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三板桥街道

科普小知识2022-12-30 22:30:21
...

三板桥街道办事处,是毕节市人民*的派出机构,1994年3月24日毕节撤县建市时成立。三板桥办事处位于毕节市西郊2公里、326国道旁、地处东经105度12分至17分,北纬27度14分至18分之间,东与市西办事处和鸭池镇相接,南与鸭池镇和长春堡镇接壤,西与长春堡镇和何官屯镇毗邻,北与大新桥办事处相连,全办辖茶亭、官大、灵峰、六合、大坡坪五个村,60个村民组、9个党支部,有党员356名,总人口12367人,住有汉、苗、白、彝、土家、蒙古、布依七个族别,少数民族约占总人口的8%,总面积30.25平方公里,总耕地面积7714亩,平均海拔1768米。

中文名:三板桥街道

行政代码:520502003

身份证前6位:520502

长途区号:0857

邮政编码:551700

隶属政区:七星关区

行政级别:街道

车牌号码:贵F

辖区面积:30.25km2

人口数量:约1.24万人

人口密度:410人/km2

1、地方简介

三板桥街道办事处,是毕节市人民*的派出机构,1994年3月24日毕节撤县建市时成立。现有人员编制48人(退休3人、退职1人,*38人,职工6人),其中党委书记1名、人大工委主任1名、办事处副书记(主任)1名、副书记1名、政法书记1名、武装部长1名、副主任3名、党委委员3名、*职工32人,下设2所(财政所、经管所)、10室(党政办、组织办、计生办、综治办、武装部、流管办、计生服务站、社会事务办、文化服务中心、农业服务中心)。辖区有1所中学、7所小学、3所私立学校,有垂管部门4个。分别开展相关业务工作,为民服务。

三板桥办事处地处城郊结合部,是全市生态旅游重点开发区。境内灵峰村是全市规划建设中“灵河五彩旅游线”的两个中心区域之一。灵峰山最高海拔2060米,山峦奇秀,巍然屹立。灵峰山上有明代古玉兰、古杉、灵峰古塔遗址、灵峰寺等旅游资源。灵峰村灵峰组、长湾组苗族村民具有淳朴浓厚的民族文化韵味,特有的民族语言、服饰、风土人情等保留完好,有利于挖掘民族文化和宗教文化。灵峰村生态文明家园建设严格按照“五型、五改、五建、五化”的要求,以黔西北民族建筑风格的建设标准对民族村寨的房屋进行美化,并对院坝和串户路进行硬化。灵峰村植被良好,尤其连片种植400亩玉兰树,有利于发展生态观光、休闲旅游业河其他服务业。

2、自然资源

境内矿产资源丰富,呈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属石灰岩、柴色砂页岩、中山岩和丘陵洼地、水热条件较好、土壤以地带性铁铝质、硅铝质黄壤和黄泥土为主,石灰岩、煤、硅、铝、铁、锌等矿产资源储量丰富。现已建成了灵峰水泥厂、官大页岩砖厂、坤鹿页岩空心机砖厂、英富砂厂、六合运通砂厂、景泰彩瓦厂等18个企业,是毕节建筑材料的主要供给地,是社会各界投资经商、入住的最佳地方。

3、城镇发展


三板桥街道

办党委、行政按照“城建立办、项目强办、旅游兴办”的方针,积极开展以“抓好三个重点,实现四个突破”为载体的主题实践活动。“三个重点”,即*队伍建设、城市建设和重点项目建设;“四个突破”即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突破、封闭的地方资源向开放的城市经济突破、滞后的城郊设施向完善的城市功能突破、关注民生构建和谐取得实质性突破。推动全办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4、城镇建设

全办交通发达,水、电、路、讯通畅,326国道贯穿茶亭、官大两村;新修的水泥硬化公路至灵峰村;六合、大坡坪两村的通村公路正在扩建中,将为行署南移及城南新区开发奠定坚实的基础。

5、历史人文


三板桥街道

灵峰村,最高海拔2060米,奇峰入云,巍峨耸秀,故称“峰”,同时也是人们观测气候的标志地,“有雾即雨、无云主睛”,“灵”由此得名,故称:“灵峰”。灵峰山凹有寺,建于明代,誉冠毕节市“八景”之首,称“灵峰仙景”。寺前有千年古杉和明代白玉兰树各两株、玉兰树高20余米,岁春三月,满树银花,香溢四野,经国家鉴定为全国最大的古玉兰,被列为文物保护。九四年毕节撤县建市时白玉兰花被确定为毕节市“市花”。

森林丛密,风景宜人的阳山公园坐落在我办,伴有板桥山庄、龙泉山庄、凯迪乐园的陪衬,是休闲娱乐及投资的好地方。

6、行政区划

三板桥街道区划

520502003201111茶亭村

520502003202111官大村

520502003203220大坡坪村

520502003204112灵峰村

520502003205111六合村

7、地方人口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总人口12123

男6339

女5784

家庭户户数2769

家庭户总人口(总)11513

家庭户男5949

家庭户女5564

0-14岁(总)4274

0-14岁男2221

0-14岁女2053

15-64岁(总)7224

15-64岁男3832

15-64岁女3392

65岁及以上(总)625

65岁及以上男286

65岁及以上女339

户口本地住在本地11013

8、城镇动态

七星关区三板桥街道开展教育实践活动见成效

过去,征地拆迁难,项目建设无法正常推进,干群关系不和谐等问题一直困扰着三板桥街道的*职工。

自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该街道紧紧围绕“*在行动,群众在感受”这条主线,走村入户,倾听民意,交心谈心,切实为百姓办实事,解难题,打开了拆迁工作僵局,融恰了干群关系。

*进院子群众抬杠子

三板桥街道茶亭村岩脚组74户(108家)村民和3个企业的征地拆迁工作,事关草海二道、浙商城(二期)拓展工程及排洪沟修建、棚户区改造等工程的顺利实施。2013年4月,毕节市七星关区房屋征收管理局草海大道项目征收工作组进驻岩脚组。

万事开头难。房屋拆迁工作刚开始就遇到了困难,村民们间接逃避,不和工作人员见面,约谈工作总以拆迁补偿标准低、务工忙等理由被村民拒绝。

项目施工后,村民们搭起活动板房,轮流排班与*对峙,甚至到施工现场堵工;工作人员进村做工作,一进村口,村民们吆喝:“拆迁办的来了。”各家都关上房门,任凭工作人员怎样敲门,村民始终不露面。

“村民见了我们,就像见到仇人,开展工作十分艰难。”拆迁工作员周仕春说。

从2013年4月到2014年2月,精力没少花,可拆迁工作的僵局一直没有打开:谈判、签订拆迁合同才17个。

*附身子群众给面子

2月25日,三板桥街道召开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动员大会。要求*职工“照镜子、正衣冠”,拆迁工作组的工作人员也为岩脚组房屋拆迁工作不顺利在自己身上找原因。

经过深思,三板桥街道*职工认为,群众不支持工作,是办、村*与群众联系不是很密切,工作中存在方法不妥、态度强硬、语言粗暴的现象,没有充分考虑到群众的感受。

解铃还需系铃人,三板桥街道对症下药,立即转变工作作风,制定工作方案。

约谈——变通知百姓来办公室为工作人员主动走进百姓家。

条件——变*的规定条件为百姓的想要条件。

工作——变按作息时间上下班为走访不分昼夜。

态度——变工作人员要百姓做什么为工作人员能为百姓做什么,请不来百姓就到百姓家中去,白天见不着面晚上去。

连续24天,拆迁工作组不分昼夜地走访、谈判,让老百姓看到了*工作作风的变化。三板桥街道“人盯人、面对面,谈实话、交真心”的工作方法,老百姓也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因为拆迁,桂峰针织塑料制品厂的老板彭定平夫妇曾抱着鱼死网破的心理,打算死磕到底,彭定平曾告诉工作人员:如果谁敢把他的厂房强制性拆除,他无论如何也要到北京*,告不倒*他就不回来了。

彭定平清楚地记得:24天时间,工作组人员到家里走访、谈心21次,街道主要负责人走访14次,从早上6时到晚上12时不定时走访。最终,他被工作人员真正为民办实事的行动感动了,爽快地签下了拆迁合同。

“几十年来,第一次觉得当官的人像亲人,现在真正感受到*部门为百姓着想,为百姓办事。”彭定平说。

除了给群众认真讲解法律法规、面对面交心谈心,拆迁工作组还积极为土地被征用的居民办理失地农民养老保险。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2月26日至4月12日,不到50天就成功签订房屋拆迁合同91个(面积2万余平方米),辖区内3家企业,已签订拆迁企业合同2个,其中1家已成功搬迁。

“只要*沉下身子,主动拉近与群众的距离,真正为群众干实事、解难题,就能和谐干群关系、就能解决工作难题。”三板桥街道主任万益寿说。

9、附近景点


溜洱河峡谷

贵州抗日救国军司令部旧址

贵州抗日救国司令部旧址位于市区和平路74号,建于清末。该馆是贵州辛亥革命元老周素圆先生的住所,也是司令部驻地。

1936年2月,贺龙、任弼时、肖克、-等率领中国工农红军二、六军团长征到达毕节。为了更好地贯彻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组建抗日武装,按照团结民众和一切爱国志士加入抗日队伍,不分政治派别,不论成分,一致联合起来,组建抗日救-的施政方针,红二、六军团以毕节地下党掌握的席大明、周质夫、阮俊臣三支地方武装为基础,组建了“贵州抗日救-”,下设三个支队。请曾任贵州军*行政总理的毕节爱国*人士周素园担任贵州抗日救-司令,0贵州省工作委员会委员、毕节地下党支部书记邓止戈任参谋长。红二、六军-李国斌、廖明、欧阳崇庭分别担任三个支队的政委,席大明、周质夫、阮俊臣分别担任支队长。司令部设于毕节城区和平路周素园先生的住宅内。

贵州抗日救国成立后,组织毕节各界人士成立了“抗日救国委员会”和“抗日救国团”等民众团体,广泛开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红军北上时,第二支队编入红军随军北上,一、三两个支队在根据地坚持斗争,直至解放。周素园先生与红军一起北上,到延安后*、-副主席、-总司令亲自接见了他,*称赞他:“是我们的一个十分亲切而又可敬的朋友与革命同志”。

“贵州抗日救国”是红军长征途中建立的唯一的省级抗日武装。1985年,为纪念长征胜利50周年,省、地、市拨出专款,对司令部旧址进行全面修复。同年,贵州省人民*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所挂的金匾为肖克老将军所题。

川滇黔省革命委员会旧址

中华苏维埃川滇黔革命委员会旧址位于市区百花路19号,始建于民国13年(公元1924年)。现为*文物保护单位。1985年全面维修后,将“川滇黔革命委员会旧址”和“中国工农红军二、六军团政治部旧址”两处革命纪念地辟为毕节地区博物馆,占地面积2200平方米。

1936年1月,红二方面军、二、六军团根据-指示,为了粉碎蒋介石的“围剿”进入贵州,创建黔西北革0据地。2月3日渡过鸭池河天险进占黔西,2月6日进占大定,2月7日在任弼时同志的主持下,在大定福音堂成立了中华苏维埃人民*川滇黔省革命委员会,任弼时和代主席陈希云发表讲话,阐述0、红军、革命委员会的宗旨、职责、任务。为有利打击敌人,2月17日,川滇黔省革命委员会迁到毕节市百花山福音堂办公。

该旧址现有文物藏品近千件。地区博物馆现设有陈列、考古、解说、保卫、消防等工作部门;有260余平方米的展厅3个。陈列展览分为红军长征在毕节地区革命文物、毕节地区党史资料以及毕节地区历史文物等三个部分。这些展览以它翔实的考古资料、征集文物、实物、照片等,讲述了毕节悠久的历史,陈列了毕节从旧石器时代到近现代的各种出土文物、传世文物和革命文物等数百件。特别是抗日战争时期的革命文物,更是生动地记录了红军长征在毕节期间的光辉史实,是一个既有历史文物又有革命事迹的多功能、多方位陈列展览。现为毕节地区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课堂,被列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溜洱河峡谷

溜洱河峡谷位于市东北70公里的普宜镇与大屯彝族乡交界处。溜耳河属赤水河上游支流,虽流程才将近10公里,但其景点之多,风光之妙,令游人乐而忘返。

景区大(方)纳(溪)公路大屯、龙场交界处有天生桥,天生桥上又建有高40米,宽9米,横跨30余米的东风大桥,成一“桥上桥”的美景。景区半边山、半边岩、孤峰、石笋、石柱、令牌山、夫妻山、大银山、五子山、狮子山、童子拜观音等景点神奇秀丽,深山老林之中,巴茅、巴竹、岩柏、岩松等野生植物保存完好,堪为我市旅游资源的天然宝库。

溜耳河上游有*岩,梯叠七级,每级高、宽约8米,淙淙山泉顺梯而下,溅起层层水花,飞珠散玉,如诗如画。

*岩左有“狗穿洞”,高30米,深100余米,洞口朝天,不足2尺,下有水塘,方圆丈余,洞口之水,滴入水塘,抬头仰望,如“坐井观天”。

10、地方特产


胡家汤圆

胡家汤圆

毕节汤圆历史悠久,地方名吃、远近闻名。

做法:汤圆可分为水晶、酥麻、滚水等多种,尤以水晶最佳。采用糯米、大米,适量的白糖、麻酱、挑仁(压碎)、芝麻、化猪油等原料制成。

特色:水晶选料精致,做工考究,煮熟后,晶莹剔透,如水晶一般,吃在嘴里,满口生香,回味无穷。

韭菜炒核桃

在毕节学院内的至善堂里有一道口碑甚好的菜肴:韭菜炒核桃。是啊!清炒韭菜、韭菜炒蛋、韭菜炒虾肉等很平常,但韭菜炒核桃确是道稀罕的菜品了。

先不说春天吃韭菜有多少好处,也不说核桃的营养价值有多少,单单是看着青青的韭菜白白的核桃混在一起,就觉得漂亮,食欲亦随之大增。据了解,这道菜可不好做,核桃炒出来得有刚刚从树下摘下的味道,嫩嫩的,甜甜的。因此,如果使用的不是新鲜核桃,就要先把核桃仁煮一段时间,再泡一段时间,把皮儿剥掉。其余的就简单了:将韭菜根部的衣去掉,洗净,切成寸段;锅烧热,滑油,再加少许油;煸炒韭菜几下,加盐、味精、加少许糖,加核桃肉;再煸炒几下,闻到韭菜香味,韭菜即熟,即出锅。

如果你懒得跑去那里吃,自己又是个厨房达人,赶紧买来韭菜和核桃来试试吧,一定让家人大饱眼福和口福。

对坡沔鱼河四腮鱼

对坡沔鱼河四腮鱼是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对坡镇的特产。四腮鱼,因为有两个真腮、两个假腮而得名,清香味美、油而不腻,而且有补五脏,益筋骨,和肠胃,益肝肾,治水气,安胎补中,多食宜人的功效。

沔鱼河发源于对坡镇法泥村境内,顺东流程60余里至燕子口镇龙洞天生桥下钻入溶洞,这60余里河流称为沔鱼河。四腮鱼,因为有两个真腮、两个假腮而得名,它不仅形态与一般鱼不一样,就连吃味也非常特别,清香味美、油而不腻,而且有补五脏,益筋骨,和肠胃,益肝肾,治水气,安胎补中,多食宜人的功效。由于四腮鱼有这些妙处,一传十、十传百,消息居然传到皇宫,皇帝就下令进贡四腮鱼,那时全靠人运马驮,万水千山路途遥远,而四腮鱼离开这条河的水就无法存活,几个小时就会死,送到皇宫的四腮鱼不是干鱼就是臭鱼,皇帝因吃不到新鲜的四腮鱼,就下令把承办1和民夫处死。为此,不知残杀了多少生灵。后来老皇帝离世,新皇帝继位,为稳定社禝、安扶民心,颁旨免去进贡四腮鱼。从而,四腮鱼又叫免鱼,这条河就叫免鱼河。直到湖北沔阳张姓人家迁到免鱼河畔的张家寨定居,为记念老家就将“免”字改写为“沔”,沔鱼河由此而名。

上一篇:开罗宣言

下一篇:李静海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