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悦
荀悦,东汉颍川阴(今河南许昌)人,字仲豫。少好学,能解说《春秋》。初应曹操征召,任黄门侍郎。迁秘书临、侍中。汉献帝以班固《汉书》文繁,难于习读,命他据《左传》体(编年体),撰为《汉纪》三十篇,辞约事详,论辨精审。另有《申鉴》之篇,挟击谶纬符瑞,反对土地集中,表现了他的政治社会思想。又著《崇德》、《正论》及诸论数十篇。建安十四年(209年)逝世,年六十二。
姓名:荀悦
字号:仲豫
所处时代:东汉
民族:汉族
出生地:颍川颍阴(今河南许昌)人
出生时间:148年
去世时间:209年
主要作品:《汉纪》、《申鉴》
1、个人简介
荀悦(148~209),中国东汉末期政论家,史学家。字仲豫。颍川颍阴(今河南许昌)人。幼时聪颖好学,家贫无书,阅读时多用强记,过目不忘。12岁时便能讲解《春秋》。汉灵帝时由于宦官专权,荀悦隐居不出。献帝时,应曹操之召,任黄门侍郎,累迁至秘书监、侍中。侍讲于献帝左右,日夕谈论,深为献帝嘉许。献帝以《汉书》文繁难懂,命荀悦用编年体改写。乃依《左传》体裁,写成《汉纪》30篇,时人称其“辞约事详,论辨多美”。
另著有《申鉴》5篇,抨击谶纬符瑞,反对土地兼并,主张为政者要兴农桑以养其性,审好恶以正其俗,宣文教以章其化,立武备以秉其威,明赏罚以统其法,表现了他的社会政治思想。还著有《崇德》、《正论》及诸论数十篇。
2、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荀悦少年丧父,十二岁时,能够解说《春秋》,由于家穷没有书籍,他往往去别人家借书看,篇章书牍,过目大多能够背诵。荀悦性情沉着好静,长相漂亮,特别爱好著书立说。汉灵帝时,宦官用权,读书人一般不出来做官,退身穷处,荀悦于是托病隐居,当时世人不知其才,只有他的堂弟荀彧特别称赞他,敬重他。
荀悦
仕途经历
荀悦最先被推举在镇东将军曹操手下为官,后升黄门侍郎。汉献帝爱好文学,荀悦与荀彧及少府孔融侍讲宫中,早晚谈论。累升秘书监、侍中。当时政权移于曹操手中,献帝不问政治,大权旁落,不过空在其位罢了。荀悦有志诤言进谏,但所谋汉献帝不用,于是作《申鉴》五篇。所议论通达为政的体要。书写成之后,上奏献帝。汉献帝看后觉得写得很好。
汉献帝好读书籍,曾经认为班固《汉书》篇幅太繁,不好看,于是命令荀悦依《左传》体裁作《汉纪》三十篇,令尚书给悦笔札。荀悦所作《汉纪》辞句简要,事实写得详细,议论精美。又著《崇德》、《正论》及诸论数十篇。建安十四年(209年)逝世,年六十二。
3、主要成就
文学
荀悦见当时曹操专权,汉献帝仅存虚名,因作《申鉴》5篇。其中对现实政治的评论,对谶讳符瑞的讥刺,都切中时弊,是西汉以来政论文传统的继承和发展。明代何孟春称“其论政体,无贾谊之经制而近于醇,无刘向之愤激而长于讽”(《申鉴注序》),从中可以窥见荀悦文章风格的特点。
《后汉书·荀悦传》称其另著《崇德》、《正论》诸论数十篇,多佚。明代张溥辑有《荀侍中集》,收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中。《申鉴》有明黄省曾所作注,《四库全书总目》称其“引据博洽,多得悦旨”。有四部丛刊影印明文始堂刊本。
史学
荀悦奉汉献帝之命作《汉纪》30篇,东晋袁宏《后汉纪·序》称:“荀悦才智经论,足为嘉史,所述当世大得,治功已矣。然名教之本,帝王高义,韫而未叙。”唐代刘知几《史通·六家》列《汉纪》为“左传家”之首。宋代王铚《两汉纪后序》亦称《汉纪》“于朝廷纪纲,礼乐刑政,治乱成败,忠邪是非之际,指陈论著,每致意焉。故其词纵横放肆,反复辩达,明白条畅,既启告当代,而垂训无穷”。可见《汉纪》于史事、史识均有可与《汉书》相互印证处。
4、家庭成员
爷爷:荀淑,字季和,颍川郡颍阴人,荀卿十一世孙。
荀爽
父亲:荀俭,字伯慈,荀淑长子,人称荀大龙,任朗陵长。荀氏八龙之首。
二叔:荀绲,荀淑次子。
三叔:荀靖,荀淑三子。
四叔:荀焘,荀淑四子。
五叔:荀汪,荀淑五子。
六叔:荀爽,荀淑六子,荀氏八龙最杰出者。
七叔:荀肃,荀淑七子。
八叔:荀旉,荀淑八子。
5、个人著作
《申鉴》《汉纪》《崇德》《正论》《荀侍中集》
汉纪
荀悦作品
记载西汉历史的编年体史书。共三十卷,东汉荀悦(148~209)撰。悦字仲豫,喜好著述。献帝时,侍讲禁中,累迁秘书监、侍中。著有《申鉴》等书。
献帝认为班固《汉书》文繁难读,建安三年命荀悦根据《左传》编年记事的编纂体例撰写《汉纪》,建安五年书成。全书约十八万字,不到《汉书》字数的四分之一。记事起于汉元年(前206),止于王莽地皇四年(公元23)。因为荀悦撰写该书主要是对《汉书》剪裁删润,去繁就简,所以内容基本不出《汉书》范围。但也间有增补,如卷二十六
汉成帝永始元年谏议大夫王仁疏、卷二十九汉哀帝元寿元年侍中王闳谏,都不见于《汉书》。记事也偶有不同。
《汉纪》的贡献,在于它继《春秋》和《左传》之后,再次采用编年体,使这种修史方法渐臻成熟,成为与纪传体并重的两种基本的史书体裁。书中以“荀悦曰”的形式撰写的史论,多因事评论为政得失,言简意赅,写法灵活,为后人所称道。该书以《四部丛刊》本较为常见。
6、学术思想
法律思想
(一)法与教都是“政之大经”他认为制定法制、实行教化是治国治民的基本手段,“政之大经,法、教而已”。主张教与刑,都要先简后繁,“教初必简”,“然后责备”;“刑始必略”,“然后求密”。如果开始就规定出繁杂的礼仪,人民难以实行,反而招人厌恶,这叫做“设必违之教”的“虚教”。如果开始就制定出繁密的法令,人民难以遵守,等于“陷民于罪”,这叫做“设必犯之法”的“峻刑”。
(二)“君子以情用,小人以刑用”。荀悦持儒家“性三品”说,将人分为君子、中人、小人。认为君子不会触犯刑律,因而只需施以“礼教荣辱”,“化其情”即可。小人“不忌刑”,对他们进行教化不起作用,必须使用“桎梏鞭扑”,才能制止其犯罪,这叫做“治其刑”。对于中人,则要刑礼兼用,才可以“引中人而纳于君子之涂”。
(三)“避仇有科”。荀悦认为“复仇”是出于“义”,因此虽不能纵容“复仇”,但也不可绝对禁止“复仇”,主张“依古复仇之科”处理。即杀害父、兄弟、从父、从兄弟的人,如依法规定躲避他处,即不可复仇;如果不躲避,则可复仇;仇人因“公命行止者”,不能算做未依法躲避。
政治思想
(一)“六主”、“六臣”的价值判断
所谓“六主”是王主、治主、存主、哀主、危主、亡主;所谓“六臣”是王臣、良臣、直臣、具臣、嬖臣、佞臣。他以两汉各代君臣为例,分析了在这些标准下划分的不同品类的君臣对政事的影响,同时深入探讨了不同品类君臣产生的原因:“人主之患,常立于二难之间。在上而国家不治,难也。治国家则必勤身、苦思、矫情以从道,难也。有难之难,暗主取之。无难之难,明主居之。大臣之患,常立于二罪之间。在职而不尽忠直之道,罪也。尽忠直之道焉,则必矫上拂下,罪也。有罪之罪,邪臣由之。无罪之罪,忠臣置之。”(《杂言上》)荀悦关于君臣“二难”、“二罪”的分析,是客观反映了现实中的君臣想要成为理想中的明主贤臣所必须面对的两难选择。
荀悦对于君臣的品评,自有其深意在,着意于不同品类的君臣对政事的不同影响,而这种影响是与国之兴亡密切相关的。从先秦时起,对君臣类别的品评即已开始,在这些品类中,以《管子·七臣七主》篇的品分最为详细。文中以君主对法的态度、立场和实行情况为标准,把君主分为七种:申主、惠主、侵主、芒主、劳主、振主、亡主。荀悦对君臣品类的划分,与《管子》一书对君臣品类的划分相比,更着意于不同品类的君臣对于政事的不同影响,以及这种影响与国之兴亡的密切关系。出现这种不同,是与君主专制制度的建立联系在一起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后,君主的才能、品性更密切的和国之兴衰联系在一起。同时,臣对君的依附性也在加强,臣的独立性逐渐丧失,进而成为君权的附属,此时的君臣关系,与先秦时裂土分封下的天下共主与各诸侯王的关系相比,无疑更为密切。君臣的不同品类,也无疑更为密切的和国之兴衰联系在一起。
《正论》
(二)“天下国家一体”的观念
荀悦论君、臣的差别,同论君、臣、民的关系是相互联系的,这是他政治思想的又一个重要方面。荀悦认为理想的君、臣、民的关系,是以君主为主导的三者统一体。
1.“君臣互为依存”,荀悦认为理想的君臣关系应该是“上下有交”。在君臣这对互为依存的关系中,君的作用是居于主导的。在进谏与纳谏过程中,这种主导作用体现得最为明显。
2.“君”与“道”发生冲突的时候,“从道不从君”,以道义制约君权。
3.君为元首,民为手足,君民关系的处理与*存亡紧密相关。荀悦认为,“爱民如子”和“爱民如身”都不能算作“仁之至”,只有与民同乐,与民同忧才是真正的爱民之君。
(三)“正积于上”“事实于下”的政治理想
荀悦“正积于上”“事实于下”的思想,所涉及的八个方面:德、能、功、罪、行、言、物、事,包括了功罪封赏,也包括了人物评价,最终归结于社会风气的养成。“众正积于上,万事实于下”,其中寄寓的是荀悦对于理想社会政治状况的追求。
(四)“立制以防忿争,一统序”——对政治统治秩序的维护
荀悦在《汉纪》一书中,对纲纪制度反复强调,希望通过“立制”来维护政治统治秩序。核心即是为了保证上下有序,不可僭越。
荀悦所著《汉纪》、《申鉴》,都寓有资政之深意。唐太宗曾对《汉纪》有过一段评论,,“论议深博,极为政之体,尽君臣之义”,并将《汉纪》赐给臣下“寻阅”。(《李大亮传》)“极为政之体,尽君臣之义”,是对《汉纪》一书的总结,也是对荀悦政治思想的评价。
7、名言名句
不受虚言,不听浮术,不采华名,不兴伪事。出自:汉·荀悦《申鉴·俗嫌》不听动听的话语,不相信不切实际的方法,不谋取浮华的名声,不作虚伪的事。
夫立策决胜之术,其要有三:一曰形,二曰势,三曰情。形者,言其大体得失之数也;势者,言其临时之宜、进退之机也;情者,言其心志可否之实也。故策同、事等而功殊者,三术不同也。---出自《资治通鉴.第十卷.汉纪二》
8、人物评价
《后汉书》:性沉静,美姿容,尤好著述。李世民:论议深博,极为政之体,尽君臣之义。
时人称:辞约事详,论辨多美。
袁宏:荀悦才智经论,足为嘉史,所述当世大得,治功已矣。
何孟春:其论政体,无贾谊之经制而近于醇,无刘向之愤激而长于讽。”
9、相关诗词
《咏荀悦》
黄玉顺
荀悦仲豫荀卿裔,侍讲宫廷汉献帝。
阴阳成兼法教中,动静顺承天地际。
性虽善矣教而成,性虽恶矣法而毕。
人性三品复九品,上下不移九之一。
民不畏死不惧罪,民不乐生不劝善。
以史为镜丰民财,申鉴五篇多明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