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科普文章

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

科普小知识 2021-11-01 03:59:35
...

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是纪念性革命博物馆。位于中国江西省萍乡市安源镇。前身是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遗址陈列室。创办于1956年,1968年兴建陈列馆,1969年开放,1984年8月改现名。当时该馆占地面积200亩。建筑面积3245平方米,陈列面积2400平方米。

中文名称:安源路况工人运动纪念馆

英文名称:MemorialHallofRailwayWorkersandCoalMiners

类别:文物博物馆

地点:江西萍乡

开馆时间:1969年

级别:*

1、纪念馆简介


安源路况工人运动纪念馆

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坐落在江西省萍乡市安源镇,1956年建馆,占地面积10万平方米,由*手书馆名。现有馆藏文物5000余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53件,不可移动文物共17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6处。建馆以来,接待来自世界各地的观众1100余万人次。1997年被中宣部命名为首批全国百个“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2004年被**办公厅确定为“中国井冈山*学院现场教学点”,同年被国家旅游总局评为“全国重点红色旅游景区(点)”等。以安源纪念馆为中心和龙头的安源,正逐渐成为了集教育、观光、休闲、娱乐为一体的赣西红色旅游圣地。

2、历史沿革


安源路况工人运动博物馆

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是为征集与保护中国*领导萍乡煤矿和萍乡铁路工人革命运动的文物、研究与宣传这一革命运动的历史俱乐部。

1955年8月开始筹建的,初称安源路矿工人运动俱乐部。

1963年12月,更名为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

1968年7月1日,在安源牛形山腰动工兴建二层刚筋混凝土结构的陈列大楼,更名为:“*在安源革命活动纪念馆”。该馆坐北朝南。建筑面积3245平方米,高24米。

1972年9月,根据*江西省委决定,恢复“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馆名。1984年8月31日,*同志为该馆手书馆名。

1985年12月,被江西省人民*列为全省重点名胜区、点。

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建于1968年,坐落在安源牛形岭山腰,高24米,长100米,宽30米,系二层钢筋混凝土结构。正中间建有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部徽,两边是红色瓷砖组成的五星红旗和大型有机玻璃火炬灯。大厅门口有6根用大理石砌成的方开型大柱,高约14米。馆址择地巍峨,建筑雄伟,在苍松翠柏芳草花卉衬托点缀之下,宛如公园,是一个典型的革命文物与自然界观相结合的游览。

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建于1968年,座落在安源牛形岭山腰,高24米,长100米,宽30米,系二层钢筋混凝土结构。正中间建有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部徽,两边是红色瓷砖组成的五星红旗和大型有机玻璃火炬灯。大厅门口有6根用大理石砌成的方开型大柱,高约14米。馆址择地巍峨,建筑雄伟,在苍松翠柏芳草花卉衬托点缀之下,宛如公园,是一个典型的革命文物与自然界观相结合的游览地。

1984年,*为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题写了馆名。馆内展出了“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题写了馆名。

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辖有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总平巷井口、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军事会议旧址等革命遗址。

3、工人运动


安源路况工人运动纪念馆

1922年9月的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的爆发地,史称全国第一次罢工高潮中“绝无而仅有”的成功范例,以完全胜利而告终。在“二七”*后的全国工运低潮期间,安源工会“巍然独存”,是广东以外全国惟一公开存在的革命堡垒,有中国的“小莫斯科”之美誉。第一次革命高潮中,安源工人是湖南和赣西农*动的重要推动者和组织者,又是北伐战争的重要参加者。

大革命失败后,1927年9月,*来到这里部署和发动了湘赣边界秋收起义,使安源成为秋收起义的主要策源地和爆发地之一。安源工人首先举起“工农革命军”旗帜,转战湘赣边界,在*率领下进军井冈山,以后,安源工人在党的领导下,参加了湘、赣和湘、鄂、赣革命根据地的创建,有5000多人参加红军,在中国革命的第一次战略转变中发挥了重大作用。可以说,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的历史,完整地体现了中国工人运动的正确方向、致胜道路和最初历程,是科学*与中国工人运动初期相结合的光辉范例、中国新*主义革命初期发展的完备典型。在安源,党的许多著名活动家和重要*如*、李立三、*、陈潭秋、蔡和森、毛泽民、肖劲光、夏明翰、恽代英、李维汉、黄静源等,都在这里从事过革命活动,并且从这里走出了近40位*的将军。

革命胜地多胜迹,在安源,诞生了中国革命历史上的“十五项之最”,如最早的工人党支部、最早的地方党校、最早的工人经济组织——工人消费合作社,等等;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旧址(2处);省级得点文物保护单位6处:安源煤矿井口总平巷旧址、安源路矿工人第一所补习学校旧址、安源路矿工人消费合作社旧址、*与路矿当局谈判的大楼旧址、部署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的张家湾军事会议旧址、德国式建筑盛公祠。市级文物单位有:*1921年秋来安源的住处、决定罢工的党支部会议旧址、安源市工农兵*等8处。此外,在萍乡还在安源建有烈士陵园和烈士纪念碑、在芦溪建有秋收起义总指挥卢德铭烈士陵园、在莲花建有莲花一枝枪纪念馆,以及在市区黄金地段建有富含现代气息的秋收起义广场秋*题写碑名的秋收起义纪念碑,共同构建了萍乡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

4、馆内藏品

该馆藏品近千件,一级藏品约200件。其中有《安源旬刊》、工人消费合作社的股票和购物证。安源工人集体创作的长达1600多行的长篇叙事歌谣《劳工记》(手抄本),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有一定地位,是很珍贵的藏品。

该馆陈列内容共分6个部分:(一)三重压迫下的路矿工人;(二)组织起来;(三)路矿工人大罢工;(四)“二·七”*后的坚持和发展;(五)工农联合,支援北伐;(六)秋收起义,武装割据。除了文字图片和实物,还有《矿工苦》、《*去安源》、《大罢工》、《工农联盟》、《奔向井冈山》等大型雕塑。介绍了1921~1930年安源工人运动的历史,反映这个时期中国*及其优秀代表*、*、李立三、陈潭秋等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与安源工人运动具体实践相结合,建立党、团、工会组织,领导工人罢工,开展农*动,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参加武装斗争,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历史过程。

5、纪念馆景点

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陈列大楼


陈列大楼

安源纪念馆是为征集和保护安源工人运动的文物,研究和宣传这一光辉历史事件而于1956年开办的,初称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陈列大楼1968年7月动工兴建,同年12月峻工,为二层钢筋混凝土结构,坐北朝南,建筑面积3245平方米。大楼正面顶端*是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部徽图案,两侧墙面分别镶嵌着鎏金的*手书:“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大楼内一直展览的是纪念馆基本陈列,介绍从1921到1930年,*、李立三、*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领导安源路矿工人,团结自己,团结农民和其他民众,准备和实行武装斗争,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为建立新*主义的新中国和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社会而奋斗的历史。陈列内容丰富,展线长250余米。

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旧址——半边街广场


半边街广场

1922年大罢工胜利后,随着组织的壮大,原有的办公地点已不适合俱乐部组织的发展,1923年4月俱乐部搬迁到了半边街广场。这个旧址总面积1266平方米,分为前后两栋。前栋为二层砖木结构楼房,有十四间,最初是矿局职员合股经营的“协兴”洋货店,不久由俱乐部租用,后来买下来,作办公场所。而在洋货店后面正式动工建筑一座讲演厅。它于1923年10月18日动工修建,次年5月1日竣工。

楼房顶高17米,第二、三、四层外墙均为玻璃装璜。楼内正面筑讲演台一座,台对面及左右,共建通楼三层,楼上楼下全部装有电灯。讲演台上悬挂横匾和幕布,整座楼房油漆一新,十分壮观。

工人俱乐部讲演厅建成后,工人们经常在这里集会,举行游艺、讲演等活动。它是20世纪20年代中国产业工人自己集资,自己设计建筑的最早、最大、最有特色的工会大厦,也是安源曾被誉为中国的“小莫斯科”的象征和标志。

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旧址——牛角坡52号

牛角坡52号是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成立时的旧址。1921年冬,*来安源考察时,提议以解除工人所受压迫与痛苦为宗旨,将路矿工人组成一个团体,叫做“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

1922年3月,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筹备委员会成立,组成了俱乐部的领导机构——干事委员会,还设立了文书股、宣传股、游艺股、会计股、工人监察队等办事机构,部员也发展到三百多人。

5月1日,300多名俱乐部部员在这里隆重集会,纪念五一国际劳动节,向社会各界宣告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正式成立。大会选举李立三为总主任,朱少连为副主任。1922年9月,工人俱乐部组织工人举行了大罢工。罢工指挥部就设在俱乐部内。

这栋房子为五栋四间砖木结构平房,面积266平方米,最初是“湖北同乡会”会址,后由俱乐部购买。1922年底俱乐部搬迁后,这里改为工人补习学校第二校校址。解放后,这一旧址基本保持原貌。

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谈判处旧址

该旧址座西朝东,是二层砖木结构的欧式楼房,建筑面积2258平方米,建于1906年,为矿局办公大楼,通称公务总汇。

1922年9月14日,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开始后,路矿当局为镇压工人运动,勾结军阀,派驻军队,宣布安源为特别戒严区,戒严司令部就设在这座楼房内。

罢工实现后,路矿当局想尽种种诡计破坏工人罢工。戒严司令和路矿当局图谋用武力胁迫俱乐部*下令复工。9月16日,他们约工人代表*到矿局总工事房商量解决的办法。*情知有诈,仍无所畏惧地孤身赴会。

*去后义正辞严,与路矿当局进行了针锋相对的谈判,再加上数千工人的围楼助威,打击了路矿当局的嚣张气焰。戒严司令和矿长只得恳求工人代表再来商量而已。*大义凛然地走出了谈判大楼,在数千工人簇拥和护卫下回到俱乐部机关。

秋收起义安源军事会议旧址


秋收起义安源军事会议旧址

该旧址坐东朝西,左右两栋相连结,左边为砖木结构的四栋三间二层楼房,右边是七间平房,前面一个大操坪,共占地面积1717平方米。

1927年9月初,*受党*的委派,在这里主持召开了有起义地区党的负责人和军事负责人参加的部署秋收起义的军事会议,参加会议的有*、潘心源、蔡以忱、宁迪卿、王新亚、杨骏等。

会议确定了军事行动和工农暴动具体方案,以及暴动的日期,成立了党的前敌委员会,*任书记。决定将驻安源、修水、铜鼓的部队合编为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下辖三个团。安源工人和我党掌握的矿警队以及萍乡、安福、莲花和岳北、醴陵部分农军,共计1300余人编为第二团。

1927年8月底,莲花、安福、醴陵、衡山部分农军到安源集结,准备参加起义。这支队伍当时就驻扎在这里的几间平房内,并在门前的大操坪里进行编队练兵,为起义做充分准备。

安源军事会议既是秋收起义的一次军事会议,又是前敌委员会的第一次会议,是中国工人运动史上和中国工农红军建军史上的一项重要会议,是中国工人运动同农*动、武装斗争三者开始紧密结合的标志,它确定组建的工农革命军是中国工农红军的前身。

安源煤矿井口——总平巷

安源煤矿井口总平巷建造于1898年,坐南朝北,是用红砖砌成的牌坊形建筑。井口上方塑有铁锤岩尖图案和“总平巷”三个醒目大字。

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的开拓者*、*、李立三等多次到总平巷下矿井考察。1921年秋,*第一次来安源考察,从这里下到井下工作面,和工人促膝交谈,了解工人的苦难生活,向工人进行马列主义教育。

1922年9月14日震惊全国的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就是从这里开始的。井下工人在接到罢工信号后,手握岩尖、斧头,高呼罢工口号,像潮水一样涌出井口。工人监察队在井口上方竖起了“罢工”大旗,用煤桶堵塞井口,日夜严加把守,不准任何人下井,直至取得罢工胜利。

安源路矿工人消费合作社


安源路况工人消费合作社

1922年7月,安源路矿工人消费合作社正式成立,李立三兼任经理。当时集资仅百元,不能独开门面,只好附设在工人补习学校内。1922年9月,大罢工胜利后,工人踊跃投资,除捐助一部分年终加薪外,每人还认股若干,共集资一万余元。

1923年2月7日,安源路矿工人消费合作社独设门面开始营业。合作社设立兑换、粮食、服物、器用、南货、杂务等股,主要出售油、盐、米、布匹等工人生活必需品,还代售革命刊物。消费合作社印发的股票、铜元票是*历史上最早的货币和对股份制最初的尝试。

安源路矿工人消费合作社是全国第一个和当时仅有的一个工人消费合作社,也是中国工人阶级第一个经济事业组织。它的创办和发展,对于改善工人的经济生活,团结工人坚持斗争,训练工人管理经济的能力,发挥了积极作用,为中国*领导经济事业创造了最初的经验。

安源路矿工人补习学校旧址

该旧址为二层四栋三间砖木结构的楼房,楼房上下对称,四周均为宽1.3米的走廊。

1921年冬,李立三奉*湖南党组织委派,来安源开展工人运动。他当时以教师的合法身份,由湖南平民教育促进会介绍来安源推广平民教育。李立三租借了这里三间房,首先开办平民小学,免费招收工人子弟入学。然后以访问学生家长名义,广泛接触工人,了解各方面情形,宣传工人阶级团结奋斗、自己解放自己的道理。经过思想教育和实践考察,于1922年1月在安源创办了第一所工人补习学校,即工人夜校。白天小学生在这里上课,晚上工人在这里上课。

工人夜校经费,首先由湖南和上海方面热心工人教育的人募集而来,以后由工人俱乐部拨给。夜校教材,首先是采用粤汉铁路工人学校的讲义,后由夜校教员自己编写。安源工人夜校教员编写了《补习教科书》、《小学国语教科书》、《工人读本》。

工人夜校的开办,提高了工人的文化知识和阶级觉悟,为培养工人运动*,建立和发展党、团、俱乐部组织创造了条件。

*八方井四十四号

1921年秋,*湖南支部书记*来安源开辟工人运动。

*当时的公开身份是湖南第一师范学校教员、一师附小主事(相当于校长)。他利用这个公开身份,以走亲访友、参观访问、推广平民教育的名义,来安源考察,住在八方井四十四号。这栋房子是萍乡煤矿建矿初期由矿局建造的,是萍矿总平巷甲段段长毛紫云的住房。毛紫云是湖南湘潭人,曾和*的父亲一起在长沙做过生意。*就是利用这个同乡的关系住在这里。中间是堂屋,左边一间便是*的卧室。毛紫云还找来家中挑水的工人张竹林做向导,陪*四处走走。

*在安源考察期间,深入矿井、锅炉房、餐宿处等工作处,广泛接触工人,从谈家常入手,了解工人的疾苦和安源的阶级状况,启发工人觉悟。

秋收起义部队第二团出发地——张公祠


张公祠

1907年,萍矿为纪念第一任总办(矿长)张赞宸,建筑了这栋二层砖木结构的楼房,称之为“张公祠”。

1927年9月初,*来到安源,在张家湾召开了部署秋收起义的军事会议,决定将驻安源、修水、铜鼓的部队合编为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下辖四个团,其中第二团主要由安源工人纠察队、矿警队和萍乡、醴陵、安福、莲花、衡山等地的农民自*组成,人数约2000人。9月9日,中国*领导的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爆发。9月11日凌晨,工农革命军第二团从这里出发,进攻萍乡县城。安源的*员、共青团员和工农群众踊跃参加起义。

这栋房子是原来的,从70年代起一直是安源镇*的办公楼。虽然几经修改翻新,但此楼的外貌基本没有改变。

萍乡煤矿办公大楼——盛公祠

1898年3月,盛宣怀在安源创办了“萍乡煤矿局”,采用西方先进技术大举开井建矿。与此同时,动工兴建了这幢楼房,作为萍乡煤矿办公大楼。

办公大楼系两幢相连接的砖木结构建筑,前幢三层,后幢两层,中间一条通道相连。屋顶为白锌皮覆盖,颇像西欧的天主堂。总面积为2623平方米,大小房间共39间。矿局总办、职员和德国矿师等工程技术人员都在此办公。因地势太高,除少数高级职员和德国矿师乘轿沿100余个台阶而上外,其余人员均徒步上下,十分不便。1906年,矿局又在山下另建一办公大楼——公务总汇。此楼改为矿局所聘请德国工程技术人员以及部分高级职员的住房和临时招待所。

1921年,汉冶萍公司为纪念盛宣怀,萍乡矿总局即将空出的办公大楼改为盛公祠,在二楼设立了盛宣怀的铜像,并铸铜字“盛宣怀”,每字重200斤,盛公祠即由此而得名。

该建筑物风格独特,建筑精美,具有较高的建筑艺术价值。现仍由安源煤矿管理和使用,目前进行大规模的维修。

6、旅游指南

景点门票:免费

地址:江西省萍乡市安源区安源八一西路32号

旅游专线车、公交车路:(始发):火车站→市地产公司→丽都酒家→云龙商场→城北小学→国贸大厦→市图书馆→南方商场→安源

城区交通:3路和19路公交车

开放时间:上午八点至下午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