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教育教学

国际关系学院

科普小知识2021-07-05 02:50:05
...

国际关系学院是由教育部管理的一所全国重点大学,已走过了半个多世纪光荣历程:曾为诞生新中国第一批“将军大使”开办培训班;五十年代首创侧重外国当代语言学习的教学方法;改革开放初期率先完成从单纯外语专业向复合型涉外专业的转型;现已成为国内外知名的以外语、国际问题为教学科研重点的多学科大学,为国家政法机关、外事部门及教育科研等单位培养了大批品学兼优的人材。

中文名称:国际关系学院

英文名称:UniversityofInternationalRelations,UIR

简称:国关

创建时间:1949年

类别:公立大学

主管部门:教育部

所属地区:中国北京

学院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坡上村12号

邮政编码:100091

学院网址:http://www.uir.edu.cn,http://www.uir.cn

1、学院简介


国际关系学院

国际关系学院是由教育部管理的一所全国重点大学,已走过了半个多世纪光荣历程:曾为诞生新中国第一批“将军大使”开办培训班;五十年代首创侧重外国当代语言学习的教学方法;改革开放初期率先完成从单纯外语专业向复合型涉外专业的转型;现已成为国内外知名的以外语、国际问题为教学科研重点的多学科大学,为国家政法机关、外事部门及教育科研等单位培养了大批品学兼优的人才。

国际关系学院是中国第一批“将军大使”的摇篮,全国重点大学之一,*后国务院学位办批准的全国第一批学位授予权单位。

2、地理位置

国际关系学院地处北京市西郊风景区,西临颐和园,东望圆明园,毗邻北大、清华、*党校等著名学府和中关村科技园区中心区,精英荟萃,人杰地灵,地理位置和教育科研环境十分优越。

3、本科教育

国际关系学院本科教育设有英语、日语、法语、国际政治、国际经济与贸易、传播学、法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公共管理等专业。研究生教育设有国际关系、国际政治、世界经济、英语、日语、法语、通信与信息系统、应用化学等专业硕士点。学院还与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联合培养国际关系专业博士生。继续教育设有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及外国留学生教育。学院本科生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全部实行小班教学和精细化培养,尤其注重外语基础、综合分析和应用能力的培养,坚持宽口径、厚基础、新视野、强素质的教学传统,努力造就适应新时期发展需要、具有较强社会竞争能力的国际化复合型人材。

4、图书馆介绍


国际关系学院

国际关系学院图书馆始建于1949年12月,1965年正式建馆,1986年新馆大楼落成,赵朴初先生为本馆题名。2001年,学院实施改扩建工程,对馆舍进行了全面改造装修,改善了服务条件,优化了读者的用馆环境。本馆是中国图书馆学会会员馆,北京高校图书馆联合体、全国外语院校图书馆联盟成员馆。国际关系学院图书馆建筑面积5925平方米,有4个阅览室和1个电子阅览室,另有3个自习室,共设有座位700余席。

本馆藏书以国际关系及其相关专业的文献资料为主,拥有不同学科、语种的藏书37万册。其中国际关系类图书约4万册,国际关系、历史传记、语言、文学四类图书总计21万余册,约占全馆藏书总量的65%以上;而外文原版图书则占馆藏图书总量的22%,特别是原版工具书较为齐全,达4000余册,成为我馆馆藏的另一特色;本馆还收藏有明清民国时期原版线装古籍1980册。中华再造善本9125册,乾隆大藏经169册,此外,本馆每年订购中外文报刊700余种,先后引进了中国学术期刊、参考消息、Ebsco、Newsbabk等网络数据库12个,采选了书生、超星、时代圣典等电子图书4万余种,形成了突出专业学科特色、满足教学科研需求的,比较完备的馆藏体系,为教学科研工作及广大读者提供了较为充足的文献保障。我院多年来打造的诸如《国家安全学》等一批特色精品课程,与我馆所具有特色的馆藏结构有着密切的联系。

本馆坚持“服务教学科研中心工作,服务广大读者,努力打造精品馆、特色馆”的办馆理念,不断改善馆藏结构,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能力,加强环境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目前,本馆与Calis、Cashal、Balis等机构建立了密切联系,积极参加BALIS(北京高等院校文献信息保障系统)的原文传递服务与宣传,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同时充分落实资源共享理念,与国家图书馆、38所高校图书馆开展了馆际互借业务。本馆还高度重视教学科研人员在馆藏建设中的突出作用,积极提供个性化服务。在目前的文献采访工作中,外文文献的100%、中文文献的60%都是由骨干教师或学术带头人选划的。近年来,本馆的数字化建设发展迅速,通过网络为读者提供便捷的服务正在成为本馆业务新的增长点。

5、教师风采

国际关系学院拥有一支新老结合、忠诚敬业的优秀教师队伍,既有多年从事国际事务工作、学术造诣深厚的专家学者,也有在教学岗位上成绩斐然、多次获得*奖项的知名教授,还有一批具有开拓创新精神、教学科研基础扎实的中青年教师。学院重视对外交流,与国外大学建立了合作办学关系,邀请国内外知名学者来校讲学,跟踪国际前沿成果,为提高学院的教学、科研质量创造了良好条件。

6、办学理念

国际关系学院秉承“知时、知势、至诚、至精”的办学理念,重视对学生政治思想品质、组织纪律观念、综合专业素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和青年志愿者活动。学生参加在北京举办的有关重大外事活动中,均表现出来良好的政治素质、出色的专业水平、较强的活动能力和奋发的精神风貌,获得主办单位的表彰和赞扬。学生在参加全国性大学生各类竞赛中也屡创佳绩,体现出良好的综合素质和应对能力。

7、发展历程


国际关系学院

国际关系学院长期注重内涵发展和质量为先,是没有实行大规模扩招的极少数全国重点高校之一。近年来国家投入数亿元资金对校园进行整体改建,学院已建成先进的网络信息系统和电化教学设施,卫星接收站能够实时传送多语种新闻和专门节目;图书馆设备先进,中外文藏书丰富;学院教学科研综合设施条件以及生均占有资源达到国内同类高校先进水平。

国际关系学院一直受到*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总理曾亲自批准建校并到校视察;陈毅元帅亲笔题写院名;*同志1994年又亲笔题词:“努力把国际关系学院办成富有特色的一流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拥有光荣的历史,更有光明的未来。一代一代的国关人总是以国家的发展、振兴和安全为己任,励志图强,与时俱进,为把国际关系学院建设成为富有特色和一流水平的涉外多学科教学研究型大学而忠诚奉献,不懈奋斗。

8、院系介绍


国际关系学院

日法系:早在国关成立不久,学院便设立了东西语系。该系依靠过硬的外语教学为国家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外语人才,在他们中的很多人已经在自己的岗位上取得了辉煌的业绩。日法学子遍及大江南北。国际关系学院建校56年来,办学条件日益改善,教学质量稳中有升,学科建设成绩突出国际关系学院,专业特色逐步彰显,综合实力稳步攀升。尤其是特色化、高质量的外语教学,更加提升了国关的知名度。几度风雨,几度夕阳,几许黄沙,日法系一直延续到了此。国际关系学院拥有一支新老结合、忠诚敬业的优秀教师队伍。在该系,拥有许多在教学岗位上成绩斐然、多次获得*奖项的知名教师。该系还聘请外籍教师任教和讲学,派出人员参加国内外学术活动,以提高教学和科研质量。在国关这块土地上,日法系的人数虽然不是最多,但同学间的关系是最融洽。学生工作也因为大家精诚团结而异常出色,大家共同致力于为同学服务,使日法系的学习、生活更加丰富多彩。2004年5月,日法系学生分会成功举办了首届“日本文化节”。作为此次活动的主办方,该系不仅提高了国关的知名度,更为“文化校园”增添了亮点。另外,该系多次参加院级文艺晚会及各社团活动,担当校园文艺活动的先锋。


国际关系学院

国际政治系:国际政治系成立于1984年,致力于培养政治素质好,系统掌握政治学、国际关系基础理论方法、国际关系历史与国际法专门知识的专业人才。有教师11人,其中教授4名。20多年来,国际政治系坚持外语加专业的复合培养模式,培养了近千名合格毕业生。经过系统的专业学习,国际政治系毕业生普遍具有较强的国际关系综合分析能力、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和较强的英语交流能力,他们中的许多人成为国家外交外事战线和国际关系研究领域的骨干、专家。

国际经济系:该系创建于1984年,是中国高校中最早进行外语与专业复合的新建系之一。设有两个硕士点专业(世界经济与政治经济学)和一个本科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本专业致力于培养具有良好政治素质,系统掌握国际经济、国际贸易、国际金融等基础理论与知识,并将其与较高的英语水平相结合,形成较宽广的视野,熟悉国际经济中贸易、金融、投资规则与惯例以及中国对外经济政策法规,具有较强的综合分析能力和研究能力,可以胜任*部门、科研院所、涉外贸易、金融、投资、国有资产经营管理、*采购等部门和领域的专门人才。

本专业目前开设国际经济与贸易、*采购两个专业方向,其中*采购方向是全国独家开设的专业方向,为*特色专业建设点。

法律系:国际关系学院本专业培养具有高尚的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富于创新进取精神和忠诚奉献精神,掌握扎实的法学基础理论知识和实务技能,具备通过国家司法考试的能力,尤其要熟悉涉外法律知识和国际法知识,通晓中国政法工作的方针政策,熟练运用英语交流,能够胜任国家政法系统、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研究机构国际关系学院第23届新生语音语调大赛或者从事其他法律服务工作的应用型法律专门人才。学制四年,授予法学学士学位。主要课程:法理学、宪法学、刑法学、刑事诉讼法、民法学、商法、经济法、民事诉讼法、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中国法制史、外国法制史、西方法律思想史、国际法、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知识产权法、国家安全法、法律逻辑学、犯罪心理学、比较法学(英)、刑事侦查学、国际关系史、法律实务与法律文书写作、基础英语、专业英语等,同时开设法律前沿问题系列讲座。本专业侧重宽口径、厚基础、多技能、应用型培养模式,师资队伍年富力强,教学水平和研究能力优良,重视课堂教学与法律实践相结合,重视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尤其是涉外法律问题、国际法律问题的能力。


国际关系学院

信息科技系:国际关系学院研究生院信息科技系始建于2003年,是国际关系学院的一个文理兼容、偏重理科的系。到2006年9月,该系有正式教职员工17人,专任教师14人,其中教授1人,具有副高级职称4人,讲师8人,助教1人。专职教师中93%具有硕士或博士学位,其中具有硕士学历的教师占72%,而博士学历的教师占21%。到2006年9月,该系共有在本科生264人,研究生28人。信息科技系的目标是培养具有较高政治素质,外语和数学基础扎实,具有全面的计算机和网络系统(包括软件、硬件和网络系统)的基础理论和知识,有系统深入的信息应用和管理、信息处理与分析的知识和技能,知识面宽、适应面广、综合素质高,能够胜任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信息系统建设和管理工作的专门人才。信息科技系重视课堂教学与实践相结合,重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完善的多媒体、计算机网络、光电磁力等实验室教学环境。该系共有9个实验室,分别为物理实验室、计算机基础教学实验室、信息国际关系学院安全与信息对抗实验室、多媒体技术实验室、信息获取与分析实验室、软件工程实验室、计算机硬件实验室、计算机通信实验室、条件保障实验室等。信息科技系具有三个教研室,分别是基础教研室、计算机和网络教研室、计算机公共教学教研室,拟筹建专业教研室和研究生教研室。信息科技系与安全部、国内外同行以及相关公司建立了广泛的合作与交流的关系。每年都有教师访问国外的院校和研究机构,参加各种学术会议,同时也经常邀请世界各地的杰出学者来进行讲座和合作研究。信息科技系正在按照世界一流大学信息系的办学模式,申请了国家和部级相关课题,内容涉及国内外最新研究领域,为学生们接触最前沿的科学知识创造了良好的学术环境。此外,该系每年还吸引国内外知名高校的的优秀学子加入到教师队伍,为创造雄厚的师资力量输入新的血液。

公共管理系:公共管理系成立于2005年9月,其前身是1997年建立的行政管理系。在学院领导的亲切关怀和大力支持下,公管系从学科建设到专业特色,从师资队伍培养到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等方面都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国际关系学院

公管系下设公共管理教研室和行政管理教研室。主要培养具有较高政治素质和英语水平,系统掌握公共管理基础理论知识和管理技能,熟悉公共事务和国际事务管理规则和机制,能够胜任国家机关、国际组织、非*组织和企事业单位的涉外管理工作的专门人才。

公管系现有教职员工17人,专职教师14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5人,讲师7人,教学兼行政秘书1人。教师中具有硕士学位6人,具有博士及以上学位8人,在读博士1人。

经过多年的摸索和实践,公管系已形成了一支专业素质高、理论基础扎实、教学经验丰富、结构较为合理、充满活力的教学科研队伍,他们参与或主持了国家、省部级课题多项,出版专著、教材近20部,并积极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为确保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合格人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文化与传播系:国际关系学院传播学专业所在的文化与传播系,前身是1984年成立的国际新闻系与中文系。1996年,两系合并成立为管理系。2004年更名为文化与传播系,2005年设置传播学专业并开始招生。2008年,文化与传播系传播学专业先后成为“北京市高校特色专业”和“教育部特色专业”建设点。

国际关系学院传播学专业,分设文化传播和汉语国际传播两个方向,旨在培养具有良好政治素质,系统掌握国与国关系框架下文化传播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具有较强的综合分析、公关协调和中英文交流和文字处理能力,胜任*部门、文化教育机构、新闻单位及企业组织中对外文化交流、新闻业务、对外汉语教学、公共关系、中英文秘等方面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传播学专业(文化传播方向)培养具备较为深广的中西文化知识素养,掌握在国与国关系框架下文化传播的理论与实践技能,及较为系统的媒介传播知识,并能够在此基础上进行知识整合,具有较强的综合分析研究能力及相应的语言表达能力,能够胜任信息整编、文化安全等文化传播方面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传播学专业(汉语国际传播方向)培养具有扎实的汉语和英语基础,深广的中西文化知识素养和较系统的媒介传播知识,掌握对外汉语教学的理论与方法,能够在各类高校或教育机构中从事对外国人进行汉语教学和文化传播工作,以及能在国内外文化机构、*机关、新闻单位或企事业单位从事文化交流、文化安全、新闻业务、中英文秘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