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潭县
平潭县素有“千礁岛县”之称,著名渔业基地。位于省境东部海上,由以海坛岛为主的128个岛屿组成。面积369.75平方公里,人口39万(2007年),县府驻潭城镇,通行闽东方言福州话。唐为牧马地,清置平潭厅,1912年置平潭县。海坛岛陆地面积251.4平方公里,是福建省第一大岛,我国第五大岛,地扼*海峡要冲,距*仅68海里,是祖国大陆距*最近的岛县,其形成属于陆连岛性质,地形以花岗岩丘陵为主。中南部有三十六脚湖,为福建省最大天然淡水湖。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
中文名称:平潭县
外文名称:Pingtan
别名:海坛岛、岚岛、麒麟岛
行政区类别:县
所属地区:华东地区福建省平潭综合实验区
下辖地区:7镇8乡
*驻地:平潭新区(旧盐场附近)
电话区号:0591
邮政区码:350400
地理位置:福建东部,毗邻福清、长乐、*
面积:陆371.91,海6064平方公里
人口:42万,市区25.8万(2012年)
方言:平潭话(部分福州话及莆田话)
气候条件: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
著名景点:龙王头海滨浴场等
机场:平潭机场(澳前区)筹建
火车站:平潭火车站(中楼附近)
车牌代码:闽K50001-89999
海关代码:35128
高等学府:平潭海洋大学、平潭大学
省重点学校:平潭综合实验区第一中学
区树区花:榕树水仙花
1、基本概况
平潭县
全县辖7个镇、8个乡:潭城镇、苏澳镇、流水镇、澳前镇、北厝镇、平原镇、敖东镇、白青乡、屿头乡、大练乡、芦洋乡、中楼乡、东庠乡、岚城乡、南海乡。共有200个居委会、行政村。县*驻潭城镇。
境内地势低平,中部略高,地形以海积平原为主,南北有孤丘,海岸曲折蜿蜒。有天然淡水湖三十六脚湖。年降水量1196.2毫米,年均温19.5℃。主要矿藏资源有花岗岩、石英砂。县道经娘宫渡口和全省公路相连。牛山渔场为全省三大渔场之一。有大小码头35座,主要渔港有澳前、流水。名胜有*海岛森林公园、海坛风景名胜区。南垄村的壳丘头新石器时代遗址、田美村的江继芸墓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历史沿革
平潭县
1949年5月5日平潭游击队解放县城并成立县人民*,7月撤离,9月16日配合解放军收复平潭。1950年属闽侯专区,1956年属晋江专区,1959年属闽侯专区(1971年闽侯专区改称莆田地区)。1983年起划归福州市管辖。
民国25年(1936年)划为3个区,民国33年区署撤销,下设乡,民国35年划为潭城、苏澳2镇和中正、龙泉、中心、潭南、复兴5乡。
1958年实行人民公社化,1961年划为12个人民公社,1983年划为14个人民公社。1984年实行政社分开,各公社分别改为乡(镇),共设3个镇12个乡,后陆续将2个乡改镇,设5镇10乡。
1997年,平潭县陆地面积321.4平方千米,其中有滩涂44.5平方千米,人口36.2万,辖5镇10乡:潭城镇、苏澳镇、流水镇、澳前镇、北厝镇、屿头乡、大练乡、白青乡、平原乡、芦洋乡、中楼乡、岚城乡、敖东乡、南海乡、东庠乡,县*驻潭城镇。
2000年,撤销平原乡,设立平原镇;撤销敖东乡,设立敖东镇。2000年底,平潭县辖7镇8乡:潭城镇、苏澳镇、澳前镇、北厝镇、流水镇、平原镇、敖东镇、岚城乡、中楼乡、白青乡、南海乡、屿头乡、大练乡、东庠乡、芦洋乡,8个居委会、192个行政村。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总人口371922人,其中:潭城镇65728人、苏澳镇31053人、流水镇47231人、澳前镇39975人、北厝镇31026人、平原镇22257人、敖东镇29857人、白青乡16628人、屿头乡15130人、大练乡6043人、芦洋乡5292人、中楼乡20587人、东庠乡9264人、岚城乡22512人、南海乡9339人。
2003年,平潭县辖7个镇、8个乡:潭城镇、苏澳镇、澳前镇、北厝镇、流水镇、平原镇、敖东镇、岚城乡、中楼乡、白青乡、南海乡、屿头乡、大练乡、东庠乡、芦洋乡。2003年末,户籍人口38.61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5.82万人。
3、自然地理
平潭县
平潭属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夏长冬短,温热湿润,夏凉冬暖、霜雪罕见。春温低于秋温。多年平均气温19.6℃,最冷日平均气温10.2℃;最热日平均气温27.9℃.全年≥10℃的活动积温有6563度日,多年平均日照1919.7小时。雨热同季,旱雨季节分明,多年平均降水量1172毫米,蒸发量1300毫米,为本省少雨区之一。季风明显,夏季以偏南风为主,其余季节多为东北风。风力年平均风速6.9米/秒,湾海地区全年大风(7级以上)日数为125天,是本省强风区之一。7-9月高温干旱,常受热带风暴影响,年平均6.3次。气象灾害主要是台风、大风、暴雨、干旱等。夏季大旱出现机率高达54%,为全省之冠。
4、社会环境
平潭县辖7个镇8个乡,200个行政村(居),总人口39万。资源丰富,拥有16亿吨石英砂、8亿立方米花岗岩、409公里海岸线、283处天然港澳以及数10处天然深水港湾;8大景区被国务院评为*重点风景名胜区;东澳港为国家一级渔港和台轮停泊点。娘宫是进出岛全天候滚装轮渡码头,还有南中港台轮停泊点、竹屿港等较有名,发展港口经济条件良好。
5、人口民族
人口
2011年末,平潭县总户数114492户,比上年末增加1766户;总人口406710人,比上年末增加5576人;其中:男性207317人,女性199393人,男女性别比为104.0:100;人口自增率11.15‰,同比下降11.45个千分点;人口密度1035人/平方公里,同比增长1.4%。
民族
2000年,有蒙古族、回族、藏族、*、苗族、彝族、壮族、布依族、朝鲜族、满族、侗族、瑶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傣族、黎族、畲族、哈萨克族、俄罗斯族、鄂伦春族、高山族、水族、纳西族、土族、撒拉族、仡佬族、锡伯族、阿昌族、羌族、塔吉克族、京族等民族分布。
6、行政区划
全县辖7个镇、8个乡:潭城镇、苏澳镇、流水镇、澳前镇、北厝镇、平原镇、敖东镇、白青乡、屿头乡、大练乡、芦洋乡、中楼乡、东庠乡、岚城乡、南海乡。共有200个居委会、行政村。县*驻潭城镇。
7、自然资源
矿产资源
平潭县
生物资源
截至2010年,水生动物有鱼、虾、蟹等679种,其中海洋鱼类242种,海水虾、蟹类73种,海水软体动物(贝类)有169种,漂游生物266种。
滩涂资源
全县在海岸线外,发育一定宽度的滩涂,计有62.93平方公里,其中沙泥质滩涂占24.5%,泥沙质滩涂占39.3%,沙质滩涂占36.2%。平潭滩涂面积占全省滩涂面积的3.1%,占福州市滩涂面积的10.1%。人均滩涂面积0.26亩,在全省沿海25个县市中居第七位。
滩涂主要分布在主岛西部的幸福洋、马腿洋、竹屿口、大安湾等地,由于受风面小,地势平坦,倾斜度小,潮间带长,潮流缓慢,底质多为沙泥或泥沙,适宜养殖各种贝类紫菜。幸福洋全长1980米,其中高潮区250米、中潮区1200米、低潮区530米,已成为平潭海洋水产养殖重点区域之一。东部和北部,无山峦屏障,沿海基岩被风浪冲刷剥蚀,地势较陡,潮间带短,一般为200~900米,利用率较低。
滩涂土壤构成中,粉砂占40.48%~82.41%,粘粒占7.23%~44.82%,砂粒占0.23%~12.56%。滩涂底质营养盐丰富,有利于各种贝藻类养殖。
全县滩涂可利用于养殖的面积为2370公顷,其中可养蛎890公顷、养蛏320公顷、养蛤390公顷、养蚶80公顷、养紫菜690公顷。
砂地资源
平潭县砂地面积82.3309平方公里。由于波浪、风力的自然分选,颗粒适中,石英晶粒洁白,含硅量96%,颗粒0.1—0.8毫米,成为电子工业和建筑业的重要原料。截至2012年,平潭县已探明石英砂储量约16亿吨。主要有两种类型,即咸水砂和淡水砂。咸水砂分布于潮间带的滨海地区,面积21.1881平方公里。淡水砂按成因分为海积砂和风积砂两种,风积砂多覆盖在海积砂上部。平潭县砂矿分布较集中,主要有北部的芦洋埔、东部的流水—龙王头和南部的七里埔—洋中澳。这三大片砂矿占平潭县砂矿分布面积的93%以上。
芦洋埔砂矿区:分布于整个芦洋埔平原,东北起于长江口,西南达于海坛海峡,面积30.23平方公里,占平潭县砂矿总面积的43.6%。砂矿分布范围广、矿层深、储量大,最深达30米以上。其厚度:竹屿标准砂厂矿区在10米左右,中楼砂矿区达12米,长江澳内侧达35米。据矿产部门测算,竹屿—长江澳型砂储量29928万吨,竹屿砂区原砂储量957万吨,中楼砂区原砂储量9232万吨。
龙凤头砂矿区:分布于流水半岛至潭城镇龙凤头一带,面积22.3625平方公里,占平潭县砂区总面积27.16%。矿区由于延伸范围广,下伏地形及动力环境差别较大,因此厚度与粒度等差别也较大。流水半岛北岸,位于北—北北东主风向上,动力条件强,西段山门前澳两端岬角突出,湾澳较深,有一定的砂质沉积,加上风力作用,内侧风积砂矿的厚度也较大;东段大澳,为侵蚀性红土台地岸,侵蚀明显,沉积较少,砂矿分布断续且厚度小;龙凤头地区沙滩平缓宽阔,潮间带长,砂矿粒径较小,林带前沿分布着高度1~2米左右的砂堤。
洋中澳砂矿区:位于海坛岛南部,面积10.4196平方公里,占平潭县砂矿总面积12.66%。由于潮滩沉积明显,加上朝向东南,受东南风的作用,内侧风积砂矿堆积较快,七里埔淡水砂已延伸至三十六脚湖南岸。洋中澳南段为一连岛砂坝,北段有高度2米以上的砂堤。
8、经济发展
概况
平潭县
第一产业
2011年,全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3.55亿元,比2010年增长3.9%。其中:种植业产值2.89亿元,同比下降5.1%;林业产值691万元,同比下降55.5%;畜牧业产值2.26亿元,同比增长5.9%;渔业产值45.44亿元,增长5.0%;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2.89亿元,下降2.0%。2011年粮食播种面积77225亩,比2010年减少5323亩,下降6.4%;经济作物种植面积116261亩,减少6964亩,下降5.6%;粮食与经济作物的种植结构由上年的40.1:59.9调整为39.9:60.1。2011年生猪出栏数83075头,同比增长7.0%;各种肉类总产量7223吨,增长6.3%;鲜蛋总产量5001吨,增长6.8%。生猪、家禽年末存栏数分别为74323头和57.48万只,分别较上年末增长2.5和4.6%;羊存栏数19381头,增长2.7%;牛存栏数5795头,增长5.0%。2011年,渔业产值增长5.0%;渔业增加值为25.56亿元,增长5.3%,占全县生产总值的22.8%,对生产总值的贡献率为7.6%,拉动生产总值增长1.3个百分点。全县水产品总产量380650吨,比2010年增长5.4%。
第二产业
2011年,完成工业总产值34.05亿元,比2010年增长21.6%,增速回落23.2个百分点;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产值30.45亿元,比增23.1%。2011年工业增加值8.77亿元,比2010年增15.2%;全社会用电量35014万千瓦时,增长30.0%;其中工业用电量6260万千瓦时,增长47.2%。2011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8.02亿元,比增16.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率26.3%,规模以上工业产品产销率99.8%。从规模以上工业主要产品产量看,风力发电量35175万千瓦时,增长12.2%;自来水670万吨,增长7.5%。
2011年,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进一步上升,由2010年的86.5%提高到今年的89.4%,提升2.9个百分点。同时,本期工业增产7.71亿元,几乎完全依赖规模以上工业拉动,其贡献率达99.5%。船舶修造业、风电业逐步成为全区新兴特色产业。
第三产业
2011年,全县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93.49亿元,比增303.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7.21亿元,增长20.7%。2011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累计比)104.9%,比2010年上升4.9%。全县新签利用外资合同24项,合同投资额1.75亿美元,增长1006.6%;实际利用外资1.35亿美元,增长1982.0%;出口总值700万美元,增长28.4%;内资实际到资34.59亿元,同比增长38.4%。
9、交通设施
公路
规划渔(溪)平(潭)高速公路、长(乐)平(潭)高速公路、台海高速公路(预留)。国道316线平潭主岛段逐步改造为城市快速路;其他县道结合规划布局改造成城市道路。
规划一级客运站2处,分别为岚城客运站、吉钓客运站,预留澳前客运站。
规划公路货运站3处,分别为吉钓货运站、中原货运站、澳前货运站,预留流水货运站。
铁路
规划福(州)平(潭)高铁、台海高速铁路(预留)、台海货运铁路(预留)及铁路支线,前三条铁路还将承担城际运输的功能,促进海西内及台海间的城际联系。
在实验区北、中、南部分别建设高铁北站、高铁中心站和高铁南站。
航空
平潭机场已在规划中,选址由民航设计部门通过专项规划确定。设置一处基地型通用机场,满足通用航空发展的需要。中国民航总局已经正式公布,在福建省建立4个支线机场,其中一个在平潭岛,定位为4C级的临海机场,规划可停放波音737飞机,已经启动前期工作。
航运
平潭港区定位为福州港的重要组成部分,海峡西岸经济区和实验区开发建设的重要依托,海峡两岸“三通”的综合枢纽和主要口岸。以对台客货滚装、集装箱支线、散杂货运输为主,发展邮轮等旅游客运,逐步成为客货兼备、特色突出的现代化港区。
平潭港区分为4个作业区,分别为金井作业区、流水作业区、澳前作业区和草屿作业区。主岛规划四处游艇码头,分别位于幸福洋、竹屿口、竹屿湾、如意湾。
口岸
设立口岸作业区4处,分别为金井、澳前、岚城和中原口岸作业区。
10、历史文化
据平潭县平原乡南垄村壳丘头新石器时代遗址的发掘、考证,平潭远在六七千年前就有人类活动。据民国《平潭县志》引《天下郡国利病书》、《福州府志》:唐为牧马地,宋初置牧监,不久撤销,允许岛民耕作,并增兵驻守。宋嘉祐四年(1059)在钟门(今属苏澳镇)设巡检司,掌管海上巡防。明洪武年间,为防备倭寇袭扰,强迫岛民迁徙内地,致使岛上百业荒废,满目疮痍。此后,又因数度“禁海”、“迁界”。直至清雍正五年(1727年)禁令解除后,渔业生产与海上运输开始复苏。清咸丰(1851~1861年)以后,平潭成为福建对台贸易主要口岸之一。此后一段时间,社会相对安定,渔、农、盐、商等业有所发展,文化教育渐兴。然而,平潭长期未能独立建制,历代*只重屯兵固防、设卡取税,对经济、文化建设投入甚微,因而,始终未能改变平潭落后封闭的状态。
民国元年(1912年)平潭获准建县后,时局动荡,匪乱如毛,加上瘟疫蔓延,民众难以安居乐业。特别是抗日战争爆发后,日本侵略军和伪军多次窜犯平潭,抢掠劫杀,导致百业凋零,民不聊生。解放战争爆发后,平潭又陷入困境,直至1949年9月16日全境解放。
曲艺语言文化评话:民国时,平潭评话艺人不多,进岛说唱多是福州、福清等地艺人。*成立后,县文化馆组织评话艺人,走乡串村,巡回说唱。1950年秋,县召开第一次业余文艺工作者代表会,评话艺人被邀请参加。1953年9月,第一区评话艺人为配合土改反霸,评话艺术溶进幻灯放映进行宣传,很受群众欢迎。“*”期间,评话艺术受到冷遇,因无书可说,多数评话员改从他业。1979年5月,县文化局召开评话、讲书、伬唱艺人座谈会,交流创作、演出经验。6月,成立平潭县评话伬唱协会,会员36人,其中评话艺人12人。1980年10月,俞昌仁创作的历史题材评话本《血溅钟楼》,参加莆田地区举行的评话会演,获得剧本创作奖,王秀明获演出奖。1983年11月,县文化局邀请省著名评话艺术家吴乐天、林木林、叶神童等到平潭演出,县评话伬唱协会组织评话员观摩学习。20世纪90年代,评话艺术难以在艺术舞台上占据一席之地,经常从事说唱演出的评话员仅剩2—4人。1995年,全年演出不足10场,听众不足几千人。
平潭沙雕节
平潭顺利主办了3届国际沙雕节.沙雕节邀请了美国、加拿大等近10个国家和地区的沙雕手创作了秦始皇兵马俑、万里长城烽火台、奥林匹斯山上的宙斯神像、埃及金字塔、罗斯德岛巨像以及孙中山、岳飞、郑成功.沙雕节期间还举行了文艺晚会、沙雕啤酒狂欢节、沙雕人体彩绘秀、少数民族风情表演、大型风筝放飞、沙雕摄影大赛、南少林武术擂台赛、福建省首届精英男模选拔赛、福建省首届沙滩小姐大赛、时装秀等形式多样、娱乐性与观赏性相结合的配套活动。吸引了大批海内外旅客。
11、美食
平潭传统的名菜佳肴和风味小吃达数百种,多以海岛出产的海鲜和农副土特产品为主要原料,选料注重鲜活。烹制擅长本味,调味兼有甜酸糟香。构成色、香、形、味俱全的佳肴,如清蒸龙虾、串帘鱼卷、清蒸金鲟、百灼观音掌、八珍炒糕、金薯甜饺、青衣海螺、龙虎展翅等名菜。
12、特产
物产
矿产有花岗岩、石英砂、明矾、黄铁、铜、高岭土矿等,花岗岩储量约8亿立方米,富有名贵的黑、墨绿、芝麻等品种;石英砂储量10亿吨,含硅量高达96%以上。水生动物有鱼、虾、蟹等679种,其中海洋鱼类242种,海水虾、蟹类73种,海水软体动物(贝类)有169种,漂游生物266种。土特产有白沙蝴蝶干、平潭贝雕、平潭对虾、塘屿磹、紫菜等。
八珍炒糕
八珍炒糕是平潭传统名菜,主要原料为上乘薯粉,制作方法是先把精选的虾仁、肉丁、蟹黄、蟹白、墨鱼丁、香菇
丁、菜花、酥花生片等八种以上辅料,油锅煽炒,后加搅至无粉粒的薯粉稠浆,边炒边油使其不粘锅,炒至脱水、浓厚、入色、入味止可,现为平潭酒宴必上的一道名菜。
平潭鱼丸
平潭鱼丸就是鲜活鱼为主要原料,去骨,把肉剁成糜状,加入适量姜汁(去腥)、盐水、调味品及少量湿淀粉,搅至鱼糜于水中浮而不沉,挤成圆团状下滚汤或蒸熟就是鱼丸。按挤成开关不同可分为鱼丸、鱼撮、鱼饼、鱼面、鱼卷等;依加入的配料不同可分为水晶鱼丸、八珍鱼丸、清白鱼丸、鱼饺等;这些品种富有弹性强、色泽好、滑润新鲜、荤而不腻等特色。
13、旅游景区
南寨石林
独特的海蚀地貌景观--南寨山位于福建平潭岛南部的北厝镇。在方圆0.6平方公里的低丘陵,遍布着风化花岗岩体,体积硕大、形态各异,其中奇特与象形山石景观40余处。典型景观有骆驼岩、鸳鸯理翅、花豹巡山、神龟石等等,堪称岩石动物园。南寨石林的海蚀景观集中于五峰一谷,即鳄鱼峰、仙女峰、绵羊峰、神雕峰、青蛙峰与神龟谷,山势不高,易于攀登,景点众多,非常适合摄影留念。
山岐澳
山岐澳位于中国第五大岛、福建省第一大岛——平潭岛的南部海岸,在平潭县敖东镇建新村东限洋自然村。南面大海,与草屿岛隔海相望;东界为钱便沃;北面为茂密的木麻黄防风林和鼎山、蝙蝠山等丘陵,鼎山上有当地人供奉五显公的山岐宫;西界东限洋河,河海交汇处是一座闸桥。
山岐澳主要景点有山岐宫(道教名胜)、凤凰山(毗连钱便沃)。渔船、海带和紫菜养殖带等自然和人文景观交相辉映,不同季节可见村民们在海上捕鱼、撒海带苗,或者在海滩上“拔鲸子”(本地话音译)、剪紫菜等劳动场景。与坛南湾、将军山、一片瓦等海坛岛的名胜也相距不远。山岐澳海岸绵长,细沙如玉,树林葱郁,青山环拱,天气晴朗时更添蓝空白云,风清气正,足散人怀。适宜开展沙地运动。打赤脚在这里听涛、看海,在海滩上玩沙、嬉戏、追捕小蟹,在沙丘(当地人称之为“沙龙”)上爬上滑下,都是莫大的享受。
14、国务院批复
国务院关于平潭国际旅游岛建设方案的批复
国函〔2016〕143号
福建省人民*、国家发展改革委:
你们关于平潭国际旅游岛建设方案的请示收悉。现批复如下:
一、原则同意《平潭国际旅游岛建设方案》(以下简称《建设方案》),请认真组织实施。
二、要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落实党*、国务院决策部署,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主动服务国家重大发展战略,进一步突出特色、发挥优势,积极探索海岛旅游开发新模式,构建以旅游业为支柱的特色产业体系,促进两岸经济文化社会深度融合,形成两岸合作新局面,积极融入“一带一路”,构建对外开放新*,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新格局,努力把平潭建设成为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环境优美、独具特色、两岸同胞向往的国际旅游岛。
三、福建省人民*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机制,落实工作责任,按照《建设方案》明确的发展定位和重点任务,抓紧推进实施。
四、国务院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能分工,加强对《建设方案》实施的协调和指导,进一步细化相关政策措施并推动贯彻实施,在规划编制、项目安排、政策实施、*创新等方面给予积极指导和支持,协调解决国际旅游岛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五、国家发展改革委要加强对《建设方案》实施情况的跟踪了解和督促检查,适时组织开展实施进展情况评估,重大问题及时向国务院报告。
国务院
2016年8月8日
(此件公开发布)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