持讲学的人,有时是大学士,有时是吏部尚书,有时是后倍侍郎,听讲的人自然也是一些高官。每次讲学参加者多达午人很有气势,而且听过几次讲课之后,多仍攀附高官显贵者。

崇祯十五年(1642)有位大臣向皇帝写了一个奏章,说灵济宫供奉的两位真人是叛臣之子,不宜受朝臣拜跪,请示用帐幕将其塑像盖起来,停止祭祀活动。崇祯皇帝认可了这个奏本,从此灵济宫便衰落了。

民国后,灵济宫所在地,谐音为灵境胡同。以西黄城根为界,灵境胡同有东西两段,西段称灵境胡同,东段称黄城根。实际是一段东西走向的皇城旧址。明清皇城的设计是有两个西南角的。今府右街南口,是皇城的西南角,由此往北,至今灵境胡同东口,向西拐弯,直达今西黄城根南街南口,形成另一个西南角而向北拐弯,直奔西安门。就是说今灵境胡同东段往北的一片地带,早年都是皇城以内的范围。


灵境胡同

1949年后,灵境胡同与黄城根合并,统称今名。1965年,又将八宝坑并入。

早先,它可不叫灵境胡同。明代,它分为东西两部分,东部称灵济宫,因灵济宫在此而得名。此宫为永乐十五年(1417年)明成祖下令修建,以祭祀徐知证和徐知谔二兄弟。后成为百官朝见皇帝的预演场。古木深林,巍然仙宫。西部称宣城伯后墙街,因南侧有宣城伯府第故取此名。清代,以西黄城根南街为界,东段音转为灵清宫、林清宫,老百姓广称为林清胡同,西段改称为细米胡同。

1911年后,东部改为黄城根,西部则改称灵境胡同。据说,宣统帝师、太傅陈宝琛住在此,天天进宫为小溥仪授课。1949年后两段合并统称灵境胡同。1965年将八宝坑并入。八宝坑位于西部北侧,为南北走向的死胡同,因地势低洼卫生差,故原称巴巴坑,后谐音雅化称八宝坑。到了清朝灵济宫逐渐荒废。

历史变迁

明朝时,灵境胡同分东西两部分,东段因坐落有灵济宫,因此被称为灵济宫,西部南侧有宣城伯府,因此称宣城伯后墙街。

清朝时,以西皇城根南街为界,东段因原“灵济宫”逐渐变读为灵清宫、林清宫(传说和嘉庆年间攻打皇宫的反民林清有关),因此被称为林清胡同,西段则称为细米胡同。

1911年后,进入民国时期,东段改称为黄城根,西段则称为灵境胡同。1949年后,两段并称为灵境胡同。

1985年,市*开始对灵境胡同进行改造,胡同西段的民宅拆除,建起6层的居民楼。到1988年,已有新居民楼13座,胡同被拓宽成了一条小马路。

1992年前后,灵境胡同再次扩宽。目前最宽处32.18米。

2、现状

如今,随着时代的变迁,灵境胡同也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胡同两侧盖起了许多居民楼,在昔日灵济宫的遗址上,一幅危改小区的蓝图已经勾就。这条往日几米宽的窄小胡同经过几次拓展已变成十几米的宽阔马路,2009年竟还破天荒地通了公共汽车。现在看来,灵境胡同若叫成灵境大街真是恰当不过了。

3、胡同特色

地理位置

位于西城区东南部。东起府右街,西至西单北大街。因其地原有灵济宫而得名。

说起灵境胡同,许多人都知道。它位于西城区中部,属西长安街街道办事处辖界。东西走向,东起府右街,西至著名的商业街西单北大街,中与枣林大院、西黄城根南街、东斜街、新建胡同、背阴胡同相交,全长664米。

建筑特点

今胡同北的石板房头条、二条胡同一带在基建施工时,曾发现地下有古建筑基础工程,是三合土夯土,高4.5米,面积很大,其中一处东西长32米,南北长20米,疑是当年灵济宫的地基。

4、胡同文化

相关传说

林清是嘉庆年间农民起义的领袖,宛平宋家庄(今大兴县芦城乡宋家庄)人。他从小很穷,十几岁时到了北京城,找到一家药铺当上了小伙计。吃的是残羹剩饭,住的是冷屋冷炕。不久,生了一身毒疮,慢慢就走不了路了。他这个伙计是专管办货要账的,如今生了毒疮,一瘸一拐出不了门,掌柜的就把他赶了出来。他没路可走,就蹲在北京的小店里乞讨要饭。日子长了,结识了一些江湖好汉,帮他治好了疮,还教了他一身武艺。

他带着这身武艺走南闯北,在运粮船上当纤夫,在码头上当搬运工,江南江北,没有他不去的地方。他走访民间,看到各处穷人无家可归,流落街头,心中非常愤恨。他一气之下跑回京城。在京城又找了个打更的差事,每天拿着梆子在顺城街皇城根敲更报点。他见那些深宅大院的富贵人家,整夜酒宴欢乐,再想想穷苦人民的水深火热,心里更加不平,他日夜盼望着穷人能有一个出路。后来他听说山东、河北都闹了白莲教。他想,这许是穷人的一条出路,就去参加了。

从这以后,他每天出去传教,交结穷人。

有一次,他和几个教友到一个村里去活动。刚进村子不久就遇见了官兵,叫官府给抓了去,押到了保定府,过了三次堂,挨了几顿大板子。后来,好不容易才逃了出来。他想,要和官府斗,就得豁出命来。不光豁出命来,还得人多心齐,拼个你死我活。从这以后,他就更注意收罗人马。他在保定,认识了一个穷教书的,叫牛亮臣。这个人很有智谋,林清就请他为军师。后来又认识一个木匠,叫李四,也叫李文成,胆大心细,也成了他的好帮手。他们兴起八卦教,推选林清为总教主,目的是反抗清朝。

他们越聚人越多,*越大,就按着八卦,分成八面义军。他们要改天换日,昭示天理,又把八卦教改成天理教,学着李闯王的样子,打出"顺天保民"的大旗,准备推翻清朝,建立一个大明天顺王朝。

这天,他们派了三个人,进入北京,买通了太监,探听宫里虚实。太监告诉他们。嘉庆皇帝带了不少人要到热河"避暑山庄"去避暑了,宫里空虚。他们见时机己到,就决定发动起义,杀进宫去。

林清部署了河北、河南、山东一带的兵力,准备好粮食、柴草、棍棒和刀枪。他自己带领一支人马,挑选了三百武艺高强的小伙子,装扮成商人、小贩,在没关城门以前,混进了北京。

到了北京,直奔西单灵济宫。这灵济宫就在灵境胡同里边。这天,整个胡同戒备森严,全都是天理教的人把守。灵济宫里香烟缭绕,灯火通明。林清在这里秘密开会,计议分东西两路,摸进宫去,抄皇帝的老窝。

到了第二天早晨,林清先派了几个人去找宫里买通的太监,准备里应外合。这几个人靠近皇城根儿,想从西华门进去,可是一下叫官兵看见了,都被抓了起来。事情一败露。就有人报告了守城官。守城官听说有人谋反,心想,皇帝不在,出了事可不得了,就命令严加防守。过了一会,他又想,不对,这一统天下,太平盛世,哪里会有人谋反呢?定是闹错了,就又收回命令,对抓住的几个人也没有深究。

林清看派出的人没有回来,十分着急,他想一定是出事了,兵贵神速,事不宜迟,必须立刻行动。他马上下令,两路人马一齐出动。东路人马,在南河沿汇合,奔东华门。西路人马在宣武门汇合。奔西华门。

东华门没有戒备,城门大开,有八个守门兵站着。义军非常高兴,就加快脚步,准备硬闯进去。可是人比较多,走得太急,有的还把兵器露了出来,结果惊动了守门兵,忽的一下,把城门关上了。就在这一眨眼的工夫,几个腿快的人挤了进去,大部分都关在了城外。进去的几个人,虽说武艺高强,可是人少力单,他们奋力厮杀,最后寡不敌众,死的死,伤的伤,没有成事。

西路人马,汇齐以后,到了西华门,由于有太监接应,顺利地进入了西华门。东路人马也渐渐转到了这边。

他们一进西华门就大杀大砍,皇宫里的大臣、王子、后妃都吓得魂飞魄散,鬼哭狼嚎。起义军放火烧了隆宗门,在紫禁城头插起了"大明天顺"、"顺天保民"的大旗。一时杀声四起,整个皇宫乱作一团。

到了半夜,起义军又放火烧了五凤搂。一时大火熊熊,烧红半个天,后来下起雨来,没有烧光。

到了第二天,起义军的援兵没有接上,叫清兵反过手包围起来,又坚持了一天,终于叫官兵打散了。

林清没有进宫,他折回宋家庄,调集各路人马,只等宫里消息,准备大干。忽然有人报告说,皇宫已经拿下来了,请他进宫。林清非常高兴,心想:只要占领了宫廷,清朝就算完了。他见车马已经准备好,就要上车。可是他的姐姐却不放心。她看了看车马,又看了看报信的人,觉得很不对头。就对林清说:"不忙进宫,你跟我来,我给你们带件东西。"刚说完,那几个人一下把林清姐姐打倒在地,抓住林清,捆在车里就拉走了。

林清身边的亲兵一看不好,上去就追,可是官兵已经埋伏好,一下子把义军全杀了。林清被他们捆进宫里,严刑拷打。可是林清大义凛然,至死不屈。宫里主事大臣报告了嘉庆。

嘉庆正在热河玩乐,听说宫里出事,急忙赶了回来,他要亲自审问林清。林清一见嘉庆,火冒三丈。把嘉庆骂了个狗血喷头,最后嘉庆把他杀掉了。

以后,李文成、牛亮臣又接着干,发展到七、八万人,苦战了三个月,攻城劫寨。闹得清朝日夜不宁。打这儿起。这地界儿就出了名。老百姓都叫它林清胡同,灵济宫也叫成了林清宫。

历史故事

西城区的府佑街里有个站牌子,标有“灵境胡同”的站名,东西相对应的西单北大街上也有一站,曾叫过“灵境胡同”,由此可知灵境胡同是条贯穿东西的长胡同。

这条胡同名称源于一座道观,观名洪恩灵济宫。灵济宫地势宽敞,殿堂宏伟壮观,始建于明朝永乐十五年(公元1417年)三月,是为祭祀南唐人徐知证和徐知谬兄弟俩的。传说这哥俩有着神奇的本领,好助人为乐,替人排优解难。还是在明成祖朱棣北征扫荡元军时,作战不利,于是就请这两位神仙暗中助阵,果然取得胜利。

明成祖夺取了皇位,迁都北京,有一回生了病,梦中又是进两位神仙送来了神丹妙药。皇帝吃下后,立时就痊愈了。成祖很高兴,下旨在西苑外救建灵济宫,来祭祀这两位治病救命的神仙。还给他们封了号,一位为玉朗真人,一位为金胭真人,并将他们的夫人封为仙妃。到了第二年,也就是明永乐十六年,两位神仙又升了级,由真人改封了真君,和三只眼睛的二郎神平级了。到了明成化二十二年(公元1486年)两位真君的名号又大大地提了一步,明宪宗朱见深把他们封为上帝了。这座与紫禁城比邻的灵济宫深受皇帝的垂青,每年元旦新春、冬至和两位上帝诞辰日的那天,朝廷都要派遣太常寺的官员前往灵济宫行礼。”

两位上帝不但治好过皇帝的病,还治好过大臣的病。明万历二十二年(公元1594年),大学士王锡爵身患沉病,明神宗朱翎钧很为臣子优虑,便拨出五十两白银,命令道官王昭忻到灵济宫为这位大学士做法事。在这两位神仙的暗中调理下,王锡爵的病真的好转了。

灵济宫在明代不仅是一座颇受重视的皇家道观,还是百官集体活动的一个重要场所。每逢隆重大朝会之前,全体官员都要被集中到这里排演礼仪。直到明宣宗的宣德年间,这种演礼才被移到朝天宫。灵济宫还是大学士、尚书们讲学的地方,盛时,听讲者达千人。

灵济宫也是招待道教领袖的宾馆。明崇祯十四年(公元1641年),正一派真人天师张应京被皇帝朱由检召至京师,就在这里赐宴款待的。

到了清代,灵济宫不那么红火了。灵济宫的名称,在人们的口传中,以讹传讹,把“灵济”变成了“灵清”,后来又转成了“灵境”。道观所在之地也就成了“灵境胡同”。

现代的灵境胡同宽阔笔直,西头连接着繁华喧闹的西单北大街,东头连接着肃穆庄严的府佑街,小汽车往来奔驰,成为东西向的通忂。

上一篇:武当山古建筑群

下一篇:开平碉楼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