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召前街街道
小召前街街道,是中国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玉泉区下辖的一个乡镇级行政单位。小召前街街道下辖以下地区:五塔北街社区、五塔寺前街社区、建华北街社区、建华南街社区。
中文名:小召前街街道
行政代码:150104001
身份证前6位:150104
长途区号:0471
邮政编码:010000
隶属政区:玉泉区
行政级别:街道
车牌号码:蒙A
1、地方简介
小召前街街道,是中国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玉泉区下辖的一个乡镇级行政单位。小召前街街道下辖以下地区:五塔北街社区、五塔寺前街社区、建华北街社区、建华南街社区。
2、经济发展
目前,小召前街街道正按照市、区两级党委、*的要求,积极围绕发展辖区特色经济,不断提高广大群众的生活质量,推动*精神文明建设而努力开展工作,力争早日把新华地区建设成为一个欣欣向荣的现代化和谐社会。
3、行政规划
小召前街街道区划
150104001002111五塔北街社区居委会
150104001004111五塔寺前街社区居委会
150104001005111建华北街社区居委会
150104001006111建华南街社区居委会
4、城镇建设
辖区内共有38家驻区单位(国有企业、行政事业单位)。中国工商银行内蒙古分行、中国银行车站支行,中国人民银行呼市分行、中国人民银行培训中心、中国银行培训中心,内蒙古电视台、内蒙古人民广播电台、内蒙古有线网络公司以及内蒙古医学院、医学院附属医院等单位集中分布在辖区东部,使其成为了呼市乃至自治区的金融、文化传媒、医疗卫生中心。内蒙古京剧团、内蒙古杂技团、内蒙古歌舞剧院、内蒙古广播艺术团、内蒙古*消防总队文工团等文艺团体,更为这一地区增添了文化艺术氛围。
5、附近景色
昭君墓
昭君墓,又称“青冢”,蒙语称特木尔乌尔琥,意为“铁垒”,位于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南呼清公路9公里处的大黑河畔,是史籍记载和民间传说中汉代名妃王昭君的墓地。昭君墓,始建于公元前的西汉时期,距今已有2000余年的悠久历史,现为内蒙古自治区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昭君墓,是由汉代人工积土,夯筑而成。墓体状如覆斗,高达33米,底面积约13000平方米,是中国最大的汉墓之一。君墓,因被覆芳草,碧绿如茵,故有“青冢”之称。
蒙语称“依克召”,意为大庙。汉名原为弘慈寺,后改名无量寺,位于呼和浩特市旧城区。明隆庆年(1567~1572),土默特蒙古部主阿勒坦汗(明代译作“俺菩”)受封为顺义王后,与夫人三娘子共同主持归化城(呼和浩特前身)和弘慈寺。万历八年(1580)寺成,因供奉银佛像,俗称银佛寺,蒙古文史籍中有称“阿勒坦召”的。清康熙年间(1662―1721),扩展召庙规模,大殿改覆黄琉璃瓦。佛殿内有高2.55米的银铸释迦牟尼像。释迦牟尼像前有一对金色木雕巨龙,蟠于木柱之上,作双龙戏珠状。
大召寺
大召寺院建筑考究,大殿是常见的藏汉式-庙形制,其余部分则是依照传统中式庙宇的式样而建,大殿内供奉有一座银铸佛像,所以又有“银佛寺”之称。看点:大召的珍藏品极为丰富,堪称大召“三绝”的银佛、龙雕、壁画和佛殿内的各种彩塑、金铜造像、晾佛节展出的巨幅唐卡、108部的甘珠尔经卷,以及宗教活动使用的各种法器,面具等都是极为珍贵的历史文物和艺术珍品
6、特色产品
马铃薯卷糕
特点:成品呈半透明状,口感筋软、甜香,是蒙古族人夏季时令佳点。工艺:用熟马铃薯泥卷包豆沙经蒸制而成。制皮:选白皮马铃薯,洗净蒸熟,去皮。放在案板上洒干淀粉,真热用木杖压碎,捣至起劲成团,擀成长方片;烹制:将豆沙搓成条,放在擀成片的马铃薯上,卷成直径为3厘米粗的卷,上笼用大火蒸熟,取出,斜刀切段即成。
内蒙古创新名菜。鸡鱼合做一菜,由此命名。内蒙古特产黄河鲤鱼头尾干烧烹制放鱼盘两端,盘中间放香酥鸡,鱼肉烹制成宫保鱼丁、糟溜鱼片、香茄鱼条和溜鱼腐,分别对衬围摆装盘成整鱼形即成。此菜鸡鱼共食,口味鲜、香、酸、辣、甜、咸俱全,质地酥、软、嫩、爽兼顾,是中高档宴席的佳品。
红食
蒙古族称肉类食品为“乌兰伊德”,即红色食品的意思。肉食品是养育蒙古族的主要食品。据《黑鞑事略》记载,蒙古人的肉食品主要来自狩猎产品和家养牲畜。狩猎得来的动物包括野兔、鹿、黄羊等等。而平常食用的主要是家养的牲畜,以羊为主,牛次之,不是大型宴会,一般是不杀马的,因为在他们认为马是比较尊贵的动物。《绥远通志稿》云:“其俗最忌食马肉,盖早年人皆隶军籍,汗马立功,用其力不食其肉也。”。当然这与蒙古族传统的爱马观念也有关系。这种饮食习惯延续近千年,不但形成了本民族的特有习俗,而且对其他的游猎民族也有一定的影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