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遂
毛遂是战国时期薛国(今滕县张汪镇一带)人,赵国平原君的门客,“毛遂自荐”、“脱颖而出”为千古流传的佳话。毛遂墓位于官桥火车站西约50米处,1991年春官桥镇*重修,墓碑由著名书法家王学仲先生题写“毛遂之墓”。
中文名称:毛遂
外文名称:MaoSui
所处时代:战国时期
民族族群:华夏族
出生地:赵国(今河北鸡泽)
出生时间:公元前285年
去世时间:公元前228年
主要典故:毛遂自荐、脱颖而出等
毛遂墓:鸡泽县城西北城郊
1、人物简介
毛遂,战国时赵国人,平原君门下食客(古代寄食于豪门贵家并为之服务的门客)。赵国都城邯郸(今河北邯郸)被围告急时,赵国派平原君去楚国求救。平原君在门客中挑选随行人员,要求文武齐备。他自我推荐,愿意随同前往。谈判中,楚王十分犹豫,议事不决。他拔剑上阶,慷慨陈词,直说利害,缍说服楚王同意合纵,出兵救赵。毛遂后卒于薛,葬于薛城北门外(原滕州官桥火车站处),民国初年,修建津浦铁路时,迁葬官桥车站西,现迁葬墓址尚存。
2、人物生平
毛遂墓
公元前257年,秦昭王派兵围攻赵国都城邯郸。赵孝成王派平原君去楚国求援,临行前,平原君准备挑选二十名文武门客随同前往,已选中十九人,尚缺一人。这时,门客毛遂自告奋勇,愿与平原君同往。平原君问:“毛先生至赵国几年?“毛遂答:“三年“。平原君又问“先生若为圣贤之辈,三年未曾被人称诵,是先生无才能也。“毛遂答:吾乃囊中之锥,未曾露锋芒,今日得出囊中,方能脱颖而出。平原君心悦诚服,率毛遂等二十人前往楚国。至楚国后,平原君赞颂毛说:“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赵重于九鼎大吕,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将毛遂视为上客。
楚廷约纵
平原君与楚考烈王商议合纵之事。毛遂等二十人于朝下等候,眼见日上中天,约纵仍未成功。十九人便对毛遂道,“先生上。”毛遂亦不答话,按剑拾阶而上,昂首走上朝来。对平原君说:“合纵之事,只要言明利害,三言五语便可解决,却为何自日出谈至日中,仍未商定?”
毛遂毫无惧色,按剑直前,说道:“合纵之事,对楚实是有百益而无一害。想那秦国久存虎狼之心,并吞天下之意早已昭然若揭,赵亡,楚亦不会长久。想当年,苏秦首倡合纵,六国结为兄弟,致秦十五年不敢东进一步。今秦虽围邯郸年余,二十万精兵日夜进攻,却未能损邯郸毫厘。且魏素交好与赵,必遣救兵,若楚赵合纵成功,联合魏、韩,灭秦精锐于邯郸城下,乘势西进,则楚可报先仇,收复失地,重振楚威,如此百利而无一害之事却犹犹豫豫不能定夺,到底为了何故?”言罢,楚王立刻连连称是,道:“就依先生,就依先生。”于是于朝堂之上歃血定盟,合纵事成。
真人难识
平原君回至邯郸,感叹道:“我一向自以为能够识得天下贤士豪杰,不会看错怠慢一人。可毛先生居门下三年,竟未能识得其才。毛先生于楚朝堂之上,唇枪舌剑,豪气冲天,不独促成约纵,且不失赵之尊严,大长赵之威风,使赵重于九鼎之吕,毛先生以三寸之舌,而强于百万之师。胜再不敢以能相天下之士自居了。”遂待毛遂为上客。
毛遂之死
两千余年后,南方报业传媒集团高级编辑、南方周末专栏作家鄢烈山著文称,毛遂在邯郸保卫战出名之后不久,即死于燕国攻赵的战争。但此论遭到毛遂后人反驳,指出这一观点并无旁证,仅系鄢烈山一人所言,且燕国攻赵时间与毛遂卒年相差极大(毛遂卒年是赵国灭亡之年,与长平之战相差几代赵王),不足为信。同时其他网友也指出此论不确。为保留资料,故保留其文如下:毛遂自荐后不久,燕国趁赵国大战方停、元气大伤之际,派遣大将栗腹攻打赵国。派谁挂帅迎敌呢?赵王立即想到了刚刚立下奇功的毛遂。得知此事,毛遂急如星火地跑到赵王那里,请求赵王不要任命自己做统帅。毛遂说:不是我怕死,是我德薄能低,不堪此任,我能做马前卒,但绝对做不了指挥千军万马的统帅。然而,不管毛遂如何推辞,赵王执意任命他为统帅。毛遂虽然身先士卒、殚精竭虑,他统领的军队还是被燕军打得落花流水。战事惨败,毛遂觉得没有脸面再见赵人,于是避开众人,到山林里拔剑自刎。
3、人物故里
山东滕州说毛遂战国时薛(今滕州市官桥镇)人,赵国平原君的门客。三年无所为,不被人所知。公元前257年,秦昭王派兵围攻赵国都城邯郸。赵孝成王派平原君去楚国求援,临行前,平原君准备挑选20名门客随同前往,已选中19人,尚缺1人。这时,毛遂自告奋勇,愿与平原君同往。到楚国后,平原君与楚王会谈,求其出兵援赵。半日已过,会谈仍不见成效。毛遂手握宝剑登阶而上,陈其利害,毛遂一席话语说得楚王连连点头称是,遂与平原君歃血为盟,决心楚赵联合共同抗秦。至赵国后,平原君将毛遂视为上客。毛遂后卒于薛,葬于薛城北门外(原滕州官桥火车站处),民国初年,修建津浦铁路时,迁葬官桥车站西,现迁葬墓址尚存。
河北鸡泽说《鸡泽文史资料》指出在“郡城西南”。《永年县志》中记载:“在城西南五里的大堤内有毛遂墓”。相传,当年毛遂墓墓冢高大,被永年列为“平干八景”之一,称之为“毛遂高峰”
明代永年籍的太仆丞申佳允曾写过一首谒毛遂墓的诗:“一剑横阶气若何,平原轻侠尽消磨,铜盘热血惊蛮楚,锥颖英魂壮滏河。碑自苍苍看独峙,世多碌碌许谁过。几回凭吊郊南墓,野树虹光满碧萝。可惜后来坟丘被削为平地,并分给一户农民当了自留地。这位农民仰慕毛遂的贤名,偷偷在原墓址上垒起了坟丘。由*拨款重新修砌了墓冢,竖起“毛遂之墓”的新墓碑。如今,平原君封古时广府(曲梁),作毛遂的封地。
4、后世纪念
毛遂自荐
山东滕州毛遂墓,春秋时期薛国人(今属滕州市),死后葬于今天的滕州市官桥镇火车站所在地,后因民国年间修津浦铁路迁至官桥火车站西,并有王学仲题写“毛遂之墓”。
相传毛遂仓口(今南沙河镇仓口村一带,春秋时期属滕国)。他从小没有父亲,和母亲相依为命;长大后好吃滥赌,穷家等事经不起折腾,气死了老娘。穷的叮当响没钱发送,只好问他舅家借钱,说他娘有病死了。他舅说:先给你些钱家里准备准备,我找了风水先生随后就来。毛遂走到渠村(今官桥镇渠村一带),遇见了博友,经不起再三撺掇,又赌上了,输掉发丧钱。毛遂怕他舅打他,趁天黑用破席裹巴裹巴随便找个窝就埋了,心想此地呆不下去了,再也无脸见乡人,只好周游列国了,后为战国四公子之一,薛孟尝君-田文的门客,于是就有了毛遂自荐的故事。
第二天,毛遂的舅和风水先生来了。邻家说毛遂扒个坑埋了。他舅去看看老姐埋得如何。心想老姐一辈子受穷,临老临老又叫自己的儿子草草埋了,真丢人(破席包老娘——丢人,从毛遂说起),气得真想扒了重选好穴。风水先生说:别动,你外甥真是好命人,无心埋了好穴,其后必有达人。毛遂播动三寸口舌,胜似百万雄兵,平原君尊之为上客,事见《史记》〉之《平原君列传》。其后2000多年的一代伟人*为毛遂嫡传裔孙(见《大河报》《姓名趣谈》之毛姓)。2008年11月,经中国毛氏研究会最终认定,毛遂是一代伟人*第22世祖。中国毛氏研究会会长毛炳汉诗曰:“鸡泽毛遂一荐名,毛亨毛苌传诗经;后人数迁到韶山,孕育伟人*”。
河北毛遂墓《鸡泽文史资料》指出在“郡城西南”。《永年县志》中记载:“在城西南五里的大堤内有毛遂墓”。相传,当年毛遂墓墓冢高大,被永年列为“平干八景”之一,称之为“毛遂高峰”。身为赵公子平原君赵胜的门客,居平原君处三年未得展露锋芒。公元前257年,他自荐出使楚国,促成楚、赵合纵,声威大振,并获得了“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的美誉。平原君与楚考烈王商议合纵之事。
1993年,永年县重建毛遂墓,墓碑高约2米,正中书“毛遂之墓”,毛冢高耸”是永年历史上著名的“平干八景”之五。相传,当年毛遂墓墓冢高左上角书“平原君上客谏议大夫”。
据《永年县志》载:“在(府)城西南五里的大堤内有毛遂墓”。占地面积几十亩。毛遂墓前曾有墓志,在清末战乱年代被驻守永年城内的盐警盗去,下落不明。解放后,墓旁尚存一通石碑,上书“毛遂先生之墓”。可惜“*”中坟丘被削为平地,并分给一户农民当了自留地。后来这位农民仰慕毛遂先生的贤名,偷偷在原墓址上垒起了坟丘。由*拨款重新修砌了墓冢,竖起“毛遂之墓”的新墓碑,使之成为供后人观瞻、凭吊的一处著名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