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科普文章

陈永贵

科普小知识 2022-12-29 22:26:40
...

陈永贵,山西昔阳人,中*员,全国农业劳动模范,原国务院副总理。是三、四、五届全国人大代表。1986年3月26日因病在北京逝世。陈永贵是农业学大寨典型代表,也是世界上唯一的一位“文盲宰相”。

姓名:陈永贵

性别:男

民族:汉

籍贯:山西昔阳

出生日期:1915年2月14日

逝世日期:1986年3月26日

职务:原国务院副总理

党派:中*员

1、人物生平


陈永贵

陈永贵,山西昔阳人。出身贫农家庭。解放战争时期加入农会,参加本地土地改革运动。1948年加人中国*。新中国成立后,先后任山西省昔阳县大寨村*生产委员,*大寨村支部书记、大寨农业生产合作社主任。他积极领导全村群众,响应**和**“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号召,大干苦干,修造梯田,兴修水利,为改变大寨村贫穷落后的面貌、促进当时山区农业生产发展做出了贡献。大寨生产合作社(后为生产大队)受到**、国务院和*主席、*总理的赞扬和表彰。他被评为全国农业劳动模范。1967年后,担任山西省革命委员会第一副主任、*山西省委副书记等职。1969年4月出席中*第九大,被选为九届*委员。1973年8月被选为*十届*委员、*政治局委员。1975年1月,担任国务院副总理,主管全国农业工作。1976年10月6日出席**政治局会议,拥护作出拘禁审查“*”的决定。1977年继续当选为*十一届*委员、*政治局委员。1980年9月辞去**政治局委员和国务院副总理的职务。1983年起任北京市东郊农场顾问。是三、四、五届全国人大代表。1986年3月26日因病在北京逝世。

2、个人年表


陈永贵见到*的时候,一时竟说不出话来,只是咧着嘴笑着,稍稍抬着头仰视着,两只手紧紧握着*的手。*笑道:“你是农业专家噢”。陈永贵听不懂*的湖南话,只是一个劲地连连点头,咧着嘴使劲笑。

陈永贵,男,1915年2月14日,农历正月初一,出生于山西省昔阳县大寨乡小南山村,为长子。

1920年,5岁,其父陈志如卖掉妻子、女儿和幼子。1921年,6岁,随父迁至大寨。1922年,7岁,为地主放牛。1941年,26岁,与山庄头村贫农女儿李虎妮结婚。

1942年,27岁,被推选为大寨村伪维持会代表。不久加入日伪组织“兴亚会”。1943年,28岁,长子陈明珠出生。夏,宪兵队以通匪罪将其逮捕并关入留置场。

1944年,29岁,出狱,辞去伪代表职务。到昔阳城内的一家烧饼铺当伙计。

1945年,30岁,日本投降,因出任伪代表在村里挨斗。1945年—1946年,土改,分得土地、房屋和浮财。参加民兵支援前线。1946年,31岁,参加贾进才组织的互助组,旋即退出另立“老少组”。

1948年,33岁,经贾进才等介绍加入中国*。1952年,37岁,被评为省级劳动模范,出席山西省农业丰产劳模代表会。冬,由贾进才推荐,接贾进才任大寨村党支部书记。1953年,38岁,办初级社,任社长,冬,制订治山治水十年规划,首战白驼沟。1955年12月,40岁,办高级社,任社长。

1958年8月,43岁,倡议创建昔阳县第一个人民公社,任公社常委副书记兼大寨常支部书记。

1959年10月,44岁,参加建国十周年大庆活动,登上*观礼台。

1960年2月,45岁,*山西省委发出号如;向模范党支部书记陈永贵学习。从此陈永贵的名字经常见诸报端。

1961年,46岁,被选为中国昔阳县委候补委员。1963年,48岁,大寨遭特大洪,提出“三不要三不少”的口号自力更生抗灾夺丰收。

1964年,49岁。1月,在人民大会堂作报告。2月《人民日报》刊登长篇通讯《大寨之路》。12月,作为人大代表出席三届一次全国民代表大会,*为在*工作报千中赞扬大寨。12月26号日,应*之邀一起吃饭合影。同年,*主席发出农业学大寨的号召。

1965年,50岁,丧妻。在四清运动中受气。1966年,51岁,与40岁的宁玉玲结婚。出访阿尔巴尼亚。1967年,52岁,1月,作为全国著中农业劳模参加了*派对*山西省委、省*的夺权活动,并被推选为*山西心小组成员。2月,作为总指挥夺了昔阳的党政大权。3月,出任山西省革委会副主任。11月,**、**小组批转了陈永贵对农村*的五条建议。是为中发(67)339号文件。1968年,53岁,决定昔阳全县向大队核算过渡。1969年4月,54岁,当选为*九大*委员,在九大作大会发言。同年,幼子陈明亮出生。1970年8月,55岁,北方地区农业学大寨会议召开,陈永贵介绍整“五种人”的经验。会后,全国再次掀起农业学大寨的高潮。1971年,在*山西省三届一次会议上被选为省委副书记。

1973年,58岁。9月,在*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再次当选为*委员。在十届上中全会上当选政治局委员。年底,辞去大寨大队常支部书记职务。同年,昔阳虚报粮食产量8979万斤。1975年,60岁。1月,在四届人大一次会议上被任命为国务院副总理,3月,出访墨西哥。7月,向*建议在全国范围内向大队核算过渡。9月,在第一次全国农业学大寨会议上致开幕词。1976年,61岁。夏,出席北方三夏生产会和南方水稻生产合并发言,被攻击为“唯生产力论。”10月,拥护粉碎*。12月,在第二次全国农业学大寨会议上作题为《彻底批判*,掀起普及大寨县运动的新高潮》的报告。

1977年,62岁。重提全国向大队核算过渡的建议,年底,部分地区刮直过渡风。8月,在*十一届全国代表大会上第三次当选为*委员,在十一届一中全会上再次当选为政治局委员。1978年,63岁。年初,出访柬埔寨。2月,在五届人大一次会议上再次被任命为国务院副总理。12月,出席十一届三全会。

1979年,64岁,被免去昔阳县委书记职务。1980年,65年。9月五人大三次会议决议,接受陈永贵解除国务院副总理职务的请求。1981年,66岁,举家迁入复兴门外22号楼赋闲。1982年,67岁。落选*十二大代表。9月,十二大召开,失去政治局委员职务。1983年,68岁。**接受陈永贵的请求,分配他到北京东郊农场当顾问。

1985年夏,70岁,因病住院,确诊为晚期肺癌。1986年3月26日,71岁,在北京医院病逝。

3、人物事迹

从农民一跃成为国务院副总理


1975年9月,全国第一次农业学大寨会议在大寨召开时,*(左)与陈永贵(右)合影

陈永贵,上个世纪50-70年代大寨党支部书记,在*的关怀下,陈永贵从一个普通农民成长为**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对一个普通农民*的赏识和重用,正如陈永贵所说的那样:“今后,再也不会有*那样伟大的领袖会把一个农民作为国家的主人捧到那样高的地位的人了。

世界上唯一从最高层到最低层层层都有官职的人

陈永贵自从当了*政治局委员,后来又成为国务院副总理以后,就成了世界上过去没有、大概以后也不会再有的特殊官。他是**,又是山西省革命委员会副主任,又是*晋中地委书记、*昔阳县县委书记。大寨党支部的日常事他顾不上,让郭凤莲接替他当了党支部书记,他仍挂着个大寨党支部委员的头衔,大寨的重要事情要请示他。他同时是一品官、三品官、五品官、七品官,还是村里没品的小官。古今中外,这种怪现象,大概陈永贵是唯一的一人。山西省里的日常工作,他不怎么管。晋中地委他是一把手,他安排自己信得过的人去当第一副书记,昔阳县他是一把手,也是安排了一个副书记替他管日常工作。到了这个份上,谁是上级,谁是下级呢?从县委、地委来说,省委是上级,可是从陈永贵是政治局委员、副总理来说,省委又是下级。谁再敢管大寨的事?后来山西省、晋中地区向大寨发奖旗,不写“奖给”二字,写的是“赠给”,以表示发奖者的谦虚态度。

陈副总理办公是世界一绝

国务院副总理是一个实职,不是摆样子的,陈永贵分工管全国的农业,天天要看文件,要做指示,还要经常做报告。他每天要批阅的材料很多,这些材料都由他从昔阳县带到北京的秘书先看,然后挑重要的向他说说,或把最重要的地方划出来给他看,认不得的地方给他念念。他同意的,就在材料上划个圈,或写个“同意”。好多事,他弄不懂,但划圈却划得很快。这是怎么回事呢?他的亲密战友张怀英曾问过他:“你怎么划圈这么快?”他说,他看*锋、李先念划圈,他也就划圈。他信得过他们。他口才很好,讲话有点辩证法,经常有实际生活里总结出来的新见解,言之有物,敢讲一些别人不敢讲的大实话,语言生动、通俗、幽默,没有官气。只要是讲农村生产工作的,在内部作报告,他从不用讲稿,随口说去,还很有点吸引力,也不乱。到正正规规的公开大会上作报告,他可苦了。他怕讲走火,就让秀才先按他的意思写出讲稿来,由他到会上去念。这种书面讲稿,按我们的写法,他是没法念的。昔阴县专门为他印了一种稿纸,一个格子抵得上普通稿纸的4个格子大,行与行之间也空得宽,一页只有100个字左右。县里有那么几个熟悉他认字习惯的秀才,把他的讲稿用正楷抄在这种稿纸上,他不认得的字,要在空行里注上他认得的同音别字。这样的讲稿,他才能念。他对念这种讲稿头痛得很,觉得是活受罪。

陈永贵争*

陈永贵到北京当大官,开始住在钓鱼台,*等“*”四处树敌,天天心惊肉跳。大寨、昔阳的*来看老陈,还得费一番周折。陈永贵和昔阳带来的一名秘书、一名贴身警卫3个人住在一幢空大的房子里,老婆、孩子都不在,除了*叫他去开会,他就得在这个家里泡着,他好多文件看不懂,又不会看小说。他也不能老在院子里闲逛。服务员进房搞卫生,有纪律,只干活,不讲话。只有到晚上,大家休息了,警卫、服务员来看电视,陈永贵有了说话的对象,这才有了活气。这种生活对陈永贵来说,憋死人。他也不能随便出去。据说有一次他想去王府井的东安市场,秘书请示保卫部门,说没法保卫,不能去。他还曾提出乾脆去北京郊区的中阿公社劳动,因没法保卫,也不能去。他接近不了群众,听不到社会的各种声音,了解不到真情实事,又看不了许多材料,这样下去,时间长了,他觉得非变成个什么都不知道的*不可。他就给*写了一封信,

提出搬出钓鱼台,实行三三制:三分之一时间在北京,三分之一时间在大寨,三分之一时间跑全国。*马上批准了陈永贵的要求,并赞扬了他。陈永贵就搬到了东城区交道口四条一个老四合院里。他争到三分之一的时间在大寨,这是他能真正*自在的地方。他回大寨,不让北京的警卫战士同行,他说:“我是个农民,回家劳动,你们还能给全国农民都派上警卫战士吗?”陈永贵解甲以后,*大员的头衔没有了,他可以一个人上街跟老百姓聊天了。年轻人、小孩子见了他,叫他“永贵大叔”,他又可以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了。他终于又获得了多年前的那种*。

4、陈永贵的六个“最”

最穷的国家副总理


陈永贵

1973年陈永贵当上*政治局委员和国务院副总理后,周总理建议他把户口迁到北京来拿工资。可是他不转户口,说要带个头,立个榜样。仍在大寨拿工分。大寨大队给这位国务院副总理记满分画满勤,每天的劳动工值1元5角钱。除了大寨的这笔工分收入外,山西省根据陈永贵兼有省里的职务,每个月给他补助100元,国务院每月给他生活补助36元。136元加上一个壮劳力的工分,就是陈永贵可以挣来的全部月收入。偏偏他的客人多,经常留客人吃饭,这点钱实在不够用,只得抠紧点,省着用。有一天纪登奎和陈锡联到陈永贵家吃山西拉面,炊事员买了一只鸡,陈永贵见了问:“买鸡干啥?我不吃这个鸡,人家来是吃面么,咱就这伙食。”陈永贵常常端着一大碗小米粥或面疙瘩,放上几根老咸菜,端个小板凳在小院中一坐,呼噜呼噜一通就算吃饱了。

最显酒量的一次

1975年12月26日,那天晚上*主持政治局开完会,*提议大家吃顿饭为*过生日。服务员端上茅台酒,“*”一方的人就哄着要灌陈永贵,陈永贵道:“你们也别灌,这么办吧,*他老人家多少寿,我就喝多少杯酒。”那天是*82岁生日,服务员便端上满满一托盘亮晶晶的高脚杯来,陈永贵一口一杯,在众目睽睽下一口气全干了。回家的车上对司机说:“哎,我喝多啦,他妈的想灌醉我,想整我,没门!”

最怕学习政治理论

有一段时间,每天下午陈永贵要到*住处去学习马列著作,学什么《哥达纲领批判》,念什么费尔巴哈。每次学习回来陈永贵就如大病一场,双手抱着头,一副精疲力竭的样子,他不想学,可是不学不行。有次实在烦了,“王办”又打电话让他去学习,他对接电话的警卫员叫:“你就说我不在了!”

最伤脑筋是批文件

陈永贵40岁时才扫盲,没有多少文化。当上副总理后经常要阅批文件,常常有字不认得,又不好意思老是问人家,就在房里发愣,苦动脑筋,回忆着那个字像是在哪里见过的。有一次他要在一份文件上批“待后处理”,可这个“待”字想了半天也想不起来,*办公厅催交文件,他只好厚着脸皮问秘书“待”字怎么写,秘书告诉他,“招待所”,“接待室”,不都是有那个“待”字吗?陈永贵一听,拍了脑门一掌:“难怪面熟,果然就是见过面的。”

最难受的是无所事事消耗粮食

陈永贵刚到*工作时,起初他和他的秘书以及警卫都住在京西宾馆,吃住一笼统。*的*好像习惯了下午和夜晚办公,上午无事可干白白地消耗粮食,他心里难受极了,便背着双手不停地在花园里打转转,一副无所适从的模样。

最让他纳闷的是一大帮人伺候他

1974年8月,*通知陈永贵搬进了钓鱼台,住进了三号楼。楼里三个服务员,一个大师傅,一个司机,再加警卫和秘书,一大帮人都是伺候他的,他心里十分纳闷:“一个人怎么会要这么多人服侍呢?”不让他叠被子打扫卫生,反而增加了他心里的负担。他真想把这一帮人带回大寨去帮他种田才好。

5、人物评价

1986年3月26日,陈永贵在北京医院病逝,享年71岁。按*意见,依照副总理规格召开了追悼会。3月29日,新华社播发了一条经过*和**政治局审定的关于陈永贵同志去世的消息:“陈永贵同志曾经是全国著名劳动模范,多次受到县、地区和省的奖励。解放初期,他坚决听党的话,带头组织合作社,为改变山区贫穷面貌,他积极带领*、群众,发扬愚公移山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促进山区农业生产建设,贡献了自己毕生的力量。他这种敢于战天斗地的精神,曾经受到党*和*主席、*总理的高度赞扬和表彰。”有关部门还为陈永贵立了一块碑,上面镌刻着“功盖虎头,绩铺大地”8个大字。

上一篇: 曹清

下一篇: 草坡豆腐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