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高渐离

科普小知识 2024-04-19 18:40:10
...

高渐离,战国末燕(今河北省定兴县高里村)人,荆轲的好友,擅长击筑(是古代的一种击弦乐器,颈细肩圆,中空,十三弦)。荆轲刺秦王临行时,高渐离与太子丹送之于易水河畔,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高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荆轲刺秦王失败被杀后,毁容进入秦宫伺机行刺秦王被杀。

姓名:高渐离

性别:男

国籍:中国(战国末年燕国人)

出生地:战国末燕国

好友:荆轲

主要成就:击筑,刺杀秦王(未遂)

1、简介

高渐离,战国末燕(今河北省定兴县高里村)人,荆轲好友,擅长击筑(古代的一种乐器)。荆轲刺秦王时,高渐离与太子丹送之于易水河畔,高渐离击筑,高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荆轲行刺失败后,高渐离改名换姓,受雇于人做杂役,后来还是被秦始皇知道,让人弄瞎他的双眼,让他在宫中击筑。高渐离将筑灌了铅,向秦王击去,可惜未中,被秦王所杀。

2、生平


高渐离影视形象

壮士刺秦留美名

荆轲来到燕国,与一个杀狗的屠夫和一个叫高渐离的乐师交上了朋友。

高渐离与荆轲和屠夫经常在燕国的街市里饮酒,酒兴正酣的时候,高渐离会操起乐器“筑”,荆轲则旁若无人地和着节拍唱歌,每到动情之处,二人相拥而泣。荆轲叹的是自己空怀一腔热血,高渐离则忧心强大的秦国将要灭燕。高渐离本是燕国一个乐师,击筑出神入化,自从结识了荆轲,总算找到了知音。

燕太子丹不甘心被强秦亡国,遍求天下勇士,打算派往秦国行刺嬴政。荆轲答应了太子丹的请求,打算赴秦国刺杀秦王。他提出要带燕国膏腴之地督亢(今保定涿州、高碑店一带)的地图和秦国叛将樊於期的首级作为面见秦王的见面礼。

荆轲要出发了,易水岸边,太子丹和其他送行的人穿白衣戴白帽,高渐离击筑为荆轲送别。荆轲和着节拍唱起来:“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音乐为变徴之声,在场的人无不流泪。

接着,音乐变为羽声,慷慨激昂的音调荡人心魄。荆轲上车离去,没回过一次头。荆轲刺秦失败被杀,秦王命王翦伐燕,燕王喜杀太子丹献给秦王。第五年秦俘燕王,燕国灭亡。又过了一年,秦国统一天下,秦王嬴政登基立号始皇帝。燕太子丹与荆轲的朋友四散躲避,仍被秦兵到处搜捕。高渐离远离燕地来到宋子(今河北巨鹿),更名改姓做了下人。这家主人经常邀约宾客来家击筑,每到这时,高渐离都徘徊堂前不忍离去,并经常自言自语哪儿击得好哪儿击得不好。见此,主人招他来击筑。

高渐离回忆起在燕国那些散淡而无所顾忌的日子,可以与荆轲、屠夫交朋友,可以在街市喝酒而酩酊大醉,可以和知音一同击筑唱歌,可以相拥而泣宣泄情感。那击筑练剑、饮酒醉歌的日子,是那么遥远,昔日的悲歌仿佛还回荡在耳畔……他拿出装在匣中的体面衣服和筑,改换容貌后来到宾客面前,众人都被他的气质所打动,更为他弹奏的乐曲而感动流泪。那筑声是急促的,有一种振奋,又透着一丝焦虑和不安。曲调忽而高亢,听得人血脉贲张。忽而跌宕,就像波涛涌动的易水;忽而雄浑,如同充塞天地的豪气;忽而哀婉,是朋友低语的诗,是话语永远诉不尽的悲伤与苍凉。

高渐离击筑的技艺堪称完美,不论哪一次表演,都博得满堂喝彩,在场的人总是被他的音乐深深地感染。从此高渐离被宋子人奉为座上宾,大家轮流款待他。秦始皇知道了,爱惜他高超的技艺,赦免其死罪,熏瞎其双眼,让他专为自己击筑。

高渐离的筑,是乐器,也是武器。每次演奏之后都受到嬴政的称赞,经常毫无顾忌走到高渐离身边。高渐离暗暗将铅块塞入筑腔里,伺机举筑砸向嬴政。未中,高渐离被处死。

士为知己者死

高渐离是荆轲的音乐“知己”,燕市之上的酒酣合歌,不需要言辞的诉说就已经灵犀相通。与其说他们旁若无人的相泣是怀才不遇的发泄,毋宁说是出于人性的自然表露,对人生无常的悲婉和慨叹。两人借助音乐和酒肉结成了“知己”,这是真正的“知己”:地位平等,心有灵犀。

只有到了高渐离替荆轲复仇的时刻,刺客,才展现了他最深沉的内涵。只有高渐离的行刺才彻底成了和权势者毫无关系的一种行动,它只对“知己”效忠。这一行为也超越了刺客惯常的“义”的范畴,还原为一种最简单的友谊。

司马迁记载的曹沫、专诸、豫让、聂政和荆轲,每个人都是为了一个权贵才去行刺的,只有高渐离,因为和荆轲的知己关系,在荆轲死后,才执著地继续行刺秦始皇。

高渐离本是燕国的一位隐士,没有王孙贵族的赏识,也没有义务一定要完成刺秦的使命。然而,为了友人,为了天下苍生,他忍辱负重,毅然选择了相同的道路,忍受目盲之痛,欲竟荆轲之憾事。论视死如归,不畏强暴,他与荆轲同样令人钦佩。

高渐离隐忍负重,为故人遗志不惜拼命一搏,这才是士为知己者死,神圣而骄傲。桃花潭水,人间真情。有了高渐离的接踵而至,荆轲死得值!

笃琴忠燕的一生

高渐离是战国时代最杰出的乐师,其琴艺达到出神入化的地步,同时期有乐师闻其琴音,乃剖琴罢奏。可以说高渐离纵身入琴、化琴为身,正如他忠于燕国的坚贞一样。樊於期在听罢高渐离亲奏一曲之后,闭目自语:“听先生一曲,死亦足矣”,遂坦然将自己的头颅交予荆柯。由此可见,其琴不仅在于艺本身,而在于神,即非但入耳,而且入心也。

对于高渐离来说,琴即是生命,然其笃琴的精神底蕴乃忠燕。燕国战败后,高渐离寓情于琴,将满腔郁愤融筑于音乐当中。贪心的嬴政欲夺其乐为己所用,这位热爱音乐的乐师,毅然断弦弃琴。他将那满载燕国人亡国之恨的琴,狠狠砸向贪婪、凶残的嬴政。

琴即渐离也,所奏乐乃燕国乐也,琴连结了燕国与高渐离。国不存,乐何存?乐不存,琴将何存?琴不存,渐离亡也。

燕国最后一位慷慨悲歌式的英雄高渐离,击筑天下第一的高渐离,带着遗憾死了。他那激越慷慨、出神入化的筑声,却萦绕千年,带着他不辱其志的抗争故事,永远地留在人们的记忆中。

3、史料记载

原文

秦并天下,立号为皇帝。于是秦逐太子丹、荆轲之客,皆亡。高渐离变名姓为人庸保,匿作于宋子。久之,作苦,闻其家堂上客击筑,傍偟不能去。每出言曰:“彼有善有不善。”从者以告其主,曰:“彼庸乃知音,窃言是非。”家丈人召使前击筑,一坐称善,赐酒。而高渐离念久隐畏约无穷时,乃退,出其装匣中筑与其善衣,更容貌而前。举坐客皆惊,下与抗礼,以为上客。使击筑而歌,客无不流涕而去者。

宋子传客之,闻于秦始皇。秦始皇召见,人有识者,乃曰:“高渐离也。”秦皇帝惜其善击筑,重赦之,乃矐其目,使击筑,未尝不称善。稍益近之,高渐离乃以铅置筑中,复进得近,举筑朴秦皇帝,不中。于是遂诛高渐离,终身不复近诸侯之人。

译文

秦王吞并了天下,立号为皇帝。于是他通缉太子丹和荆轲的门客,门客们都潜逃了。高渐离更名改姓给人家当酒保,隐藏在宋子这个地方作工。时间长了,他觉得很劳累,听到主人家堂上有客人击筑,走来走去舍不得离开。常常张口就说:“那筑的声调有好的地方,也有不好的地方。”侍候的人把高渐离的话告诉主人,说:“那个佣人懂得音乐,私下说是道非的。”家主人叫高渐离到堂前击筑,满座宾客都说他击得好,赏给他酒喝。高渐离考虑到长久地隐姓埋名,担惊受怕地躲藏下去没有尽头,便退下堂来,把自己的筑和衣裳从行装匣子里拿出来,改装整容来到堂前,满座宾客大吃一惊,离开座位用平等的礼节接待他,尊为上宾。请他击筑唱歌,宾客们听了,没有不被感动得流着泪而离去的。

宋子城里的人轮流请他去做客,这消息被秦始皇听到。秦始皇召令进见,有认识他的人,就说:“这是高渐离。”秦始皇怜惜他擅长击筑,特别赦免了他的死罪。于是薰瞎了他的眼睛,让他击筑,没有一次不说好。高渐离渐渐地更加接近秦始皇。高渐离便把铅放进筑中,再进宫击筑靠近时,举筑撞击秦始皇,没有击中。于是秦始皇就杀了高渐离。终身不敢再接近从前东方六国的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