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钊烈士陵园
李大钊烈士陵园陈列馆李大钊烈士陵园陈列馆坐落在京西香山东南的万安公墓内,占地面积2200平方米,1983年10月29日落成并对外开放。李大钊的汉白玉全身雕像,雕像后是烈士及其夫人赵纫兰同志墓,墓后为纪念碑,由*同志题写。碑的北面是**撰写的碑文。庭院正西房为“李大钊烈士革命事迹陈列室”,通过大量的文物图片资料介绍了李大钊烈士一生战斗里程和丰功伟绩。李大钊烈士陵园为仿古式庭院建筑。由建园开始到2008年这十余年来,李大钊烈士陵园已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基地。
中文名称:李大钊烈士陵园占地面积2200平方米修建时代现代(1957年)门票价格对公众免费开放所在地北京市海淀区香山东万安里1号墓主李大钊开放时间1983年10月29日著名景点汉白玉全身雕像
中文名称:李大钊烈士陵园
占地面积:2200平方米
修建时代:现代(1957年)
门票价格:对公众免费开放
所在地:北京市海淀区香山东万安里1号
墓主:李大钊
开放时间:1983年10月29日
著名景点:汉白玉全身雕像
1、简介
李大钊烈士陵园
李大钊,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中国*的主要创始人之一,1927年4月28日牺牲于反动军阀的绞架之下。1933年4月23日,北方地下党和北京各界群众将烈士公葬于万安公墓。50年后,**决定在万安公墓内建立李大钊烈士陵园,以纪念和缅怀这位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中国*的主要创始人。1983年10月29日,在李大钊诞辰94周年纪念日,举行了有***、彭真、万里、杨尚昆等以及烈士亲属和各界代表五百余人参加的落成典礼。
2、陈列布局
李大钊烈士陵园
陵园主体建筑采传统的古建筑形式,高廊大檐,雕栋画枋,古香古色,与前部墓地建筑及苍松翠竹相互融合,标准地再现了传统庭院结构的悠雅、古朴和和谐的风格。陵园正面是李大钊烈士生平事迹陈列室,匾额由彭真同志题写。展室分前后两厅,沿墙布展,用250余张珍贵的图片和实物,吸收了多年来李大钊研究成果,分列十个标题,详尽地介绍了烈士少年立志,“矢志努力于民族解放之事业”,在捍卫*共和,参与领导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宣传俄国革命、传播马克思主义,创建中国*,领导北方革命斗争等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中的活动和业绩,以及李大钊作为青年导师、著名学者在引导青年进步和从事学术活动方面的贡献。陈列形式采用较为现代的设计思想,方形条块分割,利用展板进出产生立体效果,用庄重的黑色方钢管为展架,配以红色的边板,体现李大钊正直的一生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展室前厅正中陈列1933年公葬李大钊时*北京地下党组织埋入墓地的烈士墓碑和李大钊研究成果的书籍陈列,两侧用大理石镶嵌历届**的题词;后厅陈列李大钊故居模型。展出的图片全部采用最新的压膜工艺,防水防尘,可用水搽洗。更重要的是展板和图片直接面对观众,直观、亲切,拉近了烈士与参观者之间的距离。陵园北厢房为接待室和会议室。南厢房辟为第二展室和录相室,除陈列李大钊在红楼办公室一角外,贴墙布置陵园十余年来的历史图片。这里可以播放有关李大钊烈士生平事迹的各种录相带。
3、景区意义
李大钊烈士陵园
4、墓主生平
李大钊
李大钊,字守常,一八八九年十月二十九日出生于河北省乐亭县大黑坨村。他自幼父母早逝,靠垂老的祖父李如珍教养成人。七岁时入乡塾读书,经历了九年的私塾学习,勤奋好学,成绩优异。一九○五年,考入永平府中学堂读书,开始接触“西学”和康有为、梁启超倡导变法维新的思想,受到启发,一心要寻求救国的道路。
一九○七年,李大钊考入天津北洋法政专门学校。他目睹了在帝国主义侵略下的国家危亡局势和社会黑暗状况,激发了爱国热忱,立志要为苦难的中国寻求出路。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夺后,李大钊开始发表文章,揭露军阀官僚的统治只是加深了民族的灾难和人民的痛苦。李大钊在天津北洋法政专门学校读书六年,一方面刻苦学习,接受了系统的法政教育,奠定了良好的治学基础;另一方面积极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创建社团,出版刊物,写文章表政见,其诗文气势磅礴,有“北洋三杰”之一的赞誉。
一九一三年冬,李大钊含愤东渡日本并于一九一四年九月入日本东京早稻田大学政治本科学习。1915年1月18日,日本*向袁世凯提出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李大钊参加了留日学生总会的爱国斗争,担任文牍干事,并主笔起草了《警告全国父老书》寄往国内,呼吁全国人民团结一致,保卫锦绣之河山。当袁世凯在卖国条约上签字后,李大钊又组织编印了《国耻纪念录》并发表《国民之薪胆》一文,推动了中国人民的反日爱国运动。在日本留学期间,李大钊结识了安部矶雄等日本*学者,接触到*思想和马克思主义学说。因国内斗争需要,一九一六年五月李大钊弃学归国。
回国后,李大钊积极参与正在兴起的新文化运动,他抨击以孔子为偶像的旧礼教、旧道德,向当时抬出孔子来维护自己统治的反动*展开猛烈的斗争,对我国前期新文化运动起了重大影响作用。他怀着再造青春之中华的革命理想发表了《青春》一文,号召人们“冲决历史之桎梏,涤荡历史之积秽,新造民族之生命,挽回民族之青春”。一九一六年七月,李大钊应汤化龙、孙洪伊之邀,到北京创办《晨钟》报,任编辑主任。一九一六年八月十五日,《晨钟》报创刊,李大钊以此为阵地,传播进步思想,决心唤起“吾民族之自我的自觉”,担当起“青春中华之再造”的使命。但是因与该报的主办人政见不同,二十二天后他断然辞职,离开该报。之后又相继参加了《宪法公言》和《甲寅》*的编辑工作,发表多篇反对军阀统治和反封建文化的文章。
一九一七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使李大钊受到极大的鼓舞和启发。他逐步明确地站到马克思主义的立场上来,成为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和共产主义者。在一九一七年到一九一九年,他发表了许多热情地宣传俄国革命和马克思主义的文章,并与资产阶级改良派胡适展开了“问题与主义”的论战,在思想界引起了广泛强烈的反响。他在一九一八年担任北京大学图书馆主任,后兼任经济学教授,参加《新青年》杂志编辑部。这年年底与陈独秀等创办《每周评论》,并于次年主编《晨报》副刊。同时,他还协助北京大学学生创刊《国民》和《新潮》杂志。随着李大钊等领导下的反帝反封建的五四爱国运动的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影响日益扩大。一九一八年七月到八月,李大钊连续发表了《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Bolshevism的胜利》,分析了俄国十月革命和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根本区别,指出十月革命是*革命,是推动世界革命的巨大力量。宣告:“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
一九一九年五月四日,爆发了伟大的五四爱国运动。李大钊是这次运动的主要领导者之一,起到了杰出的指导作用。在五四运动中,李大钊更加勤奋地学习和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一九一九年九月至十一月,他在《新青年》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一文,系统阐述了马克思主义三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第一篇全面系统地介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长篇论述。一九二○年三月,大钊同志在北京发起组织马克思学说研究会,许多青年在他的影响下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其中有些成为中国*早期的著名活动家,如邓中夏、高君宇同志等,*同志和*同志也受到过他的影响。
五四运动的爆发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为中国*的成立做了思想上和组织上的准备。一九二○年初,李大钊就曾经和邓中夏等酝酿过建党问题。不久,陈独秀因北洋军阀的迫害而避居上海,李大钊护送他出京,在去天津的路上,李大钊与陈独秀又进一步研究了建党问题。一九二○年八月陈独秀等人在上海创立了*早期组织,同年十月在李大钊的直接领导下,北京*早期组织成立,之后,李大钊又派人去天津、唐山、山东等地,在工人群众中开展宣传工作,发展建立党团组织。一九二一年七月,*一大在上海、嘉兴南湖召开,标志着中国*的诞生。一大之后,李大钊代表党*指导北方党的全面工作。在党的二大、三大、四大上,李大钊都当选为*委员。一九二四年底,李大钊任党的北方区执行委员会书记。在他的领导下,北方党组织派出许多同志在冀、鲁、豫、晋、陕、内蒙和东北的广大地区开展了党、团工作,先后发动了开滦大罢工、二七大罢工等著名斗争。
一九二二年,他受党的委托在上海与孙中山先生商谈国共合作,并于一九二四年一月在广州参加了*第一次代表大会的领导工作,为建立国民革命统一战线,实现第一次国共合作做出了重大贡献。一九二五年在孙中山先生北上时和逝世时,在五卅运动中,李大钊领导北方党组织发动群众,在北洋军阀统治的北方地区,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反帝反军阀斗争。他积极地进行广泛的统一战线工作,领导改组后的*在北京的组织。坚决反对*右派。
李大钊十分关心农民问题,他坚决支持当时主要在南方一些农村蓬勃兴起、同时也开始波及北方的农*动,并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撰写了《土地与农民》《鲁豫陕等省的红枪会》等文章,论述开展农*动和解决土地问题的重要性。
李大钊十分重视军事工作,选派*去黄浦军校学习、去苏联学习军事,为党培养了很多军事人材。他还十分注意在旧军队中扩大革命运动的影响,做了大量争取冯玉祥的工作,对冯玉祥成功举行五原誓师参加北伐起了重要作用。
一九二六年三月十八日,北京各界人民在*举行反对日本等国要求大沽口撤防的大会,并到皖系军阀段祺瑞执*门前请愿,竟遭到段*的血腥*。大钊同志在*发生后,继续领导*和*的北方组织坚持斗争。不久,奉系军阀张作霖的军队进入北京,白色恐怖更加严重。次年四月六日,张作霖在帝国主义支持下逮捕了大钊同志等八十余人。大钊同志备受酷刑,在*中,在法庭上,始终大义凛然,英勇不屈。四月二十八日,凶残卑怯的敌人不顾广大舆论的反对,将大钊同志和谭祖尧、邓文辉、谢伯俞、莫同荣、姚彦、张伯华、李银连、杨景山、范鸿劼、谢承常、路友于、英华、张挹兰、阎振三、李昆、吴平地、陶永立、郑培明、方伯务共二十位革命者(其中多数是*人,也有*左派)一齐绞杀。大钊同志临刑时毫无惧色,第一个走上绞台,从容就义,时年尚不足三十八周岁。
李大钊同志的灵柩多年停放在宣武门外的一个庙宇内。一九三三年四月二十三日,他的家属和许多社会知名人士,发起为大钊同志举行公葬,将灵柩安葬于香山万安公墓。
李大钊同志对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和无产阶级的革命前途无限忠诚。他为在我国开创和发展共产主义运动的大无畏的献身精神,永远是一切革命者的光辉典范。大钊同志和其他无数先烈光荣地倒下去了,但是他们的牺牲没有使中国革命停止,相反,中国革命在牺牲者的血泊中继续前进,直至获得伟大的胜利。作为中国人民的优秀儿子和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大钊同志的业绩将永远受到中国人民的追怀和崇敬。
上一篇: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
下一篇:北京大学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