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大学
内蒙古大学(Inner*University)简称“内大”,是国务院1978年确定的88所全国重点大学之一,是英国《简明大不列颠百科全书》所列中国15所著名大学之一,是内蒙古自治区唯一的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校。内蒙古大学创建于1957年,是新中国成立后在少数民族地区最早创立的一所综合性大学,在国家高等教育布局中具有重要作用和特殊区域定位。1997年成为首批国家“211工程”建设院校,2004年成为内蒙古自治区和中国教育部共建大学,2012年入选中国国家“中西部高校综合实力提升工程”高校。有28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蒙古学和生命科学两个学科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区特色,在国内外享有盛誉。是一所拥有哲学、经济学、法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管理学、艺术学等10大门类学科的中国重点综合研究型大学。截至2012年9月,学校有各类在校生30802人。其中,蒙古族、达斡尔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等少数民族学生占33%以上;有博士研究生418人,硕士研究生4334人。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学生1148人,普通本科生19187人(校本部10796人),留学生599人。
中文名:内蒙古大学
英文名:Inner*University
简称:内大(IMU)
创办时间:1957年
类别:公立全国重点大学
学校类型:综合性大学
属性:211工程省(区)部共建高校
所属地区:中国内蒙古
现任校长:陈国庆教授
主管部门: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
1、学校简介
内蒙古大学创建于1957年,是新中国成立后在少数民族地区最早创立的一所综合性大学,在国家高等教育布局中具有重要作用和特殊区域定位。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内蒙古自治区主席乌兰夫任首任校长,原高教部综合大学司副司长于北辰任副校长,中科院学部委员、著名生物学家、北京大学一级教授、耶鲁大学博士李继侗先生来校执教并任学术副校长。党和*从北京大学等国内著名高校,选派一批知名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组成了建校初期高起点的师资队伍,为后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办学基础和优良的学风校风。学校1962年招收研究生,1978年被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1984年获博士学位授予权,1997年被批准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院校,2004年成为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和国家教育部共建大学,2012年入选国家“中西部高校提升综合实力计划”高校。现任党委书记朱炳文、校长陈国庆。
50多年来,学校遵循首任校长乌兰夫提出的“双重任务”基本办学方针,践行“求真务实”的校训,弘扬“崇尚真知、追求卓越”的内大精神,形成了“团结、严谨、求实、奋进”的优良校风和“立足边疆、面向全国、育人为本、特色强校”的办学理念,日益成为祖国北部边疆高素质人才培养、高水平科学研究、高质量成果转化和高层次决策咨询的重要基地。建校以来,培养各类人才近11万人,有4人已成为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许多毕业生已成为著名的科学家、教育家、高级领导*、企业家、艺术家、社会活动家和各行业的骨干力量,为祖国昌盛与民族振兴做出了突出贡献。
经过50多年的发展,学校现已成为集哲学、经济学、法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管理学、艺术学10大学科门类在内的综合大学。蒙古学、生命科学、资源与环境学科群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区特色,一批骨干学科也正在快速发展。学校现由校本部、艺术学院、交通学院、鄂尔多斯学院、满洲里学院构成,共设有23个学院和1个公共教学部,另设有1个独立二级学院——创业学院;有内蒙古草地生态学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哺乳动物生殖生物学及生物技术实验室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哺乳动物生殖生物学及生物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牧草与特色作物生物技术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优良家畜规模化繁育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乳制品质量安全控制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农业部草食家畜繁殖生物技术与育种重点实验室、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蒙古学研究中心,以及27个自治区级重点(工程)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现有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动物学2个国家重点学科,生态学国家重点培育学科;有18个自治区重点学科,8个自治区重点培育学科。学校现有7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6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此外还有3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6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8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6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有78个本科专业,蒙古语言文学、生物学、生命科学与技术、数理学4个国家人才培养基地,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文史哲、化学2个自治区人才培养基地。
学校高度重视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增强学校对高层次创新人才的吸引力,师资队伍素质、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截至2013年9月,学校有教职工2717人(校本部1638人),其中教学科研人员1739人(校本部1008人),博士生导师138人,教授244人(校本部197人),副教授490人(校本部289人);教学科研人员中具有博士学位的占35.9%(校本部为54.3%)。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称号2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1人,双聘院士5人,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3人,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1人,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1人,教育部科技委学部委员1人,教育部学科发展与专业设置专家委员会委员1人,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8人,农业部科技委委员1人,教育部图书情报工作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8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70人,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5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3人,全国首批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计划1人;内蒙古杰出人才奖9人,自治区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41人,入选自治区“新世纪321人才工程”2012年人选一层次13人、二层次39人,入选自治区“草原英才”工程培养人才人选32人、刚性引进人才人选12人、柔性引进人才人选13人、创新团队8个,入选自治区科技创新团队11个、教学团队18个。有2个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研究团队;1个实验室获得“全国专业技术人才先进集体”。
注重人才培养质量是学校的优良传统,按照“建设优质资源,吸引优质生源,提供优质服务,给予优质培养,巩固和发展人才培养优质品牌”的学校总体要求,不断加大教学投入,加快教学建设,探索创新教育,树立优良学风,坚持质量发展。学校被教育部评为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学校,被批准为“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学校、开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高校。学校现有52个国家本科教学工程项目,其中包括8个国家特色专业,6门国家精品课程,2门国家双语教学示范课程,4门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程,3门国家资源共享课程,3名全国“教学名师奖”获得者,4个国家教学团队,1个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专业综合改革试点”,1个“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2个国家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等;有180个自治区本科教学工程项目。截至2013年9月,学校有各类学生33439人(校本部21402人),其中,蒙古族、达斡尔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等少数民族学生约占1/3;有博士研究生444人,硕士研究生4419人(校本部4268人),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学生1281人,普通本科生19900人(校本部11398人),留学生662人(校本部661人),高职生2395人(校本部58人),成人继续教育本专科学生3292人,以及艺术学院中专生1046人。学校设有6种奖学金和近30项各类社会捐赠奖、助学金,支持和鼓励学生刻苦学习、勇于创新、立志成才。在校生在国内外各类大赛中多次获奖。
学校大力加强学科建设,不断增强科研创新和社会服务能力。2013年全年共获批科研项目427项,共获准科研经费11928万元,到账经费10506万元。被SCI、EI、CPCI-S、CSSCI、SSCI检索论文596篇;出版著作119部。在蒙古学与内蒙古少数民族发展、草地生态学与农牧业生物技术、内蒙古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等领域取得重要进展。成功培育出世界首例能产生ω-3脂肪酸的转基因克隆牛和一批优质品种肉牛、转基因克隆绒山羊、体细胞克隆绒山羊;在国内率先开展绵羊精原干细胞移植研究,成功繁育了供体公绵羊的后代;完成了国家动物转基因技术研究中心建设项目;马铃薯产业发展中关键技术研究取得重要成果。面向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与*部门和地方企事业单位开展了大量合作研究,多项成果被采用。
学校不断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开展广泛的国际合作与交流。目前,与国(境)外13个国家和地区的80所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合作交流关系,在国际毗邻地区的影响力不断扩大。2013年,接待专家学者300余人来校进行学术访问和交流,有158名教师出国留学、进行学术访问和合作交流等;与俄罗斯卡尔梅克国立大学合作建设的孔子学院得到进一步发展,促进了汉语国际推广工作。学校来华留学生教育规模不断扩大,现已形成语言生、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等各层次较为完整的来华留学生教育体系。学校于2008年具有招收“中国*奖学金留学生”资格,2009年被国家汉办批准为“孔子学院奖学金留学生接受院校”,2013年成为教育部首批“来华留学示范基地”建设学校。现有蒙古国、俄罗斯、日本、韩国、美国等23个国家的留学生在校学习。
学校积极推进办学*机制改革。不断探索完善以“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教授治学、*管理”为特征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积极发挥学术委员会等学术组织的作用。实施了学院管理*、运行机制、人事分配制度、财务制度等综合改革,进一步下移管理重心,促进学院实体化,充分发挥学院办学能动性,切实强化学院学科建设与教学科研学术功能,实现*管理和科学决策。学校办学条件不断改善。目前,学校占地面积2070亩,建筑面积69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5.29亿元;图书馆馆藏文献301万册,是CALIS内蒙古自治区文献信息服务中心省级中心馆;校园网覆盖了全校教学科研单位和办公与生活区,校园网络中心是中国教育科研计算机网内蒙古地区主节点。公共服务体系日臻完善。
学校以改革创新精神不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近年来,学校始终围绕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抓党建,着眼于人才培养、知识创新和社会服务抓党建,以改革创新精神不断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包括思想理论建设、领导班子和*队伍建设、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党风廉政建设、党内*建设,不断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为学校事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治、思想和组织保证。2013年学校召开了第九次党代会,深入开展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党建科学化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文明单位”、“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多次荣获省部级“先进基层党组织”、“维护稳定典型示范单位”等荣誉称号。
当前,内蒙古大学正在以*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秉承“双重任务”基本办学方针,走“质量、内涵、特色”发展之路,以更加宽广的视野、更加开放的姿态、更加高远的志向,面向时代要求,服务国家和自治区发展战略,认真落实国家教育、科技、人才发展规划纲要和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要求,求真务实,开拓创新,以艰苦奋斗、锲而不舍的精神,向民族特色、地区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目标迈进。
2、历史沿革
成立时间
内蒙古大学于1957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成立,隶属于内蒙古自治区,是新中国成立后*在少数民族地区创立最早的一所综合大学,也是目前自治区惟一一所综合大学。1978年2月,被教育部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成为全国96所重点大学之一,也是自治区惟一的全国重点大学;1997年11月,经国家计委立项,成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的百所院校之一;2004年5月,成为省(区)部共建学校。创建之初,学校主要开展本科教育,1962年开办硕士研究生教育。1984年1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内蒙古大学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2001年3月经国家人事部批准在我校设立了3个博士后流动站。目前学校以本科和研究生教育为主,有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本科、专科、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等多种办学层次,还招收民族预科生、留学生和成人教育学生。学校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市。
办学情况简介
1957年学校招收第一届学生340名,1962年在校生达到1660人。改革开放后,内蒙古大学各项事业得到快速发展,特别是进入国家“211工程”以来,学校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在提高办学水平、增强办学实力的同时,办学规模不断扩大。2004年9月,在校生近两万人(校本部有各类在校生12657人,其中全日制普通本科生8203人,预科生139人,博士研究生131人,硕士研究生1183人,成人脱产生581人,夜大生375人函授生1955人留学生90人)。蒙古族及其他少数民族学生占学生总数的35%。建校之初,学校设置了8个本科专业。经过发展,到1982年本科专业增加到20个,1993年增加到24个,1996年增加到36个。1998年对本科专业进行了结构调整,将原36个本科专业整合缩减为30个,同时新设了10个新型和应用性专业。另外开设了本科双学位专业和本科辅修专业。经过不断调整优化和发展,2003年本科专业达到57个(包括艺术类专业),另有专科和高职专业39个。学校已经形成了哲学、历史学、文学、法学、经济学、理学、工学、管理学门类等较为齐全的学科专业体系。建校近50年来,内蒙古大学为国家、自治区培养各类人才4万多人。1962年内蒙古大学第一届本科生毕业,共有252人。1981年有350名本科生、35名硕士生毕业,“211工程”建设前的1996年学校有658名本科生、564名专科生、37名研究生毕业。2003年共有3143名本专科和研究生毕业,其中201名研究生、1687名本科生、1255名专科生。2004年,我校毕业博士研究生21人;毕业硕士研究生261人,另授同等学力人员硕士学位44人,授予经贸工商管理专业硕士(EMBA)学位66人;校本部毕业本科生1658人;毕业艺术类及成人本科1275人;毕业专科和新高职学生1847人。在建设与发展过程中,非常注重师资队伍建设,特别加强中青年教师的培养,并积极吸引高层次人才来校工作。建校初期,*总理指示高教部从北京大学等12所国内著名高校抽调了一大批优秀教师到内蒙古大学任教,组成最初的师资队伍:教学人员152人,其中教授和副教授7人、讲师20人、助教92人、教辅人员33人。1979年教师总数499名,其中教授10人、副教授48人、讲师257人。20世纪80年代开始聘请外籍教师来校任教。1996年教职工总数1493人,2004年学校有教职工2371人(本部1447人,其中教学科研人员842人)。
大事记
1957年10月14日,内蒙古大学举行隆重的建校典礼。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内蒙古自治区党委书记、自治区主席的乌兰夫兼任首任校长。中科院学部委员、北京大学教授李继侗来校执教并任副校长。在建校典礼上,乌兰夫明确提出内蒙古大学的“双重任务”,即“一方面,它与兄弟高等院校一样地贯彻执行培养有*觉悟的、有文化的、身体健康的劳动者的教育方针;另一方面,必须看到国家在少数民族地区建立高校,它就要担负起繁荣和发展内蒙古民族的文化和培养本民族的知识分子进行科学研究的任务。”
1959年3月,*内蒙古大学第一次党员代表大会和共青团内蒙古大学第一次团员代表大会召开。
1977年12月,召开全校教学工作会议,使遭到“*”破坏的教学工作走上正轨。
1978年2月,被教育部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
1980年9月,学校党委召开扩大会议,研究制定学校长远发展规划,提出把学校建设成为具有鲜明民族特点和地区特点的全国重点综合性大学。
1984年3月,生物系留日教师旭日干同日本学者合作,成功培育出世界上第一胎体外受精的试管山羊。
1985年,蒙古语言文学学科被列为自治区重点学科。
1987年4月,经国家教委批准,成立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内蒙古艺术学校作为附属中专保留。
1988年,中国民族史、应用数学、理论物理、生态学等4个学科被列为自治区重点学科。
1989年3月,在旭日干博士的主持下,内蒙古大学实验动物研究中心成功培育出我国第一胎试管绵羊。同年8月,成功培育出第一胎试管牛。
1992年,蒙古语族语言文学被列为国家高校重点学科。
1993年,与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共建农业部重点实验室-草地资源生态重点开放实验室。
1993年6月,内蒙古自治区人民*第六次常务会议决定支持内蒙古大学争进国家“211工程”。
1993年12月,李博教授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1994年,动物生殖生物学与生物技术、无机化学、微生物学3个学科被列为自治区重点学科。
1994年1月,在内蒙古大学成立国家教育委员会民族学科蒙古学信息中心。
1994年11月,蒙古语言文学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获教育部批准建设。
1995年,生物学和数理学(试办)2个国家理科基础研究和人才培养基地获教育部批准建设。
1995年5月,旭日干教授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1995年12月,成立蒙古学学院、经济管理学院、生命科学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开始进行学院制改革。
1996年,建立文史哲自治区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化学自治区理科基础研究和人才培养基地。
1996年9月,内蒙古大学“211工程”通过自治区组织的部门预审。
1997年,经批准,建立草地资源生态自治区重点实验室、家畜繁殖生物技术自治区重点实验室。
1997年,“中国北方草地草畜平衡动态监测系统试点试验研究”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1997年6月,内蒙古大学“211工程”通过国家立项审核,11月经国家计委批准成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院校。
1997年9月7日,隆重举行建校40周年庆典,*、*、乔石、李瑞环、李岚清、布赫等**为内蒙古大学题词。
1997年10月,**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到校视察。
1997年12月,被授予自治区文明单位称号。
1999年,“基因序列的信息学研究”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
1999年,建立自治区高等学校稀土材料重点实验室。
1999年1月,**总书记、国家主席*亲临学校视察。
1999年1月,由内蒙古大学牵头,联合内蒙古工业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共建的内蒙古地区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获教育部批准建设,并于2003年通过验收,正式挂牌。这是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惟一的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全国32个)。
1999年11月,成立法学院、化学化工学院和外国语学院,至此,学校形成了校、院、系三级建制,校、院两级管理的*。
2000年,“牛体外受精技术的研究与开发”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2000年1月,组建奥都实业发展集团公司,后勤与行政逐渐实现规范分离,后勤社会化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
2000年3月,自治区*决定呼和浩特交通学校并入内蒙古大学,组建内蒙古大学职业技术学院。
2000年4月,下发《内蒙古大学新一轮校内管理*改革实施方案》,新一轮校内管理*改革正式启动。
2000年8月,哺乳动物生殖生物学及生物技术实验室成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000年11月,自治区*下发《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关于理顺内蒙古大学和艺术学院管理*的批复》,要求教育厅制定内蒙古大学和艺术学院管理*实质性合并操作方案,同时要求内蒙古大学加强对艺术学院的管理。
2000年12月,蒙古学研究中心被教育部批准为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点基地。
2001年,因在国家“863”计划项目中取得显著成就,旭日干院士被国家科技部评为“有突出贡献的先进个人”。
2001年7月1日,内蒙古大学“211工程”“九五”期间建设项目顺利通过专家组评估验收。
2002年,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获教育部批准建设。
2002年1月,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动物学两个学科被列为全国高等学校重点学科。
2002年1月,成立公共管理学院,学院总数达到15个。
2002年10月30日,《内蒙古大学“十五”“211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通过内蒙古自治区和国家教育部联合组织的专家组论证。
2003年,与科技部共建内蒙古草地生态学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2003年1月,被评为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
2003年5月,**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亲临学校视察。
2003年12月,**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亲临学校视察。
2003年12月,我校曹之江教授主持的“数学分析”课被评为2003年度国家精品课程,曹之江教授被教育部评为首届全国名师。
2004年5月,教育部部长周济和自治区主席杨晶签署协议,我校成为省(区)部共建学校。
3、211工程
211工程
“211工程”是中国*面向21世纪,重点建设100所左右的高等学校和重点学科的建设工程。一、“211工程”建设的目的
实施“211工程”,是中国*推进高等教育发展,促进高等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一项重要措施。这一工程的实施旨在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培养高层次人才,对提高国家高等教育水平,加快国家经济建设,促进科学技术和文化发展,增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实现高层次人才培养基本立足于国内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二、总体建设目标及任务
面向21世纪,在“九五”期间,重点建设一批高等学校和重点学科,并在此基础上经过若干年的努力,使100所左右的高等学校以及一批重点学科在教育质量、科学研究、管理水平和办学效益等方面有较大提高,在高等教育改革特别是管理*改革方面有明显进展,成为立足国内培养高层次人才、解决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重大问题的基地。其中,一部分重点高等学校和一部分重点学科,接近或达到国际同类学校和学科的先进水平,大部分学校的办学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上取得较大成绩,适应地区和行业发展,总体处于国内先进水平、起到骨干和示范作用。
工程建设的主要内容:
“211工程”建设内容主要包括学校整体条件、重点学科和高等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三大部分。
1、学校整体条件建设:造就一大批学术造诣较深、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的学术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特别应加速青年学术带头人的培养,保持一支政治业务素质优良、结构合理、人员精干、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深入进行教育、教学改革,优化学科(专业)结构,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确保教育质量有较大地提高;加强教学、科研必需的基础设施建设,实验室建设和公共设施建设,为培养及吸引优秀人才创造必需的生活、工作条件;提高办学规模效益;加强科学研究工作,努力实现科研成果产业化,加快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步伐;推进办学*改革,深化学校内部管理*的改革;增强高等学校国际交流与合作,扩大我国高等教育在国际上的影响。
2、重点学科建设:主要是增强科技前沿领域高层次人才培养的能力。在部分有条件的学校中选择一些对国家的经济建设、科技进步、社会发展和国防建设等领域产生重大影响,能够解决本领域的重大科技问题,并有望取得突破性成果的重点研究基地,加强培养人才的实验条件,拓宽学科面,形成一批学科基础相关、内在联系紧密、资源共享、具有特色和优势的学科群、学科基地,以持续培养本领域高水平的骨干人才。要努力形成覆盖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主要行业和领域、带动学科和科技发展、分工合理、相互配套的重点学科体系。
3、高等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主要包括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图书文献保障系统、现代化仪器设备共享系统等建设内容。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将连接全国主要高等学校,并与国际网络联网,为我国教育、科技和社会各界提供信息服务。图书文献保障系统以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为依托,设立全国综合文献中心和一批学科文献中心,与国内外文献系统广泛联网,建立文献信息子网。根据地区优势,在全国高等学校比较集中的中心城市,结合高等学校重点学科的建设,设立现代化仪器设备共享服务中心,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
“九五”期间“211工程”建设规划任务:
1、首先重点建设2所高等学校,使其在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的整体水平上,接近和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在国际上确立较高的声誉和地位。
2、着重提高和改善25所左右与我国*建设密切相关、重点学科比较集中、承担较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任务的高等学校的教学和科研基础设施条件,使其在人才培养质量上有显著提高,一些重点学科接近或达到国际水平,并在高等学校中起到骨干和示范作用。要注重支持与基础产业、支柱产业密切相关院校和重点学科点的建设,加大国家急需的高级专门人才和应用技术人才的培养力度,以体现“211工程”建设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
3、加强300个左右与经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国防建设密切相关的重点学科点,增强持续培养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相关领域高水平人才的能力。
4、完成高等教育公共服务体系的基本框架建设。
“211工程”的具体建设方式:
原则上将主要建设内容统筹考虑在拟确定的重点建设大学和要提高、改善的大学中进行,以体现资金的有效使用和发挥高等学校的综合效益。少数重点学科及其他建设项目可安排在另外一部分高等学校中进行。三、工程建设资金
“211工程”所需建设资金,采取国家、部门、地方和高等学校共同筹集的方式解决。按现行高等教育管理*,建设资金主要由学校所属的部门和地方*筹措安排,*安排一定的专项资金给予支持,对工程建设起推动、指导和调控作用。
部门和地方*的专项资金,要优先保证国家重点学科、高等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需要,适当安排有关高等学校上水平所必须的基础设施建设。*专项资金主要用于补助国家重点学科和高等教育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补助少数高等学校整体水平提高所需基础设施的建设。四、建设程序与组织管理
“211工程”作为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和第九个五年计划,从1995年起实施。
1、国务院成立了“211工程”部际协调小组,协调决定工程建设中的重大方针政策问题。协调小组由国务院、国家计委、国家教委和财政部的主管领导组成。协调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211工程”建设项目的实施管理和检查评估工作。办公室由国家教委、国家计委和财政部的有关同志组成,地点设在国家教委。
2、“211工程”按国家基建程序进行审批和管理。*行业主管部门和省(区、市)人民*,商国家教委对申请进入“211工程”的备选院校和学科点进行预审。预审通过后,有关主管部门需向国家教委报送预备立项备案材料。根据“211工程”总体进度要求和国家财力可能,由国家教委会同有关主管部门,向国家计委报送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国家计委根据建设项目的具体目标和标准,部门、地方和院校自筹资金落实情况,以及*专项资金的安排,进行综合平衡和审核,条件成熟一所,批准一所。经审定批准进入“211工程”的项目,由国家计委商财政部和国家教委在年度计划中滚动安排*补助投资并付诸实施。对符合“211工程”建设要求、与国民经济发展重点密切相关、自筹资金落实不需要*专项支持的高等学校,也可列入重点建设计划并享受相应的优惠政策。
3、“211工程”建设项目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管理。各项目主管部门按照工程建设总体规划和实施进展要求,具体负责本部门和本地区“211工程”建设项目的管理工作,认真抓好所属建设项目的各项工作,确保按期保质完成。
五、“211工程”建设进展情况
在党*、国务院领导同志的直接关心指导下,在国家计委、教育部和财政部的协调领导下,“211工程”建设进展平稳顺利。
“九五”期间,在“211工程”学校*安排了602个重点学科建设项目。其中人文社会62个,占10%;经济政法57个,占10%;基础科学89个,占15%;环境资源42个,占7%;基础产业和高新技术255个,占42%;医药卫生66个,占11%;农业31个,占5%。“九五”期间,“211工程”建设资金总量约为183亿元。其中,用于重点学科建设资金63.88亿元,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资金35亿元,基础设施建设资金10.06亿元,配套设施建设资金73.32亿元。
“211工程”建设实施以来,推动了高等教育的整体发展,推动了部门与地方的共建和多种形式的联合办学,充分调动了各方面的办学积极性,同时也带动了学校办学思想的变化。学校办学条件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全国高等教育数字化信息平台初步建立,公共教学设施建设初见成效。“211工程”学校确立了以重点学科建设为核心的指导思想和学科建设在学校发展中的核心地位,高层次人才培养能力进一步提高,科研装备水平有了较大幅度提高,明显增强了其开展科学前沿领域研究和解决经济建设重大问题的能力,师资队伍建设得到重视,为稳定和吸引人才创造了一定的工作条件。“九五”期间,“211工程”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产生了一批标志性的成果。“211工程”“九五”期间建设已经结束,“十五”期间,学校按照国家“211工程”建设的统一部署,在自治区党委*的领导下,以*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不断深化改革,加快建设步伐,在自治区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文化繁荣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实现把内蒙古大学建设成为特色鲜明、在国内外具有一定影响的高水平研究教学型综合大学的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
4、办学条件
院系专业
截至2013年,学校共设有23个学院和1个公共教学部,另设有1个独立二级学院——创业学院。
下属院系 | ||
---|---|---|
内蒙古大学蒙古学学院 | 内蒙古大学数学科学学院 | 内蒙古大学外国语学院 |
内蒙古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 | 内蒙古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 内蒙古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
内蒙古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 内蒙古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 内蒙古大学交通学院 |
内蒙古大学历史与旅游文化学院 | 内蒙古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 内蒙古大学软件学院 |
内蒙古大学哲学学院 | 内蒙古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 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 |
内蒙古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 内蒙古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 | 内蒙古大学鄂尔多斯学院 |
内蒙古大学法学院 | 内蒙古大学计算机学院 | 内蒙古大学满洲里学院 |
直属教学机构:
内蒙古大学研究生院(研究生管理机构)、内蒙古大学国际教育学院(留学生管理机构)、内蒙古大学体育教学部、内蒙古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成人教育)
独立学院:内蒙古大学创业学院(本科二批c类)
专业分布
截至2012年,学校有75个本科专业。
校区 | 学院名称 | 专业名称 | 学制 | 科类 | 授予学位 |
---|---|---|---|---|---|
北校区 | 蒙古学学院 | 蒙古语言文学基地 | 四年 | 蒙授文科 | 文学学士 |
(本部) | 蒙古语言文学(文理综合班) | 四年 | 蒙文、蒙理 | 文学学士 | |
编辑出版学 | 四年 | 蒙授文科 | 文学学士 | ||
新闻学 | 四年 | 蒙授文科 | 文学学士 | ||
南校区 | 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 | 民族学 | 四年 | 蒙授文科 | 法学学士 |
社会工作 | 四年 | 普通文科 | 法学学士 | ||
社会学 | 四年 | 普通文科 | 法学学士 | ||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 汉语言文学 | 四年 | 普通文科 | 文学学士 | |
新闻学 | 四年 | 普通文科 | 文学学士 | ||
编辑出版学 | 四年 | 普通文科 | 文学学士 | ||
汉语国际教育(对外汉语) | 四年 | 普通文科 | 文学学士 | ||
历史与旅游文化学院 | 历史学 | 四年 | 普通文科 | 历史学学士 | |
文物与博物馆学 | 四年 | 普通文科 | 历史学学士 | ||
旅游管理 | 四年 | 普通文科 | 管理学学士 | ||
哲学学院 | 哲学 | 四年 | 普通文科 | 哲学学士 | |
文史哲基地 | 四年 | 普通文科 | 文史哲 | ||
北校区 | 经济管理学院 | 经济学 | 四年 | 普通理科 | 经济学学士 |
(本部) | 国际经济与贸易 | 四年 | 普通理科 | 经济学学士 | |
企业管理 | 四年 | 普通文科 | 管理学学士 | ||
人力资源管理 | 四年 | 普通文科 | 管理学学士 | ||
会计学 | 四年 | 普通理科 | 经济学学士 | ||
财务管理 | 四年 | 普通文科 | 管理学学士 | ||
金融学 | 四年 | 普通理科 | 经济学学士 | ||
工程管理 | 四年 | 普通文科 | 管理学学士 | ||
土地资源管理 | 四年 | 普通文科 | 管理学学士 | ||
南校区 | 法学院 | 法学 | 四年 | 普通文科 | 法学学士 |
外国语学院 | 英语 | 四年 | 普通文科 | 文学学士 | |
日语 | 四年 | 普通文科 | 文学学士 | ||
俄语 | 四年 | 普通文科 | 文学学士 | ||
公共管理学院 | 公共事业管理 | 四年 | 普通文科 | 管理学学士 | |
行政管理 | 四年 | 普通文科 | 管理学学士 | ||
政治学与行政学 | 四年 | 普通文科 | 管理学学士 | ||
劳动与社会保障 | 四年 | 普通文科 | 管理学学士 | ||
北校区 | 数学科学学院 | 数学与应用数学 | 四年 | 普通理科 | 理学学士 |
(本部) | 信息与计算科学 | 四年 | 普通理科 | 理学学士 | |
数理学人才培养基地 | 四年 | 普通理科 | 理学学士 | ||
统计学 | 四年 | 普通理科 | 理学学士 | ||
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 物理学 | 四年 | 普通理科 | 理学学士 | |
应用物理学 | 四年 | 普通理科 | 理学学士 | ||
电子科学与技术 | 四年 | 普通理科 | 理学学士 | ||
化学化工学院 | 化学 | 四年 | 普通理科 | 理学学士 | |
应用化学 | 四年 | 普通理科 | 工学学士 | ||
材料化学 | 四年 | 普通理科 | 工学学士 | ||
化学工程与工艺 | 四年 | 普通理科 | 工学学士 | ||
生命科学学院 | 生态学 | 四年 | 普通理科 | 理学学士 | |
环境科学 | 四年 | 普通理科 | 理学学士 | ||
生物技术 | 四年 | 普通理科 | 理学学士 | ||
生物科学 | 四年 | 普通理科 | 理学学士 | ||
生命科学与技术基地 | 四年 | 普通理科 | 理学学士 | ||
生物学基地 | 四年 | 普通理科 | 理学学士 | ||
食品质量与安全 | 四年 | 普通理科 | 农学学士 | ||
园艺 | 四年 | 普通理科 | 农学学士 | ||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 四年 | 普通理科 | 工学学士 | |
通信工程 | 四年 | 普通理科 | 工学学士 | ||
自动化 | 四年 | 普通理科 | 工学学士 | ||
计算机学院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四年 | 普通理科 | 工学学士 | |
电子商务 | 四年 | 普通理科 | 理学学士 | ||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 四年 | 普通理科 | 理学学士 | ||
软件学院 | 软件工程 | 四年 | 普通理科 | 工学学士 | |
南校区 | 交通学院 | 土木工程(公路与桥梁) | 四年 | 普通理科 | 工学学士 |
机械工程 | 四年 | 普通理科 | 工学学士 | ||
汽车服务工程 | 四年 | 普通理科 | 工学学士 | ||
交通运输 | 四年 | 普通理科 | 工学学士 | ||
工程管理 | 四年 | 普通理科 | 工学学士 | ||
高等级公路维护与管理 | 三年 | 普文、普理 | 高职(专科) | ||
工程造价 | 三年 | 普通理科 | |||
道路桥梁工程技术 | 三年 | 普通理科 | |||
道路桥梁工程技术(公路工程与材料质量检测方向) | 三年 | 普通理科 | |||
市政工程技术 | 三年 | 普通理科 | |||
汽车运用技术 | 三年 | 普通理科 | |||
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 | 三年 | 普通理科 | |||
工程机械控制技术 | 三年 | 普通理科 | |||
工程机械运用与维护 | 三年 | 普通理科 | |||
艺术学院 | 艺术设计 | 四年 | 汉艺、蒙艺 | 艺术学学士 | |
绘画 | 四年 | 汉艺、蒙艺 | 艺术学学士 | ||
雕塑 | 四年 | 汉艺、蒙艺 | 艺术学学士 | ||
动画 | 四年 | 汉艺、蒙艺 | 艺术学学士 | ||
美术学 | 四年 | 汉艺、蒙艺 | 艺术学学士 | ||
艺术设计学 | 四年 | 汉艺、蒙艺 | 艺术学学士 | ||
艺术学院老院区 | 播音与主持艺术 | 四年 | 汉艺、蒙艺 | 艺术学学士 | |
舞蹈编导 | 四年 | 艺术类 | 艺术学学士 | ||
音乐学 | 四年 | 汉授艺术 | 艺术学学士 | ||
音乐表演 | 四年 | 汉授艺术 | 艺术学学士 | ||
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 | 四年 | 汉授艺术 | 艺术学学士 | ||
表演 | 四年 | 汉授艺术 | 艺术学学士 | ||
文化产业管理 | 四年 | 汉授艺术 | 管理学学士 | ||
鄂尔多斯校区 | 鄂尔多斯学院 | 旅游管理 | 四年 | 普通文科 | 管理学学士 |
自动化 | 四年 | 普通理科 | 工学学士 | ||
土木工程 | 四年 | 普通理科 | 工学学士 | ||
交通运输 | 四年 | 普通理科 | 工学学士 | ||
材料化学(稀土材料) | 四年 | 普通理科 | 工学学士 | ||
化学工程与工艺 | 四年 | 普通理科 | 工学学士 | ||
满洲里校区 | 满洲里学院 | 汉语言文学 | 四年 | 普通文科 | 文学学士 |
新闻学 | 四年 | 普通文科 | 文学学士 | ||
艺术设计 | 四年 | 汉授艺术 | 艺术学学士 | ||
俄语(俄罗斯语言与文化) | 四年 | 普通文科 | 文学学士 | ||
金融学 | 四年 | 普通理科 | 经济学学士 | ||
国际经济与贸易 | 四年 | 普通理科 | 经济学学士 | ||
行政管理 | 四年 | 普通文科 | 管理学学士 | ||
南校区 | 民族预科 | 预科文科 | 一年 | 蒙授文科 | 一年后转入相关专业 |
师资力量
截至2012年9月,学校有教职工2844人(校本部1640人),其中教学科研人员1697人(校本部983人),博士生导师128人,教授267人(校本部217人),副教授470人(校本部386人);教学科研人员中具有博士学位的占30.1%(校本部为49.7%)。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称号2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1人,双聘院士5人,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1人,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1人,教育部科技委学部委员1人,教育部学科发展与专业设置专家委员会委员1人,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8人,农业部科技委委员1人,教育部高等学校文化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教育部图书情报工作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8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71人,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5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1人;内蒙古杰出人才奖9人,自治区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41人,入选自治区“新世纪321人才工程”2012年人选一层次13人、二层次39人,入选自治区“草原英才”工程培养人才人选32人、刚性引进人才人选12人、柔性引进人才人选13人、创新团队8个,入选自治区科技创新团队6个。有4个*教学团队,2个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研究团队。
学科建设
2014年学校官网显示,该校有2个国家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有18个自治区重点学科,8个自治区重点培育学科。有7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6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此外还有3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6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9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6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对外交流
学校不断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开展广泛的国际合作与交流。
截至2011年11月,与国(境)外12个国家和地区的61所高校建立了合作交流关系。
学校具有招收“中国*奖学金留学生”资格,被国家汉办批准为“孔子学院奖学金留学生接受院校”。有蒙古国、俄罗斯、日本、韩国、美国等22个国家的留学生在校学习,数量逐年增长。
5、学术研究
科研机构
2014年校官网显示,学校有哺乳动物生殖生物学及生物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10个部级实验室,及25个自治区级重点(工程)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科研成果
2010年全年共获批科研项目423项,共获准科研经费36589万元,到位经费12500万元。发表论文1017篇,被SCI、EI、ISTP、CSSCI检索论文283篇;出版著作90部。
2012年全年共获批科研项目385项,共获准科研经费13182万元,到账经费10288万元。被SCI、EI、CPCI-S、CSSCI、SSCI检索论文522篇;出版著作70部。在蒙古学与内蒙古少数民族发展、草地生态学与农牧业生物技术、内蒙古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等领域取得重要进展。成功培育出世界首例能产生ω-3脂肪酸的转基因克隆牛和一批优质品种肉牛、转基因克隆绒山羊、体细胞克隆绒山羊;在国内率先开展绵羊精原干细胞移植研究,成功繁育了供体公绵羊的后代;完成了国家动物转基因技术研究中心建设项目;马铃薯产业发展中关键技术研究取得重要成果。面向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与*部门和地方企事业单位开展了大量合作研究,多项成果被采用。
学术资源
截至2012年,图书馆及各分馆、院(所)资料室共入藏纸本文献274万册(其中校本部图书馆223万册),电子图书26万种(其中校本部图书馆21万种),引进中外文数据库42个(其中校本部图书馆41个),自建数据库12个,已建成了具有鲜明民族特点和地区特色,以蒙古学和生命科学为重点,以学校教学、科研专业用书为保障的科学藏书体系。内蒙古大学图书馆已经成为自治区规模最大、文献资源最丰富、现代化服务水平最高、最受读者青睐和欢迎的大型文献信息中心之一。
学术刊物
内蒙古大学主办有《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内蒙古大学学报》(蒙古文社会科学版)等自治区级学术刊物,是中国核心期刊之一。
6、文化传统
校徽
校训
求真务实
内大精神
校歌
内大——文明的摇篮
精神
崇尚真知追求卓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