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关系学院文化与传播系
国际关系学院传播学专业所在的文化与传播系,前身是1984年成立的国际新闻系与中文系。1996年,两系合并成立为管理系。2004年更名为文化与传播系,2005年设置传播学专业并开始招生。2008年,文化与传播系传播学专业先后成为“北京市高校特色专业”和“教育部特色专业”建设点。
1、本系简介
国际关系学院(UniversityofInternationalRelations),简称国关,地处北京市西郊风景区,由*教育部直属,为财政部6所“小规模试点高校“之一,是以外语、国际问题为教学科研的全国重点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传播学专业所在的文化与传播系,前身是1984年成立的国际新闻系与中文系,2004年更名为文化与传播系,2005年设置传播学专业并开始招生。2008年,文化与传播系传播学专业先后成为“北京市高校特色专业”和“教育部特色专业”建设点。
2、专业介绍
国际关系学院传播学专业,分设文化传播和汉语国际传播两个方向,旨在培养具有良好政治素质,系统掌握国与国关系框架下文化传播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具有较强的综合分析、公关协调和中英文交流和文字处理能力,胜任*部门、文化教育机构、新闻单位及企业组织中对外文化交流、新闻业务、对外汉语教学、公共关系、中英文秘等方面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3、教学资源
文化与传播系传播学本科专业,目前配备有一个演播室、两个教学实验室。学生人均占有图书馆藏、教室座位、经费投入、文体设施等教育教学资源均处于北京地区高校前列。文化与传播系还与中国日报环球博客网站、公共市场与*采购研究所等4家单位签订协议,共建学生社会实践基地。
4、师资力量
高红玲,教授,北京市教学名师。系主任兼党总支书记。教学与研究方向:新闻业务、新闻与媒体研究,国际传播、网络舆情等。
高玉昆,教授。教学与研究方向:中国文学、传统文化、比较文学、国学经典导读、中国古典诗歌艺术研究、国学与我国当代外交实践等。
李蓬勃,副教授。教学与研究方向:现代汉语、古代汉语、中国文化史、中国文化精神、文言阅读、古代制度文化、中国文化特质等。
刘俊阳,副教授、硕士。系教学副主任。教学与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汉语写作、大学语文;西方文明史、美国文化、中国传统文化与哲学。
刘晓英:副教授,硕士。文学教研室主任。教学与研究方向:20世纪中国文学、西方文学与文化、西方社会与文化、宗教与中国文化。
王慧玉,副教授,博士。2009-2010年哈佛大学东亚系访问学者。教学与研究方向:文学理论,跨文化传播等。
董璐,副教授,博士。教学与研究方向:传播学基本理论、传播学史、文化学、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等。
纪忠慧,副教授,博士。新闻教研室主任。曾获中国广播电视新闻一等奖。教学与研究方向:中外传播史、新闻学概论、电视编导、公共舆论等。
王晓晖,副教授,传播教研室主任,教学与研究方向:公共关系、公关实务、公共危机管理等。兼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学术工作委员会委员。
张中全,副教授,博士。教学与研究方向:中国电影解析、影视艺术导论、媒介与社会、媒介伦理与法规、传播学经典原著导读、网络舆情等。
李新,馆员,硕士。教学与研究方向:英语新闻,西方媒体,新媒体。
魏伟,讲师、博士。语言教研室主任教学与研究方向:现代汉语词汇学、对外汉语教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田赟宗讲师博士。教学与研究方向:汉语词汇、语法,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等。
5、培养目标
传播学专业(文化传播方向)培养具备较为深广的中西文化知识素养,掌握在国与国关系框架下文化传播的理论与实践技能,及较为系统的媒介传播知识,并能够在此基础上进行知识整合,具有较强的综合分析研究能力及相应的语言表达能力,能够胜任信息整编、文化安全等文化传播方面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传播学专业(汉语国际传播方向)培养具有扎实的汉语和英语基础,深广的中西文化知识素养和较系统的媒介传播知识,掌握对外汉语教学的理论与方法,能够在各类高校或教育机构中从事对外国人进行汉语教学和文化传播工作,以及能在国内外文化机构、*机关、新闻单位或企事业单位从事文化交流、文化安全、新闻业务、中英文秘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6、组织机构
文化与传播系主任
高红玲电话:62861454邮箱:gaogaogao2012@sina.com
文化与传播系教学科研副主任
刘俊阳电话:62861231邮箱:johnliu63@163.com
文化与传播系党政管理副主任
牟乾电话:62861096邮箱:muqian1998@aliyun.com
文化与传播系秘书
吴茜电话:62861361邮箱:wuxi805@126.com
文化与传播系辅导员
孙华砚电话:62861440邮箱:sunhuayan2010@163.com
7、联系方式
文化与传播系办公室
电话:(010)62861361
邮箱:uirwcx@163.com
上一篇:南昌影视传播职业学院
下一篇:网络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