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达镇
林芝地区工布江达县辖镇。位于县境西部。1960年建立,1999年改称镇。总面积1600平方千米。辖24个行政村,镇*驻地金达村。总人口4000人,以藏族为主。
中文名:金达镇
行政代码:542622101
身份证前6位:542622
长途区号:0894
邮政编码:860000
隶属政区:工布江达县
行政级别:镇
车牌号码:藏G
辖区面积:300km2
人口数量:约4000人
人口密度:13人/km2
1、地方简介
工布江达县辖乡。1959年8月设金达区,1987年改乡。位于县境西部,距县城45公里。面积300平方公里,人口0.4万。川藏公路过境。辖多其木、峡索、叶朗、朗沙、江鲁、仲堆、达青、来格、色江娘、江龙、拉荣、仲荣、色江、俄得、只布、金达、茶木、嘎木、杰麦、雪、桑生、卓木、尼比、旁24个村委会。属农业乡,种植青稞、小麦、油菜等。
2、行政区划
金达镇区划
金达镇
542622101201220多其木村
542622101202220峡索村
542622101203220强洛村
542622101204220朗色村
542622101205220新生村
542622101206220加龙村
542622101207220仲荣村
542622101208220拉荣村
542622101209220达金村
542622101210220德村
542622101211121金达村
542622101212220扎布村
542622101213220嘎木村
542622101214220色江娘村
542622101215220仲村
542622101216220旁村
3、地方人口
金达镇人口数据:
金达镇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总人口3983
男2023
女1960
家庭户户数715
家庭户总人口(总)3945
家庭户男1987
家庭户女1958
0-14岁(总)1433
0-14岁男718
0-14岁女715
15-64岁(总)2381
15-64岁男1229
15-64岁女1152
65岁及以上(总)169
65岁及以上男76
65岁及以上女93
户口本地住在本地3928
4、城镇发展
雪域高原与全国一起融合发展
在*工布江达县金达镇新生村,几名藏族妇女从新居前走过。
全国对口支援*,是党*、国务院从*工作全局高度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治藏方略的历史性突破。自1994年*第三次*工作座谈会作出这一决策以来,至今已整整20年。
“相亲相爱,汉藏一家,犹如雪域高原上的茶与盐巴。”如今,这已化为广泛流行于*地区的谚语。对口援藏20年,给*带来的不仅是经济社会面貌的沧桑巨变,也扩大和深化了*与内地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合作,拉近了汉藏等各民族群众之间心与心的距离—感情相通,经济互通,人员流通,文化融通,促进了雪域高原与全国一起融合发展。
“我长大了要学援藏*,像黄叔叔那样资助许多小朋友上学。”察隅县中学学生李颖在日记中这样写道。
孤儿李颖,家庭条件十分困难。广东省第五批援藏*黄伟平,每年拿出3000元资助她上学。不仅如此,他还把李颖当亲生女儿照顾,不论多忙,总要抽时间去看看。黄伟平的关爱和帮助,改变了她的人生。
帮穷助困、结对认亲,是几乎每名援藏*都要做的事情。由此,藏族群众与内地*之间真挚的感情日益浓厚。
“在*,每天感受到的都是藏族人民的情谊。那些困扰自己的离家乡愁、高原不适,被火一样的热情驱散了。”一位援藏*曾动情地说。
5、附近景点
附近景点
巴松措位于*林芝地区工布江达县,海拔3700米左右,湖面面积达6千多亩,湖形状如镶嵌在高峡深谷中的一轮新月,长约12公里,是藏传佛教宁玛派的神湖和圣地。
巴松措景区集雪山、湖泊、森林、瀑布牧场、文物古迹、名胜古刹为一体,景色殊异,四时不同,名类野生珍稀植物汇集,实为人间天堂。
巴松错最好的季节是秋天,天高气爽风清云淡,从湖岸到山岭漫山遍野皆层林尽染,丰富的色彩、静逸的环境,是摄影爱好者对胶卷进行“谋杀”的大好时机。由于湖岸边林木密布使得拍摄湖心扎西岛较为困难,需要往巴松错度假村背后的山林上爬,才能有机会居高临下地拍摄到湖心小岛犹如一颗宝石般镶嵌在碧绿湖中的美景。除了这样的景象外,巴松错边一般的拍摄题材以小景为多,需要摄影者独具慧眼去发现。
巴松措位于距林芝地区工布江达县50多千米的巴河上游的高峡深谷里,是红教(藏传佛教宁玛派)的一处著名神湖和圣地。虽然巴松错深藏在交通闭塞、远离城镇的山沟里,但它却以其林木繁茂和群山耸立中的那一池碧水而广为外界所知,成为林芝地区最早为人所知的风景区之一。
秀巴千年古堡
秀巴千年古堡地处工布江达县巴河镇,距县城55公里,是尼洋河风光带重要旅游景点之一。在很久以前,这里并不叫秀巴,该地居住着两个不同教派的僧人,他们都各自拥有自己的寺庙,东边为黄教寺庙,西边则为苯教寺庙,两个寺庙因为教派不同,引起了佛学上的争斗,由于当时苯教寺庙的*比黄教的*大,在一场佛学争斗之后,苯教寺庙的僧人将黄教寺庙的主持禁锢起来,并将他活活的剥了皮,因此该地得名为“秀巴”,藏语为剥皮的意思。
古堡又叫戎堡,工布江达县境内有好几处,但现存比较完整,规模比较宏大的有三处:一是娘蒲乡境内下巴塘古堡群,那里较完整的古堡有4处,占地面积1400平方米,是到娘蒲——巴嘎骑马探险旅游区的必经之地。二是雪卡村古堡群,有4座古堡;三就是秀巴村千年古堡群。这里原本有7座古堡,但由于年久失修,已有两座完全坍塌,现存有高低不同的5个古堡,高约50至60米,堡垒之间相隔30至50米,占地面积800多平方米,看起来十分古老神秘,被称作千年古堡。
巴松湖
巴松湖位于布江达县雪卡区境内,西距拉萨300多公里,南距川藏公路20多公里,交通条件较好。巴松湖四面环山,气候温和,山高平均海拔4000多米,山上积雪皑皑,但山下植被茂密,有青枫、桦树、松树、柏树、杜鹃等多种树木连成一片绿色世界。这里不仅具有森林和经济价值较高的资源,而且还有许多鸟、兽出没于林中,形成了一个得天独厚的优美环境,给世代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提供着丰富的天然资源。
巴松湖长约18公里,平均宽度1.5公里左右,湖面面积约25平方公里,最深处可达120米。湖面冬季不结冰,湖水补给来源为大气降水和冰雪融水,蕴藏着极为丰富的水利资源。距湖尾约3公里靠南岸有一座面积约为2000多平方米的湖心岛,上有一座宁玛教的古庙“错松庙”,内有立供佛“古如扎”。每年有许多香客从四方专程前来转湖,进殿进行点酥油灯、烧香、祈祷等宗教佛事活动。
巴松湖湖面平静,典型的冰川地貌如“V”型谷、角峰、冰斗等特征是那样的齐全。雪峰点缀着绿色的世界,鸟儿在林中唱着欢快的歌曲,鱼群在湖中戏水,翻起雪浪的河水在山谷中奔腾。这里不仅有山有水,而且还流传着许多民间传说。听当地的长辈叙述,会时而把我们带到格萨尔王与魔王厮打的古代战场,时而把我们带到巴松湖形成的神化演变中。每一座山峰、每一个峡口、每一个古迹、每一个自然现象都有一个精彩的叙述。这里不仅是开辟旅游的处女地,而且也是一个收集民间传说的宝库。
6、地方特产
地方特产
藏猪被毛多为黑色,部分猪具有不完全“六白”特征,少数猪为棕色,也有仔猪被毛具有棕黄色纵行条纹。鬃毛长而密,被毛下密生绒毛。体小,嘴筒长、直,呈锥形,额面窄,额部皱纹少。耳小直立、转动灵活。胸较窄,体躯较短,背腰平直或微弓,后躯略高于前躯,臀倾斜,四肢结实紧凑、直立,蹄质坚实,0多为5对。
藏猪能适应恶劣的高寒气候、终年放牧和低劣的饲养管理条件,在海拔2500~3500m的青藏高原半山区,年平均气温7℃~12℃、冬季最低-15℃、无霜期110~190天、饲料资源缺乏、每天放牧10天左右的严酷条件下,藏猪仍能很好地生存下来。这种极强的适应能力和抗逆性,是其他猪种所不具备的独特种质特性。
2010年8月29日,工布江达县“*藏猪遗传资源保护区”申请日前初步通过专家认证,这意味着藏猪DNA文库有望建立,这对藏猪遗传资源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藏猪主要分布于雅鲁藏布江中游和藏东南地区海拔2900-4100米的森林和河谷地,属地方型原始品种,普遍放养,以采食可食性野生植物等为主,辅以谷物。藏猪有“高原之珍”之美誉。
错高藏香猪
*自治区工布江达县错高镇错高村位于*林芝“巴松措”湖东北端,背倚雄奇陡峻的雪山,面临温润如碧的“巴松措”湖水。藏香猪是错高村所在的林芝地区的特产,因放养在山林之中,常年食用丰富的野生植物和藏药材,所以体型娇小,营养价值高,而且肉质鲜美,不油腻,市场上广受欢迎,供不应求。由于长期在高海拔的野外放养,藏香猪的体格健壮,嘴尖头长,蹄细骨硬,善于奔跑,心肺功能特别发达,具有极强抗病力和抗寒力,成年藏香猪大都自然生长两年以上。藏香猪的品质上有“六个最”即:肉品中氨基酸含量最高,微量元素最高,脂肪含量最低,猪肠最长,猪皮最薄,鬃毛最长,是*的传统民族美食;被称为“高原之珍”。
藏香猪作为*特有的一种古老畜种资源,其烹饪方法已被列入*非物质文化保护名录,并已申报第二批*自治区级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喝泉水、吃山珍”长大的藏香猪正成为藏族饮食文化的一个品牌。据介绍,经国家有关部门检测,错高乡的藏香猪质量最为上乘。作为藏香猪最集中的地方,在2012年去*拉萨、林芝等地酒店、饭馆吃饭的客人,大都会点一道叫“藏好”藏香猪的菜肴,其鲜美的口感常常让食客赞不绝口。
金耳
你听说过银耳吧,可你大概很少听说过还有金耳吧?在*藏东南的山林里,在腐朽的青冈树上,长着一团团一簇簇、千姿百态、繁花似锦、闪烁着道道金光、酷似花朵般的植物,她,就是*著名的特产金耳。
金耳与银耳同属一科。其实用部分的子实体金黄透明,扁薄而卷曲,层层叠叠,极似朵朵盛开的金色菊花。最大的重达1斤,它同银耳一样,营养丰富,为虚弱之高级补品,更可贵的是我区出产的金耳是天然无污染之珍品。
上一篇:厦门金达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下一篇:假连翘属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