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子县
隆子县是*自治区山南地区下属的一个县,藏语中意思是“万事顺利,实力雄厚”,辖2镇9乡、80个行政村、401个自然村,面积9894平方公里,2003年人口3万人,县*驻隆子镇吉塘。
中文名称:隆子县
行政区类别:县级
所属地区:*自治区山南地区
下辖地区:辖2镇9乡、80个行政村、401个自然村
地理位置:位于*南部
机场:拉萨贡嘎机场
邮政区码:856600
电话区号:0893
面积:8165平方公里
特产:青稞酒、酥油等
*驻地:县*驻隆子镇吉塘
现任领导:现任县长刘圣育
1、简介
隆子县
2、历史沿革
隆子,藏语意为“万事顺利,实力雄厚”,古称“涅”。
隆子,吐蕃时期属约茹的涅东岱(千户所之意),设千户长,藏语称为“东本”。帕莫竹巴政权时期建宗,宗址设在现松巴乡,至今已有600年左右的历史。噶厦*时期曾把隆子列为山南6个一等宗之一。*改革前的历任宗本均由*地方*委派,负责管理本宗的事务。隆子宗直属洛喀(山南)基巧管辖。1956年8月成立隆子宗办事处,由山南分工委委派领导。1959年成立隆子县人民*,属山南专区领导。1972年,县人民*驻地由松巴乡宗学村迁到新巴。县府现驻隆子镇。
3、行政区划
2000年,隆子县辖2个镇、8个乡。总人口32184人(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各乡镇人口:隆子镇7206人、日当镇7346人、准巴乡435人、加玉乡3808人、列麦乡2353人、热荣乡3713人、雪沙乡3848人、三林乡2989人、扎日乡464人、玉门乡22人。
2010年,隆子县辖2镇9乡:隆子镇、日当镇、加玉乡、列麦乡、扎日乡、热荣乡、三安曲林乡、准巴乡、斗玉乡、雪萨乡、玉麦乡。
4、地理气候
隆子县
隆子县河流均属雄曲河水系,其主要支流有色曲、洛曲、玉麦曲。在高山峡谷中长期流水的支流有41条,其中积水面积达100平方公里的河流有5条。县境内有大小湖泊65个,总面积33平方公里,其中最大的新德列湖为760余亩,其次为内宗错420余亩。这些湖泊虽难以直接利用,但为县内河流提供了水源,而且有着极其丰富的地下水资源,据不完全统计,隆子地区地下水储量达0.5亿立方米以上。同时,隆子还有地热资源分布,主要分布在隆子、日当、热荣等乡镇,特别是热荣乡扎当与加木岭村之间的沸泉群,以及日当镇塔新居委会一带的喷泉,温度高达80°C,既是可开发利用的地热资源,又是一大景观。
隆子属高原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为5.5°C,年降水量为297.41毫米,年无霜期为238.3天。
5、自然资源
自然资源丰富,现有耕地4.4万亩,占总面积的0.029%,出产小麦、青稞、荞麦、玉米、油菜、豆类等农作物,以及苹果、核桃、葡萄、毛桃、花椒等经济林木。林地面积为502.26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34%,其中森林覆盖面积为75.36万亩,覆盖率为总土地面积的25.65%。全县有耕地48502亩,是全区35个粮食主产县之一。可利用草场600万亩,载养着30万头牲畜,森林覆盖率达25.65%。全县分布有高原草甸、谷地、平坝等地形,平均海拔3900米。气候温和,昼夜温差大,日照时间长,年日照达2900小时左右,无霜期120天,年降水量为250毫米,属高原温带半干旱季风气候。依托有利的自然、地理条件,县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大力推进黄牛改良工作,通过三十多年的发展,目前黄牛改良已初具规模,分布在两镇三乡,并且形成了黑白花和西门达尔两个品种。全县建有30个黄改点,有改良黄牛15390头,改良率88%,其中隆子镇黄改率达100%。黄牛改良在带动群众增收方面发挥了实实在在的作用,隆子河谷一带黄牛改良收入在农牧民人均纯收入中的比重已占到30%—35%。近年来,累计出售改良黄牛1431头,创收415.23万元。
以杉、松、柏、桦为主的木材蓄积量为1576.54万立方米。草地面积为600万亩,载养着全县30万头(只、匹)牦牛、黄牛、犏牛、山羊、绵羊、驴、马、骡等牲畜。在森林中和草地上还有豹、棕熊、小熊猫、松鼠、藏马鸡、雪鸡、鼯鼠、林麝、塔兔、草狐、猞猁、盘羊、岩羊、金雕、鹫、枭、杜鹃、喜鹊、岩鸽、斑鸠、旱獭、野牛、马鹿、雀鹰等野生动物资源,还有虫草、贝母、知母、黄芪、大黄、党参、三七、三颗针、雪莲、红景天、天麻、当归、秦艽等植物资源以及沙金、铁、锰、锑、铝、锌、石棉、水晶等矿产资源。另有水域面积27.48万亩,占全县总面积的1.86%,除栖息鸟类和水獭,土鱼等水产资源外,还有丰富的水利资源,用于灌溉和发电。据调查,全县水利资源可开发利用量为10万千瓦。
6、旅游景观
隆子县
7、经济发展
*和平解放以前,隆子地区遭受贵族、官家、寺庙三大领主的剥削和压迫,生产力水平十分低下,民族经济发展十分缓慢,广大劳苦大众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和平解放以后,隆子宗在山南分工委的领导下,于1956年8月成立了宗办事处,并于同年10月成立了宗党委。由赵克俭任党委副书记,还有李颖滨、沈志泉、李大欣等十几名中*员在隆子宗开展工作。向宗教上层人士及农牧民宣传《十七条协议》精神,进行社会调查,发放农货,设立医务所,免费为贫苦农牧民治病,兴办学校,招收贫苦农牧民子弟上学识字。期间组建了隆子宗青年联谊会,团结了上层,扩大了党在隆子的影响,控制了社会局势。
1959年3月,*上层少数分裂主义分子,背信弃义,公然撕毁《十七条协议》,悍然发动了反革命武装*。隆子县的部分贵族及上层僧侣亦遥相呼应,在山南地区*骨干分子的主持下,在隆子宗召开了“十八宗头人会议”,策划隆子地区的武装*。同年4月初,中国人民解放军十八军一五九团奉命进驻隆子宗进行平叛改革。盘踞在隆子境内的叛匪很快被瓦解,迅速平息了隆子境内的*,随后中国*和人民*领导隆子人民进行了轰轰烈烈的*改革运动。推翻了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取缔了寺庙特权,建立了基层人民政权,实现了农牧业互助合作化,进行了*建设,隆子的民族经济得到了很大的发展。1959年全县农牧业总产值为445.31万元,到2009年,全县生产总值完成22034万元,增长11.7%,其中:第一产业产值3504万元、第二产业产值11669万元、第三产业产值6861万元,呈现出“二三一”的产业结构比例。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突破3亿元大关达到30192万元,增长1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3005万元,增长13.1%。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实现3371元,增长15.2%,其中现金收入1760元。县本级财政收入完成800万元,增长45.5%。粮食产量15730吨,油料产量879吨,肉类产量2062吨。乡镇企业产值1936万元,多种经营收入7100万元。
隆子县的民族经济,实际上是农牧结合的自给、半自给性的自然经济。40余年来,它的发展经历了曲折的过程。1959年平叛结束和完成*改革后,生产力得到解放,农牧业生产有了空前发展。在“*”运动中,农牧业生产遭到破坏,各项经济指标急剧下降,1974年在“农业学大寨”运动和“抓革命、促生产”运动中农牧业得以恢复。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整个民族经济才有了生机,特别是1980年在农牧区进行经济*改革,实行了以户营为主的经营承包责任制以及“修养生息”政策后,整个民族经济出现了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的局面。1984年*在*确立了新时期*工作的指导方针,实行了“两个长期不变”政策,使农牧区生产力水平显著提高,农牧经济基础地位明显增强。尤其是*第三次*工作座谈会召开以后,隆子各项事业有了较大的发展。能源、交通、通讯、基础设施建设日新月异。人民群众生活水平逐年提高。各乡村有中心小学、有教学点,有卫生院,有公路,基本有电站,有业余文艺宣传队,建有广播、电视、单收、收转站。目前,隆子县建有各级各类学校45所,其中:县级中学1所、乡镇完小10所、村教学33所,县幼儿园1所,在校学生4484人,教职工311人。建有广播电视“村村通”站139座,广播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达92.9%和93.47%,农牧民群众能够收看到43套广播节目和48套电视节目,加玉古尔鲁、珞巴族服饰、雪沙亚羌姆被列为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中珞巴族服饰还入选*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全县共有13个医疗机构,其中:中心乡卫生院4个、普通乡卫生院6个、卫生所1个,有105名卫技人员,其中:县级45名、乡级28名、村级32名,所有农牧民均参加了以免费医疗为基础的农牧区医疗制度。建有人畜安全饮水工程107处,解决了24974人的饮水困难问题,通水率达74%。建有15座水电站,总装机容量4750千瓦,目前全县电网覆盖率行政村达78%、户达70%、人口达69%。全县公路通车里程796.76公里,其中:县道321.915公里、乡道12.126公里、村道238.759公里、边防公路129.717公里,实现了乡乡、村村通公路的目标,9%的乡镇通油路,每万人拥有农村公路263.5公里。
现在的隆子,到处是一派生机盎然、欣欣向荣的景象。勤劳勇敢的隆子人民在*隆子县委、县人民*的领导下,正满怀激情地沿着建设有*道路,因地制宜,扬长避短,突出特色,发挥优势,为建设一个经济繁荣、文化发达、团结富裕、文明的新隆子而努力奋斗。
上一篇:江苏南大光电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下一篇:陈立国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