冻害
冻害是指农作物遭受0℃以下低温影响的低温灾害,在我国大部分地区都有可能发生。主要分为霜冻和越冬期冻害。
1、简介
冻害是指农作物遭受0℃以下低温影响的低温灾害,在我国大部分地区都有可能发生。主要分为霜冻和越冬期冻害。霜冻通常是指植物体内温度下降至0℃以下,使植物体内水分发生结冰后,植物细胞所受的水分、机械、渗透胁迫作用超越了植物细胞本身的承受能力,并当气温回升后依然不能恢复而造成伤害或死亡的现象。由于霜冻的发生不仅与最低温度有关,而且与低温的持续时间、作物种类以及作物所处的发育期等都有关系,因此,霜冻指标的确定仍有一定的难度。越冬期冻害是指作物在越冬期间,因长时间处于0℃以下低温环境而丧失生理活动能力,造成植株受害或死亡的现象,常发生的有越冬作物冻害、果树冻害、经济林木冻害等。
2、成因
冬作物越冬冻害有以下三种类型:(1)初冬温度骤降型。即在作物刚进入越冬期时,日平均气温骤然下降10℃左右,最低气温在-10℃以下,此时作物还未经受抗寒锻炼,而在冷空气的袭击下受到伤害;(2)冬季长寒型。隆冬季节持续低温并有多次寒潮过境而引起的急剧降温,我国黄淮平原最低气温可降至-14--16℃,华北和黄土高原的中、北部地区可降至-20—-25℃甚至更低,降温幅度大、时间长并伴有大风,如遇上秋冬土壤干旱的年份,旱冻迭加常发生大面积的冬作物死亡;(3)冻融交替型。在冬季或冬末春初,天气回暖,越冬作物提前萌动生长,而后天气复又转冷,这样骤暖骤寒、冻融交替,引起越冬作物死亡。这种类型的冻害,往往比第二类型威胁更大。广义的冻害概念,还包括冬作物越冬期间的冻涝害、冰壳害和掀耸现象等。冻害形成的机理目前认为是植物细胞膜的位相变化所引起的,即在低温胁迫下细胞膜的内在蛋白质变性,使主动运输系统钝化而造成的。防御冻害的措施主要有:选育和采用抗寒品种、改善越冬作物的田间小气候条件和培育壮苗等。
3、危害
冻害主要发生在西北、华北、华东、中南地区;主要的受害对象是冬小麦、油菜、蔬菜及葡萄、柑橘、油茶、茶树等经济果木。
4、防御措施
(1)霜冻灾害的防御。目前,防御霜冻灾害的方法主要有3类。一是物理方法,如熏烟法:预先在将要发生霜冻的晴夜里熏烟,燃烧放热可增温;烟幕笼罩在农田上空,防止地面热量的扩散,同时由于烟幕的存在,地面有效辐射减弱,气温下降幅度减少;在形成烟幕的时候有许多吸湿性微粒产生,空气中的水汽在微粒上凝结放出潜热,也有助于温度提高。二是农业技术措施,如灌溉法:在霜冻来临的前一天,在作物田间灌水,把较温暖的水灌入农田里,使土壤热容量增加,同时提高了低层空气的温度,缓和了温度下降,从而达到防霜的目的。覆盖法:适用于种植面积较小的蔬菜及瓜类,在霜冻来临前,用不同的覆盖物盖在防冻作物上面,既防止外面冷空气的侵袭,又能减少土壤热量的散失。三是化学方法,喷施各种防霜剂、抗霜剂能有效地防御霜冻的危害。
上一篇: 江苏中冶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下一篇: 霜冻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