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将测得科学数据 5年后再论兵马俑命运归属
对于身处怀疑境况中的兵马俑保护问题,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馆长吴永琪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空气危害对兵马俑有一定的影响,但不会造成那么严重的后果。目前,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拥有世界最先进的陶制文物保护技术,当然,文物也是有寿命的,它可以存在几百年、几千年,但是,总有消失的一天,文物保护者的工作就是延长这些文物的生命。
博物馆保管部主任赵昆告诉记者,博物馆主要在3个方面对兵马俑进行保护:一是兵马
2000年前彩绘如何保留仍是难题
记者了解到,博物馆已经基本解决了防霉和土遗址的保护难题。秦俑馆在2001年建立了全国文物系统唯一一个防微生物危害的实验室,可以培养孢子,从而找出克服它们生长的办法,确保文物不受微生物和霉菌危害。而通过一种化学处理土壤表皮的方法,土遗址内一块几千年前的原土可以在一个相对干燥的环境里,水分不至于过度蒸发,又保证了土壤的毛细呼吸。如果将处理和未处理的两块土放在一起,肉眼无法看出,但如果一起放在水里浸泡,就可以看到,处理过的土虽然浸泡水中,仍然保持完好。
然而,对于保护方案重中之重的陶瓷彩绘,却还没有研究出更好的办法。经过多年摸索,博物馆已经掌握了2000年前彩绘的绘制原理,即将陶器烧制后,在外面先涂上生乳胶树脂,也就是生漆,然后在乳胶树脂上再涂上一层矿物颜料。“而且现在我们已经掌握了一种方法,可以重现彩绘的美丽。”赵昆说。但这种技术造成保护的一个难点,那就是乳胶树脂是有机物,容易腐蚀脱落,从而造成外层矿物颜料的脱落。
记者在博物馆1号坑看到,几百件修复的兵马俑都是灰秃秃的,最初发掘时身上斑斓的彩绘都已经脱落殆尽。
赵昆告诉记者,对彩绘的保留是目前最难也是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否则兵马俑发掘出来后,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身上漂亮的颜色在几分钟内消失。
几年前,秦俑馆通过与德国巴伐利亚文物保护局合作,彩绘保护技术有了突破,经过实验,2号坑内出土的10件兵马俑在两年时间内完好保留了身上2000年前绘制的颜色,但这一技术尚没有在新出土的兵马俑身上全面运用,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出土兵马俑能“存活”多久待定
“兵马俑百年之后将变煤坑”虽然最终被认定为一种夸大其辞的报道,但从沉睡密闭的地下到暴露于空气当中,出土的兵马俑到底在承受怎样的环境影响,现实条件中兵马俑究竟能“存活”多少年,至今仍旧没有一个权威的科学定论。
作为“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室内大气污染特征”的牵头人,曹军骥告诉记者,该项目正是期望在秦俑馆内建立起能独立运行的文物环境实验室,架构文物保护环境观测系统,实时检测遗址区内对兵马俑等陶质文物有重要影响的微环境变化,并开展微气候、腐蚀性气体、大气溶胶和降尘的联合观测,尤其在文物遗址保存的建筑物、考古发掘工地、文物库房等地,对文物危害大的污染物进行含量水平、分布状态、发展趋势详细评估,同时构造本遗址区文物环境数据库,并预测未来文物保存环境质量的发展趋势。
“届时就可以预计,在现实环境下出土兵马俑到底能存在多少年,或许百年,或许几百年,科学数据能清晰说明问题。”曹军骥说。
据悉,该研究项目从今年3月3日正式启动,一期合作时间为两年。“但两年只能得出一个初步结论,因为影响兵马俑的环境非常复杂,而且经常变化,因此估计要5年时间才能拿出最终的权威数据,为兵马俑的‘存活’下一个定论。”曹军骥向记者解释。
不过,因为受到“兵马俑百年之后将变煤坑”之言影响,秦俑馆对于曹军骥接受某媒体采访而给兵马俑保护造成的负面影响深感不满,原本两年的合作协议有可能发生变更。曹军骥向晨报记者透露,虽然目前项目还在进行当中,但秦俑馆已经与他重新商谈是否将该项目继续进行下去。
[新闻链接]
7月6日,一则“专家称秦始皇兵马俑百年后变煤坑”的消息经媒体披露后,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该消息说,由于遭受严重的空气污染,享誉海内外的西安秦始皇兵马俑正在缓慢风化。这些在地下埋藏了2000多年的老古董开始地面生活后,出现“水土不服”症状。由于暴露于空气之中,兵马俑一直面对氧化、水侵的威胁。专家预言,照目前的速度发展下去,最终,兵马俑的鼻子和发型都有可能消失殆尽,双臂也有可能从身体上脱落。这名专家还担忧:如果不加以保护,兵马俑百年后将变煤坑。
作者:□晨报特派记者杜琛西安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