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土地改革从运动

科普小知识2022-12-30 08:43:01
...

土地改革运动是指1946年5月4日,**发出关于土地问题的指示(即“五四指示”),提出要实行“耕者有其田”后,在中国*领导的解放区开展的废除原有封建土地所有制,代之以农民土地所有制的群众运动。

1、含义

土地改革运动是指1946年5月4日,**发出关于土地问题的指示(即“五四指示”),提出要实行“耕者有其田”后,在中国*领导的解放区开展的废除原有封建土地所有制,代之以农民土地所有制的群众运动。土地改革运动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五四指示”发布后到新中国成立,主要在老解放区和半老解放区进行的土地改革运动(老解放区是指1945年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前已解放的地区,半老解放区是指1947年7月人民解放军展开战略反攻之前解放的地区);第二阶段为1950年6月28日*人民*通过《*土地改革法》后,在广大新解放地区开展的土地改革运动,这一阶段到1952年底基本结束。

2、土改历史


群众宣传土地改革

自1927年大革命失败之后,中国*走上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之路,建立农村根据地就成为这条道路的主要内容。毫无疑问,中国*要在农村开展革命,就必须动员与组织广大农民。农民是最讲实际的,他参加革命与否,不是靠几句动人的口号,讲一通革命的道理,就能解决问题,最根本的是要维护其切身利益。农民经济上受剥削,政治上受压迫,生活贫穷,社会地位低下的根源,正是由于没有解决土地问题。因此,中国*自建立农村根据地之后,就开始“打土豪、分田地”,以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中国*的土地政策,作为新*主义革命取得成功的关键,是符合农民意愿的。也正是因为中国*解决了纠缠中国农民几千年的土地问题,才赢得了亿万农民的真心拥戴。

进入抗日战争之后,中国*为建立和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做了许多重大的政策调整,其中将土地革命时期执行的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改变为减租减息。这是一个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双方都可以接受的政策。对于广大农民而言,抗日固然是他们的强烈要求,但解决了他们的实际困难,给予其一定的物质利益,其抗日的积极性才更得以激发;对于地主富农而言,他们作为中华民族的成员,作为中国人,多数人不愿当亡国奴或卖身求荣去做汉奸,他们也有一定的抗日愿望。中国*在抗日根据地实行减租减息的政策,既使农民减轻了负担,得到了物质利益,也使地主富农的根本利益没有受损。这一政策的执行,是抗日根据地的民众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对于建立和巩固抗日根据地,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1945年抗战胜利后,中国*虽然为争取和平*做了巨大的努力,但蒋介石一定要用战争的方式解决*问题。国共双方都清楚,在这种情况下,战争是难以避免的。中国*不得不进行解放战争的准备,其中一项重要的内容,就是下定决心彻底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实现“耕者有其田”。在这种情况下,1946年5月4日,**发布“五四指示”,明确提出实现“耕者有其田”的口号,并由此启动了解放区大规模的土地改革运动。

1949年冬天在*新解放的一些地区,主要是华北的一些城市的近郊和若干地区,加上河南的一半地区,总共有0.26亿农业人口的地区完成了土地改革。1949年3月的*七届二中全会规定,将来在南方新解放区,必须“首先有步骤地展开清剿土匪和反对恶霸及地主阶级当权派的斗争,完成减租减息的准备工作”,以便在一两年后“实现减租减息的任务,造成分配土地的先决条件”。1949年9月《共同纲领》规定,新中国将“有步骤地将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改变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新解放区的土地改革是*预定在全国解放后必须完成的计划。

南方新区土地改革的启动是在1950年6月。*在政协一届二次会议上作了《关于土地改革问题的报告》,提出1950年冬天完成土改的地区大约1亿农业人口,1951至1952年是1.64亿农业人口的大部分地区,余下0.2亿人口的少数民族地区暂不进行土改。同年6月30日,*人民*根据全国解放后的新情况,颁布了《*土地改革法》。

3、土改特点


《中国土地法大纲》

1、规模大,偏差小。土地改革是我国历史和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改革运动,是我国人民对残余的封建制度所发动的一场最猛烈的经济的政治的斗争。在*几十年,我党领导农民局部性地解决了全国1/3地区的土地任务,而解放后两个冬春,就解决了全国近2/3地区占3亿多人口的土改任务,规模之大相当于欧洲地区的一场大革命。其次,这场土改运动不仅规模大,而且偏差小。*的土改曾在老解放区发生过“左”的倾向,错划阶级,侵犯工商业和中农的利益等。因此,*再三强调解放后的土改一定要避免1947年的错误,强调土改一定要有领导、有秩序、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绝对不允许造成混乱。

2、具体政策的变化。对富农,由过去征收富农多余的土地财产改为保存富农经济即:保护富农所有自耕和雇人耕种的土地及其他财产;富农出租的小量土地一般也保留不动;半地主式富农出租大量土地,超过其自耕和雇人耕种的土地数量者,征收其出租的土地。对地主,解放战争时期没收其一切财产,新土改运动限制了没收其财产的范围,即主要五大财产:土地、农具、耕畜、粮食及多余房屋。对小土地出租者,提高了保留其土地数量的标准。对债务,老区土改时债务一律废除,新土改运动只废除农民对地主的债务,还保留富农的债权,原则本利不能超过两倍。总的来讲,实行以上这些政策,是为了更好的保护中农,有利于分化地主阶级,减少土改运动的阻力,还有利于稳定民族资产阶级。

3、城乡建立广泛的反封建统一战线。在土改运动中,中国*组织了全国规模的强大的城乡反封建的统一战线,集中全国一切力量,消灭封建土地制度。中国*在土地改革法公布以后,即在全国各地,由城市到农村,运用各种形式,动员一切力量,进行普遍深入的宣传工作,使土地改革的重要性、政策法令、实施办法等,家喻户晓,人人皆知。接着,各地组织了城市中的职工、党政军*、青年学生参加土地改革。同时执行保护工商业的政策,把许多同封建土地剥削有联系的资本家,吸收到反封建的统一战线中来。对于曾经拥护*革命,现在又赞助土地改革的个别开明绅士,在交出土地及其他应交出的财产后,也吸收他们参加土改或其他工作。这样,就有力地孤立了地主阶级,使土地改革得以顺利进行。

4、土改意义


土改中斗地主的宣传画

1、经济上,废除了地主阶级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解放了农村生产力,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迅速恢复和发展了农业生产。旧中国的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封建剥削赖以存在的基础,是农村生产力的桎梏,也是广大农民受压迫、受剥削的根源。伟大的土改运动从根本上改变了这种不合理的土地占有制,实现了农民土地所有制。这场伟大的社会变革,不仅使新中国的经济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而且使农村的生产面貌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得到土地的农民,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再加上国家在税收、价格、财政、信贷以及生产资料的供应方面也给予了大力支援,使农业生产得到迅速的恢复和发展。

2、政治上,推翻了封建*在农村的统治,广大农民成为农村人民政权的支柱,巩固了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任何一次经济基础的变革,必然引起上层建筑的变革。土改运动,不仅改变了封建土地所有制,并在政治上彻底摧毁了封建*在农村的统治,使广大农民由昔日的奴隶,一跃而成为国家的主人。

3、文化上,摧毁了封建地主阶级对文化教育的垄断,伟大的土改运动一改农村愚昧、文化落后的面貌,迅速掀起了一个建设新文化的高潮。在文化生活方面,农村普遍订了报纸,不少乡有了读报小组。

总之,这场土地制度改革的完成,是我国人民一个极其伟大的历史性胜利。它结束了中国半封建性质的社会,完成了*革命中一个最基本的历史任务。通过这场革命,几千年来受尽压迫和剥削的中国农民翻身做了国家和社会的主人,中国*和中国农民建立起血肉相连的密切关系;通过这场革命,几亿中国农民的政治、生产积极性极大地调动起来,农业生产迅速恢复,农民生活显著改善,这就有力地带动了整个国民经济的恢复,并为我们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根本好转和农业的*改造创造了一个最基本的条件。

上一篇:中西区海滨长廊

下一篇:灵魂大拯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