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odore上方角膜缘角结膜炎
科普精粹
- 结膜炎是怎么回事?
- 角膜接触镜应怎样合理配戴?
- 爆炸伤后角膜多发性异物怎么办?
- 角膜血染是如何发生的,怎样预防?
1、概述
上方角膜缘角结膜炎(SLK)是以上睑结膜、上方球结膜、上方角膜缘和邻近角膜反复发作的慢性角结膜炎为特征的一种疾病,病因不明,多为双侧发病。1/3的患者伴发上方角膜上皮丝状物。
2、病因
病因不清。虽然过去曾提出过细菌、病毒、真菌、衣原体感染说和免疫反应说,但均无证据证实。
3、临床表现
多为双侧发病。患者通常主诉有刺激症状、异物感、烧灼感、畏光、眼红、黏液性分泌物。因患病时间、环境、活动的严重程度不同,其症状表现也不同。有时也会出现眼睑痉挛和假性上睑下垂当丝状物自发性形成后可引起明显的不适。
该病累常及上睑结膜、上方球结膜、上方角膜缘和角膜。上睑结膜出现乳头增生样改变,而下睑结膜则呈正常外观。上球结膜充血、增厚无光泽。病变常位于以上方角巩膜缘12点处为中心的10毫米弧度范围内。在病变处有孟加拉红染色一般不用荧光素或爱茜蓝。偶尔也可见假膜或结膜下出血的现象。
荧光素和孟加拉红染色后可见上方1/3角膜有小点状上皮侵袭。有1/3~1/2的SLK患者在上方角膜和上方角膜缘处可见多处丝状物患病期间也有发生获得性散光,但病愈后散光自然消失。通过Schirmer试验检查发现约少数SLK患者有泪液分泌减少。
4、检查
1.受累区球结膜刮片吉姆萨(Gimsa)染色可见角化上皮细胞,上睑结膜刮片可见多形核白细胞。
2.对睑结膜的刮片检查显示,上皮层正常,但与球结膜相似也存在多形核白细胞渗出。上方球结膜和睑结膜组织活检,发现上方球结膜具有显著的角化、棘层增厚、角化不良和细胞核球状变性;而睑结膜显示正常的上皮层,但有多形核白细胞、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Theodore强调了使用Giemsa染色法对上方球结膜刮片证实上述特征,在疾病诊断中的重要性。另外在受累组织中杯状细胞的密度也存在一定的差异。上睑结膜显示杯状细胞肥大,而上方球结膜则显示较少的杯状细胞。
5、诊断
本病诊断不难。如果存在上方结膜和角膜染色特别是存在角膜丝状物时即可诊断,其诊断指标主要根据特征性的病史和临床特征另外,对受累区球结膜的刮片检查有助于诊断,Giemsa染色可见角化的上皮细胞。上睑结膜刮片则显示有多形核白细胞。
6、鉴别诊断
需要与之相鉴别的伴有角膜丝状改变的疾病包括:上睑下垂干燥性角结膜炎(丝状物主要发生在角膜下方)、神经麻痹性角膜病变、复发性角膜糜烂、角膜外伤、神经营养性角膜病变、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眼球震颤和药物性角膜炎等。除舍格伦综合征外,所有这些疾病的角膜丝状物可以发生于角膜的任何位置。
当角膜无丝状物时,本病应与沙眼、浅层点状角膜炎、角膜缘型春季角结膜炎和位于12点处的泡性角结膜炎等疾病相鉴别。另外本病还应与接触镜诱导性角结膜炎相鉴别。
7、治疗
虽然多种治疗方法都可暂时性改善症状,但常出现不同程度的复发。随着复发间隔时间的延长,疾病将最终消失。
1.非手术治疗
(1)硝酸银Theodore最初建议在上睑结膜使用0.5%~1%(也有人建议使用0.25%~0.5%的浓度)的硝酸银溶液来治疗本病。也有人建议在睑结膜和受累的上部球结膜都使用硝酸银治疗涂擦硝酸银溶液后,应非常仔细且完全性地冲洗眼表面以避免硝酸银与眼表面的过度接触,因为此浓度的硝酸银具有轻度的刺激性。硝酸银的作用机制可能与其化学性清除作用有关,可以暂时性缓解相应的症状然而,其疗效仅能维持数月。用该方法治疗后数分钟丝状物即可脱落。
配制精确的溶液浓度十分重要。最好使用新近配制的溶液,因为久置的溶液会因水分蒸发而升高浓度。一般所用浓度不能超过1%。硝酸银治疗通常1周1次,也可1周多次随着病情的缓解,治疗的时间间隔可相应延长如前所述,该病常复发,有时病情可持续数年但最终可以治愈。
(2)其他非手术疗法对于伴随丝状角膜炎和泪液黏稠的患者,有人建议使用10%~20%乙酰半胱氨酸,可能有助于缓解症状。局部使用4%色甘酸钠对某些患者有一定的疗效。但如果有效必须连续使用一段时间,因为停药后有可能会导致复发。可使用维生素A点眼治疗该病,使用维生素A(棕榈酸维生素A)眼液治疗,在停药后无疾病复发现象。对于伴随甲状腺疾病的患者,采用相应的治疗措施对于改善病情也具有一定的价值。
2.手术治疗
对于硝酸银治疗无效的患者可建议手术治疗。目前发现几乎所有适当的球结膜机械性治疗都会受到暂时性的良好效果。
8、预后
对于伴随泪液分泌减少患者的治疗要极为慎重。对于配戴接触镜的患者要注意密切随访,因为在干眼患者配戴接触镜发生并发症的几率非常高。在泪液显着减少患者,实施结膜切除或退缩术有失败的可能性。另外,在严重干眼患者结膜切除后的暴露区有时会发生巩膜融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