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扑灰年画

科普小知识2021-07-22 20:08:36
...

扑灰年画是中国历史悠久的汉族传统民间艺术形式,山东高密地区汉族民间年画中的一个古老画种,始见于明代成化年间(1465-1487年),盛行于清代。从现有的资料看,现在中国只有高密一地存在这种年画,主要集中在高密北乡姜庄、夏庄一带三十多个村庄。所谓扑灰,即用柳枝烧灰,描线作底版,一次复印多张。艺人继而在印出的稿上粉脸、手,敷彩,描金,勾线,最后在重点部位涂上明油即成。

中文名:扑灰年画

始见:明代成化年间

盛行:清代

主要产地:高密北乡姜庄

1、特色

扑灰年画主要产地在高密北乡姜庄、夏庄一带30多个村庄。扑灰年画是在写意国画的基础上成长起来,后来经高密北乡公婆庙村王姓人家发展创新,在文人画和庙宇壁画的基础上形成一种扑灰起稿,继以手绘,半印半画的年画。扑灰年画是在写意国画的基础上成长起来,后来经高密北乡公婆庙村王姓人家发展创新,在文人画和庙宇壁画的基础上形成一种扑灰起稿,继以手绘,半印半画的年画。扑灰年画技法独特,以色代墨,线条豪放流畅,写意味浓,格调明快。扑灰年画多以仕女、胖娃、戏曲人物、神话故事、山水花卉为题材,深受民众喜爱。

山东潍坊高密扑灰年画是世界上独特的画种,是高密三绝之一,被誉为“中国一绝”。

2、特点

扑灰年画就其内容:丰富多彩,构思奇巧,制作精细,风格古雅。

其造型拙扑简练,用笔潇洒自如。其画风典雅、淡写飘逸、浓笔浮沉。其画法以色代墨、艳彩浓色、细腻处丝丝诱人、狂发时涂色如泼。色彩艳丽,对比强烈,深受人们喜爱。

扑灰年画艺术风格独树一帜,以色代墨,着色浓重,色彩艳丽,形象追求动感,结条豪放流畅,人物面部造型多胖耳大腮,但在丰满圆润中不失隽秀感。扑灰年画挥豪放、推拙粗犷、古朴、典雅,兼工重写是它的精髓。题材有民间传说、历史故事、戏曲人物、仕女娃娃等,把年画与年俗活动紧密结合,深受民间欢迎。


扑灰年画

3、溯源

扑灰年画起源于明代成化年间,是一种扑灰起稿手绘年画,产地主要分布在高密北乡姜庄夏庄一带30多个村庄。创始人是北乡公婆庙村一个姓王的民间艺人,最初的作品大多是神像和墨屏花卉。到乾隆末年地方上作扑灰年画的人渐多,在李家庄、赵家圈、杜家官庄开办作坊成立画店。

适应民间春节请“财神”、供“灶王”习俗的需求,扑灰年画初期的作品以灶王、财神等神像和墨屏花卉为主。到了明代中叶,墨屏花卉已作为定型作品畅销于市。清乾隆年间,公婆庙村王氏开始收徒授艺。本村张氏四兄弟师从王氏学成后也开作坊作画出售,题材有所创新,扩大了扑灰年画的影响。乾隆末年,高密李家庄、赵家圈、杜家官庄的一些人先后来到公婆庙村拜张氏兄弟为师学艺,他们艺满归里,也开办作坊成立画店。扑灰年画逐渐发展起来。

到清末鼎盛时期,作画能手蜂起,发展成两个主要的流派:“老抹画”和“红货”。

新中国成立后,扑灰年画和半印半画作坊在高密北乡姜庄夏庄一带30多个村子里传承下来。后来,生产大队曾经组织作坊进行集体生产。60年代,棉花屯二队30来户人家一年能挣到3000元钱,扑灰年画手艺让村民安然度过三年自然灾害时期,村里没饿死人。1978年当地文化部门重新整理年画业,著名老艺人沙岭子村79岁的王云龙和棉花屯82岁的石敬文又带领子孙重操旧业,使这项古老的民间艺术得以继续传承。 改革开放以来,扑灰年画因其独特的技法、粗犷的风格,引起专家学者的高度重视,成了研究和收藏的珍品。然而,由于扑灰年画主要流传于民间,很少有人注意保存,因此,明清时期的作品鲜有保存至今。个别保存下来的年画则成了收藏家眼中的上品。而今,活跃在高密的艺人纯手工画售价也在千元左右。

2006年,高密扑灰年画入选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古老的民间艺术又获得了新生。吕蓁立、吕红霞、王俊波、石建庭、王树花等等一批扑灰年画世家的传人在继承中创新,使这一古老的民间艺术再次发出灿烂的光辉。

4、工艺

扑灰年画的制作工艺相当复杂。艺人打好腹稿以后,用柳木炭条起线稿,再用画纸在线稿上扑抹“复印”。这样,一张画稿可以扑成数张。“扑灰”之名便由此而来。起稿、扑灰后,再加手绘,经落墨(勾线)、粉脸(粉手)、开脸(圈脸)、熏脸、涮脸手、乌眼(点睛)、开眉眼、立眼(粉眼)、点嘴、丝发(耙头发)、上色、涮道(染道)、涮花、磕花、描粉画金、耙胡子(搂胡子)、罩明油、刷边裁边等一整套20多道工序,才能画出一张漂亮的画来。“老抹画”继承传统画法,仍以画墨屏为主,画风典雅,虽受新画派冲击,决心不改初衷,自编歌谣表态明志:“墨屏墨屏,案头清供。婆娘不喜,老头奉承。货卖识主,各有前程。”扑灰“红货”,大胆借鉴天津杨柳青年画和潍县年画对色彩的运用,向大红大绿靠拢,使作品显出艳丽红火,对比强烈的特色,一时为多数人所喜爱,艺人也自编歌谣,宣扬成绩:“红绿大笔抹,市上好销货,庄户墙上挂,吉祥又红火。”

“红货”派,则大胆借鉴杨柳青年画和潍县年画对色彩的运用,向大红大绿靠拢,使作品显得艳丽红火、对比强烈,一时为多数人所喜爱,艺人也自编歌谣,宣扬成绩:“红绿大笔抹,市上好销货,庄户墙上挂,吉祥又红火。”


福禄寿三星

5、题材

扑灰年画题材非常广泛,从山川流水、鱼鸟花卉到神话故事、戏曲人物,从帝王将相到才子佳人等皆可入画,只要是满足人们追求吉祥喜庆、和睦幸福、富贵发达心理的画都能畅销。“姑嫂闲话”、“踢毽子”、“万事如意”、“富贵平安”、“八仙庆寿”、“牛郎织女”、“福寿双全”、“双童献寿”、“家堂”等都是扑灰年画的代表作品。清代中期,扑灰年画作品就不仅畅销本地而且销往烟台、临沂、徐州、内蒙古、东北等地。

到了清末民初,随着石印画的崛起,扑灰年画的生意逐步衰弱下来。

早期的扑灰年画以水墨为主,从清代道光年间逐步发展为以色代墨,并趋向艳丽。由于大笔纵横,*挥洒,有抹的味道,艺人们称其为“抹画子”。内容大都表现喜庆,很适于民户节日张贴。“姑嫂闲话”、“踢毽子”、“万事如意”“富贵平安”、“八仙庆寿”、“牛朗织女”、“福寿双全”、“双童献寿”、“家堂”等都是扑灰年画的代表作品。清代中期,作品就销往烟台、临沂、徐州、内蒙古、东北等地。现在因其有独特的技法,粗犷的风格,已引起了专家学者的高重视,成了研究收藏的珍品。中国美术馆、首都博物馆、中国民间美术博物馆、山东省博物馆均有收藏。《中国美术大全》中介绍了十多幅代表作品,*美术学院、天津艺术学院等院校的师生作为临摹教材。1998年国家外事局、西安电影制厂选取高中主灰年画等五种画种制做的《中国年画》纪录影片,在世界100多个国家大使馆展播。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