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色吸蜜鹦鹉
杂色吸蜜鹦鹉(学名:Psitteutelesversicolor)羽色鲜艳,主要以花粉、花蜜与果实为食物,鸟喙比一般鹦鹉的长、更特别的是细长的舌头上有刷状的毛,称为刷状舌,方便该鹦鹉深入花朵中取得食物突出的特点是有较长的喙、细长的刷状舌头和处理硬质食物能力较差的砂囊,以花蜜、花粉和果实为食,与一般鹦鹉以谷物为食不同。身体内部的构造也很特别,它们的体内有一种特别的消化酵素存在,以便分解食物。但由于该吸蜜鹦鹉没有消化谷物饲料的必要,它们的沙囊处理硬食物的能力较其他鹦鹉弱了许多。
1、外形特征
杂色吸蜜鹦鹉身长17-20cm,体重50-60g。成鸟的顶部有红头冠,眼先红色。脸颊和腮处有一块亮黄色斑与淡蓝色条纹环绕。上体的前半部是浅绿色和橄榄绿色,有明亮的浅绿色条纹渗透到臀部。上有黄色条纹。下体是绿色与黄色的交织。散布着黄色和蓝绿色的羽纹。喉咙及胸部显示绿色,有渗透的粉红色、黄色和橙色相杂。腹部为浅黄色,绿色与黄色条纹。尾部上方为绿色,下方黄绿色。喙橙色,在上颌骨基部有褐斑。眼环白色,虹膜黄色。脚灰色。雌鸟的羽毛偏暗,体羽的颜色差别不明显。胸部也没有明显的粉红色渗透。不具有红眼先和红冠帽。
2、生活习性
杂色吸蜜鹦鹉分布在澳洲北部,自金伯利斯到约克角,越往东边数量越少。它们常与红领吸蜜鹦鹉群居,所以常可以看到杂色吸蜜鹦鹉与红领吸蜜鹦鹉杂交的后代。
生长在热带高原地势较为低洼的地方,群居在尤加利森林中。食物与其他吸蜜鹦鹉一样,以花粉、花蜜、以及水果为主。野生的杂色吸蜜鹦鹉繁殖季在4到8月。
3、分布范围
分布于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包括塔斯马尼亚及其附近的岛屿。
4、繁殖方式
杂色吸蜜鹦鹉在澳洲当地鸟市算是很稀有的鸟种,也被视为最难繁殖的一种吸蜜鹦鹉。饲养一对杂色吸蜜鹦鹉的笼子至少要有45×45×60公分的大小。它们可以与一些雀鸟或者是小型的鹦鹉共同饲养在一个笼子中,但这样子并不适合繁殖。
繁殖时最好一对一个笼子来饲养,因为杂色吸蜜鹦鹉在繁殖期会变得相当好斗。树洞或者是巢箱都可以,但推荐使用巢箱。巢箱的大小应该要有20×20×30cm的大小、以及直径7cm的入口。此外也必需提供有吸收力的埝材放在巢箱中,如木屑,并且应该要经常更换,以吸收水份很多的粪便。一次产卵的数量在2到4枚卵,孵化需要22天,只有雌鸟负责孵卵,但是雌雄鸟会一同分担雏鸟的喂食工作。羽毛40天左右长齐,长齐后两个星期就会离巢,12个月大的时候就真正是只可配对的成鸟了。
5、繁殖季节
2~3岁性成熟,在人工饲养条件下繁殖的季节性不明显,只要条件适宜,除换羽期外一年四季均可繁殖。雌鹦鹉在交配季节来临时,骨质钙储备会增加20%,为产蛋作准备,蛋壳是由母体中的钙质沉积而成,在繁殖前如果不补充钙质,雌鹦鹉会患软骨症,产粗壳蛋或薄壳蛋。同时,鹦鹉在繁殖期能量消耗大,要特别注意各种饲料的质量,供给足够食物,增加维生素和饲料添加剂,可加入少量蜂蜜。
6、雌雄鉴别
鹦鹉在分类上是属于单一外犁鹦鹉种,也就是雌、雄个体颜色及体型相似,从外观上不易区分。现在世界上流行的鹦鹉*方法有DNA检测法和内视镜检查技术,欢乐鸟园用DNA检测法鉴别鹦鹉的性别。
7、保护级别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ver3.1:2009年鸟类红色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