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园镇
桑园镇位于邛崃市北面7公里处,是成温邛高速公路终端第一镇。全镇幅员面积37.6平方公里,总人口2.7万人,耕地面积23944亩,辖8个行政村、1个社区居民委员会,149个村民小组。境内地貌,山、丘、坝兼有。东部及东北部为平坝,大地形平坦、开阔,略有起伏。镇内有闻名全国的桑园机场、有红旗水库的自然资源、有万石坝的千亩沃野,自然、历史和人文资源十分丰富。
中文名:桑园镇
行政代码:510183103
身份证前6位:510183
长途区号:028
邮政编码:611530
隶属政区:邛崃市
行政级别:镇
车牌号码:川A
辖区面积:37.6km2
人口数量:约2.7万人
人口密度:718人/km2
1、地方简介
桑园镇
桑园镇位于邛崃市北面7公里处,是成温邛高速公路终端第一镇。全镇幅员面积37.6平方公里,总人口2.7万人,耕地面积23944亩,辖8个行政村、1个社区居民委员会,149个村民小组。2002年被国务院体改委列为*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镇内有闻名全国的桑园机场、有红旗水库的自然资源、有万石坝的千亩沃野,自然、历史和人文资源十分丰富。有成都天台山制药、勇升鞋业、启元肉业等企业,经济基础较为雄厚。
2、党政工作
镇党委、*紧紧围绕市委“1333”工作战略和党委“125”工作思路。即:1条主线——以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新农村为主线。2大战略——突出项目为抓手、产业为支撑,继续推进“工业强镇、三产业富镇”战略;5大措施——建设“四区一带”(以成都天台山制药为依托的医药及药用包装产业发展区、以勇升鞋业为依托的出江河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区、以万石坝无公害蔬菜基地为依托的万石坝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成温邛高速公路桑园出口处的现代物流业发展区、红旗水库生态旅游开发带),全面统筹推进桑园农村*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建设和谐桑园新农村,努力把桑园镇建设成为区域中心强镇。
3、历史沿革
1940年置桑园乡,1958年改公社,1981?年改乡,1986年建镇。1996年,面积17.3平方千米,人口1.3万人,辖马鞍、万寿、叶河、高店、通泉、黄荆、沙田、中田、向阳、黑虎10个行政村和1个居委会。2004年,撤销南君平乡,并入桑园镇,桑园镇*驻桑园场。
原南君平乡位于四川省成都邛崃市市境东北部,距市区6千米。1940年置君平乡,1958年改公社,1980年更名南君平公社,1981年改南君平乡。1996年,面积20.1平方千米,人口1.4万人,辖童桥、王河、泰景、大林、太山、黄桥、*、百雀、艾河、毛祠、狮山11个行政村。2004年撤销并入桑园镇。
4、地形地貌
境内地貌,山、丘、坝兼有。东部及东北部为平坝,大地形平坦、开阔,略有起伏。面积311.36平方公里,区内人均耕地1.07亩。南部五面山、长丘山区,浅丘连绵,塘库棋布。面积248.64平方公里,占邛崃总面积的18.08%。
5、行政区划
桑园镇
桑园镇区划
510183103001121马鞍社区
510183103203220高店村民委员会
510183103204220通泉村民委员会
510183103207220中田村民委员会
510183103208220向阳村民委员会
510183103210121童桥村民委员会
510183103213220大林村民委员会
510183103214220太山村民委员会
510183103218220艾河村民委员会
6、地方人口
桑园镇人口数据: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总人口:13310
男:6641
女:6669
家庭户户数:3850
家庭户总人口(总):13309
家庭户男:6640
家庭户女:6669
0-14岁(总):2513
0-14岁男:1241
0-14岁女:1272
15-64岁(总):9713
15-64岁男:4886
15-64岁女:4827
65岁及以上(总):1084
65岁及以上男:514
65岁及以上女:570
户口本地住在本地:12768
7、地方特产
奶汤面
奶汤面
奶汤面是我县地方传统食品。即用新鲜猪骨、猪蹄、香肘、鸡炖成香味浓郁的奶汤,将其盛入碗内,配以佐料,加入煮熟的水叶面即成。民国时期,经县人麻子(本名艾春廷,因身体肥胖,生性随和诙谐,好与人开玩笑,故称。)经营发展,名已有60多年历史。现在县境内经营该食品的有数百之多。而且在品种方面也有进一步发展,如加鸡丝绍子的叫成“鸡丝奶汤面”,如三鲜绍子的叫“三鲜奶汤面”……等。彭月明在继承这一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因精工细作,诚实经营而独占鳌头。一位因去*而阔别家乡四十多年老人,特地到彭月明店吃奶汤面,食后赞不绝口:“这才是真正的家乡奶汤面。”并乘兴操作人员合影留念。
8、附近景点
竹溪湖
竹溪湖
竹溪湖位于县城西郊白鹤山一侧,离城5公里。水面面积达542亩,蓄水300万立方米。著名书法家张爱萍来邛游览了竹溪湖后欣然挥毫,现竹溪湖大门上的“竹溪湖”三字为张爱萍手笔。
“竹溪”二字由来,是当地俗名“竹溪沟”;二是宋代诗人、临邛郡守张方在竹溪湖的积翠岩上刻有五尺直径的楷书“竹溪”二字。竹溪沟上有古石桥,东岸有植之芳所题“竹溪桥”石碑。由于这里山青水秀,翠谷幽深,峰峦竟秀,两宋文人陆游、魏了翁等常作“竹溪一日游”而蜀中扬名。沿着山麓浓荫丛中蜿蜒的石梯登上大坝,坝上建有游廊。晶莹碧澄的湖水从大坝上翻滚而下,飞珠溅玉,如雾如烟,气象万千。浩瀚的湖面波光粼粼,五条如手指般的沟峡曲折延伸,深达10里。湖畔山丘拥翠,古道缘岩,山上松竹参差,古构临虚。水间鸟凫徘徊,锦鳞追影。湖周群峰环抱,青山染黛,水绿于蓝。湖边山岩刀削斧劈般形成峭壁,象牛、象马,似象、似兔,百态千姿。荡舟于湖中,山回水转,纤细毕呈。游人荡舟于湖,恍若凌虚而行。北宋魏子翁游竹溪有诗:“山中之奇观,变态纷襞积。或划然以舒,或蒙然以密。或妩如修眉,或如巨迹。或鸷鸟将搏,或游龙借出。一目百奇怪,随景发诗癖。”
竹溪湖的湖心半岛上,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花置寺摩崖造像,凿于唐代贞元十四年(798)。现存四龛,即立佛龛、千手观音龛、净土变龛、千佛龛。颇具中国佛教早期造像的庄重、雄浑、丰满诸特征。衣饰简朴,柔薄轻快,线条流畅,气势磅礴,比例匀称,布局严谨,刀法遒劲园熟,被专家们评价为唐代摩岩造像中罕见的精品。
距竹溪湖两华里的王石盘村,在那郁郁葱葱的竹林丛中栖息着成千上万只白鹭,有空中飞翔的、水边觅食的、相互追逐嬉戏的。真是悠然自得,情态万千。还有珍贵的丹顶鹤,游人到此,无不称奇而迷醉忘返。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