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小溪塔三中

科普小知识 2024-04-19 22:35:52
...

夷陵区小溪塔街办第三初级中学,位于小溪塔平云路,建于1987年,校园面积为21609平方米。

1、学校概括


小溪塔三中

夷陵区小溪塔街办第三初级中学,位于小溪塔平云路,建于1987年,校园面积为21609平方米。学校主要服务范围是梅子垭、黄金卡、东湖、平湖、东城、云盘、谭家榜等7个村(居)委会和学校周围数十家厂矿企事业单位,服务范围人口为4.5万人。

学校办学规模由建校之初的9个教学班400余人发展到现在的24个教学班,学生总数为1600人,教职工114人。

2000年学校被宜昌市人民*授予“宜昌市名牌学校”称号,是夷陵区第一所跻身市级名校的初级中学。

2、学校历史


小溪塔三中

小溪塔三中坚持“和谐立教,发展育人”的办学理念,实施“以德立校,以法治校,科研兴校,质量强校”四校发展战略,以“扎实、进取、求精、创优”的教风,促成“勤奋、务实、活泼、全面”的学风,铸造“团结、求实、勤学、创新”的三中学校精神,区教育局用“名校—名师—和谐—质量”4个关键词来给学校画像:名师发展名校,和谐提高质量。

学校先后成为全国教育科研实验学校、湖北省教育科研示范基地学校、禁毒教育示范学校,宜昌市名牌学校、市级卫生先进学校、绿化先进学校、优秀家长学校,夷陵区委、*表彰的文明单位、教育质量先进单位,区级课程改革先进学校、教师职业道德先进单位、人民满意学校、平安校园。中考成绩连续8年位居全区乡镇(办事处)初中之首。

小溪塔三中塑胶运动场由夷陵区发展和改革局51号文批准投资建设,是青岛对口支援建设项目,总面积5600平方米,总投资110万元,其中青岛投资30万元,财政拨款80万元。

2008年8月28日正式破土动工,经过平整场地、铺垫粹石层、浇筑混凝土、铺塑胶面层等过程,每一过程都接受了监理、设计、质检等部门的验收,该工程于2008年11月竣工,2008年2月通过竣工验收后投入使用,目前使用情况正常。塑胶运动场包括8个乒乓球场、两个篮球场、一个排球场和一个羽毛球场,200米环形跑道,还有单杠、双杠等健身器材。

小溪塔三中塑胶运动场正发挥巨大作用:

一是成为1600名学生体育课训练和空间操的主要场所,成为师生阳光健身的主阵地,成为艺术屠特色学校的训练场地;

二是成为社区文艺体育活动阵地,在学校周围只有三中塑胶运动场能够承担大型运动会等活动,夷陵合作银行、街道办事处、平湖社区、云盘社区都在塑胶运动场举行过体育运动会、庆祝“五四”青年节、庆祝“三八国际妇女节”等重大活动;

三是双休日免费为为社区群众开放,成为学校密切联系群众的桥梁。

小溪塔三中十分感谢青岛的对口支援,感谢区*及各部门的关怀,今后一定让塑胶运动场正发挥更大的作用,以学校发展的优秀成果回报长期关心小溪塔三中成长的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朋友,谱写“办好教育为人民”的辉煌篇章。

2007年秋季学期开学又成为小溪塔三中忙碌的日子,由于各方面的择校学生太多,原计划招收6个班的新生,只好再增加一个班。许多家长强烈要求把自己的孩子放到小溪塔三中就读,有的家长说起该校的中考,如数家珍:2007年中考得分28分的考生为47人,再次位居全区乡镇(办)中学之首,考生李雅雯以35分的成绩获得全区2007年中考冠军,5名学生得分34分,占全区高分总人数的30%。很多家长知道,小溪塔三中是夷陵区第一所跻身市级名校的初级中学。

的确,2000年就被宜昌市人民*命名为“宜昌市名牌学校”,中考成绩多次位居全区乡镇(办)中学之首。一所建校才20年的学校靠什么迅速成为一所环境优美、设备先进、管理科学、质量一流的名牌学校?我们走进小溪塔三中,探寻该校20年的发展轨迹。

3、领导关怀


小溪塔三中

20年关怀:一次关爱,一次变化

兴建小溪塔三中是为了解决城镇工人、农民子女上学难的问题。20年来,学校在区(县)、镇(办事处)党委*和省、市、区教育行政部门的深切关怀下,由小到大,由弱到强,逐步成为在宜昌市有影响力的学校。

1987年至1990年,原小溪塔镇*先后投资63万元兴建两栋教学楼、科教楼和教工宿舍,短短三年,小溪塔三中初具规模。期间,副县长张克让,教委主任邹祖泽、郭定菊等领导为征地、筹款上下协调,四处奔走,付出了心血。

1998年,“普九”攻坚,镇*多方筹资300万元,建成规范的综合办公楼、标准的学生宿舍楼和容纳200人集会的阶梯教室,按要求装备了微机室、语音室、图书室,基本完成基础设施建设任务。仅仅用了10年时间,学校形成规模效益。期间,副县长邹志权、教委主任张启新、朱应同等领导为学校建设与发展,规划调控,精心指导,为三中所铭记。

2000年以后,学校建成校园电视台、电子备课室、低音广播系统和典雅的学生食堂,对实验室进行了升级改造,改善了教师办公条件,总投入100万元以上。令三中师生不能忘记的是时任副区长、刘兴平亲临学校*选举学校领导班子会场指导工作,副区长饶玉梅就学校发展与教师代表促膝谈心,区教育局长陈立静走到每一个教师办公室问寒问暖,副局长郭道林、秦德兵、任贤志等领导经常深入课堂、深入学生为三中发展诊病把脉。

从1998年开始,小溪塔三中一直是小溪塔街道的一把手工程,张人才、蒋隆荣、彭定新、夏锡王凡、向光全等历任书记都把小溪塔三中确定为自己的联系学校。

省教育厅党组织成员、省*督导室副主任督学徐金山、市教育局局长王道本、副局长张海春、师训科长杨振升等领导先后到我校检查指导工作。

各级领导的一次次关爱

换来学校的一次次变化。

20年探索:一路艰辛,一路凯歌。

敢为人先是三中校长和教师的一大特点,从首任校长陈廷柱到现任校长刘维琼,他们都是改革的弄潮儿。

1993年,学校在全县率先试行“四制”改革,形成的“五双一挂钩”管理模式在全县推广,在省内外产生良好影响。

1996年,学校承担全县实践优质教学考评试点实验任务,同年承担*教科所自学实验任务。

2000年,经县、市逐级评估,学校成为夷陵区第一所跻身市级名校的初级中学。

2002年,学校作为夷陵区试点学校与宜昌市同步参加课程改革,众多教师与市课改专家同上一节课,大大提升了课堂教学水平。

2006年,作为全区试点,学校参加教育人事聘用制度改革,学校所实施的“安全加质量”过程目标考核体系正发挥积极导向功能,所推进的“同伴互助”校本研训主题模式日益成为教师专业发展需要。

一届又一届,一任接一任,从“五双一挂钩”模式到“一总四纵两级管理”格局的形成,从“三课合璧育人模式”到“和谐立教,发展育人”办学理念的提出,小溪塔三中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办学之路。

在接受市级名牌学校评估时,市评估专家这样评价夷陵区小溪塔三中:优秀个体与合作群体相裨益,奉献精神与科学态度相统一,传统思想与现代理念相协调。严谨管理的效度,开放教学的力度和自主学习的程度相辉映,体现出该校一个显著的办学特点:和谐立教,发展育人。

课程德育-课程理念-课件制作,首位、本位、品位三位一体构成治校方略。

课程德育就是把育人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使德育活动课程化、过程全员化、典型生活化。学校形成学科德育、活动德育和环境德育三大体系,德育重点培养学生人格,培育学生良好兴趣和文明自律、合作创新能力。过程全员化就是每一名教师确定为一个班级的德育辅导老师,班级评价与教师评价联系在一起。典型生活化就是每学年评选一次教育教学之星和学习文明之星,让师生学习身边的典型。

课标理念就是按课标要求组织教育教学活动。学校承担省、市重点课题――课堂教学创新研究,科科有实验课题,人人有实验任务。我们把教育科研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手段,形成教师周前备内容、日前备学生、课前备方法、课后备反馈的备课模式和每周以备课组为单位进行集体说课等教学常规。

课件制作就是在教育科研框架下,从教学手段的优化中寻求教学效益增长点。现在绝大部分教师都能熟练运用微机、电视手段进行教学,30人承担市、区多媒体手段展示课。

以课程德育定首位,以课标理念固本位,以课件制作升品位,构成三中治校方略:以德立校,以法治校,科研兴校,质量强校。

4、兴教理念

开发校本――优化人本――激活能本,校本、人本、能本三本升华构筑兴教理念。

开发校本着力形成“同伴互助”模式。学校在管理上做到重心下移,其中安全工作管理的重心在班主任,教学工作管理的重心在备课组。

一是以备课组为单位建立学习型组织,开展主题备课、结对帮扶等活动,通过示范、观摩、研讨等形式,带动全体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升。

二是班主任分年级组成德育研究小组,探讨班级管理,当前主要是开展心理德育和“五生”管理研究,形成管理方面的合力。

优化人本就是着眼于和谐校园建设,树立以师为本的管理思维。把学校意志转化为教师的自觉行为,把教师的合理需要变成学校的工作任务。学校每年进行一次师德教育,都是围绕“热爱教育、关爱学生、珍爱岗位”的要求进行。每学年开学之初,学校就规范教学行为组织教师向社会签名承诺,这些都受到社会的称赞。

激活能本就是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功能,通过教代会制定《小溪塔三中教职工考核细则》,建立以教学质量硬化评价为主要内容的教师考核体系,考核结果与教师年度考核、评优评先、职务评聘、绩效工资发放直接挂钩。

在管理方法中抓住校本培训,在校本培训中注重人本思想,在人本理念中强化能本意识,校本、人本、能本升华构筑和谐兴教理念。

5、育人模式

授之与鱼-授之与渔-师生共渔,教师、学生、环境三因联动,构造育人模式

在三中校本课程开发中,要求每一位教师完成从知识传授型的“授以鱼”到方法辅导型的“授以鱼”的转变,进而完成向创新启导型的“学渔”式教学的转变,还要通过老师指导的层次化实现学生学习的个性化,让学生“人人有进步,个个有提高”。

首先是改革学生观。不把学生个体差异作为区别优生与差生的标志,而是把这种差异作为资源来开发。学校提出:关注尖子生,提高知名度;关注中等生,提高满意度;关注后进生,提高安全度。要求教师把学生学习创造的欲望和时间、空间还给学生,让个性特长成功开发。

在三中,每日一次电视新闻的编辑、每周一次主题班会的主持,每月一次社会调查的运作,每期一次演讲辩论的筹划,每年一届素质展示节的组织等活动都由学生自己完成,这成了学校一道道亮丽的风景,使学校焕发蓬勃生机。

同时改革教学观。在教学中,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合作者,老师与学生共同发展、共同提高。老师不是选择适合教育的学生,而是选择适合学生的教育。学校要求老师,宁可多备一天课,也不让学生多做一个题。

再就是形成环境观,发挥办学条件硬环境、校园文化软环境、教学状态内环境、社区家庭外环境的作用,全方位培植“团结、求是、勤学、创优”的三中精神。学校把硬环境软化,建成市级绿化、文明卫生校园,使校园每一堵墙、每一朵花都起到育人效果。再就是把软环境硬化,创办校园文化网络,开辟校园电视新闻早餐,鼓舞人心,催人奋进;

又内环*化,通过对外宣传、推介师生典型,获取社会支持,扩大生存发展空间;还把外环境内化,通过社区联谊、家长学校等形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学校实施素质教育服务,学校与上海莘松中学等学校结为友好联谊学校,还在黄花、分乡、太平溪、下堡坪等学校设立教学锻炼窗口。

20年发展:一份嘉奖,一份辉煌。

20年,小溪塔三中在社会各界的关怀下健康发展,许多领导和专家从不同侧面对学校的办学给予充分肯定。

2005年,区领导评价小溪塔三中:规范化的办学行为,人文化的治校理念,互动式的德育实践,差异式的教学尝试。

2006年,区教育局巡查组用“名师――名校――和谐――质量”几个关键词给三中画像:名师发展名校,和谐提高质量。

2007年,区教育局巡查组称三中是铸造名师的熔炉,培育英才的摇篮。

的确,一项项的成果可以见证三中的辉煌:

20年来的中考成绩年年突出。2000年以来,上重点线人数一直位居乡镇初中之首,继1994年甘军获宜昌县中考冠军之名后,2005年李翔、2007年李亚雯又获全区中考冠军。

20年来,学生参加各类竞赛中,500多人次获区以上奖励,其中*奖项50多人次,物理竞赛还开创全区竞赛获*奖的先河。

进入清华大学等名校的龚安龙、刘波、甘军、何可,成为体育专业人员的杨铁弹、安中华,走上领导岗位的王玉洁,跻身商界名流的柳伟,他们实践了“今天我以三中为荣,明天三中以我为荣”的誓言。

学校拥有中学高级教师10名,区学科带头人4人,区课改专家8人,拥有宜昌市“人民满意教师”周玉珍、宜昌市优秀教师韩玉山等优秀教师。

20年来,学校共80多次受到区以上表彰,先后成为全国德育科研实验先进学校,湖北省教育科研示范基地学校、禁毒教育示范学校,宜昌市名牌学校、卫生先进学校、绿化先进学校、优秀家长学校、学雷锋先进集体,夷陵区办学水平一等学校、师德建设先进单位、人民满意学校、课改先进学校,还是区委表彰的“五好党组织”、区委、*表彰的“平安校园”,总工会表彰的“先进职工之家”。

教育是一项永无止境的育人工程,是永远充满希望的朝阳事业。小溪塔三中有决心、有信心建设好和谐平安文明校园,有能力、有水平培育更多发展性人才,为和谐社会建设,为祖国未来发展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