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国钧
刘国钧又名金巽,出生在江苏靖江,自幼家境贫寒,备尝艰辛,在帝国主义列强和官僚资本倾轧下,惨淡经营,艰苦创业。早年在常州提倡“机器革命”,“土纱救国”,1930年果断集资创办常州大成纺织印染公司。8年间使大成企业由1个厂发展到4个厂,纱锭由1万枚发展到8万枚,资金由50万元发展到400万元,被当时经济学界誉为罕见的奇迹。他三渡日本,考察欧美,引进技术、管理,结合工厂实践,提出工管工自治化、工教工互助化、工资等级化、华厂革新化、出口优质化的口号,全面提高工厂管理素质。并率先在我国纺织界中试制成功灯芯绒、丝绒。抗日战争胜利前夕,撰写了《扩充纱锭计划刍议》一书,认为抗战胜利后,可用15年时间将全国纱锭扩展到1500万枚,与世界纺织业争王座,1950年毅然自港返常,在江苏省私营棉纺业中首先实行公私合营。1958年当选为江苏省副省长。国民经济困难时期,出谋献策,提倡养兔,提出办厂要“生产增良,清洁卫生,废物利用,价廉物美”四要点。十年动乱时,亲笔书写“人老心不老,永远跟党跑”对联,以示坚定信念。还创办刘国钧职教中心,进行各种职业的培训。
1、人物生平
刘国钧
1909年,刘国钧在奔牛镇与人合开和丰京货店。
1915年,刘国钧抓住机会,投资一万元与蒋盘发、刘宝森等人合资,在常州建立一百台木机的大轮机器织布厂。
1918年春,刘国钧收回大纶投资,独资创办了广益布厂,开工不到一年就盈利三千余元,此后也年年获利。1922年,又建了广益二厂,成为当时常州最大的布厂。
1927到1930年间,为适应市场需要,刘国钧将广益厂、广益二厂合并,又与沪、常友人集股,接盘大纶久记纺织厂,改名大成纺织印染股份有限公司。
1933年春,刘国钧将独资经办的广益布厂并入大成纺织印染股份有限公司,定名为大成二厂。
1934年春,刘国钧重金聘请日本割绒工人来华传授割绒和磨刀技术。两三年间,开创了中国民族纺织工业中最早生产丝绒、灯心绒成功的先例。
1937年9月,大成二厂毁于日机轰炸,他为半生心血横遭战祸而潸然泪下。大成公司员工分散在汉口、上海、常州三处惨淡经营。
1945年8月,日本无条件投降的消息传来,他欣喜若狂,并随即赶回上海,迅速筹集大成复厂需要的物资,使常州三个厂在短期内恢复了生产。经过两年的努力,库存原棉、机物料、成品、流动资金均超过战前水平。
1948年,在这中华民族处于伟大变革的时代,刘国钧徬徨苦甚,忧心如焚,怆然赴港。
1949年4月2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胜利渡江,南京、常州等地相继解放。1950年春,刘国钧毅然将香港东南纺织有限公司交给汉堃、汉栋,偕夫人回到内地,随即去北京会晤黄炎培,受到*领导同志的亲切接见。
1951年,中国*建国会在苏南地区筹建地方组织,刘国钧负责常州市的筹备工作。六月,民建常州市委会成立。同年他建议创办常州纺织工业学院,培养人才。在如火如荼的抗美援朝运动中,大成共捐献五十亿元,刘国钧个人捐献二亿六千五百万元,并主动将留存于上海、香港的毛纺工业献给国家。
1954年4月,人民*正式批准大成纺织印染公司公私合营,成为江苏地区第一批实行公私合营的企业。刘国钧任副董事长兼总经理。大成公私合营之后,刘国钧有较多的机会参与社会活动,刘国钧对*和党的政策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1953年第一届江苏省人民代表大会,当选为省人民代表。1954年4月,当选为江苏省工商业联合会副主任委员。
1954年9月起,刘国钧先后被选为全国人大一至五届人民代表;全国政协五届委员;江苏省人大一至五届人民代表;江苏省政协一、二、三届常务委员和四届副主席。
1956年,江苏省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刘国钧当选为江苏省副省长,遂由常州迁居南京。为了关心家乡工业的发展,仍然往返于宁、常之间。
1959年6月,在江苏省工商联合会第二次代表大会上,刘国钧当选为江苏省工商业联合会主任委员,并任中国*建国会江苏省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1960年2月,在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第三届代表大会上,刘国钧当选为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副主任委员。
1960年刘国钧出资购回一百二十万港币的肥料和十台东风牌手扶拖拉机支援家乡农业生产,动员子女调进外汇三十五万元参加华侨投资公司支援国家建设,并多次向江苏省和常州市建议创办无梭纺织布厂和其他新兴项目。
1969年底,刘国钧当选为全国第四届人民代表,1973年,领导为刘国钧安排了梅园新村新居,并请刘国钧参与社会活动。已届九旬高龄的刘国钧虽身体渐呈衰弱,但由于热心家乡建设,仍经常来往于宁、常之间,并出资赞助常州、靖江等地公益事业,并将收藏在南京、常州的部分字画分赠南京市博物馆和常州博物馆。
1977年12月,刘国钧当选为江苏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和江苏省政协副主席。
1978年1月29日晨,刘国钧因坐椅脱空,股胫骨折断,送南京工人医院治疗。终因并发肺炎抢救无效,于3月8日晨6时逝世,享年91岁。
2、纺织巨子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西方帝国主义顾不上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使中国的民族工业有了一个发展的机会。江浙一带更是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中心。原本就从事布匹印染的刘国钧,刘国钧看准了这是个千载难逢的良机,毅然弃商从工,请结义兄弟蒋盘发邀集常州工商界人士,集资9万银元,组成大纶纺织公司,由蒋盘发担任经理,刘国钧任协理。办事稳重的刘国钧,虽然手中有资本3万银元,但只投资了1万,留下了万一失败的退路。1916年,大纶纺织厂开工投产了。新办的工厂,技术力量薄弱,碰到难题就无法解决。刘国钧决定亲自到上海去,设法学习一些新技术回来。
由于刘国钧管理有方,大纶纺织厂投产当年就盈利,第二年盈利过万,第三年的发展势头更好。可是常州一批股东,这时不但不感激刘国钧这个有功之臣,反而想排挤掉他这个外乡人。
1918年,精明强干的刘国钧决意独资办厂。他购买了80台布机,自己任经理,让母亲管理摇纱,让妻子管理布机兼烧饭,一家人齐上阵,办起了“广益布厂”。虽然设备落后,资本微薄,但刘国钧狠抓设备的保养和维修,努力提高工人的生产技术和产品质量,第一年就盈利3000银元。到1923年,刘国钧凭广益布厂积累的利润,创办了广益二厂。它是当时常州最大的染织厂。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外国资本和商品大量涌入中国市场,使中国的民族工商业再次面临严峻的局面。为了确保广益厂的生存和发展,刘国钧一面努力学习国内外同行的经验,一面加强对国内外市场行情的了解,以决定工厂的经营方向。1924年,刘国钧和友人一起,专程到日本考察,研究日本发展工商业的经验。刘国钧发现,日本工厂的优势在于成本低,而降低成本的关键在于科学管理和精简工序。
3、故居简介
刘国钧故居国钧堂
步出旧居,穿过前院回廊便进入意为“敬业修身”的“敬修堂”。
出敬修堂,穿过树影婆娑的回廊向前,便到了善余厅。客厅正中悬挂着“人老心不老,永远跟党跑”字联,是依照他的手迹而写,非常醒目。此厅得名于民国年间刘国钧先生曾在家乡创办善余染织厂,“善余”是对他最好的纪念。
从善余厅步出到厅园,园内春兰秋桂,绿意葱茏,花红飘香,刘国钧先
生后人栽种的香橼树一年四季郁郁葱葱,高枝触檐,两株白玉兰煞是惹眼,生长茂盛,树冠直指苍穹。
出陈列室东行数十米,便是新世纪落成不久的“国钧堂”。国钧堂正中置着重18吨,高3.5米的刘国钧先生汉白玉雕坐像,其慈眉善目,温和友善,正眺望着他终生思念热爱的故土。
4、家庭成员
刘璧如女士1919年6月3日出生,祖籍江苏靖江生祠,现居于香港,在刘国钧府中排行第二,是刘国钧、鞠秀英夫妇的掌上明珠。1929年初,10岁的刘璧如先后向孔子牌位和老师行了大礼,入刘氏私塾。在私塾里,刘璧如和其他小孩一起随当时常州著名诗人苏涤尘、钱小山等学习儒家经典和中国古典诗词,她从小就是一个"爱争对仗比新词"的诗童,对联、写诗常受到老师的嘉许。来,刘璧如在香港、在国内、在海外发表了不少古典诗词,是实业界一位名闻遐迩的女诗人。
刘璧如女士在香港妇女界是位出类拔萃的人物,与其夫婿查济民先生一道经营中国染厂。中国染厂有限公司创立于1948年。在创业初期,雇有60多名员工,月产量仅为50多万码,产品也只限于漂白和染色。她不仅实际参与管理,且亲自过问车间内的印花、图案设计等技术工作。至今,刘璧如女士仍担任香港名力集团董事长及中国染厂集团董事之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