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陕西万名高考生信息遭泄露 招办:不会再组织补录

科普小知识2023-01-01 20:15:47
...

人民日报北京8月26日电(记者林露)近日,有媒体报道称,Xi、安康、商洛、汉中等地数万名考生的联系方式被泄露,其中包括当年高中考生的姓名、学校、班级和手机号码。8月25日下午,陕西省招生委员会办公室发布声明称,2015年的招生工作已经完成,不会再组织任何形式的额外录取。所有被录取的考生都可以在陕西招生考试信息网上找到自己的录取信息,提醒考生注意保护自己的个人信息,不要相信“花钱买指标、上大学”的谎言。

与此同时,省级招聘会也提醒候选人不要被虚假的言辞所欺骗。湖北省招生办提醒考生,在普通高校招生中,任何人都不能“用钱买分数”和“用钱买计划”。除了国家和省规定的照顾政策外,没有人在大学入学方面享有特权。

四川省教育考试中心警告不要相信招生机构承诺的“内部目标”、“弹性配额”和“积分录取”,以防被骗。

河南招生办指出,犯罪分子通常利用互联网发布虚假信息,这与招生办密切相关。他们冒充招生院校的工作人员,编造虚假的“内部指标”、“有针对性的计划”和“补充招生计划”,声称只要交钱,就能做到“低分高招”,进行各种欺诈活动。

甘肃班昭表示,由于各种原因,高校将调整招生计划。在附加注册计划中注册的候选人必须达到规定的分数。家长不应该对考试成绩低于分数的考生抱有不切实际的想法。此外,一些骗子可能会利用父母和考生的信息滞后,声称他们是在花钱缓和关系后才被录取的,并趁机向父母收钱。

记者梳理发现,近年来,犯罪分子在高考录取中使用的欺诈策略主要有八种:冒充高校招生的“代理人”。谎称高校有“弹性定额”、“内部指标”和“点招”;“计划外招生”作弊;声称这笔钱可以用来在军事院校招收"当地残疾学生"或"自费学生";以“定向招生”为名进行欺骗;“走特殊类型招生的捷径”弄虚作假;他声称“学校有熟人,可以申请入学”。“混淆办学形式”,用学生资助班等录取通知书欺骗考生。

记者发现,家长最容易受到伪造录取通知书和招收本科生这两种欺诈手段的伤害。我想提醒所有家长,他们在收到入学通知时,不必向任何人或组织支付任何费用。但是,在正常录取完成后,本科招生将不予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