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小北路小学

科普小知识 2024-04-19 22:22:46
...

小北路小学创办于1907年10月,位于山清水秀、风景宜人的越秀山脚下,是一所历史悠久的百年老校,广东省一级学校。学校坚持“德育为先,发展为本,人文融入,科研引领”的办学思路。一直以来,学校德育特色明显,是国家教育部委托进行小学德育整体改革实验的全国首批十八所实验学校之一。

中文名:小北路小学

创建时间:1907年

类别:公立小学

现任校长:彭咏今学生人数:1671

教师人数:98

1、学校简介

学校前身是清朝光绪年间的番禺县官立北关模范小学堂,几数易名,曾名为“北区第五工农子弟学校”、“小八路小学”、“登峰中路第三小学”等,后来随路名改为“小北路小学”,在2001年之后,经历了与天香街小学、丹桂里小学两次并校的历史,形成现在三个校区,学校占地面积15078平方米,建筑面积13606平方米,校园环境优美,各种教室、功能室配备齐全,布置实用美观、富有教育性,是儿童学习的乐园、教师成长的沃土。学校有在读学生1671名,在职教师98人。校级行政5人,中层行政5人,中学高级教师1人,小学高级教师68人,其中硕士研究生2人,在读研究生1人,学历100%达标。广东省特级教师1名,南粤教坛新秀2名,获省级优秀教师称号2名,市级优秀教师称号10名,区级优秀教师39名,区名教师2名,学科教坛新秀30名。

学校坚持“德育为先,发展为本,人文融入,科研引领”的办学思路。一直以来,学校德育特色明显,是国家教育部委托进行小学德育整体改革实验的全国首批十八所实验学校之一,是全国“做一个有道德的人”联络点、全国小学德育研究会德育实验基地、广东省文明单位、广东省首批“小公民”道德建设实践基地、广东省现代公民教育活动示范点、广州市素质教育联络学校、广州市文明示范校园以及第二届广东省中小学外语教研工作示范学校。本世纪初,学校在继承中求发展与创新,明确提出培育“阳光小北人”,打造“阳光教育”品牌,构建“阳光教育”文化,研究成果显著,*电视台“金锣号”为我校专题制作“阳光校园风采”节目,并在全国推广播出。一直以来学校办学成绩卓著,为社会培养了大批人才。我校在广州市、广东省乃至全国都享有极高的声誉。当年省委书记林若欣然为学校题写校名和校训。

2、时代背景

自建国以来,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一直连绵不断,1997年,上海市首先改革重点学校制度,全市各区县全部实行小学毕业生就近免试对口入学,初、高中脱钩,重点中学停止办初中,小学取消百分制、实行等级评分的试点。1999教育部颁发了《**、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使“素质教育”的理论得以定型,2000年以后,我国基本普及义务教育,小学六年,初中三年。国家教委宣布今后在义务教育阶段不搞重点学校,以缩小中小学之间实际存在的差距,并加强薄弱学校建设。此后,广东、北京和各地采取类似改革。2001年秋季,国家教育部启动了新课程改革,基础教育又进入一个开拓、创新的新时代。至此,随着新课改轰轰烈烈的展开,小北路小学的学校各项建设也打开了新的篇章。

此时的小北路小学自1998被评为广东省一级学校,经历了省级学校三年后的第一次复评工作,评价优良。小北路小学的办学条件不段得到改善,办学成效高,得到家庭、社会的高度评价。近些年来,为了向社会提供更多的优质基础教育学位,广州市从行使*力量为主要途径对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采取了多种措施,把合并小规模学校与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相结合,与完善分级办学*相结合,与改造或取消薄弱学校相结合,与学校布局调整相结合为综合改造的主要思路,促使广州市的中小学发展速度加快、呈均衡发展的态势。由于城市规划,区域文化、经济发展,教育成本考虑等因素,特别是中心老城区的中小学校综合改造,更多的是采取捆绑式合并,走共同发展之路的改造方式。因此,广州市迅速出现了许多“新型的学校”——合并型学校。

2001年9月,越秀区将洪桥街配套的天香街小学划归小北路小学,两校合并,拉开了备受瞩目的强弱合并办学模式的序幕。同年,区里学校行政大规模调整,德高望重的黎屏雅校长在这一年光荣退休。年轻的林海英校长受党委的重托,来到这个面临着师资队伍及办学条件悬殊而突然合二为一的特殊时期的小北路小学。

此时的小北路小学要求接纳原天香街小学所有的在职、退休教师与学生,由于学校文化、办学基础的差异,教师队伍、教学质量出现了严重的参差不齐,一系列问题都非常突出。

首先是在教师队伍中普遍存在的“职业”与“事业”的价值取向问题。教师对自己工作的定位直接影响到教师的工作态度和效果。在广大教师队伍中,有的教师仅仅把此当作谋生的职业,其意义仅仅在于满足物质生活上的利益需要,没有工作的热情和动力;对比起来,另一部分教师在这个行业不断发展完善自己,不断用自己的教育智慧来燃起教育教学实践中的生命和活力;两种态度的差异根源在于他们对教师这份工作的定位不同,一是职业,另一个则是一份基于生命的价值体现的事业定位。

其次是学校制度文化不完善的问题。两校合并初期,原天香街小学和小北路小学在校本培训方面的制度处于磨合阶段,那么合并后小北路小学如何“以人为本”考虑两校教师的差异,在完善自我的基础上,做到两校的完全融合和制度的稳定是摆在面前的大问题。

再次是教师教学、研究意识及能力的问题。两校合并其实是两个教师队伍的重新整合,教师的教学、研究意识及能力的差异明显表现出来,如教师撰写论文的研究意识、教师参与区中心教研的机会、教师执教的课堂效果等出现天平一边倒向原小北路小学的状况。

第四是学习精神、习惯、能力的问题。创建学习型组织是学校发展的关键,是校本培训的目标。小学教师以女性居多,部分教师把自己定位为“家庭主妇”式教师,不注重提高自己的文化底蕴,两校合并后怎样在教师队伍中形成稳定的学习意识和习惯,提高教师素质,是校本培训所要达成的新目标。

最后是团队合作精神欠缺。两校的合并,在管理上必须要形成高度的凝聚力,上至管理层面,下至教师队伍,要在短期内形成一致的奋斗目标和工作方式。而原先客观上存在的分歧甚至直接影响了学校的常规工作的开展。

这样的问题不仅关系的每一位老师,更关系到每一位小北孩子的未来,小北的未来何去何从牵动着全部人的心,更重要的是,这关系到小北发发展和明天,是牵一发动全身,关系小北背后无数家庭,甚至关系到小北生死存亡的大问题。要解决这样千头万绪的问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但却又迫在眉睫。

这个时候的小北最需要什么?临危授命的林海英校长经过周密细致的调研后,明确地指出:“小北需要一种凝聚力!怎样才能有凝聚力?专靠制度不行,光靠鞭策也不行,最重要的是要靠文化。小北需要一种高度认同的学校文化,这种文化可以引领小北人为着共同的目标前行,这就是对学校的办学目标的定位。”

随着小北的发展,办学目标也日帧完善,越来越明晰。2001年以来,小北路小学承中求得发展与创新,明确提出了培育“阳光小北人”的理念,打造“阳光小北文化”,实施“德育为先,发展为本,人文融入,科研引领”的办学思路,坚持课堂教学为德育主渠道,重视对师生“导心理”、“养人格”,努力构建目标明确、内容具体、策略有效、评价科学的学校德育体系,创出“感悟体验”德育新范式,培养学生善于自我发展的能力,培养学生成为拥有“乐观、积极、平和”的“阳光心态”以及具备“开放、智慧、和谐”素质内涵的“阳光小北人”。至此,业已传承百年,以不同的面貌相继登场,却以同样的内涵训育了数代人的的小北阳光理念终于酝酿成熟,喷薄而出。


3、办学理念及目标

2001年9月经过数不胜数的探讨和充分的调研与论证后,就在95周年校庆的时候确定了“继承,发展,创新”六字准则学校办学运转基调,明确了“德育为先,发展为本,人文融入,科研引领”的办学理念与发展思路。

“德育为先”,就是要继承小北百年来德育的传统。“发展为本”就是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教师的发展为本,以学校的发展为本。以教师发展带动学生和学校的发展。这样的理念在2001年就在小北提出,跟“新课标”同年提出。“人文融入”这个人文的精神在后来的日子里日臻完善,指的就是后来小北人引以为豪的阳光文化。“科研引领”使小北的教师在育人中发展,小北在教师发展中前进,小北的学生在科研的氛围中收获。在这十六字方针的指引下,向这争创全国示范性学校的方向努力。

2003年按照“德育为先,发展为本,人文融入,科研引领”的办学思路,在育人的思考中,形成了“阳光小北”文化:与人和谐、与社会和谐、与自然和谐,使“阳光小北人”在同一文化浸染中发挥团队精神,共同向我们的教育理想迈进。

2004年在阳光小北的光辉下收获了“总结——感悟——体验”德育新范式。

2007年广东省“”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学校文化建设与师生健康人格发展对策及研究”启动,标志着阳光教育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学校提出了“把学校办成儿童健康成长的学园与乐园,成为国内外知名学校”的办学目标,同时明确提出育人目标:

1、教师培养目标:

明确“梯队式人才工程”培养思路。提出“分层培养,扬其所长,形成特色,鼓励冒尖”的工作思路,逐步构建一套人才的培养机制,明确提出“一年跟教入门,三年锻炼提高,五年冒尖成熟,八年形成风格”的培养目标。

2、学生培养目标:

通过改变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课堂教学方法,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条件,满足学生培养兴趣、发展特长、扩大信息量的需要,发展学生的思维、探究、信息处理、问题解决等技能或能力,引导学生努力成为学习的小主人、关注社会的小公民、与人友好的小伙伴。重视认知、情感、操作等方面目标的实现,重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学生乐学、善学、有效学,愉快发展。使学生讲文明有礼仪,有爱心,心理健康,会学习,自理、自我教育能力、参与意识强,敢说会说,关心社会。

正是由于重视继承,在继承中求发展,在发展中求创新,学校才能在每个时期,每个阶段的研究、管理、教学工作中都能有效地避免了走弯路,大大提高了成效。在此前提下,经过多年的努力探索,凝结几代人的智慧,,学校走出了生动活泼且实效性强的德育建设道路。德育工作水平提高,工作实效增强,进而带动了学校各项工作的发展,并且充分发挥了对兼并、薄弱学校的影响和带动作用。经过三年多的实践,小北路小学在2004年提出了新的办学目标:

一总体目标

为具有健康人格奠定厚实基础的,与人和谐、与社会和谐、与自然和谐的“阳光小北人”建设“阳光小北学校文化”,使师生具备“智慧、开放、和谐”的主要积*质,促学校可持续发展。此总目标主要从“阳光小北”人才工程、“阳光小北”学校文化工程、“阳光小北”德育系统工程上体现。

二分目标

1.阳光校园校园的建设在这个阶段我们尝试在物质建设的基础上,把阳光学校文化建设的目的、兴奋点和着力点摆放到师生生活方式变革、生存状态的改善、生活质量的提高上来,让阳光文化充溢在生活中,让生活彰显阳光文化的意蕴。

2阳光教师塑造“与人为善、互相欣赏、精诚合作、渴望崇高、追求卓越”的“阳光小北”教师形象,

3.阳光学生培养善于自我教育与发展的“阳光小北人”;培养“乐观进取,朝气蓬勃,与人和谐、与自然和谐、与社会和谐”的“阳光小北人”。

4、办学情况及成效

学校教育以德为先,使青少年形成良好的道德观念、行为,以此促进其健康成长,终身发展。学校一直保持德育为先的特色,并且在继承的基础上进行发展、创新。2001年9月起,从全面提升办学水平的基础上对学校的现在及未来发展进行规划和实施,确定并实施“德育为先,发展为本,人文融入,科研引领”的办学思路。从过去的德育单项研究已扩展到办学的整体性课题研究。确定一个整体的课题规划,开展《小学“发展为本”教学模式实验研究》,由此整体性课题统领下结合学校办学思路开展少而精的教育科研。德育为先,教学为主,各方协调,促进了学生发展,教师成长,学校进步。培养学生“独立生活,独立学习,独立人格”,努力培养善于自我教育与发展的“阳光小北人”,使学校办学之路越走越宽阔。

学校新课程改革后的成果显著,首先在理论上构建了“阳光文化”及“阳光小北人”的内涵,其次构建一套符合强弱合并型学校的校本培训模式、“感悟-体验”的新型德育研究范式以及家校合作的新途径。

阳光教育及阳光小北人的含义

“阳光教育”理念。

教育是面对鲜活生命的神圣使命,教育要对生命发展负责。基于这样的理解,提出了自己的教育理念:尊重生命,对学生的一生发展负责。

它的内涵包括三个层面:第一,认识生命,研究生命,探寻和发现生命成长中的秘密、信息和规律;第二,尊重生命的自然样态,积极寻找适合学生的、对学生一生发展最有价值的教育;第三,尊重教师的生命奉献,以教师的发展作为学校发展和学生发展的基础。

人既是一个生物个体,又是一个社会个体。人格特质的形成既有先天遗传的因素,更有后天环境的影响因素。在人的智力、气质这些与生物因素相关较大的特质方面,遗传因素起着重要作用;而人的价值观、信念、性格等与社会因素关系紧密的特质的形成更多的受后天因素的影响,主要是受社会文化、家庭环境、童年经验、自然环境因素的影响而形成。不同的人由于其后天生活的环境和条件不同,会形成不同的人格特质。作为个体存在的每一个人,其人格特质表现出个性化特征。按照人的个性发展要求实施教育,培养健康人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理念。小北路小学在百年积淀,厚积薄发之中形成了独特的阳光文化:与人和谐、与社会和谐、与自然和谐,建设和谐的、可持续发展的校园文化,使“阳光小北人”在同一文化浸染中发挥团队精神,共同向我们的教育理想迈进。

阳光是一种朝气、一种激情,如同永不休止的动力,意味着创新、领先和希望;阳光诠释出一种责任、一种态度,是对生活、对社会、对生命的态度;自立、自强与合作;阳光代表着自然与健康,无论对身体还是心灵,象征奋斗目标自信乐观,热情奔放;“阳光小北”就是一个与时俱进、启迪未来的智慧学园,就是塑造社会责任与人生态度的规范之园,就是一个温馨和谐、自然天成的成长乐园。

因此,的“阳光教育”的三个主题词是“智慧开放和谐”。


2.对“阳光人格”的理解。

对于广大儿童而言,形成健康人格,其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就是让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受到一种文化,一种养成教育的熏陶,在具体的生活、学习的实践过程中,受教育的环境中,形成一种自己做人、做事的风格和习惯。学生的全面发展是通过在学习的过程中开展认知活动、培养情感、增强能力而实现的。健康人格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健康人格有利于认知活动的开展。有着健康人格的学生以积极认真的态度对待所学的专业和开设的课程,进行积极的记忆、想象和思维,刻苦学习和钻研,与教师密切配合,课余时间广泛阅读相关书籍,开阔自己的知识面,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这样的学生必然学习成绩优秀。而那些人格不健康的学生,由于有着心理障碍,在认知的过程中,以消极的被动的态度对待所学专业和所开设的课程,缺乏学习的动力,其结果必然是对知识的获得或应用处于应付状态或者是认知活动不健全,学习效果也不可能好。

健康人格可以促进人的思维和想象。健康人格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想象空间,促使认识的不断深化,揭示事物变化的规律。

健康人格对学生的情绪或动机具有调节作用。只有建立在健康人格基础上的意志,才能构成人的稳定的不懈力量源泉。

健康人格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能力。人格的差异,使一个个体的心理活动与另一个个体的心理活动彼此区别开来,使得不同人的能力大小和范围不同。健康人格可以增强人在学习过程中的各种能力,如阅读能力、理解能力、表达能力、综合归纳能力等等。

健康人格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培养学生健康人格正在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

3.我们对“阳光小北人”的定位。

“像初升太阳一样充满朝气和活力,积极向上、不断进取、自然健康、自信乐观,与人和谐、与自然和谐、与社会和谐”是我们对“阳光小北人”的定位。富有智慧,自信乐观、积极进取、朝气蓬勃,真诚合作是“阳光小北人”的主要人格品质。

培养“阳光教师”——“分层提升,双层融汇”型校本培训模式

2001年开始,我校明确提出“阳光小北”办学理念及“德育为先,发展为本,人文融入,科研引领”办学思路,在过去的六年期间我们成功地构建了“阳光小北”文化,在继承德育特色的基础上创建了“感悟体验”德育范式及“分层提升,双层融汇”强弱合并型校本培训模式。

教师根据自己的实际先自我定位,拟定发展目标,进入学校的分层培训系统:一是基础提高层,针对大部分基于提高教学能力的老师;另一是骨干研修层,目标在于培养科研型、专家型教师;基础提高层的老师经过评价可进入骨干研修层,骨干研修层的老师在经过系统培训后可在原先基础上对自己重新定位,反思总结,形成自己独创的教学方式,并确定新的发展方向,把自己塑造成人格圆满、才能卓越的“阳光小北”教师。

1.调动内部动力,培养青年教师成才意识,强化理想教育。

请来南京师大博士生导师钟启亮教授及德高望重的前辈、优秀青年教师代表等分别作《教师的良心与专业智慧》、《安于平凡,不甘平庸,塑造人格圆满、才能卓越的教师形象》等专题讲座与事迹报告会……

2.优化环境,创设推崇名师、争做名师的氛围。

如果说对教师进行理想教育是播种,那么创设利于名师成长的氛围就是土壤。

为了培养具有先进科学的教育理念、高超的教学艺术、高尚的人格魅力的小北名师,我们努力营造舆论重视名师,从2001年9月开始,实施“星级累积制”,“小步快走”地逐步健全评价、激励机制,这一点极大地调动了教师的积极性。

3.创设展示才华的舞台,培养梯队式的特色教师群。

人才的建设应该制度化、梯队化,我们建立机制(如结对子、外输内联、定期分析、培训提升等),为名师的成长搭平台,树*,使其锻炼成长。

我们特别对“阳光小北教师”的“人格圆满”自身塑造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引导教师正确理解认识“教师角色”与形象定位,对教师形象进行讨论交流意见,对教师行为进行规范,对教师事业发展进行规划……

对教师队伍建设的规划,我们经过半年的充分调研,建立教师发展档案,从教育思想、职业道德、教育行为、业务素养等方面进行细致的观察、记录、分析,根据学校教师队伍整体现状进行科学分析,并逐步探索,不断创新,制定并实施小北路小学教师校本培训制度。为一批教师“度身定做”“定特色”,引导教师将小学教育岗位细分出许多具体的研究领域,如学科教学、团队工作、社会活动以及学校管理等,细分出许多特定的研究课题,为每个青年教师的发展提供了机会,打造“特色”,从而培养出小北的特色教师群体。因此我们制定了小北路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八年规划”。我们的青年教师都有自己的“短期目标、中期目标、长远目标”,并在参与研究,接受校本培训中不断地成长,从而促进了学生成长和学校发展。

4.自主构建完善的学校制度文化,对教师给予细致的工作指引与培训。

我校制定教师思想政治工作条例、教育育人条例和教师教学工作规范等制度,把师德规范的要求贯穿其中,注意在教育育人的实践中,培养和强化教师的师德意识。每月读书、撰写读书心得,假期教师阅读作业,每周的教育杂记、教学反思已成为制度并为教师接纳,每月的“阅读沙龙”、“与专家会谈”活动更受教师的欢迎。每项培训、每次专题,均由科研室、工会、团支部组织,教师轮流策划、总结,出专刊……学校每项制度的拟定,必将配套“工作指引细则”,有要求,更有指导。大至国家教育方针政策,教师职业道德要求,《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小至每个具体学科、具体年级教学要求工作指引细则……

新教师上岗后,我们选定德才兼备的教师带教,时间一般不少于一年;把师德教育纳入到教师的职务培训中去。对具有潜力的中青年教师,在政治和业务上给予更多的关心帮助,通过教师党员和骨干教师梯队建设,使优秀教师尽快脱颖而出,成为教书育人的骨干;经常开展丰富多彩的教书育人的主题活动,通过组织教师参与师德演讲、收集整理“教师忌语”等活动,使广大教师自我教育、自加压力。大力宣传和推广师德先进典型,严格规范师德行为,把师德建设纳入学校和教师的考核体系,建立学校、教师、家长、学生四位一体的师德建设监督网络。

我们让教师在创建学习型组织,在建设学校文化中“凝道成德”,在培训、实践探索中熏陶、顿悟、内化,提升自身师德修养。使教师在学习中进步,在参与培训中顿悟。在影响中发生飞跃的教师不是部分,而是这个已经富有创造力,善于探索实践,不断追求自身人格圆满、师生共同发展的团队!

学校几年来探索“创新师德培训制度,建设学习型组织,树立人格圆满、才能卓越的教师形象”取得明显成效。

“学习就是机会,培训就是福利,学习就是给我成长的条件与空间”是我校教师们的认识,“学习的比转变带来的更多、更快,从转变中找出机会”是我校教师的积极心态,师德培训制度已完全被我校教师们所接纳,“人格不能清贫,精神不能疲乏,教育爱不能吝啬”“努力成为一名人格圆满、才能卓越的教师”如今已成为我校教师的共同要求与目标!

如今,我校这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的梯队式特色教师群体正在茁壮成长起来。一批教师被定为名师工程培养对象,一批教师在国家、省、市、区教学大赛中获奖,教师整体教学水平、研究能力提高明显,学生全面发展,特别是德育工作在全国小学中发挥了较大的积极影响……

如今,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告诫我们教育工作者的这句铿锵之语已牢牢地印在我们每一位小北教师心中:“我衷心希望每一位教师都把你深埋在胸膛里的爱心擎在手上,高高举起,让每个学生看得见,摸得着,时时感觉得到。”

培养“阳光学生”——“感悟体验”新范式

我校教师明确认识到:学校教育应该立足人的发展和教育的基本点,着重于培养孩子道德辨析、道德选择的能力,注重于努力引导孩子们进行道德体验、感悟,将道德认知转化为道德行为。努力做到:教育不是教师在教育学生,而是学生自己教育自己,让学生在活动中感悟,在生活中体验,多层次、多渠道培养自我教育的能力,形成良好的行为规范。因此,我们的德育不是以单纯的说教,而是以大队活动、中队主题会、思品课为主渠道,并渗到各学科教学中。允许学生通过自己真实的道德生活来体验与认识道德取向与道德规范这一开放的系统,通过自己的道德实践对既定的道德取向与道德规范予以鲜活的说明、具体的充实、或者必要的改造。

“感悟体验”是小北路小学在近二十年学校道德教育探索中逐步明晰的一种新的道德教育范式。“感悟体验”不是一种简单的道德试误过程,而是以崭新的观念、开放的精神、*的作风、生活的体验,重视“体验”,通过具体的德育实践体验得到感悟,内化为学生的道德认知,从而培养学生自我发展能力,把系统的德育目标逐渐细化落实的过程。

1.击败“依赖性”,培养自理、自育、自我发展的“阳光小北人”。

我们曾在4个实验班进行调查,发现独生子女占学生总人数的73.2%,由于家庭经济较好和父母溺爱等缘故,不少孩子连最基本的自理能力都没有。针对这样的现状,小北路小学作为全国首批国家教委委托进行小学德育改革实验点之一,在全国率先把“培养小学中低年级学生自理能力”作为重要课题来抓,并分“自理能力培养——自我教育能力培养——自我发展能力培养”三个阶段进行研究,给每个年级的学生都制定了“自理、自我教育与发展能力目标”。

我们对低年级学生侧重日常生活里自我料理能力方面的培养:如一年级新入学的学生要学会“下课做三件事:喝水、散步、上厕所”,“自己按照课程的安排收拾书包带齐学习用具”;二年级学生要“会自己整理书包,整理床铺、衣着整洁、好好进餐,准备好一天的学习用品”;中年级以上则侧重集体生活的自我管理能力方面的培养:如三年级学生要学会“正确对待生活中的问题、压力和挫折”;四年级学生“要形成从自己周边生活中主动发现问题并独立自主地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五年级学生要“能很好地调控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六年级学生要“正确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优缺点,并对自我表现进行评价”。

2.打倒“书呆子”,培养博学、善学的“阳光小北人”。

长期以来,中国教育一直囿于应试教育。我们的目标不是培养一批‘书呆子’,我们要的是会思考,有思想,知识丰富,心态健康的阳光孩子。学校德育工作紧紧围绕“文化”这一主题展开,在内容上细分成建筑文化、服饰文化、饮食文化等,并以艺术节、读书节、科技节、劳动节、舞蹈节五大传统节日作为学生校园活动的主题,使学生们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一方面丰富知识,另一方面也培养多方面的能力。

我们承担了全国“十五”课题中《基于网络的校际协作学习》课题下的《生活智慧与地域文化》子课题,作为“建筑文化”课程中的主要内容,全校所有有兴趣的学生都参与课题研究。通过交流,他们很快就了解了全国各地的名建筑的特征。

3.挣脱“自卑感”,培养积极、乐观的“阳光小北人”。

当今,个别孩子缺乏主人翁意识和自我教育能力,不善于表达意见,也不乐于参与公众事务。我们认识到要帮助孩子挣脱自卑感,就要注重发掘孩子的潜力。为此,学校专门开设了校长信箱和邮箱,校长办公室也向每一位学生敞开,学生有任何想法可以随时与校长当面交流,校长信箱常常爆满。

在广州第十二届人大二次会议上,作为人大代表的林校长带来的17份笔迹稚嫩的“小议案”,更是让人惊讶。这17份“小议案”涉及了社会的方方面面,包括近期的热点,包括“禁讨”、“禁摩”,包括对自身问题的关注——优质初中学位,从宏观的广州市环境保护,到微观的下班高峰期人流量,有老问题“烂尾楼”,也有新问题“儿童彩票”……“造成学习压力大的原因就是优质初中学位太少了!”六(6)班的程思桦写道,小程建议增加优质初中学位,并探索12年义务教育的路子。

4.杜绝“盲从症”,培养善于追求进取的“阳光小北人”。

如今不少孩子小小年纪就成了铁杆“追星族”。我们特意请教育专家“会诊”,在专家的帮助下,小北路小学率先在课程中加入了一项“追星教育”,利用每周的德育课,教导孩子如何正确“追星”。在追逐明星的外在光环同时,更要领悟明星在取得辉煌成绩的背后的艰辛付出与顽强拼搏的精神,让明星的高尚人格魅力去熏陶引领孩子。

另一方面,学校开设自己的“小北之星”专栏,介绍与学生们一起学习、生活的“小北明星”,为他们树立身边的品质高尚、学有特长的榜样,至今,这里已经诞生了720个明星。

5.摒弃“自私心”,培养从小事中传播爱心的“阳光小北人”。

现在,城市的孩子大多都是独生孩子,万千宠爱集于一身。他们只懂得爱自己,很少想到别人。面对这些问题,我们认为,应该适时地组织各种生动活泼的教育活动,对学生进行爱父母、爱亲人、爱老师、爱同学、爱学校、爱家乡、爱国主义教育。


培养爱心应该从对父母的感恩教育做起。刚开学,就给学生上好开学第一课,在校门口的黑板上写上这样的文字:“请你和爸爸、妈妈一起读:感谢父母给了我生命,感谢亲人为我提供了良好的教育,我要心怀感激,回报亲人”。这短短的文字感动了许多家长,教育启迪了诸多的学生。一位家长说:“我听之后很感动,因为我女儿是独生孩子,家里面是以她为中心的,很优越,平时我都没有听到她对我说出什么感谢的话,今天她讲出来,令我作为母亲的,第一次感动异常!”

这一颗颗善良的心,凝聚了爱的力量,这股爱的春风吹走了孩子心中的自私与冷漠,滋润了“阳光小北人”的心灵。

我校的活动基本源自于学生的主体策划、自主参与。

如在“阳光小北”文化建设中,我们努力使“学校的每一面墙壁、每一块土地都会说话,给孩子们熏陶,发挥教育的功能。”,使“学校成为儿童成长的学园、乐园”。我们在环境文化建设中,鼓励孩子们通过参与设计校园,如分校生态园规划图、童心天地、科幻世界,正校低年级活动区等,热爱自己的“小北之家”。校刊《阳光小北》,形象标志徽章,班徽标志、口号,“五小”争章卡设计,学校制度、章程,校园活动,校园规则、用语(学校饮水机、水龙头、花草树木旁的道德用语)也是孩子们自己设计。在我校27个班级中,每个班的学生都动手设计了自己的班徽、班级口号,都有自己的班级主页。一双舒展的手,一道美丽的彩虹,简单的数字符号和图案组成了四年(2)班美观大方的班徽。这个班徽的设计说明中,孩子们这样解释:“手”代表老师的关爱和呵护,也代表孩子们的自立自理,未来犹如星星般闪亮,彩虹般多姿多彩。除了班徽,该班的孩子还自己设计了口号:“闪亮2班、灿烂2班”。为了共同的奋斗目标,自己根据本班情况而共同制定出来的,来自于自身的体验及意愿,处处体现了学生是德育的主人。

又如最近开展的以“建设和谐广州”为主题的“羊城小市长”竞选的系列活动“广州阳光小主人,文明亚运我参与”、“阳光小北,童眼看广州”社会大调查活动”、“,燃点2010亚运圣火”、“你是否同意广州城市色调为黄灰色”的辩论活动等,学生全员参与,共同关注这些社会热点话题。这些以团体参与为模式的活动,让孩子们在丰富多彩的体验中学习关注社会、学会合作……以小公民的身份树立起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交通安全问题是社会问题,需要在全社会树立“交通安全,人人有责”的意识,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小北路小学少先队大队部还从环保的角度继续深入,向学生的家长动员、倡议,让家长们尽量搭乘公共交通工具接送孩子上下学,以减少燃料的使用及汽车尾气的排放对环境造成的污染,从而共同建造文明和谐的广州城。

在这样的教育环境及氛围创设下,不是教师在教育学生,正是学生自己教育自己,自己在活动中培养自我教育的能力,使自身的自我体验和自我激励能力得到了发展,责任感得到了培养,学会了关心自己、关心他人和关心集体。学生具备了自我教育能力,学会了自我约束,开展互动,构建评价体系,学会客观地评价自己及他人,逐步形成健康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我们通过实践体会到:“阳光小北”这种从道德认识上引领孩子体验感悟的教育思路,符合孩子们的认识心理,使孩子们自理、自育、自我发展。

5、学校荣誉

2004年7月27日的《广州日报》A3版特稿《“阳光文化”击破德育说教定律》大篇幅报道了我校的德育特色----阳光文化教育四式。各级领导和各大媒体都非常肯定我校对德育教育的探索。27日的《广州日报》还发表了一篇评论员文章:《给德育教学注入新活力》。

2004年10月13日至15日,中国教育电视台第一观察栏目专程到小北路小学进行为期三天的全天的随时采访拍摄,专题报道小北路小学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工作经验,向全国推广。社会各界对我校也好评如潮,《羊城晚报》、《大洋网》、《广州日报》、广东电视台等媒体多次报道小北路小学的先进事例和经验。

2005年,小北路小学成为广东省公民道德建设示范基地。

2006年7月,林海英校长和我校一名教师、两名学生做客《*电视台》金螺号栏目。小北路小学打造的“快乐的阳光小北”校园文化,阳光德育成为孩子们心灵的家园取得丰硕成果,被教育部选为先进典型向全国推广,获得好评。社会各界对小北路小学培养出来的学生体现出来的讲文明有礼仪,有爱心,心理健康,会学习,自理、自我教育能力、参与意识强,敢说会说,关心社会的素质给予了高度的赞赏。

2004年11月26日上午,由市委宣传部,市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共同举办的广州市区、县级市思想政治工作研讨会在广州市艺术博物院多举行。小北路小学林海英校长代表越秀区在大会经验介绍《“感悟体验”德育新范式》。小北路小学的德育工作系统扎实地体现了“贴近学生思想、贴近学生情感、贴近学生实际”的德育工作获得与会者的好评。

2004年9月6日在区委召开了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动员大会上,小北路小学校长林海英在会上作了《“感悟体验”的德育新范式》的讲话,得到了大家的充分肯定。早在2003年10月小北路小学承办全国德育现场会期间,小北路小学的办学理念与效果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推崇。广州市越秀区区委区*认为小北路小学的德育举措十分成熟,值得广泛推广。

2004年9月20日日本福冈教育交流团慕名来到小北路小学。林海英校长向来宾介绍了学校的办学及德育特色,日本友人非常欣赏"阳光小北"的校园文化。

2004年11月10日宁波市教育学院和广州市中小学校长培训中心联合举办的宁波市名师教育培训班的校长、名师一行共38人来到小北路小学进行教育考察。宁波名师们高度赞赏小北路小学的办学理念和办学效益,对几位老师的课堂教学所体现出来的教育理念、教学技能给予了充分肯定。

2004年7月19日越秀区宣传部、区妇联、区教育局、区文化局、团区委等部门到小北路小学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情况进行专题调研。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黄洁峰同志充分肯定了学校在德育方面取得的好成绩。

2004年12月7日广东省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召开“爱国、守法、诚信、知礼”现代公民教育动员大会上确立了一批“现代公民教育活动示范点”,并在会上授牌。这批示范点在全省教育系统中仅有小北路小学和华南师范大学两所学校。2004年12月23日,我校林海英校长代表越秀区教育系统的唯一代表在越秀区改进和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研讨会上进行经验介绍。林海英校长撰写的论文《燃发自我教育---“感悟体验”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新范式》被评为优秀论文一等奖,并被编入《越秀区改进和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研讨会论文集》。这也是我区教育系统唯一的一篇获奖论文。

2005年7月8日广州市学校德育工作现场会在小北路小学举行,我校的展示课《我的网事——游戏篇》获得听课者的好评,林海英校长作为广州市唯一的学校代表向各级领导进行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德育工作先进经验汇报,我校在网络德育等方面培养学生自我发展能力的经验,受到与会者的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