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型纳米微囊可高效防治番茄颈腐根腐病
山东农业大学番茄病害供应图
吡唑醚菌酯纳米袋给药系统在土传病害防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中国是世界上番茄种植面积最大、产量最高的国家。近年来,一种新型土传植物病害——番茄颈腐病(FCRR)在中国迅速蔓延。
最近,《化学工程学报》在网上公布了山东农业大学植保学院刘枫教授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他们研制的吡唑醚菌酯纳米胶囊在防治番茄颈腐病方面取得了优异的效果。
通讯员刘枫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病害从幼苗到成虫都有可能感染,植株感染后会出现维管束坏死、生长停滞、迅速萎蔫、枯萎甚至死亡,在保护地栽培条件下更为严重。尤其是在果实生产的初期发病,可使番茄产量降低65%以上,成为温室冬春季番茄生产的大敌。
在实践中,吡唑醚菌酯和阿维菌素等农药已被用于防治番茄颈腐病和根结线虫病。然而,由于目标生物如真菌和线虫在土壤中的分布范围广且活性差,常规农药制剂容易被土壤吸收,并且在灌溉和施用过程中难以随耕作一起移动到更深的土壤层,因此不能充分保护作物根部并影响农药的有效使用。“如何有效扩大农药活性成分在土壤中的释放范围,降低浅层土壤中农药富集带来的环境风险,是提高番茄颈腐病和根结线虫病防治效果的关键。”刘枫说道。
经过长期研究,该团队对传统的微胶囊技术进行了改造,用磺化木质素对聚合物胶囊外壳进行了改性,并对广谱高效杀菌剂吡唑醚菌酯进行了包衣,获得了平均粒径约为160纳米的较小尺寸的纳米胶囊农药释放系统。
论文第一作者、山东农业大学博士生罗健说,这些载药纳米胶囊具有稳定的核壳结构,体积小,壳上带负电荷。与普通乳剂、悬浮剂等常规剂型相比,它们更容易随土壤中的水分向根深的土壤移动,为番茄根系提供了更广泛的有效保护,进一步提高了对颈腐病的防治效果。
此外,吡唑醚菌酯纳米胶囊处理在土壤中的释放更充分,并且比相同剂量的微胶囊处理具有更低的残留风险。“技术成本更低,用药量更少,滴灌用药更准确,操作更方便。我们期望这种产品和技术在生产线上发挥更大的作用。”刘枫说道。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016/j.cej.2020.124854
上一篇:高效育种技术让番茄和辣椒更好吃
下一篇:研究揭秘拉丁美洲番茄驯化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