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教育教学

重庆理工大学

科普小知识2021-08-12 03:27:22
...

重庆理工大学始建于1940年,总占地2288亩,校舍建筑面积80余万平方米。现拥有固定资产约21亿元,其中教学仪器设备总值1.82亿元;图书馆馆藏图书资料230万册(含电子图书);拥有设施齐全、管理规范的教学实习工厂和工程训练中心,现学校面向全国32个省市招生,现已形成以本科教育为主体,兼有留学生教育、研究生教育、专科(高职)教育与成人教育的办学格局。现设有17个学院、56个研究机构。拥有教职员工1701人,其中专任教师1182人。现已发展成为重庆市重点建设的高校之一。 

中文名:重庆理工大学

英文名:ChongqingUniversityofTechnology

简称:重庆理工

创办时间:1940年

类别:公立大学

学校类型:工科

属性:省属重点大学、省企共建大学

所属地区:中国重庆

现任校长:石晓辉

知名校友:余祖胜、黎孝纯、黎阳、刘琦开

主管部门: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硕士点:39个

校训:明德笃行自强日新

校歌:重庆理工大学校歌(郭沫若作词)

学校地址:重庆市巴南区红光大道69号

学校代码:11660

招生批次:一本、二本

就业情况: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

学校定位:特色鲜明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

主要院系:会计学院、机械工程学院、车辆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等

1、简介


重庆理工大学

重庆理工大学前身是创办于1940年的国民*兵工署第11技工学校(对外化名“士继公学”)。1950年后,学校先后更名为21兵工厂工业职业学校、西南军政委员会西南工业部工业学校、重庆机械工业学校、第二机械工业部西南第一工业学校、重庆工业学校、重庆机械制造工业学校、重庆第一机械制造工业学校。1957年,昆明仪器制造工业学校金属切削专业并入。1960年,升办为重庆工业专科学校。1965年,升格为重庆工业学院。1985年,经国家教委批准改建为重庆工业管理学院。1999年,由中国兵器工业总公司划转重庆市管理,实行*与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为主的管理*,同年更名为重庆工学院。2001年,重庆市经济管理*学院整体并入。2009年,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重庆理工大学。目前,全日制在校本专科生、研究生、留学生等近25000人。

2、历史沿革

重庆理工大学是一所普通高等院校,其前身是1940年9月18日成立的兵工署第11技工学校,因附设在21兵工厂(即今长安汽车有限责任公司),故简称21厂技校,对外化名为“士继公学”。

1950年4月,经西南军政委员会工业部批准更名为21厂工业职业学校,同年9月更名为西南军政委员会工业部工业学校。此后又先后更名为第二机械工业部西南第一工业学校、重庆第一机械制造工业学校。1957年,昆明仪器制造工业学校金切专业并入我校。1960年3月,学校升办为重庆工业专科学校。

1965年4月,升格为重庆工业学院,隶属于第五机械工业部。1986年,经国家教委批准,改建为重庆工业管理学院。其后,学校先后隶属于兵器工业部、国家机械委、机械电子工业部,从1991年开始隶属于中国兵器工业总公司。

1999年5月,学校由中国兵器工业总公司划转重庆市管理,实行*与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为主的管理*,同年更名为重庆工学院。

2001年,重庆市经济管理*学院整体并入我校;同年,在重庆市高等院校布局结构调整中,我校被重庆市人民*规划为即将筹建的“重庆理工大学”。在第九批博士、硕士学位授权审核中,学校以优异成绩被国务院学位办增列为硕士学位授权单位。2005年9月,占地面积1500亩的花溪校区正式启用。

2009年3月,国家教育部下文同意我校更名为“重庆理工大学”。

3、院系设置

学院

车辆工程学院、机械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电子信息与自动化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药学与生物工程学院、化学化工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光电信息学院、会计学院、管理学院、经济与贸易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学院、重庆知识产权学院、语言学院、体育教学部、应用技术学院、商贸信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办公室、MBA教育中心

专业

学校设有42个本科专业,涉及5大学科门类20个一级学科。工学涵盖7个一级学科,17个本科专业;理学涵盖6个一级学科,8个本科专业;管理学涵盖3个一级学科,10个本科专业;社会学科涵盖3个一级学科,6个本科专业;人文学科涵盖1个一级学科、1个本科专业。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形成机械、材料、电子信息、生物化工、经济、管理等相互支撑、相得益彰的学科专业群布局,为学校拓宽服务面向、增强社会适应性发挥了重要作用,也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跨学科、高素质人才创造了条件。

4、师资力量

学校现有教职工1561人,其中专任教师1321人,包括“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3人,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14人,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13人,重庆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3人,重庆市高校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等其他省部级优秀人才60余人。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641人,具有硕士、博士学位近1000人,另聘兼职教师300余人。

5、机构设置

学校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任务,形成了理、工、文、管、经、法、医、艺等协调发展的多学科体系。学校面向全国31个省市招生,以本科教育为主,兼有研究生教育、职业技术教育、留学生教育、继续教育。现有21个党政管理机构,21个教学机构,4个教学辅助机构,3个研究机构。学校设有本科专业58个,其中*特色专业建设点4个、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个,重庆市级特色专业建设点6个、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个。现有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1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39个、专业学位授权点11个、省(部)级一级重点学科8个。现有*教学团队1个,精品课程1门、双语教学示范课程1门、精品资源共享课入选课程1门,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重庆市级教学团队12个、精品课程20门、精品视频公开课程6门、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3门、双语教学示范课程3门、研究生优质课程10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7个、实验教学示范中心7个、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2个。学校入选*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获得*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12个,市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48个。

6、科研项目


重庆理工大学

学校科研工作具有较强实力,“十一五”以来,承担了包括国家“863”高技术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庆市重大项目在内的一大批高水平的研究课题,科研经费快速增长,研究成果不断涌现。累计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900多项。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及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8000余篇,其中被SCI、EI、ISTP三大检索工具收录1800余篇;出版教材、著作300余部;申请国家专利833项,获得授权或公开专利672项;近几年,科研成果获得*奖励5项、中国专利金奖1项、省(部)级奖励121项。学校近年来在全国高校授权专利排名中一直名列前100强,产生了“时空坐标转换方法与时栅位移传感器研究”“高性能电子软钎焊合金材料制备新工艺”“摩托车开发关键技术的研究”“风力发电专用齿轮箱成套技术及产业化”“螺旋锥齿轮数控加工关键技术与成套设备”等标志性科研成果。学校建有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重庆市重点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等18个省部级科研创新平台,35个校级科研创新平台,与中国科学院、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重庆科学技术研究院、重庆长安汽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重庆建设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重庆大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等科研院所和大型企业共建联合实验室、研究中心24个。由学校牵头,联合8家高校、科研院所、行业骨干企业和科技金融企业共同组建的“高端装备技术协同创新中心”被认定为重庆市协同创新中心,并作为重庆市首批重点支持的两个协同创新中心之一。《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系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重庆市重点学术期刊出版专项资金资助期刊,全国优秀社科学报,重庆市一级期刊,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期刊》,荣获教育部中国科技论文在线优秀期刊一等奖等。《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系中国科技核心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重庆市一级期刊。被美国《化学文摘》(CA)、美国《乌利希国际期刊指南》(UlrichIPD)等多家数据库收录,多次荣获教育部中国科技论文在线优秀期刊一等奖、全国高校科技期刊优秀编辑质量奖等。

7、办学设施

学校办学条件优良,占地面积2537亩,校舍建筑面积88余万平方米。现拥有固定资产约23亿元,其中教学仪器设备总值2.43亿元。图书馆馆藏各类文献资料超过350万册,拥有设施齐全、管理规范的教学实习工厂和工程训练中心,校内外实习基地170余个。学校构建了先进的数字校园基础应用平台,在硬件资源虚拟化的基础上实现了学校的私有云服务。数字校园系统在西部地区具有广泛影响并得到同行较高评价。

8、学术交流

学校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通过双学位联合培养、互认学分、学生海外游学、海外引智、合作科研、海外访学与培训等项目与美国、英国、德国、韩国、日本、俄罗斯、新加坡、泰国、越南、*等20多个国家或地区的高校和科研机构开展了多形式、深层次、宽领域的合作交流。学校目前拥有来自匈牙利、俄罗斯、白俄罗斯、韩国、越南、泰国、哈萨克斯坦、刚果(布)等8个国家的106名在校留学生。在中国教育部与德国教育与科研部支持下,在重庆市教委的直接领导下,“中德(重庆)汽车职业资格培训与认证中心”落户我校,作为中德汽车职业资格培训与认证中心联盟的牵头单位,与德国手工业技能发展中心合作,培养国际化的高端汽修人才。学校携手两江新区,引进了世界一流名校——韩国科学技术院(KAIST)在电子信息工程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开展本科及研究生层次的合作办学。

9、社会影响

学校综合办学实力和社会影响力显著增强。原**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在《教育访谈录》一书中评价学校“抓住了强项、办出了特色、办出了水平”。目前,学校把握国家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大力发展高等教育等重大发展机遇,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深入实施《重庆理工大学教育事业发展战略规划(2010—2020年)》,努力建设成为位居西部地区同类院校前列、在国内具有较高知名度的、特色鲜明的教学研究型大学。

10、学校校训

"明德",语出《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即认同、践行和彰显美德,要求学校以德为立校之本,把德育放在首位,推进以德治校与依法治校的有机结合,"明德"同时也力求学校师生员工以德为立人之本。

"笃行",语出《礼记·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笃行"是为学的最后阶段,就是要学有所得,践履所学,做到"知行合一"。

"自强日新",源于学校校歌,校歌中提到"沉着毅勇,自强日新,我们是工业的劲军……"。"自强":自立自强,顽强拼搏,努力向上,永不懈怠;"日新":勇于开拓,不断创新,追求超越,求新求变,日日更新,每天都有新变化,每天都有新进步。一九四三年,李承干校长在《技工学校校庆日告诸生语》中也提到自然科学为今世立国利民之所必需,吾人既厕身于工艺事业,应知自然科学因日用而日新月异,须时常研讨以免后时,故孜孜好学、以求精进。只有追踪前沿,开拓创新,勇于进取,不断发展,才不会落后于时代,才可以引领时代。

"明德笃行,自强日新",内涵十分丰富,汲取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营养,包含了学校历史文化中的精髓,同时继承了原校训的思想。既重德,又强调"知行合一",同时还秉承了"重理工"精神中的自强与创新的理念。

11、就业情况

重庆理工大学人才培养质量逐年稳步提高,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欢迎和赞誉,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连续多年保持在90%以上,位列重庆市高校前列。近两年毕业生初次就业率、签约率均名列重庆市普通本科院校第一。我校“以学生发展为本”,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形成了具有从工特色的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和平台,全面服务学生,服务学生全程,建立了分布全国,涉及科研院所、制造业、金融业、IT、电子等行业的1500余家就业网络成员单位,确保了毕业生的顺利就业。

12、学校荣誉

重庆理工大学自成立以来,荣誉颇多,其中学校学生在数学建模竞赛、电子设计竞赛、“挑战杯”课外科技作品竞赛等全国竞赛活动中成绩显著,近三年获得包括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国际一等奖3项在内的各类奖项452项。教学成果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23项。学校毕业生获得了各行各业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学校曾荣获“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50强”、“重庆市就业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