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修复
1、修复条件
电影胶片逐渐失去了其原有的化学稳定性,发生了诸如乳剂脱落,片基分解等等原因的影响,造成了褪色、撕裂、划伤、脏点、霉变、失声等不同程度的损坏,这也是人们提起老电影,似乎总会想到“画质粗糙、画面发黄、声音模糊”的真正原因。
案例
1932年电影《奋斗》
已损坏的硝酸盐胶片
对《奋斗》来说,它拍摄使用的硝酸胶片,因其十分“易燃”,夏季无法从西安资料库运输,只能用之前的拷贝来修复,而大量的难题也随之而来。
据电影资料馆制作科副科长王峥介绍,“《奋斗》缺少片头,硝酸片在夏季又无法运输。我们只能让西安资料库用相机拍摄下片头的画面,并利用电影后期软件寻找相似度高的字体来还原整个片头”。
而解决了片头问题,《奋斗》严重损坏的画面,也迫使工作人员“三班倒”来加快修复进程。
2、修复步骤
1、首先要先将素材进行整理、物理修复和清洁,然后上机扫描成数字格式。
2、其次,经过反复的校色、手动与自动修复、画面缺失修复、声音修复、声画合成、输出成数字格式这几个阶段来完成整个操作步骤。
老胶片需先经过左侧的清洁器清理,再上机右侧的扫描仪
3、修复要求
环境要求
出于仪器的特殊性,修复机房需常年保持温度20°湿度40°的环境。
中国电影资料馆修复一部老电影大约花费50万左右
人力投入
修复一部老电影大约需要20个人
时间成本
修复一部电影,大约需要花费2周左右,每位修复人员一天大约要修复6000余帧
位于电影资料馆12楼的修复室,每个人或修划痕、或调色各司其职
4、修复标准
在胶片损伤修复完后,修复团队需邀请原班参与影片制作人员,对画面和声音及色彩提出修改意见。
如修复《本命年》时,就邀请了谢飞导演,结果影片的第一个镜头就被他勒令指正。
“在扫描胶片时,我们的工程师遵循尽量保存胶片全部信息的原则,所以导致影片画面呈现出了许多暗部细节,但谢导说这些细节当年我在拍摄时是不太想表现出来的。”,王峥如是说。
例如:《奋斗》年份过于久远的默片,已找不到当年的创作人员来指导,就只能依照肉眼观察法辨别胶片的初始颜色决定数字修复影片的基本色调。
谈到修复技术方面,王峥还非常兴奋的说道,“资料馆现在已拥有非常完善的视频处理技术,而对于音频修复,还有很多挖掘的可能”。将来老电影中缺失的声音片段,极有可能通过新技术进行还原。
《奋斗》修复对比图(左为男主角郑君里,右为女主角陈燕燕)
5、修复资金
资金来源
资料馆修复老电影是公益性质,资金主要来自*拨款和社会资金赞助(包括制片公司、基金会和民间企业)。
相关项目
2006年,“电影档案影片数字化修护工程”启动,中国电影资料馆率先在内地开始了修复老电影的工作。十几年来(截止2017年9月),*每年会批3500万专项经费的财政拨款给到资料馆,用于设备维护、电影修复、完成数字档案保存等综合性工作。一部老电影的修复成本在50万左右,电影资料馆一年有50部的固定修复量。
而社会资金的赞助来源就比较多样,博纳影业之前赞助修复了《林海雪原》,*人民广播电台赞助修复了《永不消逝的电波》,这两部电影后来也都分别进行了翻拍(《智取威虎山》和《密战》),与彼此当下的业务都有所挂钩。
除此之外,资料馆还分别与中国电影基金会、腕表品牌—积家过合作,修复了《一江春水向东流》等优秀老电影。
其实像基金会与企业品牌赞助修复老电影,早已是国际同行的做法。如马丁·斯科塞斯成立的世界电影基金会,从成立之初就致力于老电影修复,曾耗时7年时间与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影音资料馆修复了《红菱艳》。
而像古驰、LV和普拉达基金会每年也会拿出固定资金用于修复老电影。
博纳和*人民广播电台赞助修复过《林海雪原》和《永不消逝的电波》
6、重映
按照修复单位的性质,修复版老电影的去向一般常有二次发行重新上映、参展国际电影节和推出修复版DVD这三种常见形式。
以资料馆为例,之前修复版的《神女》,先后去了伦敦电影节、多伦多电影节和北京电影节展映。
制作单位在电影节放映时,也构思了一种新的放映形式,如《神女》在北京电影节放映时,就邀请了乐队现场伴奏,影厅还特地拆除了前三排座椅,搭建了一个舞池。
而修复版《奋斗》的世界首映,也花落国际A类电影节—多伦多电影节的平台上。目前,该片作为“中国经典电影系列展映”的首部力作,已在2017年9月17日登录全国艺联加盟影院,资料馆指导票价为一张20元。
重映历史
电影资料馆的特殊性在于,它从2012年开始承接北京电影节的选片邀片排片工作,而北京电影节也在2014年开设了“修复单元”,意在放映经典的修复版老电影。这也为他们修复的老电影提供了新去向,达到了引流的效果。
除此之外,资料馆此前也与英国电影协会(BFI),就修复版《神女》、《一江春水向东流》联合发行了DVD。
7、案例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