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杜仲藤
攀援多枝灌木,长达13米,具乳汁,除花冠裂片外,都具有灰色或红色短绒毛;枝与小枝圆柱状,粗壮,具不规律的纵长细条纹,直径2-3毫米,有皮孔;节间长2-5厘米;叶腋间及腋内腺体众多,易落,黑色,线状钻形,长1毫米。叶生于枝的顶端,薄纸质或老叶略厚,两面被有柔毛,叶背脉上被毛较密,卵圆状或长圆状椭圆形,长2.5-7.5厘米,宽1.5-3.5厘米,边缘略向下卷,顶端锐尖或短渐尖,基部狭圆形或宽楔形,叶面深绿色,叶背淡绿色;中脉与侧脉在叶面平坦,在叶背明显凸起,侧脉每边10条,弧形上升,在边缘前网结;叶柄有绒毛,长5毫米。花序近顶生或稀腋生,伞房状,多花,长4-6厘米;苞片叶状,长1-3毫米,宽0.5-1毫米;花梗丝状,长1-2毫米;花蕾顶端钝;花有香味;花萼近钟状,外面有绒毛,双盖覆瓦状排列,裂片长圆状披针形,钝头,长2毫米,宽1毫米,花萼内面腺体5枚,腺体极小;花冠黄色,坛状辐形,外面有微毛,除内面基部有浓毛外余均无毛,花冠筒长2毫米,喉部胀大,基部缩小,裂片向右覆盖而向左旋转,在花蕾内顶端钝头而内褶,开花后开展,镊合状排列,长2毫米,宽1毫米;雄蕊着生于花冠筒的基部,花丝极短,花药披针状箭头形;花盘5裂;子房有心皮2枚,具疏柔毛,每心皮约有10个胚珠,花柱极短,花柱头陀螺状,顶端不明显2裂。蓇葖双生或1个不发育,卵圆状披针形,基部胀大,长6-7厘米,基部直径1.5-2厘米,外果皮基部多皱纹,中部以上有细条纹;种子线状长圆形,暗黄色,有柔毛,基部锐尖,顶端近截形,长10-15毫米,宽2-3毫米;种毛白色绢质,轮生,长约3厘米;胚长圆形,子叶与幼根几等长,子叶白色,倒披针形,两端钝头,长7毫米,宽2毫米;幼根圆柱状,长6毫米。花期4-6月,果期7月-翌年6月。
中文学名:毛杜仲藤
拉丁学名:ParabariumhuaitingiiChunetTsiang
拼音:maoduzhongteng
门:被子植物门
纲:双子叶植物纲
目:龙胆目
科:夹竹桃科
属:杜仲藤属
1、形态特征
攀援多枝灌木,长达13米,具乳汁,除花冠裂片外,都具有灰色或红色短绒毛;枝与小枝圆柱状,粗壮,具不规律的纵长细条纹,直径2-3毫米,有皮孔;节间长2-5厘米;叶腋间及腋内腺体众多,易落,黑色,线状钻形,长1毫米。叶生于枝的顶端,薄纸质或老叶略厚,两面被有柔毛,叶背脉上被毛较密,卵圆状或长圆状椭圆形,长2.5-7.5厘米,宽1.5-3.5厘米,边缘略向下卷,顶端锐尖或短渐尖,基部狭圆形或宽楔形,叶面深绿色,叶背淡绿色;中脉与侧脉在叶面平坦,在叶背明显凸起,侧脉每边10条,弧形上升,在边缘前网结;叶柄有绒毛,长5毫米。花序近顶生或稀腋生,伞房状,多花,长4-6厘米;苞片叶状,长1-3毫米,宽0.5-1毫米;花梗丝状,长1-2毫米;花蕾顶端钝;花有香味;花萼近钟状,外面有绒毛,双盖覆瓦状排列,裂片长圆状披针形,钝头,长2毫米,宽1毫米,花萼内面腺体5枚,腺体极小;花冠黄色,坛状辐形,外面有微毛,除内面基部有浓毛外余均无毛,花冠筒长2毫米,喉部胀大,基部缩小,裂片向右覆盖而向左旋转,在花蕾内顶端钝头而内褶,开花后开展,镊合状排列,长2毫米,宽1毫米;雄蕊着生于花冠筒的基部,花丝极短,花药披针状箭头形;花盘5裂;子房有心皮2枚,具疏柔毛,每心皮约有10个胚珠,花柱极短,花柱头陀螺状,顶端不明显2裂。蓇葖双生或1个不发育,卵圆状披针形,基部胀大,长6-7厘米,基部直径1.5-2厘米,外果皮基部多皱纹,中部以上有细条纹;种子线状长圆形,暗黄色,有柔毛,基部锐尖,顶端近截形,长10-15毫米,宽2-3毫米;种毛白色绢质,轮生,长约3厘米;胚长圆形,子叶与幼根几等长,子叶白色,倒披针形,两端钝头,长7毫米,宽2毫米;幼根圆柱状,长6毫米。花期4-6月,果期7月-翌年6月。
2、产地分布
产地:产于广西、广东、湖南和贵州等省区
生境:山地疏林中或山谷阴湿地方,攀援于树木之上
海拔:生于海拔200-1000米
3、分类文献
ParabariumhuaitingiiChunetTsianginJourn.Arn.Arb.28:245.1947;中国高等植物图鉴,3:460,图4873.1974.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