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古斯舞
茅古斯舞是一种具有人物、对白、简单的故事情节和一定的表演程式的原始戏剧舞蹈,它以近似戏曲的写意、虚拟、假定等艺术手法表演土家先民渔、猎、农耕等生产内容,既有舞蹈的特征,又有戏剧的表演性,两者杂糅交织,浑然一体。"茅古斯"表演粗犷豪放、刚劲激昂,它让人们领略到五荒时代的原始艺术之美,它是人们研究土家族历史的活化石。
1、简介
茅古斯舞
茅古斯,相传为茹毛饮血时代的土家先民,意为“长毛的人”,后来把他们所创造的舞蹈也叫“茅古斯”,这是土家族最为原始的古典舞蹈。由于有比较完整的情节,有固定的场次和对话,故又被专家称为中国戏剧的“活化石”。茅古斯主要表现其祖先开拓荒野、刀耕火种、捕鱼狩猎等创世业绩,于逢年过节跳摆手舞之前进行。表演过程中,由—人扮演老茅斯,另有若干女茅古斯和小茅古斯。除女茅古斯外,全部赤裸上身,头上扎五根大草辫,身穿稻草衣,男茅古斯腰上捆—根用草扎成的“粗鲁棒”,象征男性生殖器,有生殖崇拜的遗风。
茅古斯舞—般要跳六个晚上,按序分“生产”、“打猎”、“钓鱼”、“接亲”、“读书”、“接客”。其动作原始粗犷、滑稽有趣,是中国古典民族舞蹈的宝贵遗产。
另,“茅古斯”是土家族语的译音,意即穿草衣的古人。它以近似戏曲写意、虚拟、假定等技术手法,表演土家祖先渔猎、农耕、生活等内容,既有舞蹈的雏形,又具有戏剧的表演性,两者杂糅交织,形成浑然一体的祭祀性舞蹈。据专家们认定,这种表演是原始戏剧舞蹈的活化石。
2、历史溯源
茅古斯舞
古时候,土家族地区森林莽莽,荆棘遍野,人烟稀少,土家族先民为了觅食,或上山打猎,或下河捕鱼。后来又从渔猎生活步入农耕时代。传说有一位土家族青年独自下山去学习农耕技能,之后急于赶回山寨传授技能,一路上风餐露宿,一身衣服被山林中的荆棘撕扯成碎片,等他回到山寨时已是夜晚,正逢土家"调年"(过年),举行跳摆手舞等活动。他衣不遮体,不好露面,便躲在调年场旁的杂草丛中观看调年活动。不料几个参加调年活动的小伙子在草丛中发现了他,他只好走出来,急中生智地扯了一些茅草被在身上,参加到调年活动的人群中去。他用舞蹈的形式向乡亲们传授所学到的农耕技能。从此,土家人为了纪念这位传授农耕技能的先祖,每逢还愿、祭祖等活动时,都要表演"茅古斯",有时也单独表演。
3、表演形式
茅古斯舞
“茅古斯”是土家族摆手活动中进行的一种具有故事情节的表演活动。其形式为:演员十多人至二三十人不等,一人饰老“茅古斯”,他代表土家族祖先,其余为小“茅古斯”,代表子孙后代,他们赤身裸体的肌肤上扎着茅草。表演时,他们全身上下不停地抖动,让所穿的草衣发出窸窣声响,行走用醉步进退,左右跳摆,摇头抖肩。“茅古斯”一般每夜表演一场,内容多反映生产生活情况,诸如“扫堂”、“祭祀请神”、“打猎”、“挖土”、“钓鱼”等。
首先表演的一般是“扫堂”。茅古斯们把系在腰间的红头棍上下左右到处扫动,口里不停地高声齐唱:
五谷丰收,人丁兴旺的扫进来;
打牌赌博,偷鸡摸狗的扫出来;
风调雨顺,满仓稻谷扫进来;天灾人祸,瘟气湿气扫出来;
好的东西统统扫进来,坏的东西统统扫出去。
“茅古斯”们高昂激越的音腔,似鹰长啸,粗犷神骏,充分表达了土家族人民嫉恶如仇、淳朴善良的美德。紧接着是农事表演,其间最活灵活现的是“围猪”表演,他们以报信、开山、理脚迹、围山、赶杖、分肉、祭梅山、封山等一系列情节,真实、古拙地再现了原始社会中土家族祖先共同劳动、平均分配的生活情景。直到如今,土家人在打猎活动中,还保留这种“上山赶肉,见者有份”的原始公社式的劳动分配方式。
“茅古斯”表演中最让人感觉神秘的是“祭梅山”。土家族尊崇的“猎神”像是用七根茅草扎成的,土家人称为“梅山”。传说中的土家族猎神,是一位有胆有识的女猎手。因山中有虎患,她替民除害,在搏斗中被虎爪把衣物抓得片纱未存,羞愤下她与虎抱在一起,跳崖身亡。为纪念这位替民除害的女英雄,遂奉为猎神。但因为她死时是裸体,不便塑像,才以草把代神像而祭之。
“茅古斯”一般以“扫堂”作为开场戏,用“烧山挖土”这场戏压轴,以表示新的一年阳春又开始了。
4、传承意义
茅古斯舞
"茅古斯"表演粗犷豪放、刚劲激昂,它让人们领略到五荒时代的原始艺术之美,它是人们研究土家族历史的活化石。土家族虽无文字,但"茅古斯"代代相传不衰,并在传承中不断完善,不仅对研究土家族最初的生活形态、生活方式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其表演形态中所保留的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祖神崇拜等远古信仰符号和写意性、虚拟性、模仿性等艺术元素,更是一笔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
5、其他相关
1959年,*民族民间舞蹈考察团将“茅古斯”划入舞蹈范畴,并认定是中国舞蹈的源头之一。
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前的文艺表演上,土家茅古斯登台。可以说,这是它第一次在如此多的公众面前亮相。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