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博物院
西安博物院位于今西安城南,西安博物院于2007年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正式对外开放。
中文名:西安博物院
所在地:西安
1、基本陈列
古都西安
汉,陶,二级,1992年西安市雁塔区三爻村出土。通高136厘米,底座长40厘米,宽38厘米。釉陶望楼为三层楼阁式,底边为长方形。楼阁三层设有斗拱,顶为四角攒尖式,有脊,各层有窗有门,并设有回廊,上有各种形态的人物。望楼在回廊、窗门、斗拱、瓦件、屋角、正脊等方面均加以艺术处理,屋脊和屋角的起翘,强化了轮廓的优美曲线,斗拱在西汉时期为一斗三升,既起结构作用,又完善了建筑的装饰。我国流行的是以木构架为主的建筑体系,高层楼阁的出现标志着建筑工艺达到了一个新水平,后世高层楼阁建筑就是在这一基础上发展而来。同时,高大的釉陶望楼是戒备森严,倚窗瞭望,具有方位的私宅,是财富的象征,它反映了当时的现实生活,具有较高的历史与建筑艺术价值。2、典藏珍品
八瓣形禽兽狩猎纹银镜壳
八瓣形禽兽狩猎纹银镜壳,1981年10月西安市灞桥区唐墓出土。唐代,直径20.7厘米,重109克。现藏西安博物院。
这枚骑马狩猎纹银镜壳呈八出菱花形,背面中心处铸有一半球形镜钮,以备穿系丝带而悬挂。自镜钮至镜的边缘,浮雕三组花纹,主题花纹为骑马狩猎纹。只见四位猎手骑坐于奔驰的骏马之上,其中一位猎手手持长矛,正准备刺向一兽,另一位猎手左手执弓,右手高高举起,似在扬鞭策马,追逐一仓皇逃窜的野兔。另一位猎手也发现了它,回转身来,左手张弓,右手搭箭,这些鲜活的、充满生命力的、运动着的造型,将当年狩猎的场面表现得热闹非凡。在主题画面的内外,则辅以静态的花纹。内侧饰仙山四座,其间雕饰扶桑四株,造就出一个远离喧嚣的清净而空寂的境界。外侧雕饰一周鲜嫩的花蕾,那芬芳的气息引来了一群翩翩起舞的蝴蝶,又是一种自然恬淡的意境。全部花纹皆以浮雕技法制作,看上去丰润而饱满,图案繁密而又布局有序,体现出唐人的审美旨趣。
王精金印
“王精”金印,1966年西安市碑林区沙坡砖厂汉墓出土。新莽(公元9-23年)时期,金印长1.1厘米,宽1.1厘米,高1.2厘米,重17.1克。现藏西安博物院。
此印金印龟纽,方形的台座上有一只乌龟,呈站立行走状态,高鼻张口,睁目昂首,背部龟甲凸起,刻有六边几何纹饰,在六边形内和周围又雕刻联珠纹,四足上布满圆点。制作精细,造型生动,既写实又夸张,以形传神,将龟的质感和动态刻画的淋漓尽致。印面有“王精”二字隶书阴文,文字精美、线条刚劲有力。
三段式神兽镜
三段式神兽镜,魏晋南北朝时期。1973年6月西安市未央区出土。直径16.6厘米,重0.85千克。现藏西安博物院。
圆形,圆钮,圆钮座,窄缘。纹饰分内外区,两区间以一周栉齿纹相隔。内区两条夹钮的平行线条将镜面主题纹饰分为上中下三段。上段中部一龟,龟背顶起一华盖,华盖下右侧一个身躯较大的神人正面端坐,左右侧各一侍者侧身面向,一坐龟背上,一跪立。左侧四侍,手均执物,亦面向主神。中段两神兽夹钮对置,二者背向而行,扭颈顾首。下段二神相对,端坐于缠绕的枝两侧。主题纹饰外一圈铭文带,以凸起的圆形方孔为起点,文为:“余造明镜,□□作容,翠羽秘盖,灵孺台□,仓颉作□,以教后生,遂人造火,五味”。外区饰一周五边形几何纹,其内外间饰卷云纹。该镜铸造精湛,人物、动物五官均清晰可见,纹饰细密繁复,在当时社会及不安定,战事频繁,对生产力影响极大的情况下铸造,实属不易。
3、开放时间
3月15日至10月31日
发票时间:9∶00—17∶00
18∶00清园;
11月1日至次年3月14日
发票时间:9∶00—16∶30
17∶30清园。
每周二闭馆(国家法定节假日除外)
咨询电话:029-87803591
馆址:西安市友谊西路72号
4、简介
西安博物院位于今西安城南,占地约245亩,由博物馆区、唐小雁塔荐福寺历史名胜区、园林游览区三部分组成,在国内博物馆(院)中独树一帜。西安博物院于2007年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正式对外开放。
5、建筑布局
博物馆的建筑面积16000余平方米,陈列面积5000余平方米。
6、馆藏文物
在13万件馆藏文物中,国家三级的珍贵文物有14400多件。近2000件首次面世的文物展品,精品荟萃,异彩纷呈,演绎了古都历史的万千气象。
7、陈列展览
西安博物院的陈列由基本陈列、专题陈列、临时陈列三部分组成,展览运用了虚拟电子翻书、数字幻影演示、DMS数字虚拟演示、互动展示、文物导航等系列科技手段,虚实结合,丰富了展览内容,形象地展示了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