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城记
贾樟柯透露,《二十四城记》的故事主线将围绕一个国营老工厂的三代“厂花”展开,通过60年代、80年代以及现在三代“厂花”的人生经历和情感历程,反映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中,城市的发展、生活环境的改变给普通人带来的影响和体验。
中文名:二十四城记
导演:贾樟柯
编剧:贾樟柯翟永明
国家地区:中国
发行公司:博纳影业集团
1、剧情简介
1958年,一家东北的工厂内迁西南。
大丽(吕丽萍),1958年从沈阳来到成都,成为工厂的第一代女工,千里之遥的迁徙带给她难以释怀的往事。
小花(陈冲),1978年从上海航校分配到厂里,外号"标淮件",是工人心目中的美丽厂花。
娜娜(赵涛),1982年出生,在时尚城市和老厂之间行走,她说她是工人的女儿。
三代厂花的故事和五位讲述者的真实经历,演绎了一座国营工厂的断代史。
他们的命运,在这座制造飞机的工厂中展开。
2008年,工厂再次迁移到新的工业园区,位于市中心的土地被房地产公司购买,新开发的楼盘取名"二十四城"。
往事成追忆,斗转星移动。时代不断向前,陌生又熟悉。对过去的建设和努力充满敬意,对今天的城市化进程充满理解。
2、演员表
吕丽萍
陈冲
赵涛
陈建斌
3、职员表
导演Director
贾樟柯
ZhangkeJia
编剧Writer
贾樟柯ZhangkeJia
翟永明YongmingZhai
制作人Producedby
周强KeungChow-executiveproducer
市山尚三ShozoIchiyama-producer
贾樟柯ZhangkeJia-producer
任仲伦Zhong-lunRen-executiveproducer
YongTang-executiveproducer
HongWang-producer
4、上映日期
中国
China
2009年3月6日
中国香港
HongKong
2009年7月2日
韩国
SouthKorea
2009年1月29日
5、制片发行
博纳影业集团
6、幕后花絮
纪录片故事片相结合和《三峡好人》一样,将采用纪录片和故事片双片同拍的结构。贾樟柯表示,在这部影片中他会在电影结构上搞搞新意思,采用《史记》的体裁,将电影分为本纪、列传等几个部分。
据贾樟柯介绍,从一年前起,他看到很多旧的厂房被拆迁,新楼盘拔地而起,就有构思希望能拍摄一个讲述工厂和城市关系的影片。在寻找拍摄对象的过程中,他看到成都正在拆迁过程中的国营老工厂420厂,觉得符合自己的拍摄需要,从而确定了这部影片的拍摄地点和对象。据他介绍,影片将采取纪录片和故事片相结合的方式,先拍摄一个长度约二三百分钟的纪录片《二十四城故事》,讲述老工厂被拆迁和新楼盘将建成的全过程。同时,从搜集的资料中提取一些元素来丰富故事片部分。故事片将围绕一个国营老厂的三代厂花展开,通过60年代、80年代和现在三代厂花的人生经历和情感历程,反映中国在城市化进程中,城市发展、生活环境改变给普通人带来的影响和体验。
7、影片评价
有一个关于荆轲刺秦的故事,当初太子丹为了收买荆轲刺杀秦王,用了很多极端的办法,有一次饮酒作乐时,荆轲赞叹一名舞女的手长得漂亮,没料到第二天荆轲就收到了太子丹送来的一个礼匣,里面就是那个舞女的一双手。
在我看来,贾樟柯在《二十四城记》中所展现的420厂,恰如这个舞女的手,一节等待腐烂消亡的断肢,我们虽然可以通过这个残留的生命体遥望它昔日的长袖善舞,但最终还是花落人亡两不知了。
尽管启用了明星阵容,但这仍旧是一部无意于讨好所有观众的贾樟柯电影,这种真假访谈杂糅的伪纪录片叙事美学应该还是不被很多人接受的,他们无法接受在电影院看到一个电视访谈节目,因为这与他们的期待落差太大。但是我相信,只要是克服了这种落差带来的观影心理障碍,应该还是能从中体会到我们在中国电影上久违的一些东西的。
这部电影带给我的感动和震撼应该比一般的观众更多一些,因为我的童年就是在这样的三线厂度过的,那是一个在晋东南穷乡僻壤中偏安一隅的四位*4393的工厂,厂子里的员工来自全国各地,北京、天津、东北……这是一个缩微的小社会,我在这里感受不到生活的动荡和艰难,工厂有自己的医院、电影院、学校、商店、菜市场、幼儿园,不用出厂区,所有的基本生活需求都能得到满足。在民生艰难的七十年代,在周围的农民眼中,我们是过着富足安逸生活的贵族。后来不止一次地听父亲说过,如果不是因为那里太过闭塞,不利于下一代的发展,他是不会下决心迁回东北老家的,那个可以寄情山水的地方是他理想的养老之地。确实,那是一种与时代有点脱节的生活,一直到我13岁离开那里,我都不知道在城市里车辆和行人是要右侧通行的,因为在这个地方,没必要知道那些。
但是即使我们不离开,父亲在那里终老的愿望也还是实现不了的,因为我们走后没几年,这个厂就迁到了太原。大三那年的暑假,我回到了位于太原近郊的工厂,见到了分别8年的叔叔阿姨和幼时玩伴们,感受颇深的是那些昔日的同学现在大多已经进厂当了工人,还有的在相关的技校读书,准备毕业后回厂当技术工人,接替父辈进厂,是工厂的孩子们最自然而然的选择。我想我家要是不选择离开,我是不是也会和他们一样要接受这种毫无悬念一成不变的生活呢?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