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安全

小儿惊厥的病因以及治疗方法

科普小知识2023-10-17 21:10:09
...

惊厥是新生儿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异常最常见的临床表现,在新生儿期尤其是生后第1周内的发生率很高,随着年龄的增加其发生率逐渐下降,而今天小编主要来介绍小儿惊厥的病因以及治疗方法。

病因

惊厥可仅由于中枢神经系统的异常放电引起,但这种异常放电可由许多原发性颅内病变(脑膜炎,脑血管意外,脑炎,颅内出血,肿瘤)引起,或继发于全身性或代谢性(如缺血,缺氧,低血糖,低血钙,低血钠)疾病。

新生儿惊厥的病因对诊断很重要,是进行特殊治疗和估计预后的关键,主要病因如下:

1、围产期窒息

围产期严重的窒息可引起缺氧缺血性的脑病,主要发生在满月的婴儿身上,主要变现的特点就是惊厥,还有意识上的障碍。

惊厥多在生后12小时左右出现,开始为微小型发作,以后可出现强直性或多灶性阵挛性惊厥。

此时常有颅压增高,窒息更为严重的后果是颅内出血。

2、产伤性颅内出血是常见的

由于接生技术提高近年来已逐渐少见产伤性颅内出血。

因难产或产程延长而致头部物理性损伤使小脑幕或大脑镰撕裂,引起大量硬脑膜下腔出血,多见于体重较大的足月儿。

通常在生后12~24小时出现神经系统症状,生后第2~3天出现限局性或多灶性阵挛型惊厥。

3、早产儿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

如何治疗婴儿惊厥

主要由于室管膜下胚胎生发基质尚未退化,具有丰富毛细血管,对缺氧、酸中毒极为敏感,易出血。在一次严重窒息或缺氧后2~3天,临床症状突然恶化,神经系统症状在数分钟及数小时内迅速进展,表现为意识障碍、肌张力低下和呼吸节律不整,随着前囟膨隆或紧张,很快出现强制性或多灶性阵挛性惊厥,出血量多者在1~2天内死亡。

4、感染

以化脓性脑膜炎最多见,大多为生后感染,发病在生后1周以后。

临床表现是非常的异性的,一开始惊厥变现的是微小型的,慢慢的变为强值性的或者是多灶阵挛性。

胎儿在宫内感染风疹、弓形虫和巨细胞病毒,可引起胎儿脑炎,若胎内病变持续至出生时,则生后即可出现惊厥。

不合并脑膜炎的败血症也可引起惊厥,可能和心血管功能衰竭、血中电解质和葡萄糖代谢紊乱有关。

5、代谢异常

(1)、低血糖:血糖

常见于糖尿病母亲的婴儿、小于胎龄儿、早产儿和有缺血缺氧及其他应激的新生儿。

低血糖多发生在生后3天内,常同时有原发病存在,除惊厥外尚可表现为呼吸暂停、意识迟钝、肌张力低下和哺乳困难等。低血糖也可由于遗传代谢病,如:果糖不耐受症、枫糖尿病等引起。

(2)、低血钙:定义为血清钙水平

生后1~2周发病的低血钙通常不伴有其他疾病,可能由于母亲维生素D不足、新生儿肾脏和甲状旁腺功能不完善以及牛奶喂养所引起的。

(3)、低血镁:常与低血钙同时存在,也可单独发生。

低血钙婴儿用足量钙剂治疗后惊厥仍持续存在时应考虑低血镁。

(4)、高钠或低钠血症:高钠血症常因钠的过度负荷或脱水引起,低钠血症通常由于窒息、颅内出血或脑膜炎引起抗利尿激素分泌过多所致。

(5)、先天性代谢紊乱:为少见的遗传代谢病,包括枫糖尿病、苯丙酮尿症、尿素循环障碍等。

(6)、维生素B6依赖症:为遗传性犬尿氨酸酶缺乏,其维生素B6需要量为正常婴儿的5~10倍。

6、其他原因

撤药综合征、核黄疸、中枢神经系统畸形、色素失禁症等均可在新生儿期出现惊厥。

症状

新生儿惊厥常见的是局灶性的,可能难以辨认。

游走性阵挛性肢体抽动,交替性半侧肢体惊厥或原发性大脑皮质下惊厥(呼吸骤停,咀嚼运动,持续性眼偏斜,肌张力发作性改变)都是常见的。很少有癫痫大发作。

阵挛性肌肉活动伴肌张力增高和烦躁不安必须与真性惊厥相区别,烦躁不安只有在刺激后才会产生阵挛,握住肢体不动可制止阵挛。

而惊厥是自发产生的,握住肢体时仍感觉到肢体的抖动。

中医治疗惊厥

1、感受风邪

主证:见发热,头痛,咳嗽,流涕,咽红,烦躁,神昏,惊厥,舌质淡红,苔薄黄,脉浮数。

治法:疏风清热,镇惊熄风。例方:银翘散。

常用药:银花、连翘、薄荷、牛蒡子、甘草、钩藤、菊花、僵蚕、羚羊角(或骨)、蝉衣、石决明。

应急措施:针刺人中、合谷穴,强刺激,高热配曲池,十宣放血,热盛者可选用紫雪丹,安宫牛黄丸,清心牛黄丸。

2、感受暑邪

主证:夏季暑热天气,壮热,多汗,头痛项强,恶心呕吐,烦躁昏睡,四肢抽搐,惊厥不已,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祛暑清热,开窍镇惊。

例方:清瘟败毒饮。

如何治疗婴儿惊厥

常用药:石膏,知母,甘草,黄芩,黄连,山栀,星角,生地,赤芍,丹皮,羚羊角(或骨),钩藤,菖蒲。

应急措施:针刺人中、合谷、内关、百会、涌泉、配曲池,十宣放血,热盛者可选用紫雪丹,安宫牛黄丸,抽搐较频者可加止痉散内服,亦可用鲜地龙捣烂如泥。加入蜂蜜或白糖摊于纱布上,盖贴囟门以缓解痉挛。

3、感受疫邪

主证:起病急骤,壮热,烦躁,口渴,神昏,谵语,惊厥不已,或呕吐,腹痛,或大便脓血,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化湿,解毒熄风。

例方:黄连解毒汤。

常用药:黄连、黄芩、黄柏、山栀、甘草、白头翁、秦皮、钩藤、全蝎、羚羊角(或骨)、木香。

应急措施:针刺人中、合谷、百会、涌泉配曲池,十宣放血,热盛者可选用紫雪丹,安宫牛黄丸,抽搐频繁者可加入止痉散内服,呕吐频繁者可加玉枢丹。

4、痰食积滞

主证:证见呕吐,腹痛,纳呆,伴神昏,惊厥,喉间痰鸣,腹部胀满,呼吸气粗,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

治法:消食导滞,涤痰镇惊。

例方:保和丸。

常用药:神曲、山楂、半夏、陈皮、连翘、莱菔子、木香、大黄、僵蚕、胆星、钩藤。

应急措施:针刺人中、合谷,配丰隆穴,痰盛者可选用至宝丹、苏合香丸内服,呕吐频繁者可加玉枢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