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成大学生不满意所在高校的科研水平
漫画:罗西
2014级新生已经进入大学校园。一些已经报读了经济管理专业但没有报读的学生已经开始考虑转学经济管理专业了。近年来,经济管理专业在高校非常受欢迎,申请人数和录取分数都有所增加。相比之下,一些基础科学专业被忽视,成为许多学生转到的专业。
最近,由《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络开展的2001年大学生调查显示,61.4%的大学生确认高校存在“管理热”。50.8%的大学生认为“管理热”源于整个社会的浮躁。
在这次调查中,13.5%的受访者来自研究型大学(排名前40名的大学),32.6%来自教学和研究型大学(排名前200名的大学),30.9%来自教学型大学(其他大学),21.2%来自学院。
55.1%的大学生想转到经济管理专业或专业
湖北工业大学的郭子渝记得,当她完成自己的愿望时,她并没有想要学习的专业。在父母的建议下,她选择了金融。“父母提出这个建议的考虑也很简单,那就是找份工作。郭子渝坦率地说,“对女孩来说,做会计或进入银行是一个收入稳定的好职业。”郭子渝告诉记者,据她了解,这种心态在许多家庭中非常普遍。
韩一丁现在就读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当他选择专业时,他碰巧遇到了“管理热”。她想学习经济会计,因为她在高考中没有得到足够的分数成为第二志愿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谈到经济学和管理学,她说每年都有很多人跟随潮流去攻读这类专业,但并不是每个人都适合。“我的一个朋友刚刚听取了家人的意见,去了经济和管理学院,但他一进入大一,就跟不上了。他很典型,既不感兴趣也不合适。”
调查发现,55.1%的大学生表示,他们已经考虑或正在转向经济管理专业或行业。
湖南大学日语专业的陈瑜(音译)一直在努力转向经济学和管理学。在高考中,她比分数线高了50多分,却没能如愿地学习经济学和管理学。从那以后,她经常和主修经济和管理的学生交流,这让她更加坚定了转专业的决心。“金融专业的学生告诉我,他们的金融专业学生会对自己评价很高,而且他们比其他专业的学生更优秀。我经常感受到他们对主修经济学的学生的自豪感。”
在韩一丁错过了会计专业之后,他并不打算改变他的专业来实现他最初的愿望。然而,她决定利用业余时间学习会计知识,然后为研究生入学考试做研究和学习。
在本次调查受访的大学生中,32.6%来自经济学和管理学,18.9%来自工程学,16.1%来自科学,10.6%来自哲学、文学、历史和其他艺术。此外,教育占8.9%,法律占6.1%,医学占5.1%,农业占1.3%,军事科学占0.1%。
57.5%的大学生对大学的科研水平不满意。
经济管理专业受到高度赞扬。基础科学的情况如何?
“我们系每年将招收120多名学生,但最终有10个人留下来做基础数学研究会很好。”南京大学数学专业的朱婉容告诉记者。大三毕业后,朱婉容选择了一个更实用的统计数据。
清华大学物理专业的施哲(化名)表示,清华大学物理专业有一些名额,这使得物理专业有可能避免与其他专业争夺有保障的研究名额,从而使物理专业大受欢迎。“我们的专业并不冷清,但许多其他专业的学生来到我们学院,将物理作为未来研究的垫脚石。”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表示,除了公众舆论和学生自身的问题,国内高校的定位也是热点管理和冷基础科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他认为,许多大学现在倾向于关注流行的人文和社会科学专业,而忽略了一些科学和工程专业,这些专业运行成本较高,需要大量专业教师和设备。“全国所有学校都采用相同的标准,即以就业为导向。因此,985所和211所大学也重视职业教育,并成为职业培训机构。这是一个严重的问题。”
武汉大学教育学院教授肖浩认为,如果我们过于注重应用学科而忽视基础科学研究,从长远来看,我们将缺乏科技创新的毅力。“应用科学必须有理论支持。没有理论科学的支持,就像建造一座没有地基的房子。建造高层建筑是不可能的。”
中国高校的科研领域一直强调转化成果的能力。科学研究成果似乎很丰富,但所缺乏的只是“一步之遥”。然而,事实并非如此。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的李研究员告诉记者,在他看来,我国基础学科的发展水平还有很大的提高空间。“并不是许多科研成果没有转化,而是大学的科研成果有限,转化的机会太少。”
在调查中,57.5%的大学生明确表示他们对目前或当时大学的科研水平不满意。
50.8%的大学生认为管理热源于整个社会的浮躁
根据调查,50.8%的受访者认为管理热源于整个社会的浮躁和对效率的追求。此外,经济学和管理学专业的体面就业(44.1%)、学生对基础科学兴趣不大(34.3%)、社会氛围对财富创造的偏好(35.4%)以及大学对就业的重视程度高于学术研究(31.8%)都是受访者认为经济学和管理学热门而基础科学冷门的原因。
熊丙奇告诉记者,通过他这几年的观察,经济管理专业学生堆积过多的负面效应已经开始显现:“许多本科院校开设的经济管理专业的就业形势已经非常糟糕。从表面上看,如果你进入这个专业,如果你在银行或投资领域工作,你会得到很高的薪水。但现实是,许多学生毕业后面临着更大的压力,因为竞争太激烈,找不到合适的工作。”
面对这样的问题,我们应该如何解决?
熊丙奇建议,首先,增加高校办学信息的披露,让学生在申报意愿时充分考虑所有信息后做出选择;第二是加强对学生的职业规划和指导,使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而不仅仅是出于功利目的。
肖浩认为,*应该给大学更多的自主权,这样它们才能真正形成自己的特色。*不应要求所有学校采用统一的就业标准,也不应因为某一基础科学领域就业率低而削减这些专业。“应该给大学教师一个更宽松的学术环境,允许基础科学领域的长期科学研究成果,而不是只关注短期利益。”
在这项调查中,33.1%的受访者在90岁以后,40.2%在80岁以后,19.1%在70岁以后,7.6%在60岁及以上。(原题:57.5%的大学生对所在大学的科研水平不满意。61.4%的大学生认为经济管理专业热,基础学科冷的现象普遍存在。)
上一篇:陕西高校今年起可自评副教授
下一篇:挂羊头卖狗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