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家坪镇
临县辖乡。1958年建林家坪公社,1984年改乡。距县城37公里。面积51.2平方公里,人口1.6万。通公路。农业主产高粱、玉米、小麦、黑豆。林家坪村有“西北军工烈士塔”一座。区域内居黄河丘陵沟壑地貌,暖温带大陆性气候,常年干旱少雨,气温偏高,适宜红枣树生长。大力发展红枣、煤炭两大主导产业。建设了两个千亩红枣科技生态示范园。
中文名:林家坪镇
行政代码:141124107
身份证前6位:141124
长途区号:0358
邮政编码:033000
隶属政区:临县
行政级别:镇
车牌号码:晋J
辖区面积:51.2km2
人口数量:约1.6万人
人口密度:312人/km2
1、地方简介
林家坪镇
临县辖乡。1958年建林家坪公社,1984年改乡。距县城37公里。面积51.2平方公里,人口1.6万。通公路。辖林家坪、林家圪凹、西林家坪、南岭、林家湾、林家墕、高家圪台、西胡家圪凹、南圪凹、沙原、红沙坪、薛家圪台、后张家墕、下张家沟、光明、前郝家塔、前张家墕、下寨子上、荞麦斜、前枣洼、东兴仁里、下李家墕、前寨峁上、徐家墕、杏洼、长局上、木瓜洼、王家洼、西高家墕、新民、白草、桥头32个村委会。农业主产高粱、玉米、小麦、黑豆。林家坪村有“西北军工烈士塔”一座。
2、自然资源
区域内底下煤炭资源丰富,可采煤层有4#、5#、8#、9#,居中国河东煤田区,煤质优良,4#、9#优质主焦煤被誉为“国宝”。区域内居黄河丘陵沟壑地貌,暖温带大陆性气候,常年干旱少雨,气温偏高,适宜红枣树生长。
3、基础设施
扶贫攻坚二级油路横贯全镇15村,实现了村村通公路;80%的村新修了标准化学校;解决了21个村的人畜饮水问题;机修梯田5000亩,改善了生产条件。100%的村开通了程控电话;移动通信网络覆盖全镇,电视信号覆盖各村,90%的村完成了农网改造;完成了小城镇建设规划,新建了*办公大楼、配套了现代化办公设施,占地10亩的林家坪*广场已初具规模,基本实现了自动化办公;投资400多万元新修了全县乃至全市最大的农村商贸城——林泉市场,壮大了林家坪的市场经济,提高了林家坪镇的城市品味,改善了人民生活条件。
4、经济发展
大力发展红枣、煤炭两大主导产业。建设了两个千亩红枣科技生态示范园,新发优质核桃经济林500亩,改良品种2000亩,培植了100户红枣加工营销企业,年吞吐红枣2000万公斤,占全县红枣总产量的五分之一。煤焦企业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小到大,年产值500万元以上的煤焦企业有10户,年总产值1.5亿元;引进现代化洗煤企业2个,现已投入使用;美锦集团锦源煤矿年产300万吨的现代化矿井及与矿井生产能力相配套的洗煤厂正在开工建设中,大土河光明煤矿生产120万吨的现代化矿井项目前期准备工作全成完成,现在正在紧张的开工建设。2006年实现民营经济总收入1.2亿元,上缴税收46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1294元。
5、文化建设
围绕“乡风文明”这个主题,争做“文明林家坪人”,理论武装,舆论宣传,精神塑造,文化繁荣,文明创建五项工程成效显著,新农村建设步伐不断加快,林家坪村成功举办了两届“农民文化节”,连续两年举办“林家坪村农民元宵晚会”,林家坪农民艺术宣传队成为一支丰富农民文化生活的服务平台。落实了上级各项政策,完善了各项规章制度,加强法制建设,提高农民的法制观念,依法治镇,以德治镇工作稳步推进,镇村*带头转变作风,树新形象,深得民心。
6、行政区划
林家坪镇
林家坪镇区划
141124107200121林家坪村委会
141124107201220苏家坡村委会
141124107202220白草村委会
141124107203220新民村委会
141124107204220林家?村委会
141124107205220白家峁村委会
141124107206220南圪垛村委会
141124107207220兴旺山村委会
141124107208220高家山村委会
141124107209220薛家?村委会
141124107210220郝家塔村委会
141124107211220滴水局村委会
141124107212220张家?村委会
141124107213220光明村委会
141124107214220杨家山村委会
141124107215220马罗塔村委会
141124107216220薛家圪台村委会
141124107217220乔麦斜村委会
141124107218220杏洼村委会
141124107219220兴仁里村委会
141124107220220庄上村委会
141124107221220丰山村委会
141124107222220寨峁上村委会
141124107223220徐家?村委会
141124107224220麻?村委会
141124107225220南沟村委会
7、地方人口
林家坪镇人口数据: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总人口:17340
男:9146
女:8194
家庭户户数:4371
家庭户总人口(总):17316
家庭户男:9128
家庭户女:8188
0-14岁(总):5526
0-14岁男:2913
0-14岁女:2613
15-64岁(总):10651
15-64岁男:5637
15-64岁女:5014
65岁及以上(总):1163
65岁及以上男:596
65岁及以上女:567
户口本地住在本地:16809
8、地方特产
黄河鲶鱼
黄河鲶鱼
黄河鲶鱼,体延长,前部平扁,后部侧扁,灰黑色,无鳞。头扁口大,有须两对。肉味美,为一优良的食用鱼类。鳔滋补,可入药。
9、附近景点
碛口古建筑群
碛口古建筑群
东依吕梁山,西临黄河水。从明末清初起,商业日益发达,“九曲黄河第一镇”、“水旱码头小都会”的美名传遍南北。清道光年间有商业店铺60余家,民国五年达260多家。从现存的“永裕号”、“永顺店”、“天聚义”、“信义源”等老商铺的门边油渍可以想象当年碛口的繁忙景象。
碛口保存有七处基本完好的明清民居建筑群:西湾村、碛口、高家坪、自家山、垣上、寨子山、李家山。黑龙庙位于碛口镇卧虎山,创建于明代,后清乾隆道光及民国年间均有修葺,主要建筑有正殿、戏台等,占地面积1219平方米。
碛口古镇从清初大规模修建,形成了由三条主街道和众多民居、商号、店铺、客栈、寺庙等组成的格局。素有“五里长街”之誉的碛口老街,曲曲折折,青石铺砌。街上店铺林立,明清风格的四合院错落有致,名人题写的商铺字号、建筑的飞檐斗栱、砖石雕刻,使古镇处处流淌着文化,荡漾着艺术。
碛口古镇作为黄河中游清代至民国年间重要的水运码头,及其周边相关古村落和古商道是黄土高原人与自然和谐的人居文化典型,具有杰出的世界性文化与历史价值。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