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广东医学院

科普小知识2022-12-30 08:39:02
...

广东医学院的前身是中山医学院湛江分院,创建于1958年,1964年升格为五年制医学本科院校并更名为湛江医学院,1992年易名为广东医学院。学校总面积为2081.41亩,由湛江校区、东莞校区两部分组成,湛江校区位于富有亚热带风情的沿海开放城市湛江市;东莞校区创建于2002年,位于东莞市美丽的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区。学校坚持开放的办学理念,积极开拓国际化办学新途径,先后与美国哈佛大学、伊利诺大学、加拿大汤姆逊河大学、英国伦敦大学学院、德国莱布尼茨分子药理研究所、澳大利亚格里菲斯大学、日本大阪滋庆教育学园、日本NPO法人国际看护师育英会、香港中文大学、澳门镜湖医院、台北医学大学、*中山医学大学等高校和科研院所开展了多层次、多角度的合作。2010年学校开始招收港澳台学生,目前正积极筹备开展外国留学生教育的工作。学校以“人民满意”为宗旨,恪守“立志立德、求真求精”的校训,秉承“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大学精神,弘扬“严谨朴实仁爱奉献”的校风,实施特色发展核心战略,坚持“特色强校、人才立校、科技兴校和文化铸校”的治校方略,立足广东,辐射华南,面向全国,致力于建设人民满意、特色鲜明、同类先进的高水平医科大学,培养人格好、人缘好、形象好、基础知识扎实、动手能力和适应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专门人才,为国家和广东的医疗卫生事业及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保证、智力支持和科技支撑。

创办时间:1958年

所属地区:中国广东湛江

学校类型:医药

属性:省属重点建设大学

主管部门:广东省人民*

类别:公立大学

知名校友:陈维政,黄培根,康景轩等

学校官网:http://www.gdmc.edu.cn

1、简介

广东医学院的前身是中山医学院湛江分院,创建于1958年,1964年升格为五年制医学本科院校并更名为湛江医学院,1992年易名为广东医学院。1986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是广东省属重点建设大学,1960年被评为全国文教战线先进单位,1978年有2项科研成果获全国科学大会奖励,1991年获广东省办学水平评估一等奖,2005年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优秀”,2008年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009年被广东省列为国家限额指标内的拟新增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单位,2012年获批设立教育部科技查新工作站,2013年获批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


广东医学院

学校总面积为2081.41亩,由湛江校区、东莞校区两部分组成,湛江校区位于富有亚热带风情的沿海开放城市湛江市;东莞校区创建于2002年,位于东莞市美丽的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区。

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7万余人,设有研究生学院、基础医学院、第一临床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第三临床医学院、医学检验学院、护理学院、药学院、公共卫生学院、人文与管理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外国语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社会科学部、体育教学部等15个学院(部),有直属附属医院2所。

学校形成了较为合理的学科专业结构,现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个,硕士学位授权点26个(其中学术学位硕士点24个、专业硕士类别2个)。有省级重点学科3个。设有普通本科专业23个,覆盖医学、理学、管理学、法学、工学、文学、经济学等7个学科门类。

有全国高校特色专业建设点4个,广东省高校特色专业建设点4个,广东省高校名牌专业2个,广东省高校重点专业1个,临床医学专业2015年纳入本科第一批次招生。2015年5月7日更新的ESI机构排名,临床医学学科排名进入全球机构排名前1%。有*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专业基地(25个临床专科)和药物临床试验机构(9个临床专科),省级临床重点专科14个。临床医学、基础医学、药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和生物学等5个一级学科具有副教授自主评审权。

现有9所校外临床医学院,29所非直属附属医院、80所临床教学医院,合作教学机构遍布我省各地,总病床数达112049张。有特聘教授7名、双聘院士2名,形成了校内教学与基地教学、社区教学、企业教学相结合,培养与使用相结合的育人机制。

2、师资力量

学校现有教职工1900多人,其中专任教师1396人,博士生导师29人,硕士生导师489人,享受国务院颁发的*特殊津贴专家15人,全国模范教师、优秀教师、师德先进个人、高校优秀辅导员等10人,广东省教学名师4人,“千百十人才培养工程”省级培养对象14人、“扬帆计划”16人、南粤优秀教师和优秀教育工作者14人、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和名中医5人、优秀青年教师培养对象11人。


广东医学院

学校拥有良好的科研条件,建有湛江校区和东莞校区两大科研中心,省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个、市厅级重点实验室9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个,是“广东医学分子诊断协同创新发展中心”、“湛江市医药产业联盟”、“广东省生命文化学会”等研究机构和学术团体的牵头单位或会长单位。近5年,获*和省部级科研项目资助445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56项、973计划项目子课题2项、“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子课题3项;纵横向科研经费总额17532.02万元,学校配套科研经费总额12384.09万元;发表SCI收录论文1207篇,出版学术著作30部,获国家专利授权49项,省部级科技成果奖20项。

学校拥有先进的网络设施,是广东教育科研网湛江地区汇接中心,网络全面覆盖湛江、东莞两校区和直属附属医院,校内数字信息点超过3万个,建设有网络教学平台和各类业务管理信息系统。学校还拥有现代化的图书馆,纸质图书总量167.32万册,电子图书107.45万册,中外文期刊1751种、中外文数据库30余种。《广东医学院学报》是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CAJCED)统计源期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全文收录期刊、广东省优秀科技期刊。

3、对外交流

学校坚持开放的办学理念,积极开拓国际化办学新途径,先后与美国哈佛大学、伊利诺大学、加拿大汤姆逊河大学、英国伦敦大学学院、德国莱布尼茨分子药理研究所、澳大利亚格里菲斯大学、日本大阪滋庆教育学园、日本NPO法人国际看护师育英会、香港中文大学、澳门镜湖医院、台北医学大学、*中山医学大学等高校和科研院所开展了多层次、多角度的合作。2010年学校开始招收港澳台学生,目前正积极筹备开展外国留学生教育的工作。

办学半个多世纪以来,学校为国家和地方共培养输送了14万余名医学人才。学校生源充足,是广东省考生报考的热门省属本科院校之一。通过质量工程的建设,毕业生基础知识牢固扎实,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显著增强,受到社会的广泛欢迎。近5年本科毕业生平均就业率达到96.25%。在全国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中,学校本科毕业生近3年通过率均高出全国平均水平。在全国护士执业资格考试中,近3年通过率均为100%。2014年,学校大学英语四级考试通过率达86.80%,英语专业八级考试通过率为56.86%,均超全国平均水平。学校近年获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40项、省级177项。2010-2014年,在校硕士生以第一作者发表SCI收录论文123篇,连续5年有毕业生获广东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奖。

学校以“人民满意”为宗旨,恪守“立志立德、求真求精”的校训,秉承“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大学精神,弘扬“严谨朴实仁爱奉献”的校风,实施特色发展核心战略,坚持“特色强校、人才立校、科技兴校和文化铸校”的治校方略,立足广东,辐射华南,面向全国,致力于建设人民满意、特色鲜明、同类先进的高水平医科大学,培养人格好、人缘好、形象好、基础知识扎实、动手能力和适应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专门人才,为国家和广东的医疗卫生事业及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保证、智力支持和科技支撑。

4、学校领导

江文富:党委书记

主持学校党委全面工作;

负责党的建设、意识形态、思想政治教育、新闻宣传、精神文明建设、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大学章程建设、发展规划、高等医学教育研究、*机制改革、宏观政策、大学文化建设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与发展、生命文化、养老产业和信访工作;

分管党委办公室、党委宣传部、发展规划部、高等医学教育研究所、生命文化研究院、养老产业研究院、湛江校区机关党委和东莞校区机关党委;

联系护理学院、人文与管理学院和社会科学部。

郑学宝:党委副书记、院长

主持学校行政全面工作;

负责依法治校、特色发展、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审计、国际交流与合作、督办、通识教育、国学教育与研究、计划生育工作;

分管学院办公室、国际交流与合作办公室和审计处;

联系研究生学院。

符学三: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工会主席

负责纪检、监察工作、学生工作、大学生就业、国家安全、综合治理、安全稳定、人民武装、法律事务、工会、妇女工作、保密和体育工作;

分管纪委办、监察处、学生工作部(学生处)、保卫处(武装部)、工会和计生办;

协助江文富同志做好意识形态、思想政治教育和大学文化建设工作;

协助郑学宝同志负责计划生育工作;联系医学检验学院、药学院和体育教学部;

相对固定湛江校区。

杨云滨:党委副书记

负责组织工作、*队伍建设、党校、统战、青年工作、共青团、人事、师资队伍建设、强师工程、师德建设、教学与科研设备、后勤服务和保障、基建维修和饮食服务工作;

分管党委组织部、党校、党委统战部、团委、人事处、设备管理处、后勤服务中心和东莞校区饮食服务中心;

协助江文富同志负责党委日常工作;联系公共卫生学院;

相对固定东莞校区。

颜大胜:党委常委、副院长

负责继续教育、信息化建设与管理、实验动物、数据管理和大学更名工作;

分管继续教育学院、教育技术与信息中心和实验动物中心;

协助江文富同志负责发展规划工作;

协助郑学宝同志负责实施特色发展战略工作;

联系信息工程学院;相对固定湛江校区。

丁元林:副院长


广东医学院

负责高水平大学重点项目建设、创新强校工程、科研、学科建设、协同创新、产学研合作、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管理、“国字号”工程项目、学术组织建设、重点实验室、图书、医学学科情报、学报编辑出版工作和招投标工作;

分管科技处(学科建设办公室)、图书馆、学报编辑部、湛江校区科研中心、东莞校区科研中心和招投标中心;

协助江文富同志负责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与发展工作;

联系外国语学院;相对固定东莞校区。

赵斌:党委常委、副院长

负责教学、专业建设、本科招生、本科见习实习、教师教学发展、医疗资源开发、临床教学、爱国卫生、附属医院和离退休人员工作;

分管教务处(招生办)、医院管理处、离退休*工作处和教师教学发展中心;

协助江文富同志负责高等医学教育研究工作;

联系第一、二、三临床医学院和附属医院;

相对固定东莞校区。

罗辉:党委常委、副院长

负责对外联络、社会合作与社会服务、产业开发与管理、教育发展基金会、校友工作、财务与资产管理、校园总体规划和基本建设、办学场地、教职工周转房管理、水电管理;

分管社会合作与产业开发处(校友会)、财务与资产管理处、后勤基建管理处;

协助江文富同志负责养老产业工作;

协助郑学宝同志负责交办的重大项目;

联系基础医学院;

相对固定东莞校区。

5、校徽

标志中由广东医学院的英文缩写“GMU”艺术演变而成的一个展翅高飞的鸽子,一本象征知识的书籍,一个紧握的拳头,以及一面扬起的风帆。徽标整体体现出学校肩负守护人类平安与健康的责任,引领学子徜徉在知识海洋并抵达成功彼岸的努力和信心,其中绿色象征茵茵校园,蓝色则象征了未来与希望。

6、机构设置

党政群团机构

党委办公室、学院办公室、党委组织部、党委宣传部、发展规划部、纪委办公室、监察处、学生工作部(处)、保卫处(武装部)、人事处、教务处、科技处、医院管理处、社会合作与产业开发处、离退休*工作处、财务与资产管理处、审计处、设备管理处、后勤基建管理处、工会、团委


广东医学院

教学机构

研究生学院、基础医学院、第一临床医学院、第三临床学院、第二临床学院、医学检验学院、护理学院、药学院、公共卫生学院、人文与管理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外国语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社会科学部、体育教学部

教辅科研机构

图书馆、教育技术与信息中心、学报编辑部、实验动物中心、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学校发展研究中心、湛江校区科研管理中心、东莞校区科研管理中心、生命文化研究院、养老产业研究院

附属机构

附属医院、第二附属医院、招投标中心、后勤服务中心、东莞校区饮食服务中心

7、院系设置

研究生学院

病原生物学、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内科学、儿科学、神经病学、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皮肤病与性病学、影像医学与核医学、临床检验诊断学、外科学、妇产科学、眼科学、耳鼻咽喉科学、肿瘤学、麻醉学、急诊医学、药理学、生理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临床流行病学、重症医学、内科学、儿科学、神经病学、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皮肤病与性病学、影像医学与核医学、外科学、妇产科学、眼科学、耳鼻咽喉科学、肿瘤学、麻醉学、急诊医学、中西医结合临床、全科医学、公共卫生

第一临床医学院


广东医学院

临床医学、临床医学(皮肤病与性病学)、临床医学(康复医学)、临床医学(全科医学)、临床医学(眼耳鼻喉科学)、临床医学(整形美容学)

第二临床医学院

临床医学、临床医学(生殖医学)、临床医学(心理医学)、口腔医学、康复治疗学

第三临床医学院

麻醉学、麻醉学(疼痛医学)、医学影像学

公共卫生学院

预防医学、预防医学(国境卫生检疫)、预防医学(环境与职业卫生)、预防医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食品质量与安全、统计学(生物统计学)、卫生检验或卫生检验与检疫

护理学院

护理学、护理学(重症监护)、基础医学院、法医学、外国语学院、英语(医学英语)、英语(国际旅游与酒店管理)

人文与管理学院

公共事业管理(卫生法规与行政管理)、公共事业管理(卫生事业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医疗保险)、应用心理学、社会工作、国际经济与贸易(国际医药贸易与财会)

信息工程学院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医学信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医学信息系统)、信息资源管理、生物医学工程(医学电子工程)、生物医学工程(医学影像工程)

药学院

药学、药学(临床药学)、药学(药物分析)、药学(医药贸易)、中药学

医学检验学院

医学检验或医学检验技术、医学检验或医学检验技术(细胞形态学)、继续教育学院、临床医学、护理学、医学检验、医学影像学、口腔医学、药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8、联系方式

地址:广东湛江霞山文明东路2号/广东东莞松山湖科技园

电话:086-0759-2388505

邮编:524023/523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