褐头蒿
多年生草本。根稍木质,垂直,具木质、稍匍地的根状茎,其上有多数营养枝并密生营养叶。茎多数,直立或斜向上长,常与营养枝组成疏松的小丛,高20-40(-50)厘米,褐色,具纵棱,通常不分枝,常被灰褐色的短柔毛。叶纸质,两面密被灰黄色或灰白色绢质丝状平贴短绒毛;下部、中部叶与营养枝叶近圆形或圆肾形,长1-2.5(-3.5)厘米,宽1-2(-3)厘米,二回羽状全裂,第一回裂片3-5枚,常再次3全裂,小裂片披针形,长5-10毫米,宽2-4毫米,先端钝尖,叶柄长0.8-1.2厘米,中部叶叶柄基部有小型羽状分裂的假托叶;上部叶与苞片叶3出全裂,裂片线形或线状披针形,无柄或近无柄。头状花序球形或近球形,直径5-7毫米,有短梗,下垂,在茎上排成总状花序,该花序在茎上端的头状花序排列略密集,位于茎中部的头状花序排列略疏松;总苞片3-4层,外层总苞片椭圆形,背面的中间部分暗褐色,被短柔毛,边缘宽膜质,常有不规则的撕裂,中层、内层总苞片长椭圆形,近膜质,背面中部微有短柔毛或近无毛;花序托凸起,半球形,具白色托毛;雌花10-15朵,花冠狭圆锥状或狭管状,檐部具2-3裂齿,花柱伸出花冠外,先端2叉,叉枝长,叉端锐尖;两性花多层,40-60朵,孕育或内层不孕育,花冠管状,下部略膨大,花冠檐部外面被短柔毛;雄蕊倒披针形,先端附属物尖,长三角形,基部有小尖头,花柱与花冠近等长,先端2叉,叉端截形,叉口与顶端有睫毛。瘦果椭圆形,上端有不对称的膜质冠状边缘。花果期7-10月。
中文学名:褐头蒿
拉丁学名:ArtemisiaaschurbajewiiC.Winkl.
拼音:hetouhao
门:被子植物门
纲:双子叶植物纲
目:桔梗目
科:菊科
属:蒿属
1、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根稍木质,垂直,具木质、稍匍地的根状茎,其上有多数营养枝并密生营养叶。茎多数,直立或斜向上长,常与营养枝组成疏松的小丛,高20-40(-50)厘米,褐色,具纵棱,通常不分枝,常被灰褐色的短柔毛。叶纸质,两面密被灰黄色或灰白色绢质丝状平贴短绒毛;下部、中部叶与营养枝叶近圆形或圆肾形,长1-2.5(-3.5)厘米,宽1-2(-3)厘米,二回羽状全裂,第一回裂片3-5枚,常再次3全裂,小裂片披针形,长5-10毫米,宽2-4毫米,先端钝尖,叶柄长0.8-1.2厘米,中部叶叶柄基部有小型羽状分裂的假托叶;上部叶与苞片叶3出全裂,裂片线形或线状披针形,无柄或近无柄。头状花序球形或近球形,直径5-7毫米,有短梗,下垂,在茎上排成总状花序,该花序在茎上端的头状花序排列略密集,位于茎中部的头状花序排列略疏松;总苞片3-4层,外层总苞片椭圆形,背面的中间部分暗褐色,被短柔毛,边缘宽膜质,常有不规则的撕裂,中层、内层总苞片长椭圆形,近膜质,背面中部微有短柔毛或近无毛;花序托凸起,半球形,具白色托毛;雌花10-15朵,花冠狭圆锥状或狭管状,檐部具2-3裂齿,花柱伸出花冠外,先端2叉,叉枝长,叉端锐尖;两性花多层,40-60朵,孕育或内层不孕育,花冠管状,下部略膨大,花冠檐部外面被短柔毛;雄蕊倒披针形,先端附属物尖,长三角形,基部有小尖头,花柱与花冠近等长,先端2叉,叉端截形,叉口与顶端有睫毛。瘦果椭圆形,上端有不对称的膜质冠状边缘。花果期7-10月。
2、产地分布
分布:苏联(中亚)也有
产地:产甘肃(西部)、青海及*
生境:荒漠草原、亚高山草原或草甸草原及砾质坡地
海拔:生于海拔1200-3500米
3、分类文献
ArtemisiaaschurbajewiiC.Winkl.inAct.Hort.Petrop.11:332.1892;O.Fedtsch.inAct.Hort.Petrop.21:349.1903;Poljak.Фл.СССР26:503.1961;Filat.Фл.Каэах.9:101.1966.——A.sericeaWeb.exStechm.var.turkestanicaC.Winkl.Цит.соч.203.1911.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