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道镇
长道镇地处西汉水上游,西和县北部为先秦文化发祥地之一,距县城25公里,总耕地面积43781.7亩,平均海拔1600米。1984由长道公社改为长道镇,辖区9个村。2004年将大柳乡合并到长道镇,辖区19个村。全镇辖100个村民小组,总户数:5428户,总人口:25330人;其中农业人口24988人,非农业人口342人。总劳动力19593人,年平均降雨量400毫米,平均气温9.1摄氏度,全年无霜期190天。2008年农村经济总收入610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056元,林果业227万元。
中文名称:长道镇
行政代码:621225101
身份证前6位:621225
长途区号:0939
政编码:746000
隶属政区:西和县
行政级别:镇
车牌号码:甘K
1、地方简介
长道镇
1984由长道公社改为长道镇,辖区9个村。2004年将大柳乡合并到长道镇,辖区19个村。
全乡镇辖19个行政村,100村民小组,分别为:西团村、龙八村、宁家村、川口村、光明村、赵家村、杨化村、高渭村、水泉村、刘磨村、丰收村、大寨村、大柳村、青龙村、陈沟村、乔杨村、小峪村、石崖村、小石村。
苹果园面积27340亩,产量8200吨;桃园面积4350亩;核桃园面积7000亩;经济林5500亩。
按照“特色产业和劳务经济富民”的思路,继续大力发展以苹果为主的特色产业,初步建成了一条南起高渭、东至青龙覆盖14个村的大示范园区。2009年沿西汉水、大柳河川坝河谷苹果适宜区新栽、补栽优质苹果苗木20万株4000亩,全镇苹果总面积达2万多亩,实现适宜区苹果全覆盖,栽植优质核桃苗2.8万株2000亩,建成青龙千亩核桃基地一处,建成高渭韭菜棚650座,高渭韭菜的质量和效益进一步提升。
2、物产资源
全镇总耕地面积43781.7亩,其中:农作物播种面积61096亩,疏菜播种面积2750亩;药材播种面积3292亩;果园面积31690亩,总产量8200吨。
农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高粱、荞麦、豆类、油料类等。2008年全镇小麦播种面积16370亩,产量3683.25吨。玉米播种面积8088亩,产量1617.6吨;高粱播种面积2609亩,产量391.35吨;荞麦播种面积3206亩,产量480.9吨。洋芋播种面积22506亩,产量1836.45吨。
3、经济发展
在不断完善西团商贸市场硬件设施的同时,制定出台优惠政策,积极鼓励和支持个体私营发展,新发展个体工商户34户,总数达到292户,注册资金达到233.6万元;私营企业4家,总数达到9家,注册资金达到1152.5万元,从业人员达到1000多人。按照“你发财,我发展”的思路,积极营造“重商、亲商、安商、富商”的良好环境,签约引进资金800万元,苹果醋加工项目前期工作,预计2009年内可建成投产。
4、城镇发展
长道镇
以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以开展“比项目建设,看科学发展;比兴办实事,看改善民生;比招商引资,看民营经济;比工作作风,看班子建设;比综合治理,看和谐稳定”为主要内容的“五比五看”活动为载体,按照县委“一纲九目”的工作重点和“四个突破口”的工作要求,以保增长、调结构、强基础、惠民生为根本目的,以强管理、重考核、促党建为根本抓手,以继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为根本动力,抓住关键、突出重点、统筹兼顾,变压力为动力、化挑战为机遇,奋力推进全镇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5、行政区划
长道镇区划
621225101001121西团居委会
621225101200220水泉村
621225101201121西团村
621225101202220龙八村
621225101203220宁家村
621225101204220川口村
621225101205220光明村
621225101206220赵家村
621225101207220杨化村
621225101208220高渭村
621225101209220小石村
621225101210220刘磨村
621225101211220丰收村
621225101212220大寨村
621225101213220大柳村
621225101214220青龙村
621225101215220陈沟村
621225101216220乔杨村
621225101217220小峪村
621225101218220石崖村
6、地方人口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总人口13150
男6845
女6305
家庭户户数2680
家庭户总人口(总)12857
家庭户男6655
家庭户女6202
0-14岁(总)3901
0-14岁男2053
0-14岁女1848
15-64岁(总)8573
15-64岁男4473
15-64岁女4100
65岁及以上(总)676
65岁及以上男319
65岁及以上女357
户口本地住在本地12955
7、附近景点
岷郡山
仇池山位于西和县城南50公里处,地处大桥乡南部,海拔1793米,相对高度791米,西汉水由西北绕山脚南下,洛峪河从东南沿山麓西来汇入西汉水,二水汇流山下,形成三面环水,一面衔山的天险胜地。这里是人文始祖伏羲的诞生地,神话传说中刑-首的地方,氐人的发祥地,仇池国的故土。海内有89部点击文献有对仇池山的记载。
《水经注》描述仇池山为:“绝壁峭峙,孤险云高,望之若覆壶。高二十余里,羊肠蟠道,三十六回。《开山图》谓之仇夷,所谓积石嵯峨,嶔岑隐阿者也。上有平田百顷,煮土成盐,因以百顷为号。山上有水泉,所谓清泉沸腾,润气上流者也”。
据宋代罗泌著的《路史》载,仇池山的出名始源于五千年前的上古时代。人文始祖伏羲“生于仇夷(仇池),长于成起(成纪)”汉《遁甲开山图》说:“仇池山,四绝孤立,太昊之治,伏羲生处”。经专家学者考证神话传说中炎帝的一位氐族首领刑天被葬的常羊山,即今之仇池山。
仇池山的出名还与古仇池国有关。公元296年,氐人首领杨茂搜统领四千户氐人部落返回仇池山,建立了仇池国,自号辅国将军,右贤王。前仇池国“并氐搜为一国”,抗衡前赵,控制后蜀,鼎峙三国,雄霸一隅。公元371年,前仇池国被前秦苻坚攻灭,氐人杨定奔陇右,领关中徒氐,又返回仇池,自称龙骧将军、仇池公,建立了后仇池国。元嘉十三年春三月,氐王杨难当自称大秦王,改元建义,立妻为王后,世子为太子,置百官如天子之制,后仇池国疆域扩展到陇南全境,天水、陕南和川北,虎视关中,南图四川。公元442年,后仇池国被南朝刘宋政权攻灭。仇池国先后击败前赵、后赵、成汉、前秦、西秦、后秦、大夏、东晋和刘宋政权的多次进攻,与中原23个政权抗衡达数百年。《资治通鉴·晋记》、《宋书·氐胡传》对建国358年之久的仇池国的兴衰有载,四川大学教授李祖桓撰有《仇池国志》。1981年9月,仇池山“仇池国遗址”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唐代诗人杜甫、宋代文学家苏东坡等都有对仇池山吟咏的诗作遗世。
仇池山峡谷幽深,奇峰竞秀。山上景致奇妙,著名胜迹有伏羲仙崖、石勺奇潭、金龙滚珠、八仙上寿、麻崖古洞、东水无根、洞涌神鱼、小有洞天等八大景观,构成了仇池山“峰、泉、云、洞、石”五绝的特有美景。当地民谣唱到:“伏羲仙崖第一景,轩辕神修滚龙珠。东石无根西石勺,中洞潜藏小有天。四大菩萨云霄殿,八仙上寿吉祥石。一上仇池百顷田,麻姑仙洞几千年”。
在仇池山上,还出产一种仇池石,后世传说这种石头“海石来珠宫,秀色如娥绿。坡陀尺寸间,宛转陵峦足”,“幽光先五夜,冷气压三伏”,用其制做的砚台为书家争购上品。这种石头系赭红色,俏丽有致,风姿峻逸,且吸水性强,石上可栽树植卉,是高级的假山盆景石。宋朝大文学家苏轼得到一块仇池石,“藏以为希代之宝”。他不仅把自己的一部著作题名为“仇池笔记”,还写下了:“梦时良是觉时非,汲井埋盆故自痴。但见玉峰横太白,便从鸟道绝峨眉。秋分与作烟云意,晓日令涵草木姿。一点空明是何处,老夫真欲住仇池”的诗篇,表达了对仇池山的无限向往。
岷郡山
岷郡山坐落在西和县城南1.5公里处,俗称“萨爷殿”,是陇南乃至全省闻名的道教宫观。漾水河与赵五河交汇山前,向北而涌流。苍茫之中,一峰独秀,绿阴森森,萨真人祠雄踞于山头。
岷郡山原名独头岭,南宋绍兴年间改称岷郡山。当时金灭北宋,关陇六路尽陷于金,岷州州治南移白石镇(今西和城北郊白水河以北),白石镇无险可守,又移署于岷郡山,后宋金议和,因“岷”字犯金太祖完颜旻之讳,故将岷州改为“和州”。又因江淮之间也有一个“和州”,两地相名,不便区分,遂加一“西”字,称之为“西和州”。州名更改,岷郡山之名却由民间沿称至今。
萨真人祠为西和胜境,其始建年代已无从可考,现存殿宇为清乾隆年间修建。祠内古柏巨槐,雕镌刊刻,清幽绝尘。祠前漫坡杂花丛生,鸟声传韵,满目翠微清凉之间山道弯弯。一带龙脊入云之处,殿阁隐隐。晨钟暮鼓,声闻十里,春秋佳日,游人不绝,四时八节,香烟缭绕。伫立祠前远眺,一川烟树,万家城廓,尽收眼底。山门坐南面北,山门东侧有萨真人墓园,墓前为清乾隆时西和县令王鸣珂所立墓碑。进山门穿底楼而过为戏场,戏场南侧钟鼓二楼之间有一过厅,为硬山卷棚顶式建筑,正面檐下是一横匾“杏林春雨”,为陇右书家赵松龄先生所书,前面题一横幅“你们来了吗”五字,风趣诙谐。过厅后院南面正殿,供萨真人塑像,慈眉善目,白须拂胸,着八卦衣端坐于须弥席上。西侧偏殿供王灵官,赤面金甲,朱虬巨口,三眼怒睁,手执神鞭,威风凛凛。东侧偏殿供杨四爷,虽系武将,但面善文静,据传系仇池国“白马将军”。此院之后为佛教丛林,供释迦、文殊、普贤、弥勒、韦陀诸像。
萨真人,名守坚,道号全杨子,北宋时“蜀,西河(和之误)人”。年轻时因学医用药失误而致人命,出家学道,拜著名道士林灵素和张继先为师,研习道教法术,学到所谓“五雷秘法”,并收养湘人王善为徒。后王善得其道尸解之后,专司天上人间纠察之事,地位同佛教中的韦陀相仿,成为道教0神,人奉为“王灵官”,萨守坚被尊奉为“萨真人”,其门徒还成为道教符咒派中一大流派。后明成祖朱棣又封萨守坚为“宗恩真君”,王灵官为“隆恩真君”。《西和县志》记载:“萨守坚曾主持稍峪碧流里之隆兴寺,晚年又主持县城南之岷郡山,募化十方,重修庙宇,工竣即羽化此山”。
晚霞湖
晚霞湖位于西和县城以西5公里处的姜席镇境内。为陇南市十大重点旅游景点之一,属长江流域,嘉陵江水系,西汉水流域、漾水河支流的姜席河下游。水即郦道元《水经注·漾水》所称的建安水。晚霞湖水库库容为1035万立方米,水域面积1800多亩。晚家峡水库修建于1960年,1976年纪念*畅游长江10周年活动中,天水地区曾举行大型游泳赛(注:此时西和县属天水地区),2006年首届甘肃西和仇池山歌文化艺术节主会场亦在此设立,该水库是目前陇东南地区最大的水库。也是甘肃著名的高山水库,风景秀丽,交通便利。2008年,晚霞湖水利风景区经*水利部水利风景区评审委员会批准,成为“国家水利风景区”。
特别是近年来西和县依托这方秀水,大力发展旅游产业,2002年以来,西和县委、县*启动实施了晚霞湖库区农业综合开发工程,涉及周边1镇4乡24村6万亩土地1.7万人口,通过整体推进的方式,实施旅游、林果、养殖等6大产业及水保、水利等十大工程建设共13个类别51个项目建设,总投资10868万元。依次形成环湖旅游风景的梯次开发,县*委托国家知名旅游策划公司对其进行修建详细规划,景区牌坊、廊坊、观光亭,环湖栽植花木林果,铺设鹅卵石步行道……。根据规划,整个晚霞湖风景区主要有水上休闲娱乐和环湖观赏风光为主的两大部分组成。水上娱乐包括:水上荡舟、扶艇冲浪等。环湖观光可坐电瓶车。可信步而行,村落山廓风光尽收眼底,湖边垂钓悠然忘我。柳枝拂动,苇芦交错,湖岸边花红柳绿,麦浪滚滚。夏日里彩蝶蹁跹,蜻蜓成群,蛙鼓阵阵。霞光山色,湖波水影,变幻莫测,互映成趣。特别是湖区西部一大片湿地,绒草青青,群鸟集翔。这里栖息活动着野鸭、卢雁、白鹭、山雀等鸟。因晚霞湖四周是田野村林村舍,适宜鸟类栖息觅食,一些翠鸟、沙燕、啄木鸟、红嘴乌也时来这里。游人可尽情享受大自然的天籁与野趣。晚霞湖周围各种名目的“农家乐”别有一番接待风格。山珍野菜、地方名吃应有尽有。随着库区的高品位开发建设,晚霞湖已成为西和旅游度假、休闲避暑的好去处。
8、地方特产
西和半夏
中国半夏之乡甘肃省陇南市西和县素有千年药乡之称,西和县全年种植药材半夏、旱半夏、半夏种子,发展半夏种植业,成立半夏协会、半夏合作社。
甘肃省陇南市西和县素有千年药乡之称,中国农业部《中国特产之乡宣传暨推介活动组委会》颁发证书和匾牌,被正式命名西和县为中国半夏之乡。
甘肃西和县境内气候湿润,光照充足,平均气温8.4℃,无霜期149~214天,日照时数1500~1800小时,年降水量451~734.7毫升,是典型的大陆型季风气候,十分适宜半夏生长。半夏是西和县重要的药用栽培植物之一。西和县所产半夏颗粒大、形状好、颜色白、性粒足,被称为半夏中的优质品。
半夏是我国中药宝库中的一种重要药材,产地只有亚洲的中国和日本。主产甘肃、四川、湖北、山西等地;以甘肃陇南西和的质量最好。
西和半夏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以甘肃省西和县人民0《关于划定西和半夏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的请示》(西政报〔2007〕17号)提出的范围为准,为甘肃省西和县长道镇、石堡乡、稍峪乡、苏合乡、西峪乡、汉源镇、兴隆乡、卢河乡、十里乡、何坝镇、洛峪镇、姜席镇、马元乡、晒经乡、六巷乡、石峡镇、西高山乡、大桥乡、蒿林乡、太石河乡等20个乡镇现辖行政区域。
洋芋丸子
洋芋丸子是西和民众最爱吃的一种食品,制作工艺简单,味美可口。
西和盛产洋芋,西和人也爱吃洋芋,洋芋的吃法有很多种,洋芋丸子就是其中的一种。
老百姓闲暇时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将干净的洋芋磨成糊浆,加拌适量的面粉、白矾、食盐、调料粉,然后捏成丸子放在蒸笼中,煮熟后盛入碗碟,调入食醋、酱油、辣椒、蒜泥调成的汤汁,即可食用。也可入油锅炸熟,可烩菜、也可单独食用。吃不完的,第二天,将其切成条状,佐以大葱、蒜苗爆炒一番,别是一股好滋味。
砂嵌烧饼
砂嵌烧饼又名麻烧饼,是西和人每天早上煮灌灌茶时的首选早点。
砂嵌烧饼干脆香酥,口感咸淡,吃在嘴里,令人回味无穷。其做法是将精白面在盆中和成面团,将面团揪成大小一致的面块,加入食盐、调料,压成薄饼。最后将做好的饼坯放入炒热的砂石里面,埋上10——20分钟,砂嵌烧饼就新鲜出炉啦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