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食毛目

科普小知识2022-12-29 22:48:39
...

食毛目(Mallophaga)是节肢动物门(Arthropoda)、有颚亚门(Mandibulata)、昆虫纲(Insecta)、有翅亚纲(Pterygota)的一目。根据该目昆虫头部的形状、触角和口器的构造、跗爪的数目,下分钝角亚目(Amblycera)、丝角亚目(Ischnocera)和象虱亚目(Rhynchophthirina)3个亚目,包括14个科,300余属。全世界已知约有4500种和亚种。中国已记载有120种。寄生于260多种哺乳动物和各种鸟类的羽毛或毛间,以宿主的羽毛、皮肤分泌物为食。常见的有鸡虱(Menopongallinae)、鸭虱(Anatoecusdentatus)和牛鸟虱(Trichodextesbovis)等。

1、形态特征


食毛目

该目昆虫体小,扁平,长0.5~10毫米。头大而扁;能活动。口器为特化的咀嚼式口器。有1对骨化很强的上颚。颚上有齿,用以刮取宿主羽毛和皮肤产物,并起固着在宿主羽毛上的作用。上颚着生的位置因亚目而异。钝角亚目的上颚呈水平位置,丝角亚目则呈垂直位置。下颚退化为单片状,着生在下唇两侧。钝角亚目的下颚须有4节;丝角亚目的下颚须消失。下唇须退化,食道有骨化很强的食道骨片。舌发达,有明显骨化的长形叉状构造,前端有1对卵圆形的叶片,称舌腺。复眼小或退化,无单眼。触角短小,3~5节,在钝角亚目中呈头状,隐藏在头侧的触角窝中;在丝角亚目中呈丝状,显露于外。

该目昆虫中的原始种类,前、中、后胸3节分界明显;多数种类中、后胸2节愈合,分界不清。无翅。足短小,3对相似,跗节1~2节,具1~2爪,寄生于哺乳动物者有1爪,适于抓握、攀爬和步行。胸部气门位于腹侧。腹部11节,因1、2节或8、9节常彼此愈合,可见的仅有8~9节,腹部3~8节有气孔,无尾须。雌、雄性生殖孔均开口于体壁内陷而成的腔室中。雌虫无产卵器,雄虫的阳茎结构复杂,变化多样,是鉴别种的主要特征之一。

2、生活习性

该目昆虫渐变态。卵单产,粘附于宿主的鸟兽羽、毛的基部,2~4天孵化。若虫有3个龄期,约3周后达成虫期。若虫外形与成虫相似,仅体形大小、皮肤骨化和生殖器官发育的程度有所不同。常1年多代,且世代重叠。

该目昆虫终生栖息于宿主体上,一般脱离宿主2~3小时或至多2~3天即死亡。食毛目昆虫的传播一般是通过宿主间的接触,偶有附着在虱蝇等寄生性昆虫上来完成。一般对宿主均是专一性的,不同种群的鸟类常具有不同羽虱的种类。宿主体上的生态环境是相对稳定的,因而决定了食毛目昆虫的分布。每种鸟类上发现的食毛目昆虫从2种到10多种,一般有5种,各自占据一定的小生境。在不同小生境中生活的食毛目昆虫,其形态、习性也有差异。

3、主要价值

科研

鸟类因受地理分布、自然环境因素变化的影响,进化速度较快。食毛目昆虫由于适应宿主的小生境,所需食物、温度和湿度(存在于宿主体表)比较稳定,自然环境因素的变化对它们的影响也比对宿主的影响小,所以演化速度较慢。一般来说,同一种的食毛目昆虫限定在一种宿主上,有时虽然在同一种宿主上发现原发生的和次生性的种类,这也是由于宿主在进化过程中不同时期发生的现象。通过对食毛目分类系统的研究,可进一步确定鸟类种级、属级、甚至科级的亲缘关系。如树鸭鸟虱均寄生在和树鸭属亲缘关系较近的鸟类上。黑雁属、鸽雁属、雁属和雪雁属之间的亲缘关系也是由于都有黑雁鸟虱寄生而得到证实的。

危害

该目昆虫是寄生于鸟兽体外的害虫,尤以鸟类受害最重,常造成养禽业的经济损失。钝角亚目的种类多寄生在宿主全身各部,如吐绶鸡虱能刺破宿主的皮肤,吸取其血液。丝角亚目的种类通常固着在宿主的头、颈、翅和背部的羽毛间,在寄生数量多的时候,常引致宿主羽毛脱落,焦躁不安,饮食减退,体重减轻,易染疾病。这是养禽业的重要害虫。食毛目昆虫能否传播疾病,所知尚少,据报道,一些食毛目昆虫是褐雨燕丝虫病、狗丝虫病和狗绦虫病的中间宿主。此外,曾从该目昆虫上分离出一种东方马脊髓炎病毒。

防治

对于食毛目昆虫,一般采用沙浴法防治,将细沙和烟草粉混合,放入鸡舍附近有阳光处的木箱内,鸡在箱内沙浴,可驱杀羽毛间的食毛目昆虫。用鱼藤粉、除虫菊粉或氟化钠粉等撒在宿主羽毛间,也很有效。在鸡舍内用石灰硫磺合剂消毒,也是有效的预防措施。

上一篇:阿克托别州

下一篇:齐成喜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