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石跳和合
跳和合是一种流传于安徽省马鞍山市雨山区采石地区的民俗舞蹈,其历史悠久、内涵丰富,文化价值十分珍贵,它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追求美好、向往太平、乞求吉祥、渴望幸福美满的一种思想理念。其特征是情节简单,动作轻松活泼,热情可爱,表演憨态可掬,充满稚气童趣,让人看了忍俊不禁。入选安徽省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1、历史由来
采石跳和合
2、舞蹈形式
“跳和合”主要由扁鼓、金锣、铜钹等民族打击乐器的伴奏下,由两位头戴笑口常开的大头娃娃面罩、身穿卡通式鲜艳彩服、分别妆扮成“和仙”与“合仙”的大人或小孩踏乐起舞、造型定格、翩翩云游。其中,“和仙”手持一柄巨大的荷叶,“合仙”手捧一只螃蟹轮廓外形的木盒,意为“和(荷)谐(蟹)合(盒)好”。舞蹈语汇主要是一些极富夸张色彩的跑跳、跃跳和蹦跳等动作,只要能跳出欢乐喜人的喜庆气氛并合乎乐曲节奏就行。
3、传承情况
采石跳和合
17世纪明末清初时“跳和合”在采石一带十分盛行,跳和合舞一般在节假日以及农历财神会、虎神会、城隍庙会以及清明节以前表演,跳和合大多以双人舞形式出现,少数也有独、群舞表演。跳和合舞曾获安徽省民间音乐舞蹈汇演一等奖,随后有被*民族歌舞团移植加工排演,除作为建国十周年文艺晚会的演出外,并在欢迎当时苏维埃主席伏罗希洛夫的文艺晚会上演出,受到中外宾客欢迎。随着时间转移,会跳和合的人逐渐稀少,濒临失传。
4、传承保护
采石地区民俗民间舞蹈“采石跳和合”,经过群众文化工作者的挖掘、整理、申报,2008年成功入选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为了进一步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采石跳和合”的传承、宣传与普及,2009年,雨山区文体局组织采石街道、安民街道、区文化馆和区金秋艺术团等50余名民间舞蹈爱好者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培训,将其排演成成品节目,并特聘请安徽省舞蹈家协会会员、非物质文化遗产“采石跳和合”传承人之一的柴征老师进行指导。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