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木尕拉镇

科普小知识2022-12-29 20:54:12
...

于田县辖镇。县*驻地。面积56平方公里,人口2万,有*、汉等民族。其中*占87%;汉族占13%。315国道从境内穿过。辖古扎、阿热木喀木、木合库勒、喀合曼力、吾斯唐吾其、库克仁、阿勒、安代库勒、木哈拉、吐格曼库恰、空克麻扎、波斯唐、阿斯墩吾依、喀尔曼、英吉格艾热克、巴西喀群、阿牙克喀群、墩巴格、吾斯墩巴西、艾提卡、塔那衣巴西21个村委会。工业以地毯、玉石加工为主,农业以生产粮食、棉花、蚕桑为主。

中文名称:木尕拉镇

行政代码:653226100

身份证前6位:653226

长途区号:0903

邮政编码:848400

隶属政区:于田县

行政级别:镇

车牌号码:新R

辖区面积:56km2

人口数量:约2万人

人口密度:357人/km2

1、地方简介

木尕拉镇属农业为主的人口大镇,因受土地人均占有很少的条件限制,经济增长缓慢,气候环境恶劣,教育、卫生条件相对较差,属上级重点帮扶的艰苦边远贫困乡镇。于田县辖镇。县*驻地。面积56平方公里,人口2万,有*、汉等民族。其中*占87%;汉族占13%。315国道从境内穿过。辖古扎、阿热木喀木、木合库勒、喀合曼力、吾斯唐吾其、库克仁、阿勒、安代库勒、木哈拉、吐格曼库恰、空克麻扎、波斯唐、阿斯墩吾依、喀尔曼、英吉格艾热克、巴西喀群、阿牙克喀群、墩巴格、吾斯墩巴西、艾提卡、塔那衣巴西21个村委会。工业以地毯、玉石加工为主,农业以生产粮食、棉花、蚕桑为主。

2、自然气候

境内平均海拔1420米,四季分明,气候温暖干燥,年平均降雨量45.8毫米,年均蒸发量2479.8毫米。年平均气温11.6℃,1月最低气温-24.3℃,7月最高气温41.2℃。全年无霜期210天。一般风力3级,最大风力10级。

3、历史沿革


木尕拉镇

木尕拉,*语意为田鼠。明代称克列牙,清代称克里雅。和阗六城之一。《西域图志》作克勒底雅,并有这样的文字记载:"在齐尔拉东二百里,西距额里齐城四百三十里,有城垣居,六城之一"。据《回疆志》载,克里雅城周约二百里九分余,东西南北各有一门。西汉为扜弥国地,隶西域都护府。两汉后属于阗。《唐书·西域传》曰:"于阗东三百里有建德力河,河之东有扜弥居建德力城,亦曰拘弥城即宁弥故城。"宁弥、拘弥、汗弥即《汉书.西域传》之扜弥:"扜弥国,王治扜弥城"。

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于阗置四品阿奇木伯克,隶和阗办事大臣。光绪八年(1882年)置于阗县,县治初设在喀拉喀什(今墨玉县)。克里雅为驿站,称凯扬驿。光绪十年(1884年)县治迁至克里雅城,即今木尕拉镇老城区,隶和阗直隶州。自设县治以来,木尕拉镇成为该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人口居住最集中的区域。据《*图志》记载:"于阗县府,三千九百八十七户,四千九百八十一丁口"。谢彬在《*游记》曾有这样的记载:"于阗无城,俗称回城、汉城者仅界河渠水,实无城也。附治居民,汉城382家,回城1031家,汉人共39家。商务回城较盛。县城英籍商民男43,女24。俄籍商民,男202,女201"。1920年隶属于和阗道。*统治时期,1943年境内置三镇,即:和平镇(内含9保97甲)、兴荣镇(内含8保84甲)、中兴镇(内含8保85甲)。1947年境内改置和平、兴荣2镇。1952年县人民*迁至新城;1954年境内设二区,下分五个乡党支部;1952年析置为城关区;1954年复为一区;1957年撤销第一区改称于阗镇;1959年1月,实行人民公社时,称团结公社;1960年4月团结人民公社合并入新声公社,建新声公社;1970年在于田县城西由上级拔款兴建镇*办公室;1978年改名喀群公社。1984年置木尕拉镇。2002年镇内辖17个村委会,77个村民小组。

4、农业发展

全镇以农业生产为主,主要种植小麦、玉米、棉花、水稻、等。境内有防护林带,波斯塘村有一处天然的芦苇湖,镇*组织人员清挖两个人工芦苇湖,还在古再村清挖一个人工养鱼池,并放入鱼苗,发展水产养殖。

城镇建设

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条件在不断改善。1987年在县城周围的部分农户拉上了自来水;1994年初开始向各村铺设自来水管道;1997年经过多方努力全镇16个村拉上了调频广播;2002年全镇各村基本上用上了干净卫生的自来水。近来城镇不断扩大,城内建设整齐,楼房栉比鳞次,街道宽广笔直,昔日的破旧房屋已不存在。

5、行政区划

木尕拉镇区划

653226100001121昆仑社区

653226100002121建德社区

653226100003121团结社区

653226100004121玉城社区

653226100005121吾斯塘贝希社区

653226100006121艾提卡社区

653226100007121塔乃贝希社区

653226100008121墩巴格社区

653226100200220古再村

653226100201122阿热木喀木村

653226100202220木尕库勒贝希村

653226100203122喀尕村

653226100204122阿勒村

653226100205122吐格曼阔恰村

653226100206122安代库勒贝希村

653226100207220木尕拉村

653226100208121巴什喀群村

653226100209122阿亚格喀群村

653226100210122英其开艾日克村

653226100211122喀日曼村

653226100212122阿斯廷奥依村

653226100213122吾斯塘吾其村

653226100214220空喀麻扎村

653226100215220库开仁村

653226100216220博斯坦村

6、附近景点


大河沿民俗村

大河沿民俗村

河沿民俗村位于田县县城北250公里左右的塔克拉玛干沙漠深处,于田县达里雅布依乡境内。大河沿村居民长期过着封闭的生活,基本上与外界失去联系。直到近代,随着国内外沙漠探险者的涉入,才使这里的情况曝光于国内外。

该村落属于特色民俗村落,整个村庄的房屋建筑零星地点缀在广阔的绿洲地带,分散性特强。房屋多用胡杨木做支撑,再以红柳枝等编成围墙,屋内无家俱摆设,以沙垒成较高台地,上覆地毯成床。食品以肉食为主,辅之以面饼,不吃菜。居民属于*,具有一定的方言习惯,是*中特色最明显的民居部落。 

喀拉墩古城

喀拉墩古城位于和田于田县城以北240公里处的克利雅河下游处的沙漠中,距离和田440公里。是*文物保护单位。

喀拉墩*语的意思为“黑色的沙丘”。古城堡成长方形,边长60米,现存的土城墙高8米。这里曾出土过陶片、毡子残片、汉代古钱币等文物,这些文物都属于汉代-南北朝时期,是当时于阗国境内“小城数十”中的城堡之一。 

玛坚勒克遗址

玛坚勒克,*语意为珠子很多的地方。位于和田县克里雅河床西岸的一级阶地上,南距今*和田于田县城230余公里。此处地势低洼,四周沙梁环绕,形同釜底,中间沙丘密布,沙丘间裸露的小块沉积地面上,散布着大量的陶片、铁片、炼漆、料珠,烧过的和未烧过的牛羊骨碎骨等古代文物。遗址文化层仅见于地表,堆积稀落,遗物较少,其中铁器数量2179件,陶器数量约33件。

7、地方特产


大芸

大芸

大芸,是多年寄生草本植物。常常生于沙漠中的梭梭、红柳、白剌、沙拐枣及蒿类等植物根部,依靠这些植物供给养料和水份。它在沙质土壤中,不见阳光能长到50公分至75公分。在地下生长时,没有叶,不进行光合作用,所以无叶绿素合成。出土后,抽苔的苗茎开始进行光合作用而合成叶绿素,使黄褐色的鳞片变成青紫色

没有出土的大芸披挂黄色鳞甲,很象古代战将披挂的战甲,故名"黑司令"。单个的大芸似兵器,有花朵和含苞未放的花蕾。刚开的花是白色,后来变成紫色,并有芳香气味。成片的大芸如不及时采集,会形成白紫色花丛,十分艳丽

一丛沙漠灌木一般寄生一窝大芸,最多发现过五窝。通常每窝只有一条根寄生大芸。寄生大芸的根不再长须根和侧根。

于田红柳大芸

于田红柳大芸是*和田地区于田县的特产。红柳大芸是一种名贵的中药,是寄生于红柳根部的植物,又称肉苁蓉。2002年于田县被国家农业部授予“中国大芸之乡”称号。红柳大芸,又称肉苁蓉,是一种名贵的中药,多年寄生的草本植物,常常生于沙漠中的梭梭、红柳、白刺、沙拐枣有蒿类等植物根部,依靠这些植物供给养料和水分。它在沙质土壤中不见阳光可以生长,在地下生长时没有叶,不进行光合作用,无叶绿素生成。出土后,抽苔的苗茎才开始进行光合作用而合成叶绿素,使长在茎部的黄褐色鳞片变成青紫色。

于田沙漠玫瑰

于田沙漠玫瑰*于田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于田县阿热勒乡的10个村,东临于田县奥依托格拉克乡,西临科克亚乡,南至于田县阿日希乡,北至英巴格乡。地理坐标为东经81°09′00″~82°51′00″,北纬35°14′00″~39°29′00″。

上一篇:涎腺囊肿

下一篇:老官地镇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