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安全

新生儿肝炎综合症治疗八大注意事项

科普小知识 2023-10-18 09:38:57
...

新生儿肝炎综合征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主要是病理变化为非特异型多核巨细胞形成的一种疾病,有些家长不重视这些,很可能导致孩子患上肝炎的可能性,那么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新生儿肝炎综合症治疗八大注意事项。

1.诊断:

新生儿肝炎综合征的诊断比较困难。孕妇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所生婴儿,在生后半年内有20%~50%成为HBsAg携带者,但多数无症状。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以通过产道时感染婴儿的机会远较宫内时多。中国医科大学附属二院在80例婴儿综合征进行尿病毒分离及部分血清IgM抗体测定中证实12例为巨细胞病毒肝炎。*自治区医院在16例新生儿肝炎中,半数由尿脱落细胞找到巨细胞包涵体。由新生儿败血症引起的黄疸,血培养可阳性。此外尚有原因不明的新生儿黄疸病例。

本病与新生儿先天性胆管闭锁有时很难鉴别。但若把新生儿肝炎误认为胆管闭锁而作手术,可使病情恶化。有关这两个病的鉴别诊断见下文胆管闭锁节。

新生儿肝炎综合症治疗注意事项

2.治疗措施:

中药茵陈三黄汤(详见上文新生儿黄疸的综合治疗)可长期服用,重症可用注射液,每日1~2次。短期肾上腺皮质激素似可减轻黄疸。还可参考急性甲型肝炎中西医治疗原则,进行保肝治疗。

3.病因学:

这组综合征病因繁多,主要由三大类疾病引起:①感染:多数由病毒引起,如甲型、乙型及丙型肝炎病毒、巨细胞病毒、风疹病毒、柯萨基病毒、腺病毒、EB病毒等。其中,巨细胞病毒和乙型肝炎病毒最为多见。此外,弓形虫、螺旋体、细菌(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沙门菌属、李斯特菌等)亦可引起肝脏病变。②肝内胆管发育障碍:如先天性肝内胆管缺如、胆管发育不良、胆管囊性扩张、胆道闭锁和胆汁粘稠症等。③遗传性代谢缺陷:半乳糖血症、糖原累积病、果糖不耐症、酪氨酸血症、尼曼-皮克病(尼曼-匹克病)、戈谢病(高雪病)、1抗胰蛋白酶缺乏症、特发性肝血色素沉着症等。

4.病理改变:

病因虽多,但主要病理改变为非特异性的多核巨细胞形成。胆汁淤积、肝间质和门脉区有炎症细胞浸润,程度与病情轻重有关,轻者肝小叶结构正常,重者可紊乱失常,肝细胞点状或片状坏死,柯氏细胞和小胆管增生,久病者门脉周围可有纤维化。巨细胞包涵体病的受累细胞呈现猫头鹰眼状的核内包涵体为其特征。

5.临床表现:

主要表现为黄疸。往往因生理性黄疸持续不退或退而复现前来就诊。其它症状如低热、呕吐、腹胀亦可出现。体检有肝脾肿大,尿色较深,大便由黄转淡黄,亦可能发白。多数在3~4月内黄疸缓慢消退,也可并发干眼病,低钙性抽搐、出血及腹泻。少数重症者病程较长可致肝硬化,肝功能衰竭。实验室检查:总胆红素一般低于171mol/L(10mg/dl),结合胆红素与未结合胆红素均增高,以前者为主。谷丙转氨酶升高或正常。新生儿甲胎蛋白满月后应该转阴而患者可持续增高,这提示肝细胞有破坏、再生增加。通常在转氨酶高峰后1周左右达到高峰,血清碱性磷酸酶正常。

6.预后:

预后较佳,60%~70%可治愈。转为肝硬化或死亡者较少。据上海第二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10年的观察(包括胆道闭锁在内)其病死率为13%。近年报道乙型肝炎疫苗能有效地防止母婴传播。

7.特点:

小儿病毒性肝炎发病率高于成人,以甲型为多,其次为乙型,丙型和戊型则较少,丁型更少见,小儿的慢性肝炎大多为乙型肝炎。

婴儿肝炎患者发生重症肝炎较多,病情危重,病死率高。幼儿急性黄疸型肝炎起病急,发热多见,肝脾大较多且显著,肝功能损害较明显,易发生代谢紊乱。但预后较好,症状消失、肝功能恢复较成人快。母婴传播所致的HBsAg阳性者,常为持续阳性。婴幼儿感染乙型肝炎、丙型肝炎后均易成为慢性携带者,严重者可使生长发育受影响。

上述特点可能与小儿肝脏解剖生理及免疫系统的特点如血液供应丰富、肝细胞再生能力强、免疫系统不成熟等有关

8.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注意事项:

一、接种时间:出生满24小时以后注射第一针,满月后第二针,满6个月时第三针。接种部位在大腿前外侧,接种方式为肌肉注射。

二、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禁忌:如果新生儿是先天畸形及严重内脏机能障碍者,出现窒息、呼吸困难、严重黄疸、昏迷等严重病情时,不可接种。而低体重、早产、剖腹产等非正常出生的新生儿,暂时不宜接种乙肝疫苗。

三、接种反应:如果新生儿在接种乙肝疫苗后局部发生肿块、疼痛,少数伴有轻度发烧、不安、食欲减退,一般都在2-3天内自动消失。