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吴保山

科普小知识2022-12-29 21:49:29
...

吴保山(1915-1972),江西省赣县人。是原福州军区副政委,他1930年参加革命,1934年由团转党。参加过土地革命战争、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建国后担任了沈阳军区政治部主任、副政委、总参谋部三部政委等职。

中文名:吴保山

国籍:中国

民族:汉

出生地:江西

出生日期:1915年

逝世日期:1972年

职业:军人

主要成就:参加过土地革命战争、长征

1、个人经历

地革命战争时期,任共青团赣县县委副书记兼组织部部长,第九军团地方工作科长,第32军地方工作部部长、组织部部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120师359旅718团组织股股长,1937年入延安抗大学习。后任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二分校大队政治委员、大队政治委员,延安军政学院政治部组织科科长,八路军留守兵团陇东警备5团政治委员。

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联军4纵11师政治部主任,第四野战军41军122师政治委员。参加了新开岭、辽沈、平津等战役。

*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1军121师政治委员,第41军政治部主任、41军副政治委员,第46军副政治委员、政治委员。1952年参加抗美援朝,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46军政治委员。1960年毕业于高等军事学院战役系。后历任沈阳军区政治部主任。副政治委员,总参谋部三部政治委员,福州军区副政治委员。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勋章、一级解放勋章。荣获朝鲜*主义人民*一级*独立勋章。1972年1月24日逝世,终年57岁。

2、革命生涯

吴保山原名巫宝山,1915年生于江西赣县石芜潭广教寺村一贫苦的农民家庭,七八岁时就开始放牛、砍柴,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农活。10岁以后,在亲戚的资助下,他断断续续读过两年私塾,学过《孟子》、《论语》、《幼学》、《增广贤文》等古书,打下了一些认字、写字的文化基础。1929年赣南农民革命斗争形势迅速发展,村镇里举起了红旗,成立了农民政权。1930年4月,保山的家乡组建了各种群众团体,他被推举为儿童团长。他带着儿童团员们到处去打菩萨,斗土豪,毁神像,收烟枪,捉吃鸦片烟的人,同时还训练大家上课下操。同年初冬,经乡主席江德顺和党支部书记巫秀元介绍,保山参加了共产主义青年团。1931年9月起,保山先后任乡团支部书记、区团委书记和县团委书记等职。由于他工作积极肯干,在扩大红军和建立青年团的工作中成绩显著,1934年4月,组织上调他到瑞金的*党校学习,学的是中国革命基本问题、政治常识和党的建设3门课。这些知识对于刚刚离开农村、没有多少革命知识的保山来说十分新鲜,他如鱼得水,刻苦学习。在党校学习期间,保山由团员转为党员。7月,从*党校毕业的保山被调到赣南省云都城任少先队部政治训练员,除了做少先队工作外,主要是做扩大红军的工作。


吴保山

1934年10月,保山从云都调回*团委,被分配到红一方面军九军团任*工作团团员。大部队出发时,保山不知道是长征,只知道是打游击。当时,李富春在全体团员大会上作了形势报告,指示大家不要小包袱去,大包袱回来,意思是不准乱拿东西。会后,保山和其他团员一起到九军团政治部报到。在那里,他认识了罗炳辉、黄火青等同志,以后就随军参加了伟大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吴保山二万五千里长征

长征路上,除打仗外,白天黑夜都是行军,要求一定跟上大部队走,不能掉队,保山年纪小体力差,每天都感到十分疲倦,但他坚持不掉队。由于他是*工作团团员,每次大部队出发前,别的同志还在睡觉,他就得与先头部队的战友一起早早地上路了,负责做好沿途的发动群众工作。部队驻扎休息时,保山也不能马上休息,他还要联系当地群众,宣传和组织动员群众支援红军,了解民情、敌情等等。

部队行进到贵州后,*工作团名称撤销,合并为九军团政治部地方工作部,保山任科员。当时除打仗外,地方工作部的任务主要是宣传党的政策,协同部队筹集粮草,扩大红军,调查、没收和分配地主财产给当地群众,以及安置伤员等。打土豪时,因时间紧迫,保山他们难以进行细致的调查工作,只是见到房子高大华丽的就贴上布告,处理完后很快又要行军打仗。部队打到云南宣威时,他们曾将火腿公司里的大量火腿没收分给当地群众,群众非常高兴,踊跃地参加红军。尽管当时部队牺牲减员较多,但仍能不断地得到补充。

1935年6月,红一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在四川懋功会师。7月,保山所在的九军团改称第三十二军。8月,红军总部制定进军甘肃南部的夏(河)洮(河)战役计划,并把红一、红四方面军混合编为右路军和左路军。保山随三十二军被编入左路军,由朱德、张国焘、刘伯承率领集结北上,经过草地到阿坝,再到班佑与徐向前、陈昌浩、叶剑英率领的右路军会合。红军过雪山草地,是长征征途中艰苦卓绝,雄伟壮烈,堪称奇迹的一段征途,它经历的时间最长,达16个月,占红军两年长征时间的五分之三强。由于张国焘反对党*北上的战略方针,坚持向川康藏边境退却,保山所在的部队*三次过草地。

吴保山二万五千里长征

第一次过草地时,保山已担任地方工作科长。有一次,他带领几个科员去筹粮,在地广人稀的草地,筹粮已很困难,不巧的是途中还遇上了土匪,形势非常危险,他们几人一面打一面撤,后来还是部队赶来才解了围。还有一次,保山他们遇到了一条约30多米宽的河,河上没有桥,附近也没有船,也不知道河水有多深,能不能徒涉过去。怎么办?大家都很着急。当时,有位同志提出,会游泳的人下河试试水深。好几个人自告奋勇前去探路,其中一位游到河*水深处时扑腾了几下就不见了,其实不是他不会游泳,而是因为长时间忍饥挨饿,体力太差了。牺牲了一个同志,大家很难过。这时,保山想出了一个好主意,他让探路的人抱住一根碗口粗的树干,再将连接起来的背包绳捆在他的腰上,以便随时将他拉回来。就这样,经过几次试探后,终于找到了一条能趟水过河的路径,大家手拉着手慢慢地过了河。

后两次过草地比第一次更困难了,别说粮食,附近的野菜都被挖光吃光了,保山连皮带都煮来吃了。而且,就在这时,他得了疟疾,开始时他还能拄着棍子一步一步慢慢地走,到后来就完全走不动了,最后是战友们用担架把他抬出了草地。当时他毕竟年轻,抵抗力强,吃点草药,病也就慢慢好了。在与病魔作斗争的同时,保山还与张国焘分裂主义进行了坚决的斗争,他立场坚定地站在党*的一边,敢于在军政治部的会议上提出自己的意见。

草地的环境虽然艰苦,但红军战士的革命乐观主义是战胜困难的武器。保山就觉得过草地时的露营生活别有风味。在一望无垠的草原上,地势稍高,比较干燥的地方,就是保山他们最理想的宿营地。当落日的余辉照得草原泛着金光的时候,红军战士面黄肌瘦的脸上,都显出愉快的神情。队伍一停下来,有的同志端着盆子去找水;有的用树枝掘坑搭灶,要是地面坚硬,用树枝掘不动,就用干牛粪来垒。盆子在战士们手里,真是“物尽其用”了:端水用它,拾干牛粪(当柴烧)也用它,等火点燃了,把它往灶上一放,就成了烧水做饭的锅。一切准备好了之后,一个同志烧火,其余的人就一面闲谈,一面挑选沿途采来的灰灰菜,准备晚餐。身强力壮的人,则自动去接掉队的同志。这时,一缕缕炊烟袅袅上升,萦绕在草原的上空。草原就像一个拥有很多人口的村镇,充满着蓬勃的生命力。

吴保山二万五千里长征

炊烟给保山他们带来了愉快,劳累了一天,看到它就会想到吃东西、休息。可在草地上,这炊烟来之不易。干牛粪不易点燃,烧火的同志恼火极了。先是蹲在地上,伏下身子去吹,累得头晕眼花也不行。后来就索性趴在地上,把嘴凑在牛粪跟前吹。烟熏得人眼泪直流,牛粪的气味呛得人直恶心,大家看着干着急,使不上劲,因为谁也没有烧牛粪的经验。往往是在“饭”快做好的时候,掉队的同志也赶到了。大家总是一跃而起,带着愉快和友爱,跑上去抱着,拉着,让出最好的位置叫他们休息,就像迎接久别重逢的亲人。

晚餐了,保山他们围在一起吃野菜,虽然还带着炒面,但不多。不到找不到野菜的时候,谁也舍不得动。可是对于身体弱、有病的同志却表现得非常慷慨!即使他们不吃,大家也得像发命令一样叫他们咽下去。吃完了就睡觉。真是,走在雪山上,保山他们“顶天立地”;而睡在草地上,保山他们又是“铺地盖天”了。辽阔的草原上,燃着一堆堆的篝火,宛如天上的繁星,闪闪发光。战士们围着火堆横七竖八地躺着。在寂静的夜里,除了呼噜噜的鼾声外,听不到别的动静。有人逗趣地把李白的诗《思乡》后两句改了4个字:“睁眼望明月,低头入睡乡。”用来形容当时的情景。要是在大树林里宿营,那就是保山他们最大的幸福,但这只是快出草地的时候才遇到过的。在树林里,拾柴、做饭、取暖都比较容易,而且树枝茂密,又遮露又挡风,像个天然的大房子。一堆一堆的火光,把树林子照得通红,大家情不自禁地唱起来:

我们是抗日的先锋,我们是战斗的英雄,

吴保山二万五千里长征

这嘹亮振奋人心的歌声,此起彼落,四处飘荡,好像在参加一个盛大的联欢晚会,大家忘却了一天的疲劳,整个森林草地,充满一片欢乐的气氛。遇到这样的夜晚,保山他们就吃它一顿“上等饭”。所谓“上等饭”,就是白水煮牛肉,煮的时候香味扑鼻,很想要吃它几大碗解解馋。喜欢吃辣椒的同志,拍着大腿直后悔:“早知道有煮牛肉,怎么也要带几个辣椒来!”但吃的时候,大家就皱眉了,油盐都没有,又腥又臭,弄不好,还要吐出来。躺倒在树林里,确是很美,比露天暖和多了。难得这样的机会,保山他们都想睡个够,捞捞本。第二天醒来,身上还是湿漉漉的,活动一下酸痛的四肢,拍掉身上的草叶和泥土,队伍又继续前进了。

长征胜利到达陕北后,三十二军编入二方面军建制,扩充了两个师,保山任地方工作部长,后改任组织部长。部队进驻甘肃少环县缩编后,保山任组织科长。伟大艰巨的长征,对保山来说是一次严峻的考验。二万五千里的烽火征程,更加坚定了他的革命意志,也让他从习惯于地方工作的生活,转到习惯于集中统一的军队生活。

雷锋———沈阳军区工程兵部队汽车连战士,这个被誉为新时代的标兵和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楷模,是如何被发现的?又是如何走向全中国,走向世界?这与时任沈阳军区政治部主任、军区副政委的开国将军吴保山是分不开的。

1960年11月,沈阳军区部队开始进行“两忆三查”教育试点。雷锋的忆苦感动了许多*和战士,他们自觉对照雷锋的先进事迹,检查自己的立场、斗志、工作和学习,普遍反映受到深刻教育。沈阳军区《前进报》记者发现了这个典型,迅速组织力量对雷锋的事迹、日记、故事进行报道。吴保山将军获悉后,当即指示:“这是一个很好很重要的典型,要很好宣传,推动部队建设。”

吴保山平常工作勤勤恳恳,他最大的特点就是深入基层,一年至少有七个月时间在部队,与官兵一起在军营中工作。长期的蹲点,使得他有机会直接接触广大士兵,也是在去基层蹲点后,保山发现雷锋身上具有吃苦、节约、朴素、助人为乐的精神,特别是三年自然灾害所提倡的时代精神,当时国家财政异常困难,人民生活水平非常低下,部队供给也很紧张,生产建设材料极缺。回来后,他下大决心要树立起雷锋这面旗帜,希望在军区掀起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浪潮,激发军民战胜困难的勇气。吴保山将军就亲自带着一个工作组,专门到军区工程兵汽车团蹲点,这一去就是两个多星期。将军在雷锋所在的汽车连,与雷锋同吃同住,常与雷锋促膝谈心,将军常被雷锋的言行和苦难的家庭出身感动得掉泪;在深入走访了雷锋所在部队周围的群众后,将军发现一个普通的战士竟有那么好的口碑,深深被雷锋这种做好事却从不留名的做法所感动,他不时交代随行的人员一定要很好整理、总结雷锋事迹的工作,把雷锋的精神内涵给挖出来,在军区上下掀起一个学雷锋的高潮。

当时随行的人员中有两名《前进报》记者董哲、张文波。后来,在雷锋一系列的宣传照中,有两张“雷锋端枪、擦车”的形象特别深入人心,那都是当时抓拍的,后来为大家所熟悉的长篇通讯《*的好战士》也是在当时成稿的。

同样的贫寒身世,让保山与雷锋之间一下子缩小了距离。当深入了解雷锋的先进典型后,情感上的接近,促使将军意识到,宣传这样一个饱尝新旧社会两重天的先进典型,具有非同寻常的重要意义。

在《*的好战士》见报后,军区部队许多单位党委纷纷决定向雷锋学习,部队和地方许多单位邀请雷锋做报告,学雷锋赶雷锋的活动轰轰烈烈开展起来。然而,就在雷锋形象渐渐深入人心之际,一场不测却突然降临。1962年8月15日上午10时,细雨霏霏,雷锋牺牲了。

事件发生后,要不要继续宣传雷锋、要不要继续号召大家向雷锋学习,这在沈阳军区引起了一场大争论。一部分军区领导,主张把雷锋的牺牲定性为一次意外事故,认为出了事故死了人,就不能再宣传了,否则会起反作用。

而吴保山将军却不这么认为。他与时任沈阳军区政委赖传珠意见一致,认为雷锋是因公殉职的,应加大力度继续宣传雷锋事迹,不能把这次意外简单地定做事故处理,而应作为先进典型继续宣传,大力号召广大军民向雷锋学习。最终,在吴将军的极力主张下,赖传珠政委最后拍板:继续宣传雷锋,并上报总政治部。

当年8月17日,社会各界“公祭雷*大会”在抚顺市望花区人民委员会礼堂举行。公祭大会结束后,数万人民群众自发地前来为雷锋送葬,时任沈阳军区副政委的吴保山将军代表军区前往送丧。8月23日,《前进报》在一版显著位置发表了公祭大会的消息,刊登了大会的照片,并且发表了雷*的简历。

随后,沈阳军区政治部党委在吴保山将军的主持下,专门研究决定,报请军区党委同意,呈请国防部授予雷锋所在连队四班以“雷锋班”称号,并于1963年1月7日获得国防部批准。1月8日,根据吴保山将军提议,军区党委作出《关于开展学习雷锋活动的决定》,并上报总政治部。2月9日,总政治部号召全军学雷锋。2月15日,共青团*发通知,号召全国青少年学雷锋,《人民日报》等报纸大量报道雷锋事迹。学雷锋活动在军内外兴起。

在这期间,吴保山将军还是抓住雷锋这个典型不放,组织政治部大力宣传雷锋事迹,编写了《雷锋故事》、《雷锋日记》、《*的好战士———雷锋》画册等书刊,发行到全国,还排练了话剧《雷锋》,进京演出。*、周总理等*领导同志亲自观看了话剧,给军区部队很大鼓舞。

随后,*领导纷纷题词,缅怀雷锋。*号召“向雷*学习”,*、*、朱德、*、陈云等领导也都题了词。1963年3月5日,军区《前进报》头版以一个版面刊登*题词手迹,全国各大报刊也以显著位置刊登。之后,全国各地都采取各种形式,大张旗鼓地广泛宣传雷锋,一个学雷锋、唱雷锋的高潮此起彼伏。

保山不但要部队学雷锋,自己也带头学。回到家中也向我和孩子们宣传。吴保山的大儿子吴浪平回忆说:“60年代初的一天,父亲下部队回来,晚饭时,他对我们说:‘你们知道吗?我们部门出了一个非常了不起的人,他叫雷锋!’随后,他就介绍起雷锋的事迹。不久后的一天晚饭时,爸爸就对我们说:‘明天你们两个人去听雷锋事迹报告。雷锋亲自讲自己在旧社会的苦难,在新社会的幸福,很有教育意义。’我们问道,‘明天还要上课,听报告耽误了上课怎么办?’父亲说,‘课可以补上,雷锋报告不能不听,这个报告会让你们终身受益的!’听完报告会不久后,雷锋就殉职了,再也没有机会听了。现在回想起来,爸爸当时说的机会难得,确实没错!”

保山在学习雷锋的同时,还身体力行实践着雷锋精神。他的睡衣补丁摞补丁,他的衬衣浑身是小破洞,他的棉鞋一穿就是好几个冬天。

将军的孩子们也都牢记着将军“学习雷锋”的教诲。吴保山的二儿子吴胜平给记者讲了一个故事。前不久,他开着车子行驶在北京的一条马路上,前方突然发生一起车祸。一辆汽车刮倒一个骑自行车的女学生,伤者当即昏迷不醒,脸上血流如注,情况十分危急。肇事车辆逃逸。女学生的同伴赶紧拦车救人,但他前方四辆车相继绝尘而去。他见状毫不犹豫地停车救人。虽然清洗车上的血污很费工夫,但他觉得值得,他说:“雷锋的事迹在你的脑子里扎下了根,你会很自觉地帮助身边需要帮助的人。从小接受雷锋精神的熏陶,我当时自然而然地停车救人了。”

当前社会,雷锋精神的传承遭遇了一些质疑。一些人认为雷锋精神早已经过时了,市场经济不需要雷锋。对此,吴浪平有不同的看法。他认为,我们正在构建*和谐社会,城市中社区间,邻里互帮互助是非常需要的,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雷锋助人为乐的精神对构建和谐社会意义重大,当前需要继续宣传。市场经济不是一切讲报酬,雷锋“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的誓言仍需牢记。

针对媒体报道的社会上存在一些人与人之间的冷漠现象,吴胜平认为这需要雷锋精神的回归。社会在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在提高,但人们仍然需要学习雷锋精神,像雷锋一样以春天般的温暖对待同志。

上一篇:宣威火腿

下一篇:太保山森林公园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