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焙子

科普小知识2021-08-17 04:30:23
...

焙子是呼和浩特地区特有的小吃,是回族面点名品。焙子喷香耐饥,便于携带,易于消化又经济实惠。

中文名:焙子

主要食材:白面,植物油

口味:喷香耐饥,咸/甜

配料:植物油、糖、盐、鸡蛋、咸菜

1、简介


焙子

焙子是呼和浩特地区特有的小吃,是回族面点名品。有白焙子、咸焙子、甜焙子。形状有圆的、方的、三角的和牛舌形的等等。都是小麦面发酵,兑碱烤制而成的。外干脆内暄软,有浓浓的小麦面香味儿。是早点中最广泛,最经常的主流食品。也是旅行最佳食品,常配以咸菜食用。

西部人多好面食,有“吃米不如吃面,走亲戚不如住店”的老话。焙子喷香耐饥,便于携带,易于消化又经济实惠,不似奶油甜点、“狗不理包子”等食物那般金贵炫目,为地道的大众食品。对民风朴直、民情柔顺的西部区来说,经久不哀的焙子还真有地缘的、饮食文化的内涵哩。

2、来历


焙子

明朝隆庆年间,土默特部落的首领阿拉坦汗在大青山之阴、黄河之滨模仿元大都破土建城,这座城池具有八座城楼和一座琉璃金银殿。无数能工巧匠耗时三年竣工,起名“呼和浩特”,意思为青色的城。后来明朝廷赐名“归化城”,寓意草原部族归于教化。当时阿拉坦汗已年老多病,城池主要由夫人三娘子主持建造,三娘子善良谦和,深受部落民众的喜爱,因此呼和浩特又叫做“三娘子城”。

建造城池动用了大量的民夫工匠,吃饭成了当时的首要问题。三娘子把工匠的伙食工作委派给了从宁夏逃难来的回民部族,因为回族人擅长制作各种面点。

可是当时明朝廷一直不允许草原通商,导致草原上生活物资严重匮乏,甚至连做饭的锅都不够用。负责饮食的回族首领为了报答三娘子的收留之恩,竭尽所能的为部众提供可口的食物。没有锅灶,他们就用平整的两块大石片夹住面团,在篝火上焙烤。这样烤出来的面饼不仅香甜松软,而且特别耐饥,深受工匠们的喜爱。由于是在篝火上焙烤而成,所以大家都管这种面饼叫做“焙子”,这就是现在白焙子的来历。

3、制作方法


焙子

用料:低粉胡油酵母粉盐

焙子的做法:

1.先把低粉加适量水、酵母粉和成面团,要稍微硬一点儿,放在一旁醒发。

2.用适量面粉加胡油加盐搅拌,胡油要浸透面粉,但不能太湿,做成油酥,相当于是馅儿,可以咸点儿没关系。

3.把发好的面团分成大小适中的箕子,像包包子一样擀成皮儿,包入适量的步骤2。

4.把步骤3擀开,然后对折,然后再擀开,再对折,反复个4、5次,擀成类似三角形。

5.烤箱预热后,两百度上下火8-10分钟就OK啦。

4、历史


焙子

“呼和浩特市老百姓的早点——焙子,它的历史很有意思。呼和浩特之前共有两城,即‘归化城’、‘绥远城’,归化城建于明朝,而绥远城则建于清朝,筑城时间相隔164年。归化城俗称旧城,而绥远城则属于新城。两城在修建时均用了3年时间,这就是传说中的三年两城的说法,而焙子做为工人在修建城池期间的主要粮食,一直贯穿其中,形成了民间的俗语‘三年两城一焙子’的说法。”

上一篇:手扒肉

下一篇:羊肉串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