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知识

北京交通大学校长宁滨谈学习茅以升精神

科普小知识2023-03-07 21:26:54
...

1月9日是著名科学家、桥梁科技创始人茅以升诞辰120周年。“中国现代桥梁之父”茅以升设计并主持修建了中国第一座铁路公路两用桥——钱塘江大桥。同时,茅以升也是新中国成立后北京交通大学(当时称为北方交通大学)的首任校长。他在工程人才培养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和实践。

今天,我们应该如何纪念以茅以升为代表的老一辈科学家?他们的爱国主义、科学精神、奋斗精神和报效国家的奉献精神有什么现实意义?记者近日采访了北京交通大学校长宁滨。

记者:有人说,与几十年前出现在中国的钱学森、钱三强、邓稼先、茅以升等一批杰出科学家相比,今天的大师太少了。你觉得这个怎么样?也有人说,目前的大学生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你如何评价它?

宁滨:每个时代都有英雄。目前,由于社会的发展、科学的进步、信息来源的多样性以及各领域问题的复杂性,越来越不可能仅仅依靠一个人的力量来完成一件大事和一项科学研究成果。因此,有人说这个时代缺少主人。然而,我不这么认为。应该说这个时代有更多的大师。只是因为宣传方式的改变,新领域的不断出现和突破,大师们的出现变得更加平淡和规范。涂有友是一位大师,是工程院和科学院的院士,各行各业的领袖也是一位大师级的领袖。他们在所有领域都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正如我们评估80后和90后年轻人一样,我们不能简单武断地给出定义和做出判断。我们应该看到他们对新事物的敏感性,他们在做事和思维上打破固定模式的勇气,以及他们强大的创新能力。此外,虽然“爱国主义、科学、奋斗和奉献”不是目前年轻人经常提到的“流行语”,但这并不意味着现在的年轻一代不具备这些品质,不崇尚这些精神,而是他们有自己独立和不同的表达方式。

记者:“中国制造2025”需要更多高层次人才。你认为在未来的高校高端人才培养中应该特别注意什么?

宁滨:对于高校来说,虽然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特别是近10年来,随着211、985和2011协同创新项目的推进,高等教育已经向前迈出了一大步,在人才培养和科技研发方面发挥了很好的支撑作用。然而,为了适应由大变强的需要,我们培养的人才还存在差距。一方面,它反映在应对新技术发展的能力上。高等学校要适时调整人才培养和科研创新,培养真正适应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新兴产业、新兴业态发展需要,能够推动我国关键核心技术重大突破的领先科技人才。突出“高技术、高端、短板”导向,培养高层次高端制造人才。另一方面,要培养有“大情怀”的高端人才。这里的“大感觉”是“阅读时不要忘记为国家担忧”。它是“感恩社会,服务他人,勇于承担责任,乐于奉献,自觉承担民族复兴和国家繁荣的历史责任”。学习茅以升精神就是要引导青年学生有这样一个广阔的视野和模式。在个人成长的过程中,应该关注国家的发展,把社会的发展和国家的繁荣作为自己的责任,把自己的命运和民族的命运紧密结合起来。

记者:学校在培养“大情感”高端人才方面做了哪些探索?

宁滨:最好的纪念是继承和发扬。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都是我们在人才培养中始终坚持的理念。成立于2004年的“茅以升班”已成为学校的知名品牌。从2014年开始,我们将由老师和学生自己排演原创话剧《茅以升》。对北郊大学来说,茅以升精神已经成为一种独特的文化基因,在北郊大学师生的血液中代代相传。

目前,这个国家正在发生巨大而深刻的变化。创新驱动战略正在实施,全面深化改革正在推进。北郊大学是一所研究型大学,具有明显的行业优势,承担着中国交通等领域科研创新和发展的重任。特别是“一带一路”、“高铁走向世界”、“中国制造2025”、“京津冀一体化”、“大众创业与人民创新”等重大国家战略的实施,给了娇娇大学人施展才华的巨大空间。在适当的时候,所有的师生都应该学会秉承茅以升等老一辈科学家的精神,肩负起时代和民族赋予的责任,为实现中国梦、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原题:北京交通大学校长宁滨谈学习茅以升精神——培养“大情怀”高端人才(面对面))

阅读更多

科学技术纪念茅以升120岁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